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城服务(02869) - 2025 - 年度业绩
绿城服务绿城服务(HK:02869)2025-08-22 17:00

收入表现(同比) - 收入为人民币9288.7百万元,同比增长6.1%[3] - 收入同比增长6.1%至92.89亿元人民币[6]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9288.7百万元,同比增长6.1%[61][68] - 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92.887亿元,同比增长6.1%[70] 利润表现(同比) - 核心经营利润达到人民币1073.8百万元,同比增长25.3%[5] - 期内利润为人民币628.8百万元,同比增长22.2%[5]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612.8百万元,同比增长22.6%[5] - 毛利润同比增长8.9%至18.08亿元人民币[6] - 经营利润同比增长23.9%至8.03亿元人民币[6] - 税前利润同比增长22.7%至8.56亿元人民币[6] - 持续经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22.2%至6.29亿元人民币[6] - 期内利润同比增长20.2%至6.29亿元人民币[6] - 权益股东应占溢利达人民币612.8百万元,同比增长22.6%[61] - 核心经营利润为人民币10.738亿元,同比增长25.3%[75] - 期内利润为人民币6.288亿元,同比增长22.2%[84] - 持续经营业务税前综合利润为855.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2024年同期为697.724亿元人民币)[35] - 可呈报分部利润为855.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9%(2024年同期为707.497亿元人民币)[35] - 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6.13亿元,同比增长22.6%[42] 成本和费用(同比)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5.5%至74.81亿元人民币[6] - 预期信贷损失同比增长34.2%至1.95亿元人民币[6]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74.806亿元,同比增长5.5%[71] - 金融工具预期信贷损失为人民币1.945亿元,同比增长34.2%[77]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1.414亿元,同比下降11.3%[73]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5.93亿元,同比下降8.0%[74] - 员工成本总额增长至302.84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2024年同期为288.5254亿元人民币)[38] - 薪资及其他福利支出增长至258.40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2024年同期为245.6055亿元人民币)[38] - 界定供款计划供款增长至4.255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024年同期为4.18558亿元人民币)[38] - 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费用增长至1882.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9%(2024年同期为1064.1万元人民币)[38] - 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损失增加至人民币1.82亿元,同比增长52.3%[40] - 商誉减值亏损大幅增加至人民币3842万元,同比上升290.1%[40] - 外包员工成本增至人民币27.36亿元,同比增长3.4%[40] - 当期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增至人民币3.06亿元,同比增长26.1%[41] - 投资物业折旧增至人民币2787万元,同比增长28.6%[40] - 存货成本增至人民币4.11亿元,同比增长11.8%[40] 毛利率表现 - 毛利达到人民币1808.1百万元,同比增长8.9%[5] - 毛利率为19.5%,较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5] - 毛利率为19.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72] - 园区服务毛利率为26.6%,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76] 物业服务业务表现 - 物业服务收入为人民币6632.9百万元,占总收入71.4%,同比增长10.2%[3] - 物业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60.1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66.33亿元人民币,增幅10.2%[27] - 物业服务收入人民币6632.9百万元,占总收入71.4%,同比增长10.2%[68] - 物业服务业收入为人民币66.329亿元,占总收入71.4%,同比增长10.2%[70] - 物业服务收入达人民币6,632.9百万元,同比增长10.2%[94] - 在管面积为536.3百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94] 园区服务业务表现 - 园区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356.7百万元,占总收入14.6%,同比下降6.0%[3] - 园区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72.89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33.21亿元人民币,降幅22.9%[27] - 园区服务收入人民币1356.7百万元,占总收入14.6%,同比下降6.0%[68] - 园区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356.7百万元,同比下降6.0%[96] - 园区服务总收入为人民币1,356.7百万元,同比下降6.0%[98] - 毛利达人民币360.5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6.8%[98] - 园区产品和服务收入达人民币676.2百万元(占园区服务总收入的49.8%),同比增长5.1%[97][98] - 居家生活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23.0百万元(占园区服务总收入的9.1%),同比下降53.8%[97][98] - 园区空间服务收入达人民币173.0百万元(占园区服务总收入的12.7%),同比增长13.0%[98][99] - 物业资产管理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33.5百万元(占园区服务总收入的24.6%),同比增长1.3%[98][99] - 文化教育服务收入达人民币51.0百万元(占园区服务总收入的3.8%),同比增长0.6%[98][99] - 居家生活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67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3亿元人民币,降幅53.9%[28] - 园区空间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5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73亿元人民币,增幅13.0%[28] - 物业资产管理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2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47亿元人民币,增幅11.0%[28] - 投资物业租金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936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462万元人民币,降幅16.1%[27] - 居家生活服务收入下降主要因浙江绿城房屋服务公司被重新指定为合营公司[101] 咨询服务业务表现 - 咨询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299.1百万元,占总收入14.0%,同比增长0.6%[3] - 咨询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29.15亿元人民币微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29.91亿元人民币,增幅0.6%[27] - 咨询服务收入人民币1299.1百万元,占总收入14.0%,同比增长0.6%[68] - 咨询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2.991亿元,占总收入14.0%,占总毛利23.8%[104] - 咨询服务收入同比增长0.6%,从人民币12.915亿元增至12.991亿元[104][105] - 咨询服务毛利达人民币4.298亿元,较去年同期4.254亿元增长1.0%[105] - 在建物业服务收入人民币10.116亿元,同比增长1.5%,占总收入77.9%[105][106] - 管理咨询服务收入人民币2.875亿元,同比下降2.5%,占总收入22.1%[105][106] - 在建物业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9.97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0.12亿元人民币,增幅1.5%[28] 收入确认方式 - 随时间确认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81.61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83.28亿元人民币,增幅2.0%[28] - 于某时间点确认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87.76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93.64亿元人民币,增幅6.7%[28] 地区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外部客户收入为92.89亿元人民币,可呈报分部总收入为99.28亿元人民币,可呈报分部总利润为8.56亿元人民币[34] - 杭州地区(不包括余杭)外部客户收入为28.26亿元人民币,占总额30.4%;余杭地区外部收入为3.72亿元人民币,占总额4.0%[34] - 长三角地区(不包括宁波)外部收入为26.99亿元人民币,占总额29.0%;宁波地区外部收入为5.74亿元人民币,占总额6.2%[34] - 珠三角地区外部收入为6.86亿元人民币,环渤海经济圈外部收入为11.75亿元人民币,分别占总额7.4%和12.6%[34] - 海外和香港地区外部收入仅619.2万元人民币,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外部收入为9.50亿元人民币,占总额10.2%[3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可呈报分部总资产为675.56亿元人民币,其中杭州地区(不包括余杭)资产488.54亿元人民币,占比72.3%[34] - 公司可呈报分部总负债为583.26亿元人民币,杭州地区(不包括余杭)负债462.08亿元人民币,占比79.2%[34] - 相比2024年同期,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外部收入增长2.2%(92.89亿元 vs 90.68亿元),可呈报分部利润增长20.9%(8.56亿元 vs 7.07亿元)[34] - 长三角地区2025年上半年利润37.76亿元人民币(杭州余杭4.46亿+长三角非宁波33.76亿),较2024年同期31.42亿元增长20.2%[34] - 海外业务2025年上半年亏损3483.9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亏损3553万元略有改善[34] 资产和负债变化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047.5百万元,较2024年末下降16.6%[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48.54亿人民币减少至40.47亿人民币,下降16.6%[10]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55.77亿人民币大幅增至70.30亿人民币,增长26.0%[10] - 合约负债从22.35亿人民币增至24.44亿人民币,增长9.4%[12]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49.72亿人民币增至56.51亿人民币,增长13.7%[12] - 联营公司权益由79.91亿人民币下降至61.92亿人民币,减少22.5%[10] - 合营公司权益由4.21亿人民币大幅增至44.57亿人民币,增长958.2%[10] - 定期存款从11.05亿人民币减少至8.19亿人民币,下降25.8%[10] - 公司总权益由85.43亿人民币略降至84.57亿人民币[12]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380,468,000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837,725,000元,增长27.1%[44]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从人民币537,218,000元增至人民币587,502,000元,增幅9.4%[44] - 净贸易应收款项(扣除拨备后)为人民币6,250,223,000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4,843,250,000元增长29.0%[44] - 在途现金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04,361,000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9,701,000元,降幅52.4%[44]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72,955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109,082千元,减少2.9%[46] - 已结算贸易应付款项从1,786,317千元下降至1,633,630千元,减少8.5%[46] - 应付票据从48,878千元大幅增加至103,830千元,增长112.4%[46] - 可退还按金从571,011千元增加至653,446千元,增长14.4%[46] - 应付权益股东股息从0千元增加至572,716千元[46] - 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从3,968,044千元增加至4,725,141千元,增长19.1%[46] - 无形资产为人民币353.2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下降7.3%[8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人民币7,030.1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26.1%[88]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人民币5,651.3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13.7%[89] - 租赁负债总额减少至人民币630.5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下降11.6%[9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047.5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16.6%[91] - 定期存款为人民币1,400.9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25.3%[91] - 资产负债比率为54.0%,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2.3个百分点[93]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985亿人民币[14]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23,371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6.9%[15]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付款为人民币68,276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0.0%[15] - 购买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付款为人民币173,600千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1.9%[15] - 定期存款净流出为人民币270,397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6.8%[15]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77,634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18] - 新增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所得款项为人民币479,463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7.6%[18] - 偿还银行贷款为人民币489,607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3.4%[1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人民币799,521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7.2%[1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047,465千元,较期初减少16.6%[18] - 汇率变动对现金影响为人民币-6,876千元,上年同期为收益9,653千元[18] 金融工具公平值变动 - 可换股票据公平值亏损扩大至4.91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5%(2024年同期亏损3.4996亿元人民币)[36] - 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收益增长至2.65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3%(2024年同期收益1.1483亿元人民币)[36] - 融资收入净额亏损收窄至3.463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亏损3.8864亿元人民币)[37] 税务相关 - 递延所得税项产生人民币1.28亿元拨回收益[41] 每股数据 - 基本每股盈利(持续经营业务)为0.195元人民币[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612,848,000元,基于3,147,093,000股加权平均普通股计算[43] - 2025年6月30日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147,093,000股,较2024年同期的3,164,297,000股下降0.5%[43] - 加权平均普通股数减少至31.44亿股,同比下降0.6%[42] 贸易应收款项账龄分析 - 一年内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从人民币2,984,049,000元增至人民币4,530,671,000元,增幅51.8%[45] - 一至两年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从人民币994,618,000元降至人民币925,083,000元,降幅7.0%[45] - 两年至三年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从人民币668,042,000元降至人民币535,746,000元,降幅19.8%[45] 贸易应付款项账期分析 - 一个月内账期的已结算贸易应付款项占比从69.6%提升至78.0%[46] 公司治理与股份变动 - 公司于2025年1月购回17,170千股股份,付出总价格60,022千元[49] - 2025年批准支付上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572,716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433,447千元增长32.1%[51] - 已发行普通股从3,163,646千股减少至3,145,260千股,减少18,386千股[48] - 公司于期内回购17,170,000股股份总额64,954,223.11港元[127] - 公司股份回购价格区间为每股3.64港元至3.92港元[128] - 公司注销总计20,030,000股回购股份[127] - 公司执行董事为2人[132]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4人[132]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4人[132] - 公司董事会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132] 投资与资产处置 - 公司以现金代价16.2百万澳元(约73.50百万元人民币)出售MAG 11.64%股权[52] - 公司以现金代价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