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煜邦电力(688597) - 2025 Q2 - 季度财报
煜邦电力煜邦电力(SH:688597)2025-08-22 17: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为3.53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35%[2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77.82万元[70] - 公司营业收入353.78百万元,同比增长0.35%[148] - 利润总额为2418.9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99%[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05.4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91%[21]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405.43万元[7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05百万元,同比下降37.91%[14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14.5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41%[2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614.56万元[7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1元/股,同比下降35.29%[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7元/股,同比下降56.25%[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76%,同比下降1.51个百分点[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34.26万元人民币[21] - 营业成本240.09百万元,同比增长11.81%[148] - 研发费用31.08百万元,同比下降4.90%[14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78%,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20] - 公司研发投入3107.9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78%[74] - 报告期研发投入3107.92万元占营业收入8.78%[107] - 研发投入总额为3107.92万元,同比下降4.90%[11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78%,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117]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240.09百万元,同比增长11.81%[148] - 研发费用31.08百万元,同比下降4.90%[148] - 研发投入总额为3107.92万元,同比下降4.90%[11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智能电力产品在手订单约4.0353亿元人民币[20] - 2024年末智能电力产品在手订单约40353万元[70] - 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58百万元,智能电力产品收入下降41.19百万元[146] - 公司储能设备及系统累计业绩超1.8GWh[47] - 公司智能巡检硬件产品包括H300换电机库、C300充电机库及雷达[56] - 公司软件产品涵盖无人机自主航线规划、飞控软件及省级管控平台等系统[56] - 公司自主研发全国首套自主可控电能数据采集装置应用于雄安新区10千伏开关站[65] - 公司电能采集装置具备多规约支持和人机交互界面等行业领先优势[65] - 公司产品覆盖发电厂、变电站等关键电能信息采集与计量场景[64] - 专变Ⅲ型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并保持稳定运行[76] - 高防护智能电能表防水防尘级别提升至IP68,达到民用设备最高等级[10] - 成功研发1P104S大容量电池PACK产品并通过新国标认证[73] - 实现5MWh储能电池舱与261kWh工商业一体机批量交付并通过CE标准TÜV测试[73] - 公司开发符合欧盟及澳洲标准的5MWh液冷电池舱及261kWh分布式一体机[99] - 公司完成215kW液冷组串式储能变流器B样机设计及关键部件验证[99] - 核心电池Pack生产自动化率达80%[106] - 工厂实现100%绿色制造[106] - 1P104S液冷电池PACK实现瓦时成本下降约10%[99] - 20英尺5MWh液冷电池舱综合成本较上一代下降近10%[99] - 261kWh液冷分布式储能一体机综合成本较前代233kWh产品降低约15%[99] - 基于314Ah电芯的20尺高箱集装箱实现5.015MWh能量密度,较传统3.354MWh系统容量提升49.6%[133] - 20尺高箱集装箱能量密度提升后占地面积减少20%以上[133] - 液冷散热系统实现PACK级温差≤3℃、舱级整体温差≤5℃,确保电芯循环寿命≥11,000次[133] - 液冷储能一体机单机容量从233kWh提升至261kWh,单瓦时成本降低15%以上[134] - 系统循环寿命维持≥6,000次(80% DoD)[134] - 混合冷却系统在50℃环温、PCS满功率运行时综合能效≥86%[134] - 液冷系统工作温区扩展至-30℃~50℃,电芯间温差≤3℃[135] - 系统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10万小时[135] - 一体机整机重量控制在3.2吨以内,适配40英尺高柜(内部空间利用率≥85%)[135] - 核心部件供应商可选范围扩大至≥3家,兼容性验证通过率100%[134] - 目标完成欧洲、东南亚及澳洲市场准入认证(涉及62619等标准)[136]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78%,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20] - 公司研发投入3107.9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78%[74] - 报告期研发投入3107.92万元占营业收入8.78%[107] - 研发投入总额为3107.92万元,同比下降4.90%[11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78%,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117] - 新增知识产权11项包括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74] - 累计拥有知识产权395项包括专利161项软件著作权23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74] - 累计知识产权395项含发明专利84项[108][114] - 软件著作权23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108][114] - 报告期新增发明专利14项获得5项[114] - 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74项[114] - 报告期新增软件著作权8项获得3项[115] - 研发人员数量为366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7.69%[13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3621.44万元,平均薪酬为9.89万元[138] - 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6.12%,30岁以下人员占比40.98%[138] - 研发人员30-3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41.53%[138] - 研发项目投入合计7111.8万元,其中费用化支出3159.39万元[136] - 基于AI的点云处理软件项目累计投入86.74万元,完成总体技术方案确认和系统详细设计[119] - 机巢管控平台升级项目累计投入113.06万元,系统功能编码开发完成率达80%[119] - 电能量采集系统国产化升级项目累计投入51.28万元,系统测试完成率达80%[119] - 国网2024版单相电能表开发项目累计投入90.39万元,已完成送检样机准备[119] - 国网2024版B级三相智能电能表开发项目累计投入91.64万元,已完成送检样机准备[119] - 国网2024版C级、D级三相智能电能表开发项目累计投入102.06万元,已完成送检样机准备[119] - 2025版国产化机架式电能量采集终端项目累计投入150.80万元,已完成硬件结构深度改造[119] - 电鸿-南网智能台区终端项目总投资140.00万元,已完成投资111.16万元,投资完成率79.4%[121] - 基于AI大模型的财务数据智能分析项目总投资85.20万元,已完成投资14.46万元,投资完成率17.0%[121] - 国网智能融合终端原型验证与平台预研项目总投资505.00万元,已完成投资265.41万元,投资完成率52.6%[122] - 22版本III型专变升级迭代及成本优化项目总投资364.00万元,已完成投资191.08万元,投资完成率52.5%[122] - 军工行业定制机库产品(一库六机)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已完成投资67.78万元,投资完成率75.3%[122] - 日盲紫外机载探测仪开发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已完成投资10.57万元,投资完成率46.0%[123] - 中型机库降成本设计项目总投资104.00万元,已完成投资33.22万元,投资完成率31.9%[123] - AI财务智能分析系统实现文本和表格数据理解准确率≥90%[121] - 国网智能融合终端已完成以太网模组硬件开发及485遥信模组软硬件开发[122] - 22版本III型专变升级项目已完成基础版研发小批生产及升级版专变原型机开发[122] - 复合翼无人机智能充电机库研发项目预算100万元,实际投入57.48万元,完成度57.48%[124] - 无人机智能巡检数字孪生深化应用项目预算710万元,实际投入258.53万元,完成度36.41%[124] - 区域级无人机管控平台项目预算300万元,实际投入145.82万元,完成度48.61%[124] - 无人机机场管控模块支持7×24小时不间断作业能力[125] - 输电线路点云智能分析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预算148万元,实际投入53.05万元,完成度35.85%[126] - 复合翼无人机智能充电机库兼容至少3款无人机,续航时间大于6小时[124] - 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实现输电线路线路M350无航线自主咬线飞行[124] - 区域级无人机管控平台实现无人机巡检任务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理和数字孪生模拟飞行[125] - 点云智能分析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特征提取和自动分类算法优化[126] - 输电通道点云数据处理技术实现绝缘子挂点和导线悬链线方程批量精准生成[126] - 山火隐患智能预警系统项目投资额为205.6万元[127] - 无人机远程安全监察应用研究项目投资额为245万元[128] - 山火隐患智能预警系统项目通过三维立体山火隐患分析模型实现山火动态监测与百米范围内实时同步[127] - 无人机远程安全监察应用研究项目利用AI图像识别算法解决人工巡查漏检慢检问题[128] - 山火预警系统实现山火隐患点全动态更新和全提前预测提高台账准确度[127] - 无人机安全监察系统基于无人机高空视角和多角度拍摄能力进行快速定位[128] - 三维数字化模型与实时监测数据融合构建输电线路数字孪生体[127] - 形成Lidar建模加AI分析加动态监测加智能评估技术体系可适配全国山火高发区域[127] - 无人机系统实现施工作业地点登高作业识别和作业人员安全设备佩戴识别[128] - 电力作业现场高风险环节的安全隐患具有突发性通过无人机监察解决[128] - 南网单相智能网关电能表研发项目预算为315万元,实际支出166.04万元,完成送检并检测合格[129] - 南网三相智能网关电能表研发项目预算为289万元,实际支出151.83万元,已完成硬件设计开发[129] - 海外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开发项目预算为225万元,实际支出118.41万元,已完成样机调试及自测[130] - 海外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开发项目预算为213万元,实际支出111.93万元,已完成样机调试及自测[130] - 高效紧凑型大容量高倍率液冷储能预制舱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预算为300万元,实际支出230.21万元,项目已达到课题目标临近结题[130] - 无人机开关闭合状态识别技术研究旨在优化识别准确率,为远程安全监察提供支持[129] - 无人机接地线挂接识别技术研究旨在优化识别准确率,将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129] - 技术延伸至电力设备巡检、应急抢险、新能源电站管理等场景,形成一技术多应用生态[129] - 海外智能电能表开发需满足IEC2.0标准并通过KEMA认证,瞄准海外市场增长潜力[130] - 液冷储能预制舱技术涵盖电堆级热管理和方舱级电气系统集成,提升大型电力储能业务竞争力[130] - 高效紧凑型大容量高倍率液冷储能预制舱典型配置样机1台[131] - 高效紧凑型液冷储能预制舱实用新型专利1份[131] - 构网型宽范围高效率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样机5台[131] - 构网型宽范围高效率模块化储能变流器项目处于B样阶段,正在进行国标型式试验和厂内第二轮摸底实验[131] - 构网型极宽范围高效率模块化储能变流器项目拟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131] - 集中式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样机5台[132] - 集中式构网型储能变流器项目处于方案设计阶段(工程样机前期)[132] - 集中式构网型储能变流器项目总预算为440万元[132] - 构网型宽范围高效率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极项目总预算为430万元[131] - 高效紧凑型大容量高倍率极液冷储能预制舱项目拟生成设计图纸、工艺文件1套[131] - 公司新建算力约10 PFlops以支持大模型训练及实时推理[88] - 3D点云分类模型平均精度超过92%[89] - 电量结算分析系统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处理大量数据并自动生成交互式极看板[89] - 电表终端测试智能体系统大幅缩短测试周期[89] - 降本版机库样机成本较前代降低约50%[78] - 无人机与机巢解耦支持作业范围扩大一倍[78] - 点云自动分类实现至少15类地物的快速精准识别[86] - 配电网无人机实现复杂城市环境自适应巡检与自主航迹优化[84] - 光伏场站利用深度学习实现红外热斑及组件缺陷智能诊断[84] - 山火隐患智能评级预警系统实现百米范围内实时监测[86] - 区域级无人机管控平台实现任务线上流转与全过程管控[84] - 无人机安全监察技术实现自动查找作业现场和智能发现违章行为[87] - 复合翼无人机机库已进入样机生产阶段[78]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达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25] -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达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25] - 极2025年1至6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25] - 2025年国家电网投资预计首次超过6,500亿元,南方电网预计投资1,750亿元,两网合计投资超8,250亿元[27]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太阳能装机容量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27]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达78.5GW/185.7GWh,2024年新增装机42.5GW/107.1GWh,同比增长109.极5%[28] - 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预计新增装机265.1GWh,同比增长41%[28] - 国家电网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36] - 南方电网计划到2025年基本实现数字南网[36] - 2025—2027年年均新增新能源消纳目标为2亿千瓦以上[40] - 全国新能源利用率目标设定为不低于90%[40] - 2019年南方电网初步完成向新一代数字化基础平台转型[极36] - 2020年南方电网全面建成基于南网云的新一代数字化基础平台[36] - 2023年国家能源局要求到2030年初步构建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体系[38] - 2024年《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明确提升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39] - 低空智能巡检通过无人机搭载先进传感器提升电力巡检效率与质量[33] - 数字电网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新能源发电预测与调度策略[40] - 全国智能电表保有量超过6.5亿只[41] - 全国智能电表年均更换量约为8000万只[41] - 国家电网智能电表招标量从2021年6726万只增至2024年9198万只,同比增幅分别为29.1%、4.28%、6.07%和25.3%[41] - 国家电网规划到2025年接入终端设备超10亿极只,203极0年超20亿只[41] - 激光雷达扫描业务市场容量达18.56亿元[42] - 南方电网"十四五"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配网建设投资3200亿元占比48%[42] - 南方电网年均投资额达1340亿元,较2020年提升近50%[42] - 国家电网要求110千伏及以上线路无人机激光点云覆盖率达80%[43] - 国家电网220千伏及以上适航区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覆盖率要求达100%[43] - 预计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增至3.5万亿元[55] - 2024年中国电力巡检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达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55] - 2025年电力巡检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55]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5]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3]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5]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5] - 报告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