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31.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5%[18] - 利润总额1.1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73%[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01.3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94%[1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192.4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20%[18] - 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为31.3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01.36万元[29] - 营业收入31.32亿元,同比增长7.25%[38]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7.24%至31.32亿元,2024年同期为29.21亿元[83] - 净利润同比下降12.87%至1.06亿元,2024年同期为1.22亿元[8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5.92%至9501.36万元,2024年同期为1.13亿元[84] - 基本每股收益0.0695元/股,同比下降15.86%[19]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15.86%至0.0695元/股,2024年同期为0.0826元/股[8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8%,同比下降0.4277个百分点[19] -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亏损扩大至1784.20万元,2024年同期亏损1102.71万元[84] - 母公司净利润由盈转亏,2025年上半年亏损229.77万元,2024年同期盈利1.60亿元[87] - 母公司投资收益大幅下降至76.28万元,2024年同期为1.61亿元[87]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综合收益总额为9.49亿元,其中净利润贡献9.50亿元[94] - 2024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综合收益总额为11.31亿元,其中净利润贡献11.30亿元[95] - 2025年半年度母公司净利润亏损230万元,导致未分配利润减少至4.37亿元[97]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人民币1.60亿元[9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26.29亿元,同比增长11.07%[38] - 研发费用1.73亿元,同比下降15.39%[35][38]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5.40%至1.73亿元,2024年同期为2.04亿元[83]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06%至26.29亿元,2024年同期为23.67亿元[83] - 财务费用为负值-3606.71万元,主要由于利息收入4118.33万元超过利息费用403.30万元[83]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下降19.5%至6741万元[89]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3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4.12%[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93亿元[3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8亿元[3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亏损收窄至-2.93亿元[8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减少89.1%至1.69亿元[90] - 筹资活动现金流转正为1651万元净流入[9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减少9.8%至9.89亿元[90]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转亏为-2.25亿元净流出[92]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下降97.6%至3041万元[93] - 母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激增102%至10.91亿元[93] - 母公司期末现金余额增长43.2%至1.85亿元[9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增长15.1%至29.26亿元[89]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减少至18.36亿元较期初22.68亿元下降19.1%[75] - 应收账款增长至9.58亿元较期初7.87亿元增长21.8%[75] - 存货增长至13.69亿元较期初12.79亿元增长7.0%[75] - 债权投资减少至11.02亿元较期初15.51亿元下降28.9%[75] - 在建工程增长至4.25亿元较期初3.84亿元增长10.6%[75]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资产大幅增长至5.72亿元较期初0.13亿元增长44.6倍[75]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789.58亿元人民币略降至2025年6月末的785.55亿元人民币[76][77] - 非流动资产显著减少,从333.23亿元人民币降至282.80亿元人民币,降幅达15.1%[76] - 合同负债从12.19亿元人民币降至9.21亿元人民币,减少24.4%[76] - 应付账款从9.46亿元人民币增至12.77亿元人民币,增长35.0%[76]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7.84亿元人民币增至8.90亿元人民币,增长13.6%[79]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保持稳定,为23.42亿元人民币[80] - 母公司其他应付款从6.43亿元人民币增至8.79亿元人民币,增长36.7%[8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47.77亿元人民币微降至48.32亿元人民币[77] - 未分配利润从15.38亿元人民币增至16.33亿元人民币,增长6.2%[77]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41.93亿元人民币略降至41.91亿元人民币[81]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65.07%至19.02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24%[41]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激增45,581.58%至572.05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7.28%[41] - 应付账款同比增长35.03%至1,277.29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6.26%[41] - 预付款项同比增长40.95%至129.09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64%[41] - 应付票据同比下降53.11%至92.74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18%[41] - 其他流动资产同比增长38.31%至61.76百万元,主要因进项税留抵税额增加[41] - 受限资产总额达667.71百万元,包括保证金及抵押质押资产[4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8.3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15%[18] - 总资产78.5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0.51%[18] - 2025年半年度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增长6.22亿元(增幅12.7%),从期初490.21亿元增至期末496.43亿元[94] - 2025年半年度未分配利润增加5.50亿元(增幅35.8%),从期初153.81亿元增至期末163.31亿元[94] - 2025年半年度少数股东权益增长7.17亿元(增幅57.4%),从期初12.48亿元增至期末13.20亿元[94] - 2024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合计增长5,974万元(增幅1.3%),从期初475.99亿元增至期末481.97亿元[95]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的人民币40.59亿元增长至期末的人民币41.60亿元,增幅为2.5%[98]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的人民币3.24亿元增长至期末的人民币4.25亿元,增幅为31.1%[98] 其他收益和损失 - 获得政府补助1723.31万元人民币[21]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金额为39.32万元[22]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为-131.52万元[22]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11.07万元[22]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所得税影响额为237.30万元[22]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为16.19万元[22]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1308.96万元[22] - 其他收益2184万元,同比增长125.68%[38] - 投资收益-1778万元,同比下降432.22%[38] - 资产减值损失190万元,同比增长656.36%[38] - 2025年半年度其他综合收益减少7.5万元,反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94] - 2025年半年度资本公积减少3,992万元,主要因其他权益工具变动[94] 业务运营和成就 - 公司运营的松江智算中心(一期)通过5A级算力性能等级认证并入选上海市十大算力新质先锋案例[29] - 公司为全国超过1万家客户提供MSP云服务[30] - 公司连续第五年承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运营服务[30] - 科技投入率5.52%[35] - 研发投入1.73亿元[35] - 主要子公司上海仪电科学仪器净利润达48.88百万元,营业利润率为23.89%[46]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100] 关联交易和担保 - 公司2025年1-6月与关联方累计发生采购商品/接受劳务交易金额为6,940.98万元,占同类业务比例95.76%[60] - 公司2025年1-6月与关联方累计发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交易金额为53,545.18万元,占同类业务比例95.92%[60] - 公司2025年1-6月与关联方累计发生房屋租赁交易金额为1,459.46万元,占同类业务比例100%[60] - 公司2025年1-6月与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关联交易金额22,384.58万元,占同类业务比例89.16%[60] - 公司2025年1-6月与上海埃迪希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关联交易金额30,776.21万元,占同类业务比例5.81%[60] - 公司2025年1-6月日常关联交易总额63,207.99万元,在预计范围内[60] - 上年实际与关联方日常关联交易总额89,784.51万元[60] - 公司报告期内对子公司担保发生额合计10,818.66万元[63] - 报告期末对子公司担保余额合计6,950.36万元,占公司净资产比例1.44%[63]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92,714户[67] - 上海仪电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383,337,947股占比28.03%[69] - 云赛信息集团为第二大股东持股88,948,065股占比6.50%[69]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5,647,156股占比0.41%[69] - 境外法人SPDR ETF持股4,964,700股占比0.36%[69] - 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为人民币13.68亿元[98][99]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367,673,455.00元[9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1,367,673,455股 上海仪电集团持股28.03% 云赛信息集团持股6.50%[105] 公司治理和人事变动 - 翁峻青因个人健康原因辞去董事总经理及董事会相关委员会职务[52] - 江骁勇被聘任为公司总经理任期至第十二届董事会届满[52] - 半年度未拟定利润分配预案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53] - 报告期内不存在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54] - 公司未被纳入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55] - 仪电集团承诺避免同业竞争业务始于2012年11月9日[57] - 仪电集团承诺规范关联交易定价公允始于2012年11月9日[57] - 仪电集团承诺保障公司资产人员财务业务机构独立性始于2023年8月24日[57] - 云赛信息及仪电集团承诺重组后避免同业竞争业务始于2015年7月23日[58] - 云赛信息及仪电集团承诺重组后减少关联交易并确保定价公允始于2015年7月23日[58] - 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达5.88亿元,其中向股东分配5.88亿元[95]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利润为人民币5881万元[98] 投资和项目 - 子公司云赛数海追加投资松江大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额增至不超过872.87百万元[43] - 公司披露存在商誉减值风险,需每年进行减值测试[47] 公司历史和重大事件 - 公司于1990年12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99] - 公司于2016年6月3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名称变更为“云赛智联股份有限公司”[104] - 2015年公司以每股人民币7.02元发行153,892,054股股份购买资产[103] - 公司以每股8.35元人民币发行40,838,319股股份并支付现金收购北京信诺时代100%股权及上海仪电鑫森49%股权[105] - 上海仪电电子集团无偿划转383,337,947股A股股份至上海仪电集团 占公司总股本28.03%[105] 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 - 重要会计政策重要性标准:单项坏账准备应收款项阈值100万元 在建工程阈值1,000万元[113] - 重要非全资子公司判定标准为净资产超过合并报表对应金额3%[113] - 重要合营/联营企业投资额判定阈值为7,000万元人民币[113] - 公司财务报表编制以持续经营为基础 覆盖期不短于董事会批准后12个月[107] - 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 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110][112] - 企业合并区分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 合并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114][115][117] - 控制权判断基于权力、可变回报及影响回报能力三要素[121] - 公司对合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126] - 公司现金等价物定义为期限短于三个月、流动性强、价值变动风险小的投资[128] - 外币交易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129] - 外币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按中国人民银行中间价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30]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按公允价值确定日即期汇率折算,差额计入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130][131] - 境外经营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132] - 境外经营利润表收入/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132] -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项下单独列示[132] - 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境外经营报表需按一般物价指数重述后再折算[132] - 金融工具确认为合同一方时确认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133] - 金融资产按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34][135][136]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损益计入当期损益[13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利息、减值及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其他利得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3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股利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成本收回部分除外),其他利得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35]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可指定为极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135]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36] - 金融资产减值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计提准备,信用损失为应收现金流量与预期现金流量差额现值[137] - 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按简化方法计量时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准备[138] - 银行承兑汇票按重要性银行和非重要性银行分别处理,非重要性银行按0.5%计提预期信用损失[140] -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合同资产及长期应收款按账龄组合计提预期信用损失[140]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包括收取现金流合同权利终止、转移几乎所有风险报酬或放弃控制[141] -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差额计入极当期损益[141] -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按相对公允价值分摊账面价值[142] - 不再预期金融资产现金流量可收回时直接减记账面余额构成终止确认[144] - 金融负债主要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负债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借款及应付债券[146] - 金融负债现时义务解除时终止确认 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46]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定优先使用活跃市场报价 其次采用估值技术分层输入极值[147] - 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按类别分别以摊余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当期损益[148] - 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标准均参照金融工具会计政策[151] - 权益工具发行回购出售或注销作为权益变动处理 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150] - 应收款项融资和其他应收款均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方法详见附注五11金融工具[152][160] - 存货发出计价采用加权平均法[153] - 存货盘存制度采用永续盘存极制[154] -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均采用一次转销法[155] - 存货跌价准备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单个存货项目或存货类别计提[156][157] - 合同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确定方法详见附注五11金融工具减值的测试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159] -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份额确定[162]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按购买日合并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云赛智联(600602)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