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235.9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9%[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6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8%[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6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8%[2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62元/股,同比增长7.44%[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433元/股,同比增长10.74%[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37%,同比增加0.07个百分点[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11%,同比增加0.19个百分点[24]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为1,601,438,790.72元,同比增长8.89%[3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6.00亿元,同比增长10.19%[70] - 营业收入235.9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9%[18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200.4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2%[182] - 研发费用9.655亿元人民币,同比小幅下降0.96%[182] - 财务费用变动因利息支出减少和汇兑收益增加[18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563亿元人民币[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及支付职工现金流出增加大于现金流入[18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18.563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9.0%[182]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因收回投资收到现金减少导致现金净流出增加[181]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99,858,176.70元,其中政府补助66,596,272.37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损益46,683,518.29元[28][29] - 公司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2,156,033.41元,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17,082,538.69元[28][29] - 债务重组收益2,601,679.12元,其他营业外收支净损失15,597,465.40元[29]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为610.32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4.48%[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55.77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39%[23] - 存货78.2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75%,占总资产比例12.81%[184] - 境外资产35.951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5.89%[185] - 受限资产总额38.530亿元人民币,其中货币资金15.447亿元为保证金及冻结[187] - 其他应付款15.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85.45%,主要因应付股利增加[184] 证券及衍生品投资 - 证券投资期末账面价值76.214亿元人民币,本期收益598.76万元[192] - 衍生品投资期末公允价值1.066亿元人民币,商品期货套期盈利1.223亿元[195] 海洋业务表现 - 海洋板块营业收入28.96亿元,同比增长37.19%[72] - 中标南方电网阳江三山岛±500kV直流海缆、中广核阳江帆石二500kV交流海缆、深能汕尾红海湾六500kV交流海缆三大标志性项目[76] - 海外中标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油气项目及越南110kV交流海缆、巴西138kV交流海缆项目[77] - 水下湿式插拔连接器应用水深达2000米[84] - ±525kV直流海缆完成大截面不等径过渡技术研发并通过国际领先鉴定[161] 电网业务表现 - 电网业务收入99.75亿元,同比增长11.97%[92] - 公司中标特高压线路份额占比超20%[93] - 公司开发出800kV和750kV超高压交流直流电力电缆系统[94] - 特高压用OPGW市场份额占35%,服务国内42条特高压线路[125] - 耐极寒OPGW光缆实现-70℃安全运行40年[125] 新能源业务表现 - 新能源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26.30亿元同比增长13.69%[102] - 液冷储能系统能量密度提升50%综合转换效率达98%以上[104] - 超导储能装置最大输出功率不低于5MW储能量不低于10MJ[106] - 钙钛矿电池单电池效率稳定突破23%[103] - 半固态电池循环寿命预计突破5000周[104] - 浸没式冷却储能系统散热性能较传统冷板式提升10倍以上[105] - 超导储能装置响应速度比化学储能快10倍以上[106] - 嵌入式电池管理器系统支持毫秒级小于20ms模式响应[104] - 公司自主研发千方级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能耗和电解效率达行业领先水平[107] - 公司交付盐城大丰港光氢储综合能源项目,实现制氢效率行业领先和全流程零碳化[110] - 公司海外新能源项目总计规模逾600MW,包括柬埔寨100MW/200MWh储能电站等[111][113] - 公司中标英国光伏制氢项目并完成设备交付,推动氢能技术全球化[113] - 蒙古国80MW/200MWh电网侧储能电站完成黑启动测试[156] - 钙钛矿电池效率稳定突破23%[159] - 单机2.5MW液冷构网型储能变流器通过国际领先鉴定[162] 海洋工程与海外项目 - 国内市场累计承接142台新建风机及49台风机运维工程[88] - 完成山东东营油气平台及广东LNG卸料臂拆卸与安装工程[88] - 实现越南油田模块安装项目交付并获得印度组块吊装项目[88] - 菲律宾、韩国海外施工项目稳步推进[88] - 海外项目管理团队本地化比例达70%[136] 通信及光缆业务表现 - 公司AI预测性维护系统结合电站出力特性制定一站一策交易策略[114] - 公司HVLP型铜箔(极低轮廓铜箔)研发和验证取得积极进展[117] - 公司透明聚酰亚胺CPI薄膜量产下线,填补国内化学法工艺生产空白[119] - 公司弯曲不敏感四芯及八芯光纤在串扰抑制和宏弯损耗性能优于行业标准[121][122] - 公司空芯光纤累计申请核心专利4件并发表研究论文5篇[123] - 公司构建空芯光纤完整研发体系,涵盖仿真设计到性能测试全链条技术[123] - 网状光纤带光缆纤芯密度达传统工艺200%[124] - OPGW光缆累计供货超85万公里,服务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25] - 液冷技术累计申请专利17项(14项已授权)[128] - 全系列400G光模块实现规模量产交付[128] - 在中国移动2025-2026年普通光缆等三项集采中标排名第1[129] - 油井光缆拥有发明专利20余项,耐高温达350℃[132] - 万兆多模光纤产品规模应用于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集群[131]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5年上半年提交中国专利申请214件和PCT专利申请34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2件[160] - 牵头和参加国际、国外先进、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71项,其中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6项[160] - 旗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30家[160] - 4项产品入选2025年江苏省"三首两新"拟认定技术产品名单[162] - 员工创新建议采纳率提升22%专利转化效率同比提高18%[168] 生产运营与效率 - 产品和工艺设计效率提高30%[142] - 光纤预制棒生产效率提升20%[142] - 2家单位通过智能制造成熟度四级认定,19家单位获评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162]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 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826吨标准煤[144] - 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3万吨当量[144] - 绿色能源消费量同比增加1.2亿千瓦时[144] - 开展绿色低碳项目182项,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2600吨当量[144] - 公司设立ESG总监职位并培养68名绿色领域专业人才[165]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21.1亿元,占平均净利润66.77%[148] - 2024年度现金分红10.18亿元,占净利润35.88%[148] - 累计回购股份金额超6.2亿元,数量6627.44万股占总股本1.94%[148] - 新董事会成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70%平均年龄降至46岁[167] - 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覆盖核心技术管理销售骨干81人[169] 人才发展与组织建设 - 招引近500名应届启航生优化人才结构[169] - 组织高端人才参加国际交流会议包括美国硅谷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170] - 组织爱心基金慰问20次帮扶困难员工[175] - 公司被授予长三角慈善之星及江苏慈善之星爱心单位殊荣[179] 子公司信息 - 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注册资本为18.8亿元人民币[199] - 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总资产为133.24亿元人民币[199] - 中天科技海缆股份净资产为62亿元人民币[199] - 中天科技海缆股份营业收入为600.87亿元人民币[199] - 中天科技海缆股份营业利润为80.14亿元人民币[199] - 中天科技海缆股份净利润为69.16亿元人民币[199] - 公司报告期内通过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中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200] - 公司报告期内注销中天科技俄罗斯有限公司[200] - 公司报告期内注销洋浦中天航运有限公司[200] - 公司报告期内注销南通协同创新新型储能科技有限公司[200] 境外收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40.31亿元,同比增长4.33%[153] 能源网络订单 - 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约306亿元,其中海洋系列约133亿元,电网建设约155亿元[71]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海上风电) - 全球海上风电项目预计2025-2040年需安装超14万公里海底电缆,其中±400kV以上直流海缆需求提升[41] - 2040年漂浮式风电装机量预计突破64GW,动态海缆应用显著增多[41] - 中国未来十年将新增160GW海上风电装机容量[41]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海上光伏) - 海上光伏领域预计2027年总装机量突破6000万千瓦,市场规模达2400亿元[41]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电网投资) - 新加坡计划2035年进口6GW新能源电力,带动超1000公里高压交流海缆需求[42] - 国家电网2025年投资将首次超6500亿元,南方电网固定资产投资1750亿元[47] - 国家电网"十四五"配电网建设投资超1.2万亿元,占总电网投资60%以上[51] - 南方电网"十四五"配电网规划投资3200亿元,约占同期电网投资50%[51] - 2024年全球电网投资较上年增长9%,2025年预计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较十年前增20%[52] - 2023-2030年全球电网年均投资额预计从3100亿美元增至5000亿美元,2030年达8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2.6%[53]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光伏与储能) - 2025年上半年风光新增并网2.03亿kW,同比增108.7%,累计装机容量达11.4亿kW,占总装机容量43.3%[47] - 2025年1-5月西藏光伏发电利用率仅67.3%,青海85.2%,蒙西87.2%[47] - 2025年1-6月光伏新增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55] - 2025年5月光伏新增装机92.92GW,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88%[55]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GW[55] - 2025年1-6月全国新增储能装机21.9GW/55.2GWh,同比增长69.4%[59]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氢能) - 2025年中国绿氢项目备案产能超760万吨[62] - 2024年中国氢能消费总量达3650万吨,工业领域消费占比超70%[62] - 交通领域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长40%[62]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深海科技) - 深海科技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深海油气、采矿及防灾等领域[44] - 2025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13万亿元,深海科技市场规模突破3.25万亿元,占海洋经济总量25%以上[45] - 2026-2028年深海科技产业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1.8%[45]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海底光缆与AI) - 2026-2030年全球新建海底光缆54万公里,较前五年增长60%[46] - 2025年AI应用光缆需求同比增长率77%[66] - 2025年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达30亿美元,同比增长20%[67]
中天科技(600522)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