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旭辉控股集团(00884) - 2025 - 中期业绩

物业交付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完成交付约1.5万套物业单位[2]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超过28.5万套物业单位[2] 收入表现 - 收入为122.8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202.06亿元人民币下降39.2%[3] - 总收入同比下降39.2%至122.81亿元人民币[18] - 收入为人民币122.8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02.06亿元下降39.2%[20] - 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39.2%至人民币122.81亿元[55][56] 利润表现 - 期内亏损为44.4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62.39亿元人民币收窄28.8%[3] - 除税前亏损为34.5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61.20亿元人民币收窄43.6%[3] - 公司股东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63.58亿元[4] - 对比期间(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人民币49.39亿元[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生本公司股东权益应占亏损净额约人民币63.57763亿元[10]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东应占亏损净额约为人民币63.58亿元[37] - 公司总亏损为10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盈利3.84亿元[18] - 分部亏损为人民币10.00亿元,而上年同期为分部利润人民币3.84亿元[20] - 除税前亏损为人民币61.2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4.53亿元增加77.2%[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税前亏损为人民币61.198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34.532亿元扩大77.2%[6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东应占亏损净额为人民币63.578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49.394亿元扩大28.7%[66] 毛利率与毛利润 - 毛利润为27.0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约为22.1%[3] - 毛利率下降至8.0%(2024年同期:13.4%)[58] 成本与费用 - 销售及服务成本为112.98亿元人民币[3] - 期内亏损中已售物业成本为人民币81.80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44.894亿元下降43.5%[26] - 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人民币17.10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7.133亿元基本持平[26]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下降44.6%至人民币3.74亿元[61] 融资成本 - 融资成本为18.41亿元人民币[3]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19.3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8.41亿元增加5.2%[20] - 融资成本总额为人民币23.40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7.721亿元下降15.6%[21] - 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开支为人民币13.32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5.764亿元下降15.5%[21] - 优先票据利息开支为人民币6.92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7.898亿元下降12.3%[21] - 公司债券及中期票据利息开支为人民币2.26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720亿元下降16.8%[21] - 可换股债券利息开支为人民币0.87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32亿元下降34.1%[21] 分部业务收入 - 投资物业租金及其他相关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7.86亿元[2] - 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33.75亿元[2] - 物业销售及其他服务分部收入为81.2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66.1%[18] - 物业投资分部收入为7.86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6.4%[18] - 其他服务分部收入为33.75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27.5%[18] - 物业销售及其他服务收入同比下降49.9%至人民币81.20亿元[55][56]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2%至人民币33.75亿元[53][55][56] - 租赁及其他服务收入同比下降0.3%至人民币7.86亿元[52][55][56] - 物业销售已确认收入为78.6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4%,占总收入64.0%[48][49] 分部业务利润 - 物业销售及其他服务分部亏损20.58亿元人民币,同比亏损扩大175.2%[18] - 物业投资分部利润为4.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8%[18] - 其他服务分部利润为5.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7%[18] 资产变动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的人民币2561.68亿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2412.32亿元,减少149.36亿元(约5.8%)[5] - 投资物业价值基本稳定,从2024年的人民币459.22亿元微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459.67亿元,增加0.45亿元(约0.1%)[5] - 开发中物业大幅减少,从2024年的人民币604.50亿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485.86亿元,减少118.64亿元(约19.6%)[5] - 现金及银行存款从2024年的人民币99.47亿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84.30亿元,减少15.17亿元(约15.3%)[5]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的人民币311.77亿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301.93亿元,减少9.84亿元(约3.2%)[5] - 应收非控股权益款项从2024年的人民币237.13亿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216.44亿元,减少20.69亿元(约8.7%)[5] - 持作出售物业从2024年的人民币244.83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人民币269.18亿元,增长24.35亿元(约9.9%)[5] - 于联营公司权益从2024年的人民币127.11亿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124.79亿元,减少2.32亿元(约1.8%)[5] - 于合营企业权益从2024年的人民币156.58亿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155.92亿元,减少0.66亿元(约0.4%)[5] - 递延税项资产从2024年的人民币153.71亿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136.64亿元,减少17.07亿元(约11.1%)[5] - 公司开发中物业由2024年末人民币60.45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48.586亿元,降幅达19.6%[70] - 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权益为人民币280.704亿元,较2024年末人民币283.683亿元微降1.0%[68] - 应收合营企业款项为人民币206.793亿元,较2024年末人民币215.711亿元下降4.1%[68] 负债与权益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权益总额为人民币444.05693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19.18901亿元下降14.5%[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716.94418亿元[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一年内到期)为人民币285.45245亿元[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优先票据(一年内到期)为人民币288.53029亿元[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可换股债券的债务部分为人民币12.75818亿元[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以及计开支为人民币523.62637亿元[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合约负债为人民币188.13415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17.7774亿元下降13.6%[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88.28558亿元[10]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88.29亿元[37] - 未偿还债务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约人民币44亿元[2] - 总债务下降至人民币842亿元(2024年末:867亿元)[6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偿还借款总额为人民币842.122亿元,较2024年末人民币866.538亿元下降2.8%[73] - 净负债与股本比率166.8%(2024年12月31日:145.6%)[79] - 负债资产比率34.9%(2024年12月31日:33.8%)[79] - 流动比率0.9倍(2024年12月31日:1倍)[79] 现金与流动性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继续录得正数[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101.614亿元,较2024年末人民币110.368亿元下降7.9%[72] - 公司现金流量预测覆盖自2025年6月30日起至少12个月期间[12] 债务违约 - 公司未能偿还银行借款、境外优先票据及可换股债券的本金及利息导致违约或交叉违约金额约人民币187.28024亿元[10] - 未偿还银行借款本金及利息约人民币184.73亿元构成违约[37] - 未偿还优先票据本金及利息约人民币288.53亿元构成违约[37] - 未偿还可换股债券本金及利息约人民币12.76亿元构成违约[37] - 应付利息约人民币83.23亿元构成违约[37] 债务重组与融资措施 - 境外债务重组协议安排已于2025年6月30日获计划债权人法定多数票批准及香港高等法院批准[11] - 公司正积极协商重续及展期现有境内银行借款以改善流动资金状况[11][13] - 公司正积极协商获取合格项目开发贷款用于中国业务开展[13] - 公司已实施严格成本减省措施包括缩减非核心及非必要业务与开支[13] - 公司计划寻求出售非核心资产以增强现金状况[13] 信贷亏损拨备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为2.57亿元人民币[3] - 信贷备损为人民币8.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57亿元增加243.5%[20]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覆盖应收账款511,069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408,447千元人民币增长25.1%[32] - 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705,445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571,206千元人民币增长23.5%[32]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3.71亿元人民币[3]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人民币6.7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71亿元增加82.0%[20]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扩大至人民币6.76亿元(2024年同期:3.71亿元)[60] 所得税 - 所得税开支为9.87亿元人民币[3] - 所得税开支总额为人民币9.87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195亿元大幅增加726%[22] - 即期企业所得税为人民币5.73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545亿元增加271%[22] - 即期土地增值税为人民币2.92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0.496亿元增加489%[22] - 所得税开支同比下降87.9%至人民币1.20亿元[65] 其他亏损与收益 - 撇减持有作出售物业及拟作出售的开发中物业为16.09亿元人民币[3]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开支为人民币5.2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71亿元增加41.2%[20] - 应占合营企业业绩亏损为人民币2.7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0.81亿元增加233.3%[20] - 出售附属公司亏损净额为人民币6.7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0.79亿元大幅增加[20] - 汇兑收益为人民币2.26亿元,而上年同期为汇兑亏损人民币1.59亿元[20] 合同销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101.6亿元同比减少50.0%[44] - 合同销售建筑面积989,300平方米同比减少40.3%[44] - 合同销售总额101.642亿元人民币,中西部占比37.6%[47] - 住宅项目销售金额占比87.6%平均售价11,668元/平方米[46] - 一线及二线城市合同销售金额占比87.0%[45] 物业销售详细数据 - 交付建筑面积714,522平方米,同比下降42.7%[48][49] - 已确认平均售价为11,004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3.4%[48][49] - 住宅物业收入占比95.5%,办公楼/商业占比4.5%[49] - 长三角地区收入占比34.8%,中西部占比58.8%[49] - 二线城市收入占比92.5%,一线城市占比1.4%[49] 土地储备 - 已完成待售物业未出售面积约930万平方米[50] - 开发中物业总建筑面积约1,800万平方米[51] 投资物业 - 持有33项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228.2万平方米[52] 应收账款 - 应收账款主要来自物业销售,付款期限通常为协议日期后60至180天[31] - 2025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净额为4,343,498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3,734,021千元人民币增长16.3%[32] - 其他应收款项及按金净额为21,188,721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22,749,115千元人民币下降6.9%[32] -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显示1年以上金额达1,407,033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1,129,935千元人民币增长24.5%[33] 应付账款 - 应付账款及票据总额26,490,290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26,766,269千元人民币下降1.0%[34]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开支为15,018,311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17,187,393千元人民币下降12.6%[34] - 应付账款账龄分析显示1年以上金额达12,066,948千元人民币,占总额45.5%[35] 持续经营能力 - 持续经营能力取决于成功获取新增融资来源及有效控制成本等措施[14] 公司治理与报表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80] - 中期财务报表经核数师按香港审阅准则第2410号进行审阅[84]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4] - 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五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5] - 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5] 业务分部与地区分布 - 公司业务分为三大分部:物业销售及相关服务、物业投资、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16] - 公司业务主要在中国开展(物业销售96%、物业投资100%、物业管理100%)[16] - 未呈报分部资产及负债信息[19] 其他财务数据 - 永久资本工具拥有人收益为人民币1.23亿元[4] - 非控股权益亏损为人民币459.6万元[4] - 期内全面开支总额中公司股东应占部分为人民币63.65亿元[4] - 基本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61元[4] - 摊薄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61元[4] - 非控股权益对比期间收益为人民币3759.4万元[4] - 全面开支总额对比期间公司股东应占部分为人民币49.44亿元[4] - 对比期间基本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47元[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摊薄亏损计算未包含可换股债券及购股权,因其具反摊薄效应或行使价高于平均市价[29] - 公司加权平均债务成本保持4.7%不变,包含银行贷款、境内外债券及可换股债券[74] - 外币计值优先票据规模达人民币276.53亿元,占境外债务主体的95.6%[75] - 抵押担保金额由2024年末人民币145.321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86.417亿元,降幅40.5%[77] - 公司分占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贷款担保为人民币92.754亿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93.876亿元)[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