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36%至7.803亿元[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31%至8206万元[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同比增长7.95%至7809万元[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恶化至-8687万元[20]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3.13%至0.31元/股[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0.45个百分点至5.77%[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净资产同比增长4%至14.397亿元[20]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029.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36%[54] - 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205.5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31%[54] - 营业收入780,296,477.48元,同比增长12.36%[102][10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055,393.84元,同比减少3.31%[102]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546,513,953.90元,同比增长15.14%[103] - 财务费用3,722,681.96元,同比大幅增长212.64%,主要由于汇兑损失及借款利息增加[103] - 研发投入总额为5102.4万元,同比增长14.65%[8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6.54%[2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54%,较上年增加0.13个百分点[87] 业务线表现 - 公司物流业务涵盖系统集成、关键设备及核心部件三大板块[11] - 公司智能物流关键设备客户包括国内外知名集成商如今天国际、新松机器人、中集空港、法孚、瑞仕格、范德兰德、大福公司等[36] - 公司智能物流系统核心用户包括Amazon、E-Bay、MELI、Shopee、Coupang、Noon、拼多多、希音、得物、京东、华为、顺丰、菜鸟、安踏、百丽、新秀丽、九州通、广州医药等国内外行业标杆企业[40] - 智能工厂物流系统典型客户有宁德时代、新能安、华为、卡特彼勒、爱仕达、格力、伊莱克斯、欧普、金字火腿、五芳斋、森森、美的等[44] - 公司为电子商务、物流等行业客户完成超过1000个系统集成项目[64] - 公司获取南美最大本土电商MELI首批订单及东南亚最大电商Shopee年采合同[54] - 公司核心客户包括Amazon、E-Bay、京东、顺丰等国内外行业标杆企业[62] 研发与技术能力 - 公司拥有61项核心技术包括输送分拣技术、驱动技术、机器人技术和软件技术[60] - 公司拥有258名研发人员,涵盖AI、IoT、机器视觉等多个专业领域[68] - 公司共取得706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75项,软件著作权58项[68] - 公司主持制定2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68] - 公司参与制定4项国家标准[68] - 公司输送分拣技术和驱动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68] - 公司累计获得75项发明专利、523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外观设计专利、58项软件著作权[84] - 报告期内新增获得12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85]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和单项冠军产品(2022年输送分拣专用辊筒)[83] - 公司正在研发人形机器人的直线集成动作执行器等核心部件及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83] - 累计研发投入总额达880项知识产权申请,其中706项已获得授权[85] - 研发人员占比未明确,但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技术中心"[67][68] 全球化与区域表现 - 公司在澳大利亚、罗马尼亚设有全资区域工厂在美国、马来西亚等地建立本地合作组装工厂[53] - 公司在澳大利亚、罗马尼亚、新加坡、日本、美国、巴西等地设立海外子公司并在印度、泰国、智利、俄罗斯、南非、印尼等国家设有合作营销服务中心[53] - 公司全球服务网络覆盖30+个国家/地区[61] - 公司在海外积累近200个客户[63] - 境外资产104,499,497.83元,占总资产比例3.29%[110] - 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2.0战略完善全球制造、研发和营销服务网络[56] 创新项目与产业化技术 - 公司建立了全球首家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训练和数据采集工厂以推动人形机器人大脑进化[45] - 公司启动以物联网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的天玑系统在全球项目中的应用[50] - 公司已建立物流场景人形机器人训练和数采中心并发布首例具身数据驱动的端到端具身智能机器人物流作业场景[51] - 公司联合智元机器人发布首例数据驱动的端到端具身智能机器人物流作业场景[60] - 公司2023年上榜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在物流输送分拣制造领域拥有技术工艺和数字化制造领先优势[49] - 穿梭车轻量化、标准化、模块化结构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通过板式伸叉模块和简单行走总成提高作业效率[71] - 无线积放驱动控制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系统不依赖PLC,容错性和实时性提高,优化成本并提升输送效率[72] - 基于同步带轮结构的低噪声高速输送分拣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传动效率高、精准、低噪音、低振动,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成本[72] - 基于3D立体存储输送的连续提升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实现货物多进多出和路径分流,提升机小车最短路径循环移动提高效率[72] - 往复结构的重载垂直输送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实现重载跨层提升,有效承载水平和竖直方向载荷,运行稳定且寿命长[72] - 基于辊筒输送机的双层输送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采用承载横架和抱箍式安装组件同时连接移载机构和上层输送机构[72] - 防卡包辊子弯道输送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专利号ZL202110246340.2[73] - 多元化高承载悬挂支撑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专利号ZL202110281912.0[73] - 多规格重载托盘同线输送对中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专利号ZL202110372356.8[73] - 防火门过渡控制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专利号ZL202111092431.1[73] - 输送机构并排布置共用支腿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专利号ZL202111232213.3[73] - 跨度紧凑型多层式支腿结构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专利号ZL202111232151.6[73] - 链条机无极调节定位支顶机构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专利号2022107808771[74] - 机器人密集存储货到人拣选技术通过智能路径优化实现系统进出库效率最大化,相关专利ZL201610424735.6[75] - 机器人智能拣选技术通过机器视觉和传感算法实现无人仓智能化,相关专利ZL201610424590.X[75] - 高速输送动态间距控制技术通过动态调整皮带速度优化包裹间隙以提升吞吐量[75] - 交叉带弯道技术通过内倾导轨设计使轻质量物品(10克左右)实现高速稳定输送,专利ZL201910078736.3[76] - 高速合流技术通过智能控制降低能耗,专利ZL201310694676.0和ZL201210400969.9[76] - 多席位协同高速供包技术通过动态模型分配运动策略提高设备处理能力[76] - 高速道岔转辙技术实现毫秒级响应和3米/秒稳定运行速度,专利ZL202011371451.8和ZL201210398661.5[76] - 高速道岔仿真测试平台技术通过脱机模拟仿真避免部件损坏,专利ZL201310711386.2[76] - X型分叉导轨中置高速切换衔接技术实现无动力自换向和流畅换向,专利ZL201210303409.1和ZL201210398661.5[76] - 低噪音技术通过结构优化使设备运行噪音降低至65分贝以下,专利ZL201911014365.9[76] - 永磁同步伺服直驱技术使效率提高5%,噪音降低5分贝,寿命延长一倍以上[13] - 基于模块化平台的快速装拆技术缩短维修更换时间,降低维修对现场运营的影响[12] - 环形交叉带分拣机高精度轨道技术通过倾斜承载面设计防止物品偏移,保证弯弧精度和结构稳定性[14] - 模块化防夹包摆轮分拣技术通过优化运动间隙减少夹包现象,降低转动惯量负载[15] - 智能高速伺服电辊筒控制技术采用内置直流电机节省安装空间,提供更大扭矩和载重性能[1] - 编码器与驱动器一体化集成技术方便安装,使外转子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组装更加便捷[2] - 辊筒高速运行技术通过新材料和梭形轴端设计提高运行速度,集成静电去除技术使阻抗值小于106欧姆[3] - 电动辊筒托盘输送技术在80W功率下可输出1,400kg托盘搬运能力[79] - 轻旋转阻力技术使辊筒旋转阻力降低50%以上[79] - 永磁直线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将环线驱动速度提高至3m/s[79] - 摆轮滚筒及控制技术实现分拣速度超过9,000件/小时[79] - 基于预测性算法的高速出入库控制软件使出入库效率提升20%[81] - 外转子永磁体检测技术实现自动检测和异常报警[80] - 用于提高功率密度和电机效率的电机技术通过定子结构优化提高槽满率[80] - 基于电磁的直线电机控制技术通过磁性编码器实现15bit角度分辨率[80] - 动态货物跟踪及智能货位管理软件实现全流程条码化管理[81] - 基于物联网和AR技术的设备管理软件提升设备可用性和稼动率[81] - 公司拥有包括莫安迪摆轮滚筒驱动器控制软件等11项已实现产业化的核心技术[82] 研发项目投入 - 室外复杂环境AGV复合引导算法与集群调度研发项目总投资1605万元,已完成投资359.68万元,占总投资的22.4%[90] - 基于大模型认知感控算法的物流机器人核心控制器研制项目总投资1736万元,已完成投资408.49万元,占总投资的23.5%[90] - 柔性输送系统研发V2.0项目总投资380万元,已完成投资329.26万元,占总投资的86.6%[90] - 第三代交叉带分拣机研发项目总投资250万元,已完成投资203.74万元,占总投资的81.5%[90] - 高性能阴离子交换膜研发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已完成投资45.94万元,占总投资的9.2%[91] - 全球绿氢市场2030年预计达1000亿美元,AEM材料需求年增速超20%[91] - RX501-凸轮电动辊筒顶升移载机项目总投资550万元,已完成投资277.21万元,占总投资的50.4%[91] - RM502-经济款防水型电动辊筒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已完成投资400.51万元,占总投资的50.1%[91] - RR503-高强度钢输送辊筒系列化拓展项目投资额600.0万元,已完成投资311.22万元,占比51.87%[92] - RR504-适应于钢制托盘输送的托盘辊筒开发项目投资额350.0万元,已完成投资178.11万元,占比50.89%[92][93] - 钢制托盘在物流行业使用率预计三年内从20%增至30%[93] - RD505-高动平衡精度带式辊筒进阶开发项目投资额560.0万元,已完成投资285.71万元,占比51.02%[93] - 高动平衡精度带式辊筒目标动平衡等级为G6.3及以上,突破现有G16等级限制[93] - 研发项目RD506系列带式辊筒深度设计重构总投资额650.0万元,已投入336.97万元,完成核心行业需求梳理和初步设计验证[94] - 智能悬挂分拣线调度策略设计项目总投资额300.0万元,已投入131.70万元,累计投入949.16万元,目前处于研发中阶段[94] - 高速双层交叉带分拣系统项目总投资额850.0万元,已投入322.31万元,累计投入742.40万元,已完成技术调研和可行性分析[95] - 中置堆垛机-样机(双车+四车)项目总投资额38.00万元,已投入36.31万元,处于研发中期并达到初步可运行状态[95] - 模具试样提速项目总投资额30.00万元,已投入21.01万元,完成度60%,目标将批量生产周期缩短至15天[95] - 标准化设备研发项目总投资额100.0万元,已投入30.22万元,累计投入74.56万元,完成度60%,致力于设备标准化生产[95] - 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资本化比例为0%[87] 研发团队构成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258人,占总人数比例20.74%,较上年同期增加6人但占比下降0.51个百分点[97]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3104.86万元,同比增长12.39%,人均薪酬12.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76%[97]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本科占比50.00%(129人),专科占比31.01%(80人),硕士及以上占比6.97%(18人)[98]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同比增长11.73%至31.759亿元[20] - 存货617,217,477.92元,同比增长39.93%,占总资产比例19.43%[107] - 短期借款108,717,961.84元,同比增长119.14%,主要由于并购及经营性贷款增加[107][108] - 长期借款414,300,800.65元,同比增长78.01%,主要由于并购贷款增加[107][108] - 受限资产合计265,688,240.51元,包括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等[11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4154.9万元,期末数为7651.0万元,本期购买金额为24548.3万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21063.0万元[116] - 报告期投资额为1619.41万元,较上年同期2219.85万元下降27.05%[117]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为4106.5万元,期末数为5005.2万元,其他变动为898.8万元[118] 子公司与投资情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浙江德马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德马物流技术有限公司等[11]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Damon Industrial Europe SRL(德马欧洲)[11] - 公司全资孙公司包括Damon Australia Pty.Ltd.(德马澳洲)[11] - 江苏莫安迪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0月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11] - 子公司德马工业总资产55637.64万元,净资产31212.04万元,营业收入28664.62万元,净利润4859.53万元[119] - 子公司莫安迪总资产76668.67万元,净资产38225.57万元,营业收入35077.25万元,净利润7518.99万元[120] - 新设子公司浙江德灿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800万元,德马科技子公司认缴出资1260万元持股70%[121] 公司治理与人员变动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3] - 公司法定代表人卓序[15] - 公司董事会秘书黄海,证券事务代表何菁菁,联系电话0572-3826015[16] - 监事会主席殷家振及非职工代表监事蔡国良离任,江艺芬当选新任监事会主席[123] - 朱旭东被聘任为公司副总经理,吴中华辞去副总经理职务[123][124][125] 承诺与合规事项 - 公司存在前瞻性陈述风险,未来计划及发展战略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5] - 不存在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公司及关联方报告期内所有承诺事项均得到及时严格履行,无未完成情况[130][131][132]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涉及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的承诺均按期履行[130] - 江苏莫安迪科技有限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相关承诺全部履行完毕[131] - 王凯等自然人及上海隼慧、荭惠合伙企业股份限售承诺处于正常履行状态[131][132] - 报告期内涉及重大资产重组的承诺事项均按约定执行[130] - 所有承诺事项最新履行状态更新截止日期为2023年5月23日[130][131][132] - 盈利预测及补偿承诺由王凯等个人及两家合伙企业于2023年5月23日签署[133] - 解决同业竞争承诺由王凯及上海隼慧合伙企业于2023年5月签署[133] - 控股股东德马投资股份限售承诺锁定期届满后两年内有效[134] - 实际控制人卓序股份限售承诺锁定期届满后两年内持续有效[134] - 持股5%以上股东创德投资及湖州力固于2019年6月19日签署股份限售承诺[134] - 核心技术人员股份限售承诺包含离职后6个月内限制条款[135] - 控股股东及关联股东股份限售期延长至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135] - 北京基石等投资机构股份限售承诺包含锁定期满后24个月限制[135] - 公司及控股股东于2019年6月19日签署分红相关承诺[135]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于
德马科技(688360)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