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50.38%[2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38%至3.25亿元[35]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50.3%,从2.16亿元增至3.25亿元[9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5,318,322.41元,同比增长50.38%[6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6.87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658.84万元[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16.31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587.79万元[20] - 利润总额1093.40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647.97万元[20] - 营业利润大幅改善,从亏损3555万元转为盈利1213万元[94] - 净利润扭亏为盈,从亏损3657万元转为盈利747万元[94]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7,468,714.47元[64]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5,163,115.45元[6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533.94%,同比增加2550.70个百分点[18] - 基本每股收益0.032元/股,上年同期为-0.159元/股[18] - 基本每股收益从亏损0.159元/股转为盈利0.032元/股[94] - 资产处置收益大幅增长3509%,从6.7万元增至242万元[94] 成本和费用表现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3.43%至3.08亿元[35]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3.4%,从2.15亿元增至3.08亿元[93]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93.61%至67.5万元[35]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93.6%,从1057万元降至67万元[93]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72.40%至611.67万元[35]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72.4%,从2217万元降至612万元[93]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9.17%至97.72万元[35]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3,561.41%至346.53万元[35]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80.24万元[2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2,608.55%至1320.73万元[3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010,749.72元[6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1.8%至3.12亿元[9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下降16.3%至3.51亿元[9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值扩大至-1380万元[9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下降41.8%至2095万元[99]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大幅增加至9500万元[9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28.9%至2102万元[99]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0.7%至1238万元[101] - 母公司投资支付现金1000万元[102] - 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2.99万元[102] - 汇率变动对现金产生正向影响1.62万元[99]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3.0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89.32%[20] - 公司总资产从162.0亿元大幅增长至306.7亿元,增幅达89.3%[87][88] - 应收账款激增至38,349,542.40元,占总资产比例从0.58%升至12.50%,同比增长3,985.67%,主要因LPG复出口业务货款未到付款日[38] - 应收账款大幅增至人民币38,349,542.40元,较期初938,635.83元增长3985.2%[86] - 存货大幅增加至124,682,781.04元,占总资产比例从4.21%升至40.65%,同比增长1,728.39%,主要因开拓LPG分销业务采购原材料[38] - 存货激增至人民币124,682,781.04元,较期初6,819,250.30元增长1728.6%[86] - 应付账款增至198,774,514.24元,占总资产比例从43.59%升至64.81%,同比增长181.49%,主要因未完全支付LPG原材料采购款[38] - 应付账款从7061.6万元激增至1.99亿元,增长181.4%[87] - 合同负债减少至8,506,764.37元,占总资产比例从8.03%降至2.77%,同比下降34.57%,主要因LPG业务预收款项减少[38] - 合同负债从1300.2万元降至850.7万元,减少34.6%[8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02.91万元,上年末为-343.96万元[20] - 2025年6月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029,104.69元[64]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343.96万元改善至402.91万元[88] - 流动资产合计为人民币206,982,884.49元,较期初55,375,710.09元增长273.8%[86] - 其他应收款从1.61亿元下降至1.33亿元,减少17.1%[89] - 长期股权投资从1050.8万元增至4900.8万元,增长366.4%[90] - 未分配利润亏损从-3.69亿元收窄至-3.62亿元,改善2.0%[88] - 货币资金从19.7万元减少至6.7万元,下降65.8%[89] - 租赁负债从2406.3万元降至1774.6万元,减少26.2%[87] - 递延所得税资产从471.2万元增至538.8万元,增长14.3%[87] - 公司货币资金为人民币23,362,205.05元,较期初28,974,524.81元下降19.4%[86] - 固定资产为人民币27,058,958.12元,较期初30,267,749.93元下降10.6%[86]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人民币41,016,700.00元,与期初持平[86]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数为41,016,700.00元,期初数相同且无变动[44] - 货币资金中2,338,302.86元受限冻结,期初为409,973.38元[40] 业务线表现 - 液化石油气累计分销近7万吨[28] - 服务电动汽车充电用户近84万人次,用户累计充电量超1900万度[28] - 液化石油气分销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毛利1775.87万元[29] - 集团主要从事液化石油气批发业务和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所属行业为批发及零售业[119]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广西庚星净利润为1,019.74万元,营业收入达32,159.40万元,表现突出[47] - 子公司上海庚星净利润亏损256.72万元,福州庚星亏损115.37万元[47] - 公司注销福建庚云完成工商手续,上海庚云注销手续仍在办理中[41] - 公司通过债转股向上海庚星增资6,200万元,向福州庚星增资1,100万元,已完成工商变更[42][45]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204.38万元[19]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104.14万元[21]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3.70万元(个税手续费返还)[21]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230.56万元[21] 行业和市场环境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689万辆[26] - 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超过2553.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近70%[26] - 2025年1-6月新能源汽车新增562万辆创历史新高[26]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维持在40%以上[26] - 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受国家政策支持加速整合[24] - 液化石油气行业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施行影响系统化发展[25] 风险和挑战 - 公司2024年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扣非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48] - 公司扣除液化石油气相关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48] - 公司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48] - 公司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48] - 公司未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业务无法对冲汇率风险[48] - 公司所处西南地区面临相关专业人才不足问题[48] - 2024年净亏损235,528,177.33元[63] - 2024年末股东权益为-3,376,857.69元[63] - 2024年末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78,284,529.20元[63]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102.08%[63] - 累计诉讼涉及金额197,630,135.95元[68] 公司治理和人事变动 - 公司取消监事会并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职权[53] - 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蒋彬彬因个人原因辞职[54] - 雷安华被聘任为总经理并当选副董事长[54][55] - 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显示不进行分红或转增[56]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2,648户[78] - 第一大股东浙江海歆能源持股57,576,845股,占总股本25.00%[80] - 第二大股东福建瑞善科技持股24,422,425股,占总股本10.60%[80] - 第三大股东上海杰宇资产持股18,239,075股,占总股本7.92%[80] - 母公司为浙江海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最终实际控制人为钟仁海[119] 所有者权益变动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4,029,104.69元,较期初-3,439,609.78元实现扭亏为盈,净增加7,468,714.47元[104][106] - 2025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贡献所有者权益增长7,468,714.47元,全部来源于未分配利润增加[104] - 2024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34,767,526.71元,期末余额降至200,875,538.89元[106] - 2024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造成所有者权益减少36,593,809.90元,其中未分配利润下降36,588,380.57元[106] - 2024年半年度所有者投入资本增加1,875,283.19元,包括资本公积增加1,826,283.19元和少数股东投入49,000.00元[106][107] - 公司实收资本保持稳定为230,307,175.00元,2024-2025年均无变动[104][106] - 2025年半年度资本公积余额为135,551,354.50元,较2024年同期139,069,710.26元减少2.53%[104][106] - 2024年半年度其他综合收益减少5,429.33元,期末余额降至6,614.03元[106] - 少数股东权益2025年半年度微降86.95元至62,665.14元,2024年同期为62,991.10元[104][106] - 公司未分配利润2025年半年度改善至-361,829,424.81元,较2024年同期-170,334,243.59元仍处亏损状态但亏损额收窄[104][106] - 公司实收资本为230,307,175.00元[110][111] - 2025年上半年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173,629,432.45元[111]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796,531.46元[110] - 2025年期末未分配利润为-192,223,200.23元[111] - 2024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41,634,431.02元[111]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456,500.35元[112]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3,030.7175万元[114] - 2024年资本公积增加1,826,283.19元[112] - 2025年期初未分配利润为-191,426,668.77元[110] - 公司总股本为23,030.7175万股[114] - 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99,999,996.25元,扣除发行费用4,429,804.98元后,新增注册资本15,267,175.00元,增加资本公积80,303,016.27元,变更后注册资本为230,307,175.00元[11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于2023年2月22日由福建东方银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庚星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6] - 公司名称于2025年4月28日由庚星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福建海钦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6] -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金属矿石销售、煤炭及制品销售、成品油批发、集成电路制造、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116] - 附属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危险化学品经营、货物进出口、五金产品零售、机械设备销售等[117][118] - 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为2025年8月21日[119] 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 - 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财务报表均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120] - 重要子公司认定标准为收入或资产总额超过集团总收入或总资产的15%[128]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被合并方账面价值计量净资产,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29]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按公允价值计量,含或有对价且中介费用计入当期损益[130] - 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130] - 购买日后12个月内或有对价调整可相应调整合并商誉[130] - 购买日后12个月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实现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冲减商誉[131] -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以控制为基础,涵盖所有子公司[133]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不调整合并财务报表期初数和对比数[135]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需调整合并财务报表对比数[135] - 子公司与公司会计政策不一致时按公司政策调整财务报表[135] - 集团内所有重大往来余额、交易及未实现利润在合并时予以抵销[135] - 处置子公司股权丧失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丧失控制权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处置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享有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13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库存现金、可随时支付存款及持有期限短(通常为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的流动性强投资[140] - 外币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按即期汇率折算,产生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按借款费用资本化原则处理[141] - 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外币货币性项目,除摊余成本外的账面余额变动产生汇兑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41] - 境外经营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处置境外经营丧失控制权时全额转入处置当期损益[141][142] -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以公允价值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144]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摊销或减值产生利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4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减值损失、汇兑损益和按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144] - 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且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按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作为初始确认金额[144] - 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对合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对共同经营按份额确认共同持有资产和承担负债[138]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145]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145]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负债自身信用风险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46]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其他综合收益累计变动转入留存收益[145][146] - 金融资产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账面价值与对价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48] -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时账面价值与支付对价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49] - 金融工具存在活跃市场时采用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149] - 权益工具发行回购等交易作为权益变动处理,交易费用从权益扣减[150] - 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50] - 信用损失按原实际利率折现的合同与预期现金流量差额计量[极简] - 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显著增加时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未显著增加时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52] - 银行承兑汇票因承兑人信用风险较小被划分为低风险组合[153] - 商业承兑汇票信用风险划分标准与应收账款组合相同[153] - 不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53][156] - 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和租赁应收款始终按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53][156] - 应收款项融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到期期限一年内列报为极简] - 其他应收款依据信用风险变化采用未来12个月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55][158]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跌价准备按单个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159] - 存货跌价准备影响因素消失时在原
海钦股份(600753)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