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佑驾创新(02431) - 2025 - 中期业绩
佑驾创新佑驾创新(HK:02431)2025-08-22 22:1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总收入为人民币345.719百万元,同比增长46.1%[3][5] - 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37亿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3.46亿元,增幅46.1%[5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345,719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36,675千元人民币增长46.1%[63] - 产品销售收入为225,195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99,958千元人民币增长12.6%[63] - 服务及车路协同收入为115,580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6,487千元人民币大幅增长216.8%[63] - 其他收入(配件销售及维修服务)为4,944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30千元人民币增长2,049.6%[63][64] - 毛利为人民币51.751百万元,毛利率为15.0%,较去年同期增长0.9个百分点[3][5] - 毛利为人民币51.8百万元,同比增长54.8%[28] - 毛利率为15.0%,较去年同期14.1%上升0.9个百分点[28] - 毛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3342万元增至5175万元,增幅54.8%[50] - 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62.389百万元[3] - 经营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1.10亿元扩大至1.62亿元,增幅47.7%[50] - 期内亏损额为人民币162.287百万元[3] - 经调整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42.6百万元(不考虑股份支付费用等非现金开支)[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51.558百万元[3] - 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0.729百万元[3] - 期内亏损同比增加44.8%至人民币162.3百万元[36] - 期内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1.12亿元扩大至1.62亿元,增幅44.8%[5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151,558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08,135千元亏损扩大[73]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0.31元增至0.38元,增幅22.6%[5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38元,2024年同期为0.31元[7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294.0百万元,同比增长44.6%[27] - 销售开支为人民币53.4百万元,同比增长66.7%[29]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58.9百万元,同比增长17.4%[30] - 研发开支同比增加50.2%至人民币95.1百万元[31] - 研发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6331万元增至9511万元,增幅50.2%[5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开支为501,396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48,775千元人民币增长43.8%[65] - 雇员福利开支为111,818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6,751千元人民币增长28.9%[65] - 服务费开支为53,248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8,940千元人民币增长181.1%[65] - 股份支付费用为19,737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5,311千元人民币增长28.9%[65]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同比增加50.7%至人民币9.9百万元[32] - 其他收入同比增加33.6%至人民币8.4百万元[33] - 其他收益净额同比减少305.4%至亏损人民币5.1百万元[34] - 财务成本净额同比减少104.8%至收入人民币0.1百万元[35] - 政府补助收入为4,729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214千元人民币增长47.1%[66] - 增值税退税收入为3,633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045千元人民币增长19.3%[66]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表现 -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2.414亿元,同比增长32.4%,占公司总收入的69.8%[14] -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241.392百万元,同比增长32.4%,占总收入69.8%[25] - iPilot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38.064百万元,占总收入11.0%[25] - 公司累计为42家汽车原设备制造商进行量产[11] - 报告期内新增18个来自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新项目定点[11] - 新增4个整车厂客户的6个车型平台项目[11] - 公司新增4个中高阶辅助驾驶项目定点[16] - 公司突破性获得长安汽车2个平台型项目定点[16] - iPilot 4 Pro智驾解决方案已获得整车厂平台型项目定点,预计2026年上半年量产[6] - 公司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涵盖L0至L2+级及L4自动驾驶方案[14] - 公司于2024年底已斩获多家国内主流商用车厂商的AEBS项目定点[15] - 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NOA(高速或城区领航辅助)同比增长134.68%[16]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业务表现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60.8百万元,同比增长99.0%,占总收入比例为17.6%[18]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60.784百万元,同比增长99.0%,占总收入17.6%[26] - 公司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达17.6%[18] - 智能座舱业务推出全新座舱大模型解决方案智能管家BamBam[8] - 公司发布全栈自研的智能座舱DMS一体机iCabin Lite[9] - 公司以"驾舱融合"为核心战略构建一体化技术架构[10] - 公司DMS驾驶员监测项目通过Automotive SPICE V4.0 CL3国际评估[19] - 国内DMS装配率仅为22.4%(2025年6月数据)[21] 车路协同及其他业务表现 - 车路协同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8.6百万元,同比增长63.4%,占总收入11.2%[23] - L4级无人小巴业务在苏州完成商业化落地,并累计获得项目10余个[7] - 公司累计获得无人小巴项目10余个[17] - 公司聚焦无人物流等载货场景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7] - 第一代无人物流车设计容量达5.5立方米,最大载重超过1吨[17] - 第一代无人物流车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交付[17] 海外市场及地区表现 - 公司在新加坡成立子公司聚焦技术服务与客户拓展[12] - 公司解决方案覆盖欧盟、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个海外市场[12] 资产、债务及现金流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从人民币798.8百万元降至人民币635.3百万元[39] - 经营现金流出净额同比增加至人民币159.3百万元[39] - 借款总额从人民币191.5百万元增至人民币289.2百万元[40] - 流动比率从3.14倍下降至2.9倍[42] - 资本支出由2024年同期的5970万元下降至报告期内的2400万元,降幅达59.8%[44] - 资本承担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0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490万元,增长325.7%[44]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78,290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578,619千元,减少5.9%[52][5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793,943千元减少至566,271千元,下降28.7%[52] - 借款总额(流动+非流动)从191,508千元大幅增加至289,154千元,增长51.0%[53] - 公司累计亏损从(623,662)千元扩大至(775,210)千元,增加24.3%[52]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保持稳定,从506,490千元微降至505,177千元[52] - 存货从124,161千元略减至121,913千元,下降1.8%[52]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43,883千元增加至52,663千元,增长20.0%[52] - 使用权资产从61,101千元下降至54,024千元,减少11.6%[52] - 非控股权益从8,323千元大幅减少至21千元,下降99.7%[52] - 贸易应付款项从226,341千元减少至186,775千元,下降17.5%[53] - 于2025年6月30日存货净值为人民币121,913千元,较2024年末的124,161千元略有下降[75] - 于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为人民币505,177千元,与2024年末的506,490千元基本持平[75] - 贸易应收款项中1年以上账龄金额为人民币105,749千元,占比20.9%[75] - 于2025年6月30日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89,154千元,其中流动部分225,054千元,非流动部分64,100千元[76] - 无质押有担保长期贷款实际年利率介于3.45%至3.5%[76] - 于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186,775千元,较2024年末的226,341千元减少17.5%[77]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80,854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8,359千元,降幅为15.5%[79] - 工资及福利应付款项从22,860千元增加至23,541千元,增长3.0%[79] - 质保拨备从13,292千元增加至15,480千元,增长16.5%[79] - 应计上市开支从16,654千元降至0千元,减少100%[79] - 尚未终止确认及尚未到期的已背书应收票据从2,182千元大幅增加至6,505千元,增长198.1%[79] 公司治理及股东信息 - 审计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项阳博士、谭开国先生及谭明奎博士组成,谭开国担任主席[89]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中期合并财务报表[89] - 中期业绩公告已发布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90] - 公司H股于2024年12月27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2431)[94] - 报告期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94] - 公司董事会有9名成员,包括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7] - 公司注册于2014年12月10日,2023年6月7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93] - 公司H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92] - 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94] - 公司设有首次公开发售前员工激励计划[9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686名全职雇员[4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45] - 公司及部分中国附属公司适用15%优惠企业所得税税率[70] - 制造业合资格研发费用可申请100%加计扣除税收优惠[71] - 公司于2025年7月2日以每股23.26港元配售6,800,000股新股,占扩大后股本1.67%[83] - 配售价格较2025年7月2日收市价27.30港元折让14.80%[83] - 报告期内及公告日期公司未进行任何证券买卖或赎回操作[8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未派付任何股息[81] - 公司H股于2024年12月27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