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8.2亿元,同比下降4.92%[2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0亿,同比下降4.92%[50] - 营业收入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2%[6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亿元,同比增长7.85%[7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134] - 营业收入为5.1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4%[13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29亿元,同比增长7.85%[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64亿元,同比增长12.02%[23]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26亿,同比增长12.02%[50] - 利润总额为1.544亿元,同比增长9.13%[23]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6亿元[74] - 净利润达1.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13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135] - 营业利润为1.4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5%[139] - 净利润为1.3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3%[139] - 基本每股收益0.35元同比增长9.38%[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0.33元同比增长13.79%[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95%同比增加1.59个百分点[24] - 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51%同比增加1.77个百分点[24]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2.62%[2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5元/股,同比增长9.4%[13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4.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9%[64] - 销售费用1.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31%[64] - 研发费用4110.7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96%[64] - 研发投入4110.72万元,占收入比例5.01%[52][58]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0.41亿元,占营业收入5.01%[58] - 研发费用为4110.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0%[135] - 销售费用为1.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3%[134] - 销售费用为1.1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9%[138] - 研发费用为2759万元,同比下降19.3%[138]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64.67万元,同比增长45.69%[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464.67万元人民币同比上升45.69%[6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45.7%至6464.67万元(2024年同期4437.19万元)[142]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增长887%至8772.05万元(2024年同期888.77万元)[144]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82.8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0.36%[6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转负为-1482.85万元(2024年同期正现金流2944.35万元)[142]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下降96.4%至126.46万元(2024年同期3518.49万元)[14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中分配股利/利润支付金额同比下降32.6%至20838.02万元(2024年同期30927.84万元)[142][14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467万元,同比下降15.2%[141] - 母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下降3.4%至56968.45万元(2024年同期58975.34万元)[144]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9.64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46.96%同比下降15.62%[65] - 存货1.52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7.42%同比上升3.65%[65] - 短期借款105万元人民币同比上升90.91%[65] - 境外资产255.73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0.12%[67] - 货币资金减少至9.6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1.42亿元下降15.6%[127] - 应收账款降至1.2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38亿元减少8.1%[127] - 存货增至1.5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47亿元增长3.6%[127] - 流动资产总额降至12.8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4.65亿元下降12.1%[127] - 短期借款增至1050万元人民币,较期初550万元增长90.9%[128] - 应付账款降至2.3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34亿元基本持平[128] - 合同负债降至7389万元人民币,较期初9050万元下降18.4%[128] - 母公司货币资金减少至8.5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0.03亿元下降15.1%[130]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增至1.5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7868万元增长102.5%[130] - 长期股权投资为3.7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34.3%[131] - 总资产为24.4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2.8%[131][132] 股东权益和分红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3.14亿元,同比下降8.3%[23]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元(含税),合计派发1.151亿元[6] - 现金分红金额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86.62%[6] - 公司拟实施中期分红,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15亿元(含税),占半年度净利润的86.62%[80] - 公司采用"每10股派息3元"的利润分配方案,总派息额1.15亿元[8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降至13.1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4.33亿元下降8.3%[12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2.04亿[151] - 未分配利润为4.092亿[151] - 资本公积为7.418亿[151]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13.170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5.5285亿元减少2.358亿元(下降15.2%)[159][160] - 公司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1.45324亿元,较期初3.63919亿元减少2.18595亿元(下降60.1%)[159][160] - 公司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7.36972亿元,较期初7.35431亿元增加154.11万元[159][160] - 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期末余额为5613.21万元,较期初4391.66万元增加1221.55万元(增长27.8%)[159][160] - 公司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利润为3091.25万元[160] - 公司通过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376.07万元[159] - 公司库存股减少3077.85万元[159] 业务和产品表现 - 公司产品涵盖浴霸、厨房空调、光源照明、通风扇、电动晾衣机、集成吊顶、集成墙面等多种品类[38] - 公司推出SMART智能人感浴霸,首次将高灵敏度AI人体感应系统引入浴霸核心模块[39] - 公司推出SMART智能人感浴霸搭载AI恒温算法和高灵敏度人体感应系统[50] - 公司厨房空调产品采用冷热分离技术、复式大循环技术等27项核心技术[50] - 公司推出具备双氧水除臭除菌技术的冰旋风系列厨房空调[50] - 拥有自主专利技术1029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实用新型792项,外观专利191项[59] - 元宇宙未来工厂相比传统工厂提升20%生产效率[36] 渠道和销售网络 - 与985家代理商达成合作,专卖店数量达1443家[55] - 线下渠道覆盖全国,构建强大销售网络[55] - 电商渠道包括天猫、京东、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47] - 电商渠道整合传统平台与新兴社交平台,保持线上销售稳健增长[56][60] - 公司工程渠道直接与优质房地产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47] - 家装渠道替代工程渠道成为TOB端业务主力[56] - 公司外销渠道产品主要销往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48] - 海外业务在美国、香港、日本等地设立跨境子公司[57] 生产和供应链 - 公司采用OEM模式生产部分中低端型号浴霸、集成吊顶主机、集成灶、晾衣机、照明等产品[46] - 公司主要采购电器和集成两大主品类,包括电机、发热器件、电控器件、传感器件等各类部件[44] - 公司组建自动化塑料配件生产线并配备多轴智能全自动全伺服机械手等高端智能设备[45] - 嘉兴生产基地2022年全面投产,配备24小时自动化注塑生产车间[54] - 通过优化采购流程和联合库存管理降低采购与库存成本[54] 非经常性损益和投资收益 - 非经常性损益总额655.72万元其中政府补助403.97万元[25][26] - 公司证券投资期末账面价值为4586.57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074.49万元[71]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763万元,同比下降157.5%[136][139] - 投资收益为6511万元,同比增长2075.3%[138] - 货币资金充足,利息收入达1256.9万元人民币[135] 行业和市场环境 - 公司所属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零售额增长30.7%[31] - 家电出口量达22.13亿台同比增长3.5%[31]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1.09亿台产品更新[32]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5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5%[32] - 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4月末减少715万平方米[33] - 中国人民银行5月份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33] -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0.25个百分点[33] - 中央通过千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34] - 适老化家居产品改造需求同比增长超30%[34] 公司治理和承诺 - 实际控制人承诺锁定期满后每年减持不超过持股总数的25%[86] - 控股股东Tricosco Limited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发行前股份[87] - 所有承诺事项在报告期内均得到及时严格履行[85] - 董事监事高管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总数的25%[88] - 5%以上股东Tricosco Limited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每12个月转让股份不超过法定限制[90] - 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除权除息后调整)[91] - 减持需提前5个交易日提交计划并在公告后6个月内完成[91] - 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时30日内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93][94][95][96] - 招股说明书影响发行条件时10个交易日内启动新股回购程序[93] - 回购价格不低于发行价加同期银行存款利息[93][94] - 控股股东Tricosco Limited承诺回购原限售股份[94] - 实际控制人承诺在董事会就回购事宜投赞成票[95][96] - 违规减持收益归公司所有并承担法律责任[88][91] - 公司监事及高管承诺招股说明书无虚假记载或误导性陈述否则30日内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97]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不干预公司经营不侵占公司利益[98] - 董事及高管承诺薪酬制度与公司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99] - 控股股东Tricosco和实际控制人承诺承担房产未确权导致的全部损失及费用[100] - 控股股东承诺不直接或间接从事与公司主营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101] - 实际控制人承诺若业务构成竞争将终止业务或优先由公司收购相关资产[102]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承诺关联交易价格参照独立第三方定价确保公允性[104]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承诺关联交易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回避表决义务[105] - 实际控制人承诺承担违反避免同业竞争承诺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103]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承诺不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及非关联股东利益[105] 股权激励和股份变动 - 公司于2025年6月25日董事会通过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81] - 公司于2025年7月14日股东大会批准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81] - 公司于2025年7月14日董事会决议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82]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497.00万股限制性股票[82] - 公司股份总数从401,337,000股减少至390,268,000股,减少11,069,000股[110] - 有限售条件股份从1,509,000股减少至389,350股,减少1,119,650股,占比从0.376%降至0.0998%[110]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从399,828,000股减少至389,878,650股,减少9,949,350股,占比从99.624%升至99.9002%[110] - 公司注销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库存股1,399,000股,总股本减少至399,938,000股[112] - 公司完成回购9,670,000股A股股份并注销,总股本进一步减少至390,268,000股[112]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部分140,000股上市流通,总股本不变[112]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979,650股解锁上市流通,总股本不变[112] - 报告期后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109,350股,总股本变为390,158,650股[113]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069户[116] - 报告期末限售股份为389,350股,较期初减少1,119,650股[115] - 第一大股东TRICOSCO LIMITED持股248,589,449股,占总股本63.70%[118] - 第二大股东吴兴杰持股24,740,113股,占总股本6.34%[118] - 第三大股东平安低碳经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15,000,000股,占总股本3.84%[118] - 第四大股东PMT HOLDINGS LIMITED持股13,301,003股,占总股本3.41%[118] - 第五大股东华夏回报证券投资基金持股2,369,300股,占总股本0.61%[118] - 公司回购专用账户持有11,395,000股,将用于股权激励[119] - 实际控制人方胜康通过Sino Broad Holdings间接持有TRICOSCO LIMITED 42.42%股权[119] - 实际控制人James通过SeeSi Universal Limited间接持有TRICOSCO LIMITED 40.83%股权[119] - 方雯雯(方胜康之女)通过Sino Virtue Global间接持有TRICOSCO LIMITED 9.39%股权[119] - 前十名有限售条件股东合计持股389,350股,均为股权激励限售股[121] 会计政策和计量方法 - 单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重要性标准为金额超过500万元人民币[169] - 单项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重要性标准为金额超过500万元人民币[169] - 在建工程项目重要性标准为超过资产总额0.3%且金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169] - 应付账款重要性标准为超过资产总额0.3%且金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16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重要性标准为占现金流入/流出总额10%以上且金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169] - 子公司重要性标准为资产/收入/利润总额超过集团对应总额10%[169] - 现金等价物定义为持有期限不超过三个月的低风险投资[173]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74]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75] - 金融负债后续计量中因自身信用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77] - 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金融负债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计量[178] - 财务担保合同后续计量取金融工具减值损失准备金额与初始确认金额扣除累计摊销额后余额的较高者[178]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78]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包括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终止或转移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规定[178] - 金融资产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 将终止确认日账面价值与收到对价及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80] -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时 按转移日相对公允价值分摊账面价值 终止确认部分账面价值与对价及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的差额计入损益[180] - 公允价值估值技术输入值分三个层次:活跃市场报价/可观察输入值/不可观察输入值[181] -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 涵盖摊余成本金融资产、债务工具投资、合同资产等[181] - 预期信用损失按违约风险加权计算信用损失 即应收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现金流量差额的现值[182] - 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时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准备 未显著增加时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82] - 应收款项预期信用损失率按账龄划分:1年以内5%,1-2年20%,2-3
奥普科技(603551)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