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24%[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1.3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02%[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06.8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8.80%[1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8元/股,同比增长100.00%[16] - 稀释每股收益为0.08元/股,同比增长100.00%[1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55%,同比增长0.27个百分点[16]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968.56万元,同比增长19.24%[24] - 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1.36万元,同比增长96.02%[24] - 公司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6.83万元,同比增长608.80%[24] - 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19.24%[52] - 营业收入从12.74亿元增至15.20亿元,增长19.2%[153] - 营业利润从亏损586.7万元转为盈利105.0万元[153] - 净利润同比增长88.6%,从5,666,719.98元增至10,689,909.09元[15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96.0%,从5,822,804.44元增至11,413,641.24元[154]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6%,从165,323,032.80元增至200,994,276.95元[156]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9.3%,从30,954,851.56元增至43,116,168.35元[15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13.01亿元,同比增长22.48%[52] - 研发投入1.11亿元,同比增长2.71%[52] - 研发费用从1.08亿元增至1.11亿元,增长2.7%[153]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增长13.4%,从155,577,511.31元增至176,407,928.03元[158] - 财务费用由负转正,从-7,466,407.27元变为-5,905,786.95元,改善20.9%[15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智能硬件业务收入107,879.78万元,同比增长16.27%[27] - 公司加固智能行业终端业务收入17,346.00万元,同比增长24.71%[33] - 公司"ONERugged"品牌实现营业收入2,993.01万元,同比增长69.35%[33] - 公司XR业务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但下半年在手订单规模约1.4亿元[37][38] - 公司AIoT业务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94%[40] - 智能硬件产品收入10.79亿元,占总收入70.99%,同比增长16.27%[53] - 国产化业务收入9167.92万元,同比下降[47] 各地区表现 - 境外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26.66%,占比29.05%[5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VR销量126万台同比下滑6.7%[36]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AR眼镜销量15.1万台同比增长40%[36] - 2025年全球VR预计销量611万台AR预计销量85万台同比增长70%[36]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87万台同比增长达222%[39] - 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预计销量达550万台[39] - 2024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198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2%[41] - 预计2028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3264.7亿美元5年CAGR达13.3%[41] - 2024年国产化产业市场规模约17772亿元较2023年增长约15.6%[46]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35%[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8亿元,同比下降48.35%[5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59.33%[5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恶化48.4%,从-214,161,918.09元降至-317,717,067.50元[15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长21.1%,从1,330,583,160.38元增至1,610,995,230.81元[158]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长24.1%,从1,401,302,932.10元增至1,738,513,733.77元[15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50.5%,从21.18亿元降至10.49亿元[15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下降54.2%,从28.37亿元降至13.00亿元[15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亏损收窄,从-7.19亿元改善至-2.52亿元[15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2459.3%,从1517.71万元增至3.88亿元[15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下降40.0%,从4.24亿元降至7.02亿元[159]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从4574.65万元盈利变为-5943.63万元亏损[161]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下降90.1%,从13.26亿元降至1.31亿元[162] - 母公司投资支付现金下降77.7%,从7.72亿元降至1.72亿元[162] - 母公司期末现金余额下降6.1%,从3.05亿元降至3.23亿元[162]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为37.3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9.99%[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6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0.29%[16] - 货币资金减少至12.0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9.46个百分点至32.18%[58] - 存货大幅增加至10.6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8.36个百分点至28.55%,主要因生产规模扩大及备货增加[5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激增至1.47亿元,占比上升3.89个百分点至3.93%,主要因购买银行理财产品[58] - 短期借款增长至4.25亿元,占比上升6.43个百分点至11.37%,主要因票据融资增加[58] - 应付账款增长至8.34亿元,占比上升9.61个百分点至22.33%,反映采购规模扩大[58] - 长期股权投资新增933万元,主要来自对外投资联营企业[58]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增加900万元至2050万元[61] - 在建工程增加至3478万元,主要因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园投入[58]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2.0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7.3%[14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4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大幅增长110倍[144]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7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5.8%[144] - 存货期末余额为10.6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69.7%[144]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4.2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76.5%[145]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8.3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10.6%[145]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为1.4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90.8%[145]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为37.3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0.0%[144][145] - 公司总负债从104.9亿元增至166.57亿元,增长58.8%[146] - 流动负债从9.86亿元增至160.28亿元,增长62.5%[146] - 货币资金从5.94亿元降至4.33亿元,减少27.1%[148] - 应收账款从0.93亿元增至1.83亿元,增长96.7%[149] - 存货从0.83亿元增至1.19亿元,增长43.9%[14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20.61亿元微增至20.67亿元[146]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从5.33亿元增至5.80亿元,增长8.7%[149] - 报告期投资额13亿元,较上年同期28.37亿元下降54.16%[64] - 受限货币资金4.99亿元,主要为保证金及定期存款[63] 非经常性损益和股份支付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69.19万元人民币[20] - 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259,911.12元[21] - 因取消、修改股权激励计划一次性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为-4,112,500.00元[21] -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97,882.01元[21] - 减:所得税影响额为696,688.45元[21] - 投资收益125.77万元,占利润总额109.54%[57]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22,890.25万元人民币,扣除发行费用13,468.07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09,422.18万元人民币[7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102,861.89万元人民币,累计利息及理财收益净额为2,518.86万元人民币[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尚未使用余额为9,079.15万元人民币,且无质押担保[71] - 2025年1-6月实际使用募集资金3,425.51万元人民币,同期利息及理财收益净额为200.98万元人民币[71] - 坪山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承诺投资金额64,488.78万元人民币,截至期末累计投入57,172.16万元人民币,进度达88.75%[73]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金额45,000.00万元人民币,实际投入45,689.75万元人民币,超支101.53%[73] - 募集资金于2023年2月6日到账,由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验证[70] - 公司设立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并签订三方及四方监管协议,确保专款专用[70]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金额为422.18百万元[74] - 超募资金投向小计金额为0元[74]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调整后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74]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共计25,914.66万元[7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尚未使用余额为90,791,549.63元[75]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亿道数码报告期净利润为-1,639.40万元[79] - 子公司亿道数字报告期净利润为-395.21万元[79] - 子公司次元之造报告期净利润为-405.49万元[80] - 子公司亿道物业报告期净利润为-172.02万元[80] 担保和委托理财 - 公司对子公司深圳市亿道数码技术提供担保额度15,000万元,实际担保金额6,361.17万元[115] - 报告期末公司实际担保余额合计为4.1434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为20.05%[117] - 报告期末已审批的担保额度合计为13.65亿元[117] - 公司委托理财未到期余额为8.285亿元,其中银行理财产品占8.285亿元[119] - 委托理财发生总额为13.3422亿元,含银行理财10.5422亿元和券商理财2.1亿元[119] - 对子公司亿道数码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1.28亿元[116] - 子公司亿道数码国际有限公司担保额度为7158.6万元[116] - 报告期内对子公司担保实际发生额为4.1434亿元[116] - 公司不存在为资产负债率超70%对象提供的担保[117] - 委托理财未出现逾期或减值情况[119] - 公司未发生违反程序的对外担保行为[117]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亿道数码向交通银行申请1.8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123] - 公司为亿道数码向兴业银行申请1.2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124] - 公司为亿道数码向世平国际提供1.5亿元人民币应付账款最高额担保[124] - 公司为亿道数码向友尚香港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应付账款最高额担保[125] 股本和股东变动 - 公司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42,560股,股份总数由141,488,860股变更为141,446,300股[87] - 公司终止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回购注销1,000,300股,股份总数由141,446,300股变更为140,446,000股[88] - 公司股份总数由141,488,860股减少至140,446,000股,减少1,042,860股[127][128]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1,099,471股至88,639,888股,占比从63.43%降至63.11%[127]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56,611股至51,806,112股,占比从36.57%升至36.89%[127] - 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42,560股导致总股本减少[128] - 境内自然人持股减少1,088,971股至22,962,691股,占比从17.00%降至16.35%[127] - 外资持股全部注销,减少10,500股至0股[127] - 公司终止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回购注销1,000,300股限制性股票[129] - 股份总数由141,446,300股减少至140,446,000股(减少0.71%)[129] - 实际完成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1,042,860股[130][132] - 公司批准以不超过73.77元/股价格回购150万至300万股股份[13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实施股份回购计划[131]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8,368户[134] - 第一大股东深圳市亿道控股持股58,194,734股(占比41.44%)[134] - 股东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持股1,617,700股(占比1.15%)[134]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达61.36%[134] - 前10名无限售股东中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持股161.77万股[13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77.16万股[135] 所有者权益变动 - 其他综合收益由-204,415.62元转为正171,826.37元,实现显著改善[15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20.61亿元[164]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171.82百万元[165] - 所有者投入普通股资本为31.36百万元[极长上下文省略部分内容,已停止生成]
亿道信息(001314)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