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同比增长29.5%至29,615千港元,其中电讯服务收入大幅增长264.3%至8,877千港元[3][10] - 持续经营业务亏损同比收窄59.1%至14,685千港元[3] - 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从363,000港元增至1,608,000港元,增长343%[11]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1468.5万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在去年同期贡献净利1368.6万港元[25]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74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1.08港仙[25]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2961.5万港元,同比增长29%[46] - 持续经营业务亏损约1468.5万港元,同比减少59%[4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导致亏损5,55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4,145千港元扩大34.1%[3] - 雇员成本大幅下降63.2%至5,348千港元[3]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增加17.7%,从2,457,000港元增至2,892,000港元[23] - 雇员成本显著下降62.4%,从14,530,000港元降至5,348,000港元[23] - 雇员成本约534.8万港元(去年同期:1453万港元)[55] - 董事酬金总额为250.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86.5万港元减少12.4%[3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子商贸贸易收入新增5,952千港元,占收入总额的20.1%[10] - 租船收入下降27.6%至14,786千港元[10] - 船运及物流分部收入同比下降27.6%,从20,432,000港元降至14,786,000港元[15][16] - 电讯相关业务收入大幅增长264.3%,从2,437,000港元增至8,877,000港元[15][16] - 电子商务贸易业务新贡献收入5,952,000港元[15] - 船运及物流业务收入减少28%至1478.6万港元,但毛利增长34%至333.5万港元[39] - 电讯相关业务收入大幅增长264%至887.7万港元,但毛损扩大69%至8.8万港元[40] - 新开展的电子商务贸易业务收入为595.2万港元,毛利仅1.2万港元[41]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客户收入增长508.3%,从2,437,000港元增至14,829,000港元[19] 毛利率和毛利额 - 毛利率改善至11.0%(2024年同期:10.7%),毛利额增长33.8%至3,259千港元[3] 现金及银行结余 - 现金及银行结余增长7.9%至67,709千港元[5] - 现金及银行结余约6770.9万港元(2024年末:6277.2万港元)[50] 贸易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大幅下降59.6%至6,317千港元[5] - 贸易应收款项从1565.1万港元大幅减少至631.7万港元,降幅约59.6%[28] - 服务收入应收款项从40.7万港元增长至309万港元,增幅约659%[28] - 贸易应付款项从70.1万港元增至375.6万港元,增幅约436%[31] 资产和负债 - 综合资产总额下降8.6%,从172,695,000港元减至157,867,000港元[16]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约1526.8万港元,占总资产约10%[4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约1.4777亿港元(2024年末:1.6223亿港元)[50] - 流动比率884%(2024年末:1139%)[50] - 资产负债比率7%(2024年末:6%)[50] 重大交易和事件 - 公司出售船舶获得现金代价74,100,000港元,产生直接开支4,695,000港元[13] - 公司于2024年8月完成船舶出售,获得代价7410万港元[42] - 出售船舶代价950万美元(约7410万港元)[51] 公司治理和结构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彭越(主席)、孙朋及王季倬[64]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刘思远[64]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吴冠云、黄焯彬及韩铭生[64] - 公司采用2018年购股权计划(2019年及2022年更新)[62] - 已发行股份总数1,994,975,244股[48] 财务报告和货币信息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上传网站[61] - 公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涵盖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62] - 公司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62] - 公司货币单位采用港元(香港法定货币)[62] - 公司业务涉及美元交易(美国法定货币)[63] - 公司运营悬挂香港旗帜的散货船"Clipper Panorama"[63]
亚洲能源物流(00351)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