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生物(06978)

搜索文档
永泰生物(0697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0 22:00
财务表现:亏损与现金流 - 公司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290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9.4%[3][4] - 除税前亏损扩大39.4%至1.2903亿元人民币[31][40] - 期内亏损总额增至1.290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39.4%[31] - 期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人民币1.29032亿元[5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人民币129,032千元[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净亏损人民币1.29032亿元[118]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扩大至129.1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92.5百万元人民币),同比恶化39.5%[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现金净流出人民币4516.9万元[1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45,169千元[61] - 银行结余及现金减少2590万元人民币至2110万元人民币,因运营支出[42] - 银行结余及现金从人民币4695.7万元降至人民币2105.3万元[5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21,053千元,流动性紧张[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人民币2105.3万元[118] 财务表现:收入与收益 - 公司其他收入为人民币1303.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9.8%[3] - 其他收入增长99.8%至1303.6万元人民币,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32][33] - 其他收入总额为人民币1303.6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652.6万元增长99.8%[70] - 政府补助收入为人民币1167.9万元,其中认购资金激励677万元,机器相关469.1万元[70] - 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亏损人民币5104.5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57.3%[3]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转盈为亏,录得净亏损5104.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57.3%[31][34] - 按公允值计量的金融负债产生亏损人民币5049.3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收益人民币4104.8万元[71] 成本与费用 - 公司研发开支为人民币6744.9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6.0%[3] - 研发开支下降26.0%至6744.9万元人民币,因材料成本及员工成本减少[31][36][38]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6744.9万元[55] - 行政开支减少14.8%至1964.3万元人民币,主要因员工成本降低[31][35] - 财务成本降低13.0%至335.0万元人民币,因租赁负债利息支出减少[31][39] - 员工成本总额为人民币2599.6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3664.1万元减少29.1%[75]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人民币2750.9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4.9%[75] 资产与负债状况 - 公司流動資產为人民币4076.3万元,较期初下降53.4%[4] - 公司流動負債净值为人民币4.55776亿元,较期初增加33.0%[4] - 公司負債净额为人民币1.45485亿元,较期初大幅增加784.2%[4] - 公司非流動資產为人民币4.48136亿元,较期初减少6.0%[4] - 流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0.20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0.08[52][54] - 速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0.19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0.07[52][54] - 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人民币1050万元降至0元[54] - 其他金融负债从人民币2.681亿元增至人民币3.186亿元[54]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人民币4.51603亿元降至人民币4.24457亿元[56] - 流动负债净值为负人民币4.55776亿元[5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负债净额为人民币145,485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6,453千元大幅恶化[5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人民币4.55776亿元[1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净额人民币1.45485亿元[118] - 公司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除外)为人民币4.45028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4.73205亿元减少5.9%[69]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减少至19.1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23.7百万元人民币),下降19.6%[79] - 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10.5百万元人民币降至0,因存款证投资清零及基金投资公允价值归零[80][81][82] - 贸易应付款项增至40.4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33.6百万元人民币),其中3年以上账龄款项达4.7百万元人民币[83]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款项为66.4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74.9百万元人民币)[83] - 递延政府补助减少至55.8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60.5百万元人民币),主要因机器相关补助发放4.7百万元人民币[83][84] - 预付款项中即期部分占14.1百万元人民币(非即期部分为5.0百万元人民币)[79] - 贸易应付款项账龄1年内部分为14.5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16.9百万元人民币)[83] - 公司租赁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9,017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81,496千元[57] - 公司递延政府补助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0,461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5,770千元[57] - 公司合约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11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79千元[57] 融资活动与资本结构 - 公司于2023年2月完成发行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人民币300.0百万元[47] - 可换股债券按年利率6%计息[47] - 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中人民币102.3百万元用于EAL®临床试验,人民币197.7百万元用于新研发及生产中心建设[4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动用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人民币300.0百万元,无剩余款项[49]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资本结构为129.0%负债及-29.0%权益,而2024年同期为89.1%负债及10.9%权益[46] - 公司于2020年7月10日以每股11.00港元发行100,000,000股股份,并于同年7月31日超额配售14,584,000股股份(占初始发售股份约14.58%)[4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为514,584美元,分为514,584,000股股份[46] - 可换股债券的抵押品包括土地使用权、设备及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Tan Zheng Ltd和Tan Yue Yue Ltd持有的合计26,000,000股股份[44] - 可换股债券于2025年7月15日完成转让,本金总额人民币300.0百万元条款维持不变[50] - 除可换股债券相关事项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无其他未偿还抵押、贷款或重大或然负债[45] - 2026年2月到期的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人民币300百万元[61] - 公司于2025年6月取得股东贷款共计人民币20百万元,年利率4.5%[65] - 可换股债券负债增至318.6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268.1百万元人民币)[86] - 可换股债券发行本金为人民币300百万元,年利率6%,初步换股价每股人民币4.38元[87] - 可换股债券公允价值从人民币268,097千元增至318,590千元,变动50,493千元[88] - 可换股债券估值假设:到期日0.64年,波幅97.27%,股价人民币2.56元,无风险利率1.34%,折现率43.91%[89] - 可换股债券以人民币300,000,000元转让给独立投资者,已于2025年7月15日完成[90] - 其他借款总额人民币20,038千元,包括两笔各人民币10百万元贷款,年利率4.5%[91][92]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127.8百万港元,已动用1,124.8百万港元,剩余3.0百万港元[95][96] - 所得款项用途:EAL®临床及商业化投入385.6百万港元(34.2%),CAR-T-19及TCR-T投入374.5百万港元(33.2%)[96] - 公司预计所得款项净额将于2025年底耗尽[97] - 公司发行于2025年到期本金总额为人民币300百万元的可换股债券[132] - 可换股债券的初步换股价为每股4.81港元或人民币4.38元[132] - 可换股债券的年利率为11.75%[132] - 公司与天士力及其他方于2022年10月28日订立可换股债券认购协议[136] - 公司认购协议涉及天士力(香港)医药投资有限公司[136] 研发管线进展 - 公司核心产品EAL®附条件NDA正处于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中[6][11] - 公司已完成EAL® II期临床试验430名目标患者的入组工作[11] - 6B11-OCIK注射液I期临床已完成6名目标受试者入组[12] - CAR-T-19注射液II期临床已完成52名目标患者入组[15] - 迪诺仑赛注射液I期临床已完成13名目标患者入组[16] - CAR-T-19注射液于2020年12月获IND批文并启动I期临床[14] - CAR-T-19注射液于2023年10月申请启动II期临床试验[14] - aT19注射液于2024年2月获I期临床试验IND批准[18] - 迪诺仑赛注射液于2023年3月获临床默示许可[16] - TCR-T-CMV注射液于2025年4月完成临床前沟通交流[19] - YT007注射液已基本完成临床前研究[20] - CAR-T-19注射液获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25岁及以下B-ALL患者[14] - 计划推进CAR-T及TCR-T细胞产品管线研发[26] - 致力于建立靶向肿瘤新抗原的TCR基因数据库[27] - 公司核心在研产品为EAL®[132] 生产设施与产能 - 公司北京研发及生产中心总面积约27,604平方米,年样本处理能力约40,000份[21] - 北京生产中心预计投资金额约人民币12亿元,建成后细胞药物年产量将超200,000批次[21] - 华东地区EAL®生产中心预计总投资额约人民币10亿元,第一阶段建设周期为48个月[21] - 上海松江区租赁工业用地面积约21,848.6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期限20年[22] - 公司病毒载体生产体系符合药品GMP标准,可规模化生产[28] - 公司开展CDMO业务,提供细胞制备及质量控制等定制化服务[28] - 公司租赁位于中国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康定街1号国盛科技园的研发设施[134] - 公司研发设施租赁协议订立日期为2021年10月9日[134] - 公司租赁协议项下物业业主为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134] 人力资源与组织 - 公司质量部门员工数量为43名(截至2025年6月30日)[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总数为173人[100][10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雇员总数173名,六个月薪酬总额人民币26.0百万元[99] - 生产、纯化、设备、安全及供应链部门雇员人数最多为78人占总雇员45.1%[100] - 质量部门雇员人数为43人占总雇员24.9%[100] - 综合管理及行政部门雇员人数为18人占总雇员10.4%[100] - 研发部门雇员人数为13人占总雇员7.5%[100] - 临床支持及业务发展部门雇员人数为16人占总雇员9.2%[100] - 高级管理层人数为5人占总雇员2.9%[100] - 报告期内发生六项董事变动包括首席执行官辞任[124] - 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为谭铮先生[136][137] 税务与亏损抵扣 - 所得税开支仅为人民币2000元,基本税率为25%[72] - 北京永泰及永泰瑞科享受15%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73] - 公司未使用税项亏损约为人民币20.51015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9.31152亿元增加6.2%[74] 资产减值与亏损确认 - 公司确认无形资产终止亏损人民币1931.6万元及预付款项减值亏损人民币518.3万元[71] 股权激励计划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尚未行使购股权总数为35,930,000股[105][107][108] - 尚未行使购股权相当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6.98%[109]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期间未授出任何购股权[110] 风险与持续经营 - 审核委员会确认中期业绩遵守适用会计准则但未经审核[117] - 核数师无法对持续经营能力发表结论因存在重大疑虑[118][123] - 公司制定多项改善流动资金计划包括股权融资及可换股债券展期[119] - 若改善计划失败可能需将资产减记及重新分类负债[121]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报告期内无派付、宣派或拟派股息[93] - 公司中期业绩报告涵盖期间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28] - 公司中期报告将通过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发布[128] - 公司鼓励股东通过电子方式获取公司通讯以支持环保[129] - 报告期末后至公告日期未发生重大影响事件[130] - 公司股份于2020年7月10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34]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六個月期間[135]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北京永泰瑞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8日在中国成立[136] - 公司招股章程刊发日期为2020年6月29日[135] - 北京纬晓由公司附属公司北京永泰持有70.0%股权[131] - 北京纬晓其余股权由吴双宸及廖谦分别持有29.0%及1%[131] 外汇与对冲 - 公司未订立任何货币对冲交易[51] 战略举措 - 探索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并购及战略合作机会[29]
从惠民保到进医保,国产CAR-T创新药还有多远?
虎嗅· 2025-08-09 07:10
政策支持与市场现状 - 国家近期出台创新药支持政策,包括对创新药实施"首发价格保护",明确上市后5年内不纳入集采,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首次开启年度谈判,将CAR-T等高值疗法纳入报销评估,同时通过"真实世界数据支持医保准入"等政策缩短审评周期 [1] - 2025年参与医保与商保谈判的6款CAR-T产品价格均在99.9—129万元,与医保"30万不进、50万不谈"的隐性红线差距显著,基本医保准入在2025年仍不具现实可行性 [1] - 商业健康保险方面,主要是惠民保的年度规模仅约160—180亿元,对单例超百万的CAR-T而言,仅能覆盖少数患者,难以支撑企业规模化盈利 [1] 2025年商保谈判核心价值 - 2025年谈判的核心价值并非"快速放量",而是检验企业的中长期竞争力,商保真正成为CAR-T可靠支付方需等待长时期的市场规模扩容 [2] - 2025年的观测重点是6家企业在"卫生经济学数据支持下的降价压力"、"成本控制能力"、"商业化推广效率"三大维度的表现,这些将决定其未来支付体系中的竞争位势 [2] 6款上市CAR-T产品的商保竞争格局 - 2025年9月,国内6款上市CAR-T产品均参与商保及地方惠民保谈判,但基本医保准入无望 [3] - 6款产品适应症归类包括大B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价格区间为99.9—129万元 [4] 卫生经济学数据横向对比 - 6款产品中仅3款有公开发表的针对中国市场的成本效益评价报告,其余产品暂未查询到相关数据 [5] - 阿基仑赛(复星凯特)ICER为2.8倍人均GDP,瑞基奥仑赛(药明巨诺)ICER为2.9倍人均GDP,西达基奥仑赛(传奇生物)ICER为2.5倍人均GDP [6] 基于卫生经济学数据的降价压力测算 - 阿基仑赛需降价42.8%才能达到目标ICER,瑞基奥仑赛无需降价即可准入,西达基奥仑赛仅需降价9.8% [8][9] - 降价压力测算显示,阿基仑赛目标价格约为68.55万元,瑞基奥仑赛目标价格约为160.66万元,西达基奥仑赛目标价格约为116.33万元 [9] 同类适应症内的商保准入竞争策略 - 大B细胞淋巴瘤集群中,阿基仑赛需通过渠道覆盖广度弥补数据劣势,瑞基奥仑赛因ICER接近阈值且无需降价,竞争优势显著 [10][11]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集群中,纳基奥仑赛(合源生物)无直接竞品,虽无公开卫生经济学数据,但其99.9万定价和"孤儿药"身份可争取更高报销比例 [12] - 多发性骨髓瘤集群中,西达基奥仑赛降价后仍有利润空间,伊基奥仑赛(驯鹿生物)和泽沃基奥仑赛(科济药业)则需通过价格让步换取准入 [13] 2025年商保准入的投资者核心看点 - 卫生经济学数据完备性决定谈判"入场资格",降价可行性与商业化效率决定"落地速度",二者共同构成企业中长期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14] - 商业化能力的关键验证包括准入后6—12个月的医院覆盖速度和惠民保合作省份增量 [15] 医保准入核心前提 - 技术降本、患者规模和疗效与安全性是医保准入的三大支撑逻辑,通用型技术是"破价"关键,实体瘤是"以量摊本"关键 [17][19][23] - 血液肿瘤目标治疗患者潜力约2.6—4.8万人/年,实体瘤方面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三类核心适应症年新增目标患者合计达3.01—5.2万人/年 [20][21] 9家企业医保准入能力与时间预判 - 科济药业预估2027年首年进入医保,其通用型平台较自体技术降本70%,胃癌实体瘤人群为其核心支撑因素 [24][25] - 药明巨诺预估2028年首年进入医保,其非病毒载体技术使成本降低40%,覆盖r/r LBCL和滤泡性淋巴瘤人群 [26][27][28] - 恒润达生、合源生物、传奇生物等企业预估2028—2029年进入医保,技术降本能力和患者规模是主要影响因素 [30][33][34][37] 医保准入的核心观测指标 - 关键观测指标包括科济药业通用型CAR-T II期ORR是否≥70%,药明巨诺非病毒载体转染效率是否稳定在90%以上,恒润达生HR003(胃癌)II期ORR是否≥25% [40]
永泰生物-B(06978.HK)拟8月20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08 22:23
公司公告 - 永泰生物-B(06978 HK)计划于2025年8月20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批准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及其发布 [1]
永泰生物(06978)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08 22:16
永泰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本公司」)董 事(「董 事」)會(「董事會」)謹 此 宣 佈,本 公 司 計劃於2025年8月20日(星 期 三)舉 行 董 事 會 會 議,藉 以(其 中 包 括)考慮及批准本 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 止 六 個 月 之 中 期 業 績 及 其 發 佈。 承董事會命 永泰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香 港 交 易 及 結 算 所 有 限 公 司、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及 香 港 中 央 結 算 有 限 公 司 對 本 公 告 的 內 容 概 不 負 責,對 其 準 確 性 或 完 整 性 亦 不 發 表 任 何 聲 明,並 明 確 表 示,概 不 就 因 本 公 告 全 部 或 任 何 部 分 內 容 而 產 生 或 因 依 賴 該 等 內 容 而 引 致 的 任 何 損 失 承 擔 任 何 責 任。 Immunotech Biopharm Ltd 永泰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於 開 曼 群 島 註 冊 成 立 的 有 限 公 司) (股 份 代 號:6978) 董事會會議日期 主席兼執行董事 譚 錚 香 港,2025年8月8日 於 本 公 告 日 期,董 ...
永泰生物(06978)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6:44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永泰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6978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 | USD | | 0.001 | USD | | 5,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US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 | USD | | 0.001 | USD | | 5,000,000 | FF301 II. ...
国家外汇局:2025年3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106978亿美元
快讯· 2025-06-27 16:48
对外金融资产状况 - 2025年3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达106978亿美元 [1] - 对外负债为70854亿美元 [1] - 对外净资产为36124亿美元 [1] 资产构成 - 直接投资资产占比最高达32765亿美元 [1] - 证券投资资产为15818亿美元 [1] - 金融衍生工具资产规模最小仅211亿美元 [1] - 其他投资资产22845亿美元 [1] - 储备资产规模达35339亿美元 [1] SDR计值数据 - 对外金融资产80513亿SDR [1] - 对外负债53326亿SDR [1] - 对外净资产27188亿SDR [1]
永泰生物(0697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7: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收入從2023年人民幣10.5百萬元增至2024年人民幣33.8百萬元,增幅220.4%[21] - 研發開支從2023年人民幣177.3百萬元降至2024年人民幣154.2百萬元,降幅13.0%[21] - 除稅前虧損從2023年人民幣335.5百萬元降至2024年人民幣186.4百萬元,降幅44.4%[21] - 其他收入由2023年的10.5百万元增加220.4%至2024年的33.8百万元,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增加[50] - 政府补助由2023年的6.2百万元增至2024年的29.4百万元,与研发活动及地方政府资本开支补偿相关[52][53]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由2023年亏损106.5百万元减少88.9%至2024年亏损11.8百万元,主要由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可转换债券收益[54] - 行政开支由2023年的53.2百万元减少16.4%至2024年的44.5百万元,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及专业费用减少[56] - 研发开支由2023年的177.3百万元减少13.0%至2024年的154.2百万元,主要由于材料、折旧及摊销增加部分被员工成本减少抵消[57] - 除税前亏损由2023年的335.5百万元减少44.4%至2024年的186.4百万元[60] - 银行结余及现金由2023年的52.2百万元减少5.2百万元至2024年的47.0百万元,主要由于研发耗用现金[63] - 流動比率由2023年的0.40下降至2024年的0.20[84] - 速動比率由2023年的0.39下降至2024年的0.19[84] - 按公允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由2023年的124.8百萬元人民幣減少至2024年的10.5百萬元人民幣[84] 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核心产品EAL®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430名目标受试者的入组工作[9] - EAL®的附条件NDA已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受理[9] - 6B11-OCIK注射液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六名目标患者入组工作[10] - CAR-T-19注射液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47名目标患者的入组工作[14] - CAR-T-19注射液获药品审评中心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13] - EAL®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名单[9] - 迪諾侖賽注射液已完成I期臨床試驗12名目標患者入組[16] - aT19注射液於2024年2月獲得I期臨床試驗IND批准[17] - TCR-T-CMV注射液針對CMV感染已於2025年1月遞交Pre-IND溝通交流會議[19] - YT007注射液針對腎透明細胞癌已基本完成臨床前研究[20] - EAL®已完成II期臨床試驗430名患者入組,並於2025年3月納入優先審評名單[27] - 6B11-OCIK注射液已完成I期臨床試驗6名受試者入組並進行中期分析[29] - CAR-T-19注射液於2023年10月申請II期臨床試驗[30] - CAR-T-19注射液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25岁及以下复发/难治B-ALL患者[31] - CAR-T-19注射液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47名目标患者入组[32] - 迪诺仑赛注射液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12名目标患者入组[34] - aT19注射液于2024年2月获得I期临床试验IND批准[35] - TCR-T-CMV注射液于2025年1月递交临床前(Pre-IND)沟通交流会议[37] - YT007注射液(治疗晚期肾透明细胞癌)已基本完成临床前研究[38] 公司运营与设施 - 公司北京研发及生产中心总面积约27,604平方米,年处理样本约40,000份[41] - 北京生产中心预计投资约人民币12亿元,年产量将超过200,000批次[41] - 华东地区EAL®研发与生产中心预计总投资约人民币10亿元[41] - 公司质量部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39名员工[43] - 公司2024年员工总数154人,薪酬总额约人民币70.1百万元,较2023年的77.0百万元有所下降[77] - 公司设计
永泰生物(0697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2:4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收入从2023年约1050万元增至2024年约3380万元,增加约2330万元,增幅约220.4%[3]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3年亏损约1.065亿元减至2024年亏损约1180万元,减少约9470万元,减幅约88.9%[3]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约1.773亿元减至2024年约1.542亿元,减少约2310万元,减幅约13.0%[3]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5320万元减至2024年约4450万元,减少约870万元,减幅约16.4%[3] - 除税前亏损从2023年约3.355亿元减至2024年约1.864亿元,减少约1.491亿元,减幅约44.4%[3] - 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从2023年约3.355亿元减至2024年约1.873亿元,减少约1.482亿元,减幅约44.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收入约3380万元,较2023年的约1050万元增加约220.4%,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38][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亏损1180万元,较2023年的亏损10650万元减少约88.9%,与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有关[38][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行政开支4454万元,较2023年的5322.3万元有所减少[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研发开支15424万元,较2023年的17732.6万元有所减少[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成本749.3万元,较2023年的851.9万元有所减少[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开支211.9万元,较2023年的50万元有所增加[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税前亏损18641.7万元,较2023年的33547.9万元有所减少[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18734.3万元,较2023年的33547.9万元有所减少;基本每股亏损和摊薄每股亏损均为0.36元,较2023年的0.65元有所减少[38]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5320万元减少16.4%至2024年约4450万元[45]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约1.773亿元减少13.0%至2024年约1.542亿元[46]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约850万元减少12.0%至2024年约750万元[48] - 其他开支从2023年约50万元增加323.8%至2024年约210万元[49] - 除税前亏损从2023年约3.355亿元减少44.4%至2024年约1.864亿元[50] - 银行结余及现金从2023年约5220万元减少约520万元至2024年约4700万元[52] - 2024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约为1.165亿元[53] - 流动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0.40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0.20,速动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0.39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0.19[63] - 集团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由2023年12月31日约1.248亿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约0.105亿元[6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计息借贷,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67] - 2024年集团雇员薪酬(包括董事酬金)总额约为人民币7010万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7700万元[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产生亏损净额1.87343亿元,经营现金流出净额1.25742亿元[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流动负债净额3.42712亿元、负债净额1645.3万元、银行结余4695.7万元、已抵押银行存款558.1万元及存款单投资1053.6万元[94] - 2024年其他收益为3.3788亿元,2023年为1.0547亿元[97]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1.1813亿元,2023年为 - 10.6458亿元[97] - 2024年行政开支为 - 4.454亿元,2023年为 - 5.3223亿元[97] - 2024年研发开支为 - 15.424亿元,2023年为 - 17.7326亿元[97]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 - 18.6417亿元,2023年为 - 33.5479亿元[97] - 2024年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 - 18.7343亿元,2023年为 - 33.5479亿元[97]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为 - 0.36元,2023年为 - 0.65元[97]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47.6548亿元,2023年为63.239亿元[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约负债为811千元,2023年为1,274千元;租赁负债为89,017千元,2023年为105,655千元;递延政府补助为60,461千元,2023年为38,190千元[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负债)资产净值为 - 16,453千元,2023年为170,890千元[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股本为3,576千元,与2023年持平;储备为 - 16,872千元,2023年为170,040千元[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权益为 - 13,296千元,2023年为173,616千元;非控股权益为 - 3,157千元,2023年为 - 2,726千元[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收益,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不包括金融工具)为人民币4.73205亿元,较2023年的5.81596亿元有所减少[116] - 2024年其他收入总计为人民币3.3788亿元,较2023年的1.0547亿元大幅增加[117] - 2024年其他开支总计为人民币2119万元,较2023年的500万元有所增加[118]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总计亏损人民币1.1813亿元,较2023年的10.6458亿元亏损额减少[119] - 2024年财务成本总计为人民币7493万元,较2023年的8519万元有所减少[120]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计为人民币926万元,2023年无所得税开支[121]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人民币18.6417亿元,2023年为33.5479亿元[123] - 2024年12月31日递延税项资产为14,678千元,递延税项负债为-14,678千元;2023年12月31日递延税项资产为17,695千元,递延税项负债为-17,695千元[12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未动用税项亏损1,931,152,000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94,145,000元[125] - 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为70,053千元,2023年为77,034千元[127]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58,263千元,2023年为51,169千元[127] - 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为2,609千元,2023年为2,230千元[12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186,912千元,2023年为-334,819千元[129] - 计算2024年及2023年每股摊薄亏损采用的普通股数目均为514,584千股[129]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计10,536千元,2023年为171,174千元[130] - 2024年预付供应商及服务提供商款项等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3,708千元,2023年为72,831千元[137]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31,925千元,2023年为176,911千元[138]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1年以内为16,855千元,1 - 2年为11,674千元,2 - 3年为5,080千元;2023年1年以内为31,000千元,1 - 2年为14,737千元[139] - 2024年其他金融负债中可换股债券为268,097千元,2023年为326,839千元[14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EAL®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430名目标受试者入组,附条件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5] - 6B11 - OCIK注射液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6名目标患者入组及初步分析和中期结果[6] - CAR - T - 19注射液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47名目标患者入组,获突破性疗法认定[8] - 迪诺仑赛注射液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12名目标患者入组[9] - 公司核心候选产品EAL®的附条件新药上市申请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14][19] - 公司已完成EAL® II期临床试验430名目标患者的入组工作[18] - 公司已完成6B11 - OCIK注射液I期临床试验6名目标受试者入组工作[20] - CAR - T - 19注射液IND申请于2019年8月获药品审评中心接纳处理,2020年12月获IND批文[21] - 公司于2023年10月申请CAR - T - 19注射液II期临床试验工作[21] - 公司已完成CAR - T - 19注射液II期临床试验47名目标患者的入组工作[23] - TCR - T - CMV注射液于2025年1月递交临床前沟通交流会会议[12] - 治疗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YT007注射液已基本完成临床前研究[13] - 迪诺侖赛注射液于2023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12名目标患者入组[24] - aT19注射液于2024年2月获药品审评中心I期临床试验IND批准,公司将适时开展试验[25] - 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CMV感染的TCR - T - CMV注射液于2025年1月递交临床前沟通交流会会议[27] - 治疗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YT007注射液已基本完成临床前研究[28] 公司研发与生产中心情况 - 公司位于北京的研发及生产中心总面积约27,604平方米,利德曼制造车间及国盛实验室每年可处理约40,000份样本[29] - 公司预计投资约12亿元在北京建设生产中心,落成后细胞药物年产量将超200,000批次[30] - 公司在华东地区建设EAL®研发与生产中心项目总投资额预期约为10亿元,第一阶段预计在取得相关土地所有权证后48个月内完成[30] - 上海永泰租赁上海松江工业区一幅约21,848.6平方米土地,土地使用权期限为交付日期起20年,用作华东地区在研产品研发中心[30] 公司质量管理情况 - 公司根据GMP编制质量管理文件,EAL®生产已实现标准化[3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质量部门有39名员工[32]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推进EAL®上市后商业化布局,投资CAR - T及TCR - T细胞产品管线,提升技术平台,发展病毒载体生产及早期研发服务业务,扩大战略合作[33][34][35][36][37] 公司股份发行与交易情况 - 2020年7月全球发售按每股11.00港元发行1亿股股份,后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涉及1458.4万股,相当于14.58% [5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为514,584美元,分为5.14584亿股股份[56] - 2023年2月发行本金总额为3亿元的可换股债券,按初步换股价每股4.81港元转换[57] - 2024年12月18日,投资者同意向受让方转让本金总额达3亿元人民币的可换股债券,转让价为3亿元人民币[59] - 2023年2月,公司收到本金总额3亿元人民币,约1.023亿元用于EAL®临床试验,约1.977亿元用于新研发及生产中心建设成本[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动用所得款项约2.402亿元,EAL®临床试验已动用1.023亿元,新研发及生产中心建设成本已动用1.543亿元,剩余0.434亿元[61] - 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1.278亿港元,截至公告日期已动用约11.248亿港元[70] - 预计所得款项净额将于2025年用毕[72]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分配中,投资EAL®临床试验及商业化占34.2%,金额为3.856亿港元[
永泰生物(0697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6: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652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5533千元人民币增长17.9%[1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9836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 - 20269千元人民币,变动率为197.9%[16]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 - 2304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 - 25035千元人民币减少7.9%[16] - 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 - 9111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 - 74315千元人民币增长22.6%[16]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 - 9255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 - 118602千元人民币减少22.0%[16]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3888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632390千元人民币减少14.8%[1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8083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3894千元人民币减少15.5%[1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 - 47820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 - 530275千元人民币减少9.8%[16]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 - 16317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 - 145119千元人民币增长12.4%[16]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7833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0890千元人民币减少54.2%[16] - 其他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约550万元增加17.9%至2024年上半年约650万元,主要因政府机器补助增加[31][32]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亏损约2030万元转为2024年上半年收益约1980万元,转亏为盈因其他金融负债的公允值收益[31][33] - 行政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约2500万元减少7.9%至2024年上半年约2300万元,主要因差旅及其他开支减少[31][34] - 研发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约7430万元增加22.6%至2024年上半年约9110万元,主要因订约成本上涨[31][35] - 财务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约440万元减少11.9%至2024年上半年约390万元,主要因租赁负债之利息开支减少[31][36] - 除税前亏损从2023年上半年约1.186亿元减少22.0%至2024年上半年约9260万元[31][37]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约9251.5万元,较2023年上半年约1.18114亿元减少21.7%[31] - 2024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约4.1万元,较2023年上半年约48.8万元减少91.6%[31]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和摊薄每股亏损均为0.18元,2023年上半年均为0.23元[31] - 银行结馀及现金从2023年12月31日约5220万元增加约2750万元至2024年6月30日约7960万元[40] - 2024年6月30日,租赁负债约为1.235亿元[4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股本架构为89.1%负债及10.9%权益,2023年6月30日为62.6%负债及37.4%权益[42] - 流动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0.40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0.38,速动比率从0.39降至0.36[46][47] - 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约12480万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约6570万元[47]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约6570万元,持有存款单3000万元[5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中国及韩国分别有201名和1名雇员,上半年雇员薪酬总额约3660万元[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综合管理及行政29人、研发22人、高级管理层10人等,总计202人[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6,526千元,较2023年的5,533千元增长17.95%[8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9,836千元,而2023年为亏损20,269千元[80] - 2024年行政开支为23,048千元,较2023年的25,035千元减少7.94%[80] - 2024年研发开支为91,118千元,较2023年的74,315千元增长22.61%[80]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92,556千元,较2023年的118,602千元减少21.96%[81]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38,889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32,390千元减少14.79%[82]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80,83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3,894千元减少15.45%[82]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78,20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30,275千元减少9.82%[82]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78,33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0,890千元减少54.16%[83]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为0.18元,较2023年的0.23元减少21.74%[8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9,516,000元,2023年同期为88,838,000元[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17,669,000元,2023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122,331,000元[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677,000元,2023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286,509,000元[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7,476,000元,2023年同期为75,340,000元[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累计亏损扩大至1,712,662,000元[9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用2020年修订使其他金融负债从非流动负债重分类至流动负债285,791千元[9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用2020年修订使其他金融负债从非流动负债重分类至流动负债326,839千元[10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除外)为534,360,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81,596,000元有所减少[10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总计6,526千元,2023年同期为5,533千元[103] - 2024年上半年提供技术服务所得收入为832千元,2023年同期为0 [103] - 2024年上半年银行结馀及存款的利息收入为381千元,2023年同期为1,448千元[103]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总计19,836千元,2023年同期为 - 20,269千元[104] - 2024年上半年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之公允值收益为3,323千元,2023年同期亏损10,126千元[104] - 2024年上半年其他金融负债之公允值收益为41,048千元,2023年同期亏损10,152千元[104]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基本企业所得税率为25%,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即期中国企业所得税均为0 [10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估计未使用税项亏损约为17.0241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94145亿元有所增加[106]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3.664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8348亿元有所下降[107]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906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5131亿元有所增加[107] - 2024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为1311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039万元有所增加[107]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9.2515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1.8114亿元有所减少[109] - 2024年和2023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所采用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514584千股[110] - 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6.697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2831亿元有所减少[111]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6.566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1174亿元有所减少[112] - 2024年6月,Shaoxing Fund赎回2419.5万元,目标B提前偿还1.8亿元,余下3.2亿元本金及利息到期日预计顺延至2025年5月[113] - 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Shaoxing Fund赎回投资43,969千元,公允值变动3,864千元,6月30日投资公允值为23,638千元,可换股债券折现率为每年44.42%(2023年12月31日:每年12.16%或12.86%)[11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香港金融机构管理的金融产品公允值为3,171,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2,461,000元),2024年3月赎回1,701,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2,087,000元),6月30日剩余投资公允值为1,526,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873,000元)[115][1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中国的银行存款单按年利率3.00%固定利率计息[11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62,388千元(2023年12月31日:176,911千元),其中贸易应付款项为52,857千元(2023年12月31日:45,737千元)[117] - 2024年6月30日递延政府补助为65,510千元(2023年12月31日:39,326千元),其中即期710千元(2023年12月31日:1,136千元),非即期64,800千元(2023年12月31日:38,190千元)[119] - 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已收政府补贴30,740千元,转拨至亏损的递延政府补助4,556千元[120] - 2024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公允值为285,791千元(2023年12月31日:326,839千元),年利率为6%,初步换股价为每股4.38元[121] - 可换股债券到期日1.64年,波动性67.34%,无风险利率1.59%,公司折现率44.71%[122] - 2024年6月30日就收购等已订约但未计提拨备的资本开支为56140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73993千元[126] - 2024年6月30日于Shaoxing Fund投资的公允价值为2363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969千元[129] - 2024年6月30日于金融产品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087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461千元[129] - 2024年6月30日于存款证投资的公允价值为3115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2351千元[129] - 2024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公允价值为28579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6839千元[130] - 若折现率上升或下降1.00%(2023年12月31日:1.20%),2024年6月30日于Shaoxing Fund投资账面价值将减少143000元或增加145000元[130] - 若折现率上升或下降1.00%(2023年12月31日:1.00%),2024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公允价值将减少1808000元或增加1843000
永泰生物(0697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3 21: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6526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5533千元增长17.9%[1]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9836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 - 20269千元增长197.9%[1] - 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 - 9111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 - 74315千元增长22.6%[1]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 - 92556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 - 118602千元减少22.0%[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 - 0.18元,2023年同期为 - 0.23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38889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32390千元减少14.8%[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8083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3894千元减少15.5%[2] - 集团其他收入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550万元增加17.9%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650万元[23][24]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 - 20269千元变为2024年的19836千元,变动率为 - 197.9%[23]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 - 25035千元变为2024年的 - 23048千元,变动率为 - 7.9%[23]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 - 74315千元变为2024年的 - 91118千元,变动率为22.6%[23]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 - 4372千元变为2024年的 - 3851千元,变动率为 - 11.9%[23] - 其他开支从2023年的 - 144千元变为2024年的 - 901千元,变动率为525.7%[23] - 除税前亏损从2023年的 - 118602千元变为2024年的 - 92556千元,变动率为 - 22.0%[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收益净额约为人民币1980万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净额约人民币2030万元,实现转亏为盈[25] - 集团行政开支从2023年同期约人民币2500万元减少7.9%至2024年约人民币2300万元[26] - 集团研发开支从2023年同期约人民币7430万元增加22.6%至2024年约人民币9110万元,主要因订约成本上涨[27] - 集团财务成本从2023年同期约人民币440万元减少11.9%至2024年约人民币390万元[29] - 集团除税前亏损从2023年同期约人民币1.186亿元减少22.0%至2024年约人民币9260万元[30] - 银行结余及现金从2023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5220万元增加约人民币2750万元至2024年6月30日约人民币7960万元[32] - 2024年6月30日,租赁负债约为人民币1.235亿元[3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为514584美元,分为5.14584亿股股份[3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股本架构为89.1%负债及10.9%权益,2023年同期为62.6%负债及37.4%权益[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动用所得款项约1.927亿元[38] - 2024年6月30日,EAL®临床试验实际所得款动用时间推移因审批程序延误[3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0.38,较2023年12月31日的0.40减少[40][41] - 2024年6月30日速动比率为0.36,较2023年12月31日的0.39减少[40][41] - 集团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由2023年12月31日约1.248亿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约0.657亿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652.6万元,2023年同期为553.3万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983.6万元,2023年同期为 - 2026.9万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为2304.8万元,2023年同期为2503.5万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9111.8万元,2023年同期为7431.5万元[42]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38,88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32,390千元,较上期减少14.79%[4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80,83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3,894千元,较上期减少15.45%[4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78,20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30,275千元,较上期减少9.82%[4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 - 297,37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 - 316,381千元,较上期增加6.00%[43]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241,51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6,009千元,较上期减少23.57%[43]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63,17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5,119千元,较上期增加12.44%[44]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78,33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0,890千元,较上期减少54.16%[44] - 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81,10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3,616千元,较上期减少53.29%[44]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78,33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0,890千元,较上期减少54.16%[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收益,2023年同期也无收益;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除外)为534,360,000元,2023年12月31日为581,596,000元[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总计6,526千元,2023年同期为5,533千元[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总计19,836千元,2023年同期为 - 20,269千元[56] - 2022年公司因相关协议录得一项金额为3,000,000美元(相当于19,316,000元)的无形资产,本期许可协议终止,确认无形资产亏损19,316,000元,同时确认预付款减值亏损5,183,000元[56]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基本企业所得税率为25%,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即期中国企业所得税均为0 [5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估计未使用税项亏损约为人民币17.0241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5.94145亿元[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总额为3.6641亿元,2023年同期为3.8348亿元[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8938亿元,2023年同期为2.3856亿元[6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9.2515亿元,2023年同期为11.8114亿元[62] - 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6.697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7.2831亿元[63]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6.566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1174亿元[64] - 2024年1月1日对绍兴基金投资为4396.9万元,6月赎回2419.5万元,公允值变动386.4万元,6月30日为2363.8万元[66] - 绍兴基金可换股债券公允值折现率为44.42%(2023年12月31日为12.16%或12.86%)[67] - 2024年1月1日对金融产品投资为317.1千美元(2246.1万元),6月赎回170.1千美元(1208.7万元),公允值变动56千美元(499万元),6月30日为152.6千美元(1087.3万元)[68]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6238.8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691.1万元[69] - 2024年6月30日递延政府补助为6551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3932.6万元[70] - 2024年6月30日其他金融负债中可换股债券为28579.1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683.9万元[71] - 2024年1月1日可换股债券公允值为326,839千元人民币,变动为41,048千元人民币;2024年6月30日为285,791千元人民币[72] - 2024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估值假设:债券到期日1.64年,波动性67.34%,无风险利率1.59%,公司折现率44.71%[72] - 首次全球发售及行使超额配股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1.278亿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约11.248亿港元[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投资EAL®临床试验及商业化动用约3.856亿港元,投资CAR - T - 19及TCR - T系列临床试验动用约3.745亿港元,扩大EAL®其他适应症研发开支动用约2.125亿港元,产品管线其他在研产品开发动用约0.958亿港元,营运资金及其他用途动用约0.564亿港元[75] - 公司预计所得款项净额将于2025年年底耗尽[7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约为6570万元人民币[78] - 2023年集团以自有闲置资金认购民生银行合计1.1亿元人民币本金的存款单,2023 - 2024年分三期出售部分存款单,目前持有3000万元人民币存款单[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雇员薪酬总额约为人民币3660万元,2023年同期约为人民币3830万元[7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核心在研产品EAL®相关研究始于2006年,计划待临床试验达标后在中国市场商业化[3][4] - 公司产品管线覆盖多种类别细胞免疫治疗产品,主要在研产品有6B11、CAR - T细胞系列及TCR - T细胞系列[4] - EAL®于2023年9月获药品审评中心授予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公司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430名目标患者入组,预计2024年下半年提交NDA,2025年推出产品[6] - 6B11 - OCIK注射液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6名目标患者入组及初步分析和中期结果,将适时开展II期临床试验[7] - CAR - T - 19注射液适用于治疗25岁以下(含25岁)B - ALL患者,公司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25名目标患者入组,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目标患者入组并发布初步分析及结果[8] - 迪诺仑赛注射液于2023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临床批准,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8名目标患者入组,预计2024年底完成目标患者入组,2025年上半年公布初步分析及结果[9] - aT19注射液于2024年2月获药品审评中心I期临床试验IND批准,公司将适时进行I期临床试验[10] - 首款TCR - T - CMV目标于2025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8] 公司业务布局与发展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细胞免疫治疗生物医药公司,专注T细胞免疫治疗研发和商业化近18年[3]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用于治疗癌症的细胞免疫产品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46] - 公司北京研发及生产中心总面积约27,604平方米,利德曼制造车间及北京国盛实验室每年可处理约40,000份样本[13] - 北京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预计投资约12亿元,落成后细胞药物年产量将超200,000批次[13] - 华东地区EAL®生产中心项目总投资额预期约为10亿元,第一阶段建筑工程预计获相关土地权属证书后60个月内完成[14] - 上海松江工业区租赁土地总面积约21,848.6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期限为20年[15] - 2021年1月,公司与T - Cure订立许可协议,2022年3月相关技术转让完成,报告期内协议终止[12] - 2021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