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及每股核心盈利 - 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剔除非现金估值亏损)为1.08亿港元(2024年:3200万港元)[4] - 每股核心盈利为0.08港元(2024年:0.02港元)[4] - 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为1.0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200万港元增长237.5%[38] 股东应占综合亏损及每股亏损 - 股东应占综合亏损(含估值亏损)为11.87亿港元(2024年:13.37亿港元)[4] - 每股亏损为0.87港元(2024年:0.99港元)[4] - 公司期内亏损为11.88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3.616亿港元收窄12.7%[11] - 公司期内总亏损达13.616亿港元[24] - 股东应占综合亏损为11.8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3.37亿港元收窄11.2%[39] - 每股基本亏损0.87港元[31] 收入表现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5.603亿港元下降至4.420亿港元,同比下降21.1%[22] - 公司收入为4.4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6亿港元下降21.1%[38] - 物业销售及项目管理收入大幅下降至0.87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150亿港元减少59.2%[22] - 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900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21亿港元下降59.3%[41] - 租金收入及物业管理收入增长至3.30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094亿港元增加6.9%[22]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下降至0.14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226亿港元减少34.9%[22] - 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2.64亿港元同比下降6.4%(去年同期2.82亿港元)[46] - 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为6700万港元,同比增长148%[53] - 香港地区收入同比下降21.5%至4.031亿港元[24] 分部经营表现 - 物业发展分部经营亏损4.316亿港元,包含投资物业公平价值损失0.019亿港元和金融工具公平价值损失0.719亿港元[23] - 物业发展分部经营亏损4.904亿港元[24] - 物业发展分部计提减值拨备4.3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77亿港元下降25.1%[41] - 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经营亏损6.059亿港元,主要由于投资物业公平价值损失8.032亿港元[23] - 物业投资除税前核心溢利2.1亿港元同比增长17.3%(去年同期1.79亿港元)[46] - 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分部除税前核心亏损为3400万港元,同比收窄48%[53] - 其他业务分部除税前核心溢利为5100万港元,同比增长467%[55] 非现金估值亏损及减值 - 投资物业估值亏损及发展中物业减值拨备总额为12.68亿港元(2024年:13.52亿港元)[3] - 金融工具估值亏损净额为2700万港元(2024年:1700万港元)[3] - 期内亏损达到11.887亿港元,主要受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亏损8.896亿港元影响[23]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导致亏损8.276亿港元[24] - 金融工具公平价值变动亏损4,750万港元[24][26] - 待出售物业及金融投资减值拨备2.905亿港元[23] 其他收益及损失 - 出售伦敦投资物业带来现金流入4.48亿港元及账面收益3800万港元[5] - 公司确认出售一间附属公司收益0.380亿港元[23] - 出售伦敦附属公司收益3800万港元[36] - 换算海外业务汇兑差额产生收益1.394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0.19亿港元[11] - 其他收益净额同比增长112%至4,860万港元[25] 成本和费用 - 员工成本同比下降7.8%至1.521亿港元[27] - 物业成本计入销售成本同比下降54.9%至7,640万港元[27] - 所得税开支同比下降56.8%至3,840万港元[30] 资产变动 - 投资物业价值从184.593亿港元下降至172.535亿港元,减少6.5%[12] - 待出售物业价值33.597亿港元略降至32.736亿港元,减少2.6%[12] - 按公平价值透过损益记账之金融投资由7.82亿港元降至5.928亿港元,减少24.2%[12] - 衍生金融工具资产由2.331亿港元降至2.17亿港元,减少6.9%[12] - 应收货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2.63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2.618亿港元微增0.5%[34] - 抵押投资物业账面价值达489.8亿港元用于信贷融资担保[64] 现金及借款 - 银行结存及现金由23.621亿港元增至27.851亿港元,增长17.9%[12]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从68.26亿港元降至68.425亿港元,保持稳定[12][13] - 银行结存及现金为27.85亿港元,未动用循环贷款融资为16.34亿港元[58]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68.43亿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占比19%[57] 负债及权益 - 权益总额从233.208亿港元下降至221.236亿港元,减少5.1%[13] - 非控股权益由0.801亿港元减至0.458亿港元,下降42.8%[13] - 应付货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5.405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5.684亿港元下降4.9%[35] - 集团资产净值为221.24亿港元,较期初减少11.97亿港元[57] - 负债比率为18.3%,较期初下降0.8个百分点[57] 合营企业及担保 - 向合营企业提供贷款总额为45.72亿港元,较期初增加2.61亿港元[61] - 为合营企业提供担保产生或然负债548.5亿港元[61] 股息分派 - 中期股息每股3.0港仙,总额4100万港元[4] - 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3.0港仙,总金额4100万港元[33][37] 物业销售及预售 - 合营住宅项目"UNI Residence"预售售出约40%单位[4] - OMA OMA项目累计售出约98%住宅单位,2025年上半年仅售出约3%[42] - 屯门住宅项目OMA by the Sea累计售出97%单位(517个中的约501个)[43] - 沙田住宅项目UNI Residence预售后售出40%单位[45] - 云向项目准备推出预售 UNI Residence于2025年5月展开预售市场反应理想[66] 投资物业组合及出租率 - 香港Landmark East写字楼出租率约86%[5] - 投资物业组合总市值180亿港元(194万平方英尺,香港占163.1万平方英尺)[46] - 香港旗舰写字楼Landmark East出租率86%(总面积133.8万平方英尺)[47] - 伦敦全资物业平均出租率58%(不含已出售物业)[50] - 伦敦合营物业平均出租率93%(含4处甲级写字楼)[52] - 九肚山住宅项目澐灃出租率74%(34个单位中约25个租出)[48] 市场环境及趋势 - 恒生指数在2025年上半年上升约20%[65] - 香港由海外或内地母公司控股的企业数量达到纪录新高[65] - 九龙东写字楼市场继续面临租金及出租率下行压力[67] - 伦敦写字楼市场在租金及出租率方面保持稳定[67] - 政府推出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带来更多移民需求增长[66] - 香港交易所收购交易广场第一座约147,000平方呎写字楼及零售空间[67] - Jane Street于中环新海滨三号用地创纪录租赁超过223,000平方呎[67] 其他重要内容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预计对财务报表呈报和披露产生广泛影响[20] - 集团于2025年6月30日聘有约470名雇员[69] - 中期报告将于2025年9月17日或前后寄发予股东[73]
永泰地产(00369)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