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丹科技(300829) - 2025 Q2 - 季度财报
金丹科技金丹科技(SZ:300829)2025-08-21 16: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777,078,313.02元,同比增长5.43%[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796,298.96元,同比增长56.31%[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6,615,151.63元,同比增长74.88%[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7,939,726.73元,同比下降9.78%[2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0元/股,同比增长47.06%[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3%,同比上升1.60个百分点[23]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3%至777,078,313.02元,营业成本同比下降2.37%至581,382,206.34元[86]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0.43%至9,808,930.64元,所得税费用同比激增206.15%至14,591,775.14元[8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9.78%至137,939,726.73元[8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下降204.35%至-35,393,176.46元[8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8,661.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88%[197] 收入和利润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777,078,313.02元,同比增长5.43%[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796,298.96元,同比增长56.31%[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6,615,151.63元,同比增长74.88%[23]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3%至777,078,313.02元,营业成本同比下降2.37%至581,382,206.34元[8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8,661.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88%[197] 成本和费用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0.43%至9,808,930.64元,所得税费用同比激增206.15%至14,591,775.14元[86] - 2025年上半年乳酸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256,733,618.05元,占比66.24%,较2024年同期增长4.74%[78] - 乳酸盐产品2025年上半年直接材料成本为60,808,239.71元,占比59.32%,较2024年同期下降10.91%[7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乳酸产品营业收入4.81亿元,毛利率19.48%,同比增长10.89%[73] - 乳酸盐产品营业收入1.61亿元,毛利率36.16%,同比增长2.20%[73] - 副产品营业收入7307万元,毛利率47.59%,同比增长24.13%[73] - 乳酸产品营业收入为481,312,685.29元,毛利率19.48%,同比增长10.89%[88] - 乳酸盐产品毛利率36.16%,同比增长6.84%,但营业成本同比下降7.69%[88] - 副产品营业收入73,071,385.84元,毛利率47.59%,同比增长24.13%[88] - 食品制造业销售量同比增长10.73%至80,028.34吨,库存量同比激增38.44%至10,250.66吨[78] - 农副食品加工业销售量同比大幅增长30.50%至51,547.21吨,库存量同比骤降84.22%至1,030.87吨[78] 各地区表现 - 国内营业收入5.12亿元,毛利率24.06%,同比增长10.18%[74] - 国外营业收入2.66亿元,毛利率27.34%,同比下降2.64%[74] - 国外经销商数量减少30.72%至327户[74] - 国内营业收入511,551,786.27元,毛利率24.06%,同比增长10.18%[88] - 公司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5%左右[12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持续加大对乳酸上下游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及研发投入,以完善可降解材料循环产业链[124] - 公司积极拓展玉米采购渠道,必要时采取期货、期权等工具规避价格上涨风险[123] - 公司优化子公司金丹农业工业化种植高淀粉玉米经营模式,加强玉米生长及收获的全过程控制[123] - 公司持续改良菌种,提高发酵水平和发酵效率,优化工艺过程和提升装备自动化水平[123] - 公司探索产品高端应用,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占比[123]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为3,475,763,009.76元,同比增长0.42%[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279,855,011.70元,同比增长23.94%[23] - 固定资产较期初增加33.74%至1,477,093,303.12元,占总资产42.50%[92] - 在建工程较期初减少22.26%至801,881,001.43元,占总资产23.07%[92] - 短期借款较期初增加28.05%至363,661,488.80元,占总资产10.46%[92] - 长期借款较期初增加47.61%至299,965,737.20元,占总资产8.63%[92]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较期初减少36.85%至181,880,000.00元,占总资产5.23%[92] - 流动比率1.34,较上年末增长12.61%[197] - 资产负债率35.37%,较上年末下降12.41%[197] - 速动比率0.96,较上年末增长15.66%[197] 募集资金使用 - 2020年IPO募集资金使用比例达101.41%,变更用途36,168.18万元[105] - 2023年可转债募集资金使用比例90.32%,闲置资金8,292.34万元用于理财[105]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541,681,784.69元,发行费用为95,917,215.31元[107] - 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为700,000,000.00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689,608,838.63元[10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可转债募集资金余额为82,923,387.83元,其中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余额为28,880,000.00元[109]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余额为0.00元[107] - 年产1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投资进度为102.49%,超出调整后投资总额[111] - 年产5万吨高光纯L-乳酸工程项目投资进度为85.27%[111] - 补充流动资金(首发募投项目)投资进度为100.04%[111] - 年产7.5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投资进度为87.60%[111] - 补充流动资金(可转债募投项目)投资进度为101.04%[111] 股东和股份变动 - 公司总股本由可转债转股前的180,654,547股增加至192,401,718股[22] - 公司注册资本由180,654,547元增加至192,401,718元[22] - 可转债转股26,765,794股,公司总股本增至219,011,173股[168] - 有限售条件股份增加8,762,400股至69,030,676股,占比31.52%[168]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18,003,394股至149,980,497股,占比68.48%[168] - 控股股东张鹏因离婚财产分割过户24,000,000股至李中民,占总股本12.47%[170] - 张鹏持有公司16%股份,期末限售股数为35,049,600股,本期解除限售9,237,600股[174][177] - 李中民持有公司10.96%股份,期末限售股数为18,000,000股,无限售条件股份为6,000,000股[175][177] - 深圳首中教育产业发展股权投资企业持有公司4.09%股份,报告期末持股8,954,400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股份[177] - 董事长张鹏本期减持股份24,000,000股,减持后持股35,049,600股[180] 分红和回购 - 报告期内公司未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计划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32] -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以总股本192,416,681股剔除已回购股份4,579,680股后的187,837,00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0.500000元人民币现金[133] -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以187,837,001股为基数,每10股派0.500000元人民币现金[163] - 2025年半年度股份回购计划金额为人民币4,000万元至7,000万元,回购价格上限28.11元/股[16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回购股份2,500,500股,占总股本1.1417%,成交总金额38,730,636.40元[164] - 累计回购股份4,579,680股[172] - 回购价格上限因权益分派调整为28.06元/股[172] - 股份回购最高成交价16.50元/股,最低成交价13.86元/股[164] 行业和市场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玉米均价为2,438元/吨,较2024年底上涨16.48%[32] - 2025年上半年乳酸及其盐和酯的出口量为52,001.928吨,同比下降5.38%[38] - 2024年全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量7,707.6万吨,同比增长2.9%[40] - 2025年1-5月全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量3,165万吨,同比增长5.4%[40] - 2024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预计为2,100万吨[41] - 2025年1-3月中国累计进口聚乳酸14,113.9吨,同比增长62.3%[43] - 2025年1-3月中国出口聚乳酸6,719.6吨,同比增长41.7%[43] - 聚乳酸生产依赖进口丙交酯,技术突破是降本提效关键[45] - 可降解材料成本高于传统塑料,政策驱动是主要增长因素[46] - 荷兰Corbion-Purac和美国NatureWorks合计乳酸及其衍生品年产能约62万吨,占全球总产能5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