财务表现:亏损与现金流 - 公司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290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9.4%[3][4] - 除税前亏损扩大39.4%至1.2903亿元人民币[31][40] - 期内亏损总额增至1.290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39.4%[31] - 期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人民币1.29032亿元[5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人民币129,032千元[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净亏损人民币1.29032亿元[118]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扩大至129.1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92.5百万元人民币),同比恶化39.5%[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现金净流出人民币4516.9万元[1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45,169千元[61] - 银行结余及现金减少2590万元人民币至2110万元人民币,因运营支出[42] - 银行结余及现金从人民币4695.7万元降至人民币2105.3万元[5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21,053千元,流动性紧张[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人民币2105.3万元[118] 财务表现:收入与收益 - 公司其他收入为人民币1303.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9.8%[3] - 其他收入增长99.8%至1303.6万元人民币,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32][33] - 其他收入总额为人民币1303.6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652.6万元增长99.8%[70] - 政府补助收入为人民币1167.9万元,其中认购资金激励677万元,机器相关469.1万元[70] - 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亏损人民币5104.5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57.3%[3]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转盈为亏,录得净亏损5104.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57.3%[31][34] - 按公允值计量的金融负债产生亏损人民币5049.3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收益人民币4104.8万元[71] 成本与费用 - 公司研发开支为人民币6744.9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6.0%[3] - 研发开支下降26.0%至6744.9万元人民币,因材料成本及员工成本减少[31][36][38]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6744.9万元[55] - 行政开支减少14.8%至1964.3万元人民币,主要因员工成本降低[31][35] - 财务成本降低13.0%至335.0万元人民币,因租赁负债利息支出减少[31][39] - 员工成本总额为人民币2599.6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3664.1万元减少29.1%[75]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人民币2750.9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4.9%[75] 资产与负债状况 - 公司流動資產为人民币4076.3万元,较期初下降53.4%[4] - 公司流動負債净值为人民币4.55776亿元,较期初增加33.0%[4] - 公司負債净额为人民币1.45485亿元,较期初大幅增加784.2%[4] - 公司非流動資產为人民币4.48136亿元,较期初减少6.0%[4] - 流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0.20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0.08[52][54] - 速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0.19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0.07[52][54] - 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人民币1050万元降至0元[54] - 其他金融负债从人民币2.681亿元增至人民币3.186亿元[54]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人民币4.51603亿元降至人民币4.24457亿元[56] - 流动负债净值为负人民币4.55776亿元[5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负债净额为人民币145,485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6,453千元大幅恶化[5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人民币4.55776亿元[1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净额人民币1.45485亿元[118] - 公司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除外)为人民币4.45028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4.73205亿元减少5.9%[69]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减少至19.1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23.7百万元人民币),下降19.6%[79] - 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10.5百万元人民币降至0,因存款证投资清零及基金投资公允价值归零[80][81][82] - 贸易应付款项增至40.4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33.6百万元人民币),其中3年以上账龄款项达4.7百万元人民币[83]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款项为66.4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74.9百万元人民币)[83] - 递延政府补助减少至55.8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60.5百万元人民币),主要因机器相关补助发放4.7百万元人民币[83][84] - 预付款项中即期部分占14.1百万元人民币(非即期部分为5.0百万元人民币)[79] - 贸易应付款项账龄1年内部分为14.5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16.9百万元人民币)[83] - 公司租赁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9,017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81,496千元[57] - 公司递延政府补助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0,461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5,770千元[57] - 公司合约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11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79千元[57] 融资活动与资本结构 - 公司于2023年2月完成发行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人民币300.0百万元[47] - 可换股债券按年利率6%计息[47] - 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中人民币102.3百万元用于EAL®临床试验,人民币197.7百万元用于新研发及生产中心建设[4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动用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人民币300.0百万元,无剩余款项[49]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资本结构为129.0%负债及-29.0%权益,而2024年同期为89.1%负债及10.9%权益[46] - 公司于2020年7月10日以每股11.00港元发行100,000,000股股份,并于同年7月31日超额配售14,584,000股股份(占初始发售股份约14.58%)[4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为514,584美元,分为514,584,000股股份[46] - 可换股债券的抵押品包括土地使用权、设备及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Tan Zheng Ltd和Tan Yue Yue Ltd持有的合计26,000,000股股份[44] - 可换股债券于2025年7月15日完成转让,本金总额人民币300.0百万元条款维持不变[50] - 除可换股债券相关事项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无其他未偿还抵押、贷款或重大或然负债[45] - 2026年2月到期的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人民币300百万元[61] - 公司于2025年6月取得股东贷款共计人民币20百万元,年利率4.5%[65] - 可换股债券负债增至318.6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268.1百万元人民币)[86] - 可换股债券发行本金为人民币300百万元,年利率6%,初步换股价每股人民币4.38元[87] - 可换股债券公允价值从人民币268,097千元增至318,590千元,变动50,493千元[88] - 可换股债券估值假设:到期日0.64年,波幅97.27%,股价人民币2.56元,无风险利率1.34%,折现率43.91%[89] - 可换股债券以人民币300,000,000元转让给独立投资者,已于2025年7月15日完成[90] - 其他借款总额人民币20,038千元,包括两笔各人民币10百万元贷款,年利率4.5%[91][92]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127.8百万港元,已动用1,124.8百万港元,剩余3.0百万港元[95][96] - 所得款项用途:EAL®临床及商业化投入385.6百万港元(34.2%),CAR-T-19及TCR-T投入374.5百万港元(33.2%)[96] - 公司预计所得款项净额将于2025年底耗尽[97] - 公司发行于2025年到期本金总额为人民币300百万元的可换股债券[132] - 可换股债券的初步换股价为每股4.81港元或人民币4.38元[132] - 可换股债券的年利率为11.75%[132] - 公司与天士力及其他方于2022年10月28日订立可换股债券认购协议[136] - 公司认购协议涉及天士力(香港)医药投资有限公司[136] 研发管线进展 - 公司核心产品EAL®附条件NDA正处于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中[6][11] - 公司已完成EAL® II期临床试验430名目标患者的入组工作[11] - 6B11-OCIK注射液I期临床已完成6名目标受试者入组[12] - CAR-T-19注射液II期临床已完成52名目标患者入组[15] - 迪诺仑赛注射液I期临床已完成13名目标患者入组[16] - CAR-T-19注射液于2020年12月获IND批文并启动I期临床[14] - CAR-T-19注射液于2023年10月申请启动II期临床试验[14] - aT19注射液于2024年2月获I期临床试验IND批准[18] - 迪诺仑赛注射液于2023年3月获临床默示许可[16] - TCR-T-CMV注射液于2025年4月完成临床前沟通交流[19] - YT007注射液已基本完成临床前研究[20] - CAR-T-19注射液获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25岁及以下B-ALL患者[14] - 计划推进CAR-T及TCR-T细胞产品管线研发[26] - 致力于建立靶向肿瘤新抗原的TCR基因数据库[27] - 公司核心在研产品为EAL®[132] 生产设施与产能 - 公司北京研发及生产中心总面积约27,604平方米,年样本处理能力约40,000份[21] - 北京生产中心预计投资金额约人民币12亿元,建成后细胞药物年产量将超200,000批次[21] - 华东地区EAL®生产中心预计总投资额约人民币10亿元,第一阶段建设周期为48个月[21] - 上海松江区租赁工业用地面积约21,848.6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期限20年[22] - 公司病毒载体生产体系符合药品GMP标准,可规模化生产[28] - 公司开展CDMO业务,提供细胞制备及质量控制等定制化服务[28] - 公司租赁位于中国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康定街1号国盛科技园的研发设施[134] - 公司研发设施租赁协议订立日期为2021年10月9日[134] - 公司租赁协议项下物业业主为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134] 人力资源与组织 - 公司质量部门员工数量为43名(截至2025年6月30日)[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总数为173人[100][10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雇员总数173名,六个月薪酬总额人民币26.0百万元[99] - 生产、纯化、设备、安全及供应链部门雇员人数最多为78人占总雇员45.1%[100] - 质量部门雇员人数为43人占总雇员24.9%[100] - 综合管理及行政部门雇员人数为18人占总雇员10.4%[100] - 研发部门雇员人数为13人占总雇员7.5%[100] - 临床支持及业务发展部门雇员人数为16人占总雇员9.2%[100] - 高级管理层人数为5人占总雇员2.9%[100] - 报告期内发生六项董事变动包括首席执行官辞任[124] - 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为谭铮先生[136][137] 税务与亏损抵扣 - 所得税开支仅为人民币2000元,基本税率为25%[72] - 北京永泰及永泰瑞科享受15%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73] - 公司未使用税项亏损约为人民币20.51015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9.31152亿元增加6.2%[74] 资产减值与亏损确认 - 公司确认无形资产终止亏损人民币1931.6万元及预付款项减值亏损人民币518.3万元[71] 股权激励计划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尚未行使购股权总数为35,930,000股[105][107][108] - 尚未行使购股权相当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6.98%[109]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期间未授出任何购股权[110] 风险与持续经营 - 审核委员会确认中期业绩遵守适用会计准则但未经审核[117] - 核数师无法对持续经营能力发表结论因存在重大疑虑[118][123] - 公司制定多项改善流动资金计划包括股权融资及可换股债券展期[119] - 若改善计划失败可能需将资产减记及重新分类负债[121]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报告期内无派付、宣派或拟派股息[93] - 公司中期业绩报告涵盖期间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28] - 公司中期报告将通过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发布[128] - 公司鼓励股东通过电子方式获取公司通讯以支持环保[129] - 报告期末后至公告日期未发生重大影响事件[130] - 公司股份于2020年7月10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34]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六個月期間[135]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北京永泰瑞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8日在中国成立[136] - 公司招股章程刊发日期为2020年6月29日[135] - 北京纬晓由公司附属公司北京永泰持有70.0%股权[131] - 北京纬晓其余股权由吴双宸及廖谦分别持有29.0%及1%[131] 外汇与对冲 - 公司未订立任何货币对冲交易[51] 战略举措 - 探索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并购及战略合作机会[29]
永泰生物(06978)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