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德马科技(688360)
icon
搜索文档
7月25日晚间重要公告一览
犀牛财经· 2025-07-25 19:30
柳药集团:拟1亿–2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7月25日晚,柳药集团(603368)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金 额不低于1亿元且不超过2亿元,回购价格上限为25.70元/股。回购股份将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及/或员工持 股计划。 资料显示,柳药集团成立于1981年12月,主营业务是医药批发、医药零售和医药工业。 资料显示,博迈科成立于2002年8月,主营业务是天然气液化、海洋油气开发、矿业开采等行业的高端 客户,为其提供专用模块集成设计与建造服务。 所属行业:石油石化–油服工程–油气及炼化工程 所属行业:医药生物–医药商业–医药流通 东山精密:拟投资10亿美元建设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 7月25日晚,东山精密(002384)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超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或其子公司将投 资不超过10亿美元建设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该项目旨在满足高速运算服务器、人工智能等新兴场景对 高端印制电路板的中长期需求,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并巩固公司在印刷电路板领域的领先地位。 资料显示,东山精密成立于1998年10月,主营业务是电子电路产品、精密组件、触控显示模组、LED显 示器件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所属 ...
德马科技实控人方拟询价转让 2023年3.6倍溢价收购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15:47
股东询价转让计划 - 德马科技首发前股东德马投资、创德投资、湖州力固拟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合计出让7,788,393股,占总股本2.9530% [1] - 德马投资转让6,128,735股(占总股本2.3237%),创德投资转让1,203,108股(0.4562%),湖州力固转让456,550股(0.1731%),转让原因均为自身资金需求 [2] - 上述股东与实控人卓序存在控制关系,德马投资为控股股东,三者系一致行动人且合计持股超5%,创德投资和湖州力固为员工持股平台 [2] 公司IPO及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20年6月2日科创板上市,发行21,419,150股,发行价25.12元/股,募资总额5.38亿元,净额4.61亿元,超原计划募资8,295.51万元 [3] - 原募资计划3.78亿元用于数字化车间建设、智能物流系统产业基地改造、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3] - 保荐机构光大证券获承销及保荐费用5,557.99万元,总发行费用7,711.28万元 [3] 重大资产收购事项 - 2023年10月完成收购江苏莫安迪100%股权,交易对价5.51亿元,评估增值率358.59% [4][5] - 收购采用50%股份支付(发行14,616,877股)+50%现金支付,交易对方包括王凯等8名股东,其中王凯直接及间接控制莫安迪67.57%股权 [6][7][8] - 莫安迪主营物流输送分拣设备核心部件(电动滚筒、直线电机等),与德马科技存在上下游关系,2021-2023年5月交易金额累计1,160.08万元 [9] 业务协同与人事变动 - 收购后莫安迪成为子公司,可降低公司对外采购成本,实控人卓序自2023年10月起任莫安迪董事长 [9] - 交易对方王凯于2023年11月起任公司董事,2024年6月起任副总经理,其与关联方上海隼慧交易后合计持股7.34% [7][9]
德马科技: 德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
证券之星· 2025-07-25 00:33
股东询价转让计划 - 出让方包括德马投资、创德投资和湖州力固,合计持股超过5%,与公司实际控制人卓序存在一致行动关系 [2][3] - 拟转让股份总数7,788,393股,占总股本比例2.9530%,其中德马投资转让6,128,735股(2.3237%)、创德投资转让1,203,108股(0.4562%)、湖州力固转让456,550股(0.1731%)[3][5][6] - 转让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股份已解除限售且权属清晰 [3][6] 询价转让机制 - 转让价格下限不低于发送认购邀请书当日收盘价的70%,最终价格按价格优先、数量优先、时间优先原则确定 [6] - 受让方限定为具备定价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QFII等专业机构及合规私募基金 [7] - 中金公司负责组织实施,通过非公开方式进行,不涉及二级市场减持 [5][6] 股东结构及关联关系 - 德马投资为公司控股股东,创德投资和湖州力固为员工持股平台,部分董监高通过三者间接持股 [3] - 实际控制人卓序控制德马投资和创德投资,并持有湖州力固1.92%股权且担任执行董事 [2]
德马科技(688360)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德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股份相关资格的核查意见
2025-07-24 19:31
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股份相关资格的核查意见 关于德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受德马科技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马科技")股东湖州德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湖州力固 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湖州创德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德马 投资"、"湖州力固"、"创德投资"或"出让方")委托,组织实施本次德马科技 股东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以下简称"本次询价转让")。 根据《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科创 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 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4 号——询价转让和配售》(以下 简称"《询价转让和配售指引》")等相关规定,中金公司对参与本次询价转让股 东的相关资格进行了核查。 本次询价转让的委托情况、出让方相关资格的核查情况及核查意见如下: 一、本次询价转让的委托 2025 年 7 月 22 日,中金公司收到出让方关于本次询价转让的委托,委托中 金公司组织实施本次询价转让。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3)本次询价转让出让方德马投资为公司控股股东, ...
德马科技(688360) - 德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
2025-07-24 19:30
股份转让 - 出让方拟转让7788393股,占总股本2.9530%[4] - 德马投资拟转让6128735股,占总股本2.3237%[10] - 创德投资拟转让1203108股,占总股本0.4562%[10] - 湖州力固拟转让456550股,占总股本0.1731%[10] 转让规则 - 询价转让价格下限不低于2025年7月24日前20日均价70%[11] - 按价格等优先原则或最低报价确定转让价格[12] 其他 - 受让方为机构投资者[4] - 转让存在中止实施风险[14]
人形机器人产业周报:智元携手德马科技展示作业,宇树开启IPO辅导-20250721
国元证券· 2025-07-21 15: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13 - 18日,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上涨4.57%,跑赢沪深300指数3.48pct;年初至今该指数涨44.57%,跑赢沪深300指数38.34pct [2][13] - A股人形机器人指数相关个股中,中大力德周涨幅最大(+30.62%),豪森智能周跌幅最大(-11.73%) [2][19] - 政策端,广东加快发展具身机器人产业等未来产业,上海部署具身智能行动计划打造产业高地 [3][22] - 产品技术迭代方面,优必选Walker S2首创自主换电系统,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国内首个一站式具身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智元将携手德马科技展示作业 [3] - 投融资方面,智元获正大集团投资,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宇树开启IPO辅导 [4] - 重点公司方面,新时达与海尔合作,计划2025年推具身智能通用控制器和整机;伯特利拟1.98亿元投资合伙企业;芯海科技与客户展开机器人关键应用探索合作 [4] - 宇树科技控股股东王兴兴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2023年其占全球四足机器狗69.75%销量份额,年度营收超10亿元,建议关注核心供应链长盛轴承、华锐精密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度行情回顾(2025.7.13 - 2025.7.18) - 2025年7月13 - 18日,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上涨4.57%,跑赢沪深300指数3.48pct;年初至今该指数涨44.57%,跑赢沪深300指数38.34pct [2][13] - A股人形机器人指数相关个股中,中大力德周涨幅最大(+30.62%),豪森智能周跌幅最大(-11.73%),还列出了涨跌幅Top10个股 [2][19][20] 周度热点回顾 行业重要新闻 - 政策端 - 广东省将加快发展具身机器人产业,前瞻布局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将低空经济作为重点产业 [22] - 上海市同意《具身智能“模力聚申”行动计划》,部署打造具身智能产业高地,从基础研究、数据支撑、应用引领三方面促进产业发展 [22][23] 行业重要新闻 - 产品技术迭代 - 优必选Walker S2全球首创自主换电系统,实现7×24小时不间断作业 [3][23]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国内首个一站式具身智能公共服务平台 [3][24] - 智元将携手德马科技于WAIC展示作业 [3][24] 行业重要新闻 - 投融资 - 智元机器人获正大集团旗下正大机器人投资,助力其业务探索和海外市场拓展 [4][25][26] - 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将投入核心技术研发等 [4][26] - 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王兴兴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 [4][27] 重点公司公告 - 新时达与海尔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领域合作,计划2025年推出具身智能通用控制器,并拟在具身/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出整机 [4][27] - 伯特利拟1.98亿元参与投资合伙企业,用于投资包括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高成长性未上市企业股权 [4][29] - 芯海科技已与相关客户展开机器人电子皮肤、六维力传感器等关键应用的探索与合作 [4][29]
德马科技20250720
2025-07-21 08: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物流行业、人形机器人行业 - 公司:德马科技、志远公司、陆明公司、元洛公司、Lazada、Shopee、Coupang、亚马逊、MercadoLibre、Ozon、Noon、华为、艾斯达、卡特彼勒、伊莱克斯 [2][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德马科技业务布局 - 电商和工业领域业务覆盖广泛,电商领域客户包括东南亚、韩国、美国、南美、俄罗斯和中东等地区的知名平台,工业领域服务于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业务集中在自动化物流系统等 [3] - 全球化战略 2.0 侧重海外市场,在欧洲、澳洲和美国设厂,采取“local for local”策略应对关税等贸易壁垒 [4] - 2025 年推出零部件和系统两大类新产品,零部件更轻便、高效、长寿命,系统集成 AI 和物联网技术,引入人形机器人替代人工 [4] 人形机器人战略布局 - 2024 年起集中在上游零部件部署和下游本体合作,上游入股丝杠公司、专注电机技术,下游与多个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合作推动应用 [6] - 丝杠技术在人形机器人中有高承重、长寿命和高精度优势,未来将成重要技术路线,德马科技将其纳入核心零部件 [7] 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前景 - 发展进入下半场,从关注智能运控等转向实际作业场景应用,目前大部分用于简单任务,未来将在复杂场景发挥作用,实现无人化全自动物流 [8] - 物流场景适合人形机器人应用,因其对不精确性容忍度高、具有通用性和任务重复性 [10][11] 推动人形机器人在物流领域落地进展 - 与志远合作,购买 20 多台志远人机机器人训练,7 月 26 日落地全球首个数据驱动智能作业场景展示 [12] - 已训练近 30 台人机机器人,计划第四季度完成相关设备销售,探讨数据交易模式 [14] 未来计划和目标 - 深化与志远合作,推进与陆明等战略合作,陆明人机机器人承重能力强,能覆盖更多物流场景 [15] - 在核心零部件供应、数据交易等方面深入探讨,确保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满足需求 [15] 训练和适配人形机器人 - 致力于训练和适配人形机器人实现数据异构,8 月开始工作,9、10 月发布结合新系统的产品,验证本体作业能力 [16] 全球人形机器人数据情况 - 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数据严重缺乏,训练繁琐漫长,需详细标注多种传感器数据,无法依靠模拟算法 [17] 数据采集对人形机器人的重要性 - 数据采集影响机器人动作流畅度和应变能力,未来需现场作业数据采集,所需数据量级远超自动驾驶 [18] 人机协同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 希望实现无人物流系统,人机协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参与实际作业,促进行业发展 [19] 订单和业务展望 - 2024 年系统订单占总业绩 1/3,零部件占 2/3,2025 年主业预计稳步增长,系统订单收入滞后至 2026 年,2026 年增长更大 [20] 关税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 关税问题与地缘政治相关,对德马科技影响不大,设厂避免进口关税,产品有竞争力,开拓其他低关税市场 [21][23] 机器人产品推广市场 - 目前主要目标市场是海外,国内需求低,第一笔订单可能来自日本,未来主要在海外推广 [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物流机器人在物流行业应用广泛,但未完全解决物流场景问题,海外对全自动化无人仓库需求高 [4][5] - 日本在人工智能和物流机器人方面落后于中美,海外自动化需求旺盛是德马科技优先选择海外市场的原因 [25][26] - 德马科技研发集中于零部件、设备和系统应用研发三个方面,打造不同场景解决方案 [27]
16只科创板股今日大宗交易平台发生交易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20:29
科创板大宗交易概况 - 7月18日共有16只科创板股发生大宗交易,合计成交31笔,累计成交量483.67万股,成交额1.71亿元 [1] - 成交金额前三的公司为海天瑞声(3830万元)、光云科技(2491.62万元)、富创精密(2093.6万元) [1] - 大宗交易折价率居前的公司包括青云科技(折价19.48%)、微芯生物(17.25%)、光云科技(14.95%) [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当日科创50指数上涨0.19%,324只科创板股上涨(占比55.01%),发生大宗交易的个股平均涨幅2.55% [1] - 涨幅居前的个股为德马科技(14.74%)、青云科技(7.9%)、华盛锂电(7.22%),跌幅居前的为特宝生物(-1.58%)、灿芯股份(-1.34%) [1] - 6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德马科技(5110.35万元)、华盛锂电(3328.4万元)、青云科技(3212.46万元)净流入居前 [2] 机构参与情况 - 机构参与的成交共12笔,涉及6只个股,机构买入金额前三为海天瑞声(2770万元)、光云科技(1122.76万元)、青云科技(757.9万元) [2] - 微芯生物(净流出6692.82万元)、光云科技(1465.23万元)、灿芯股份(1352.7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居前 [2] 个股交易明细 - 海天瑞声成交9笔,成交量38.3万股,均价100元/股,折价14.75% [2] - 光云科技成交7笔,成交量172.43万股,均价14.45元/股,折价14.95% [2] - 富创精密成交2笔,成交量40万股,均价52.34元/股,折价0.49% [2] - 微芯生物成交1笔,成交量57万股,均价29.75元/股,折价17.25% [2]
Lumos鹿明机器人与德马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共推具身智能物流领域规模化落地
和讯网· 2025-07-18 17:39
具身智能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发展 - 具身智能技术融合AI大模型、高精度运动控制与多模态感知能力,已能胜任物流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分拣、搬运、仓储巡检等复杂任务,成为提升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关键解决方案 [1] - 全球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未来五年内实现倍数增长,具备拟人化操作能力的人形机器人被视为下一代柔性自动化的重要载体 [1] - 物流领域非结构化场景(如狭窄通道、异形货物)和全球劳动力短缺问题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 [5] Lumos鹿明机器人技术实力 - 公司成立于2024年,专注研发产品级具身智能机器人,主要产品包括LUS、MOS系列人形机器人及关节模组、视触觉模组等核心零部件 [3] - 旗舰产品LUS2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采用160cm拟人化设计,配备400Nm高扭矩关节模组和2小时高强度续航能力,实现1秒弹射起身的突破性运动性能,可满足工业场景下3kg负载精准操作需求 [3] 德马科技行业地位与优势 - 公司为智能物流装备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企业,业务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3家海外区域工厂(澳大利亚、美国、罗马尼亚)及6家全球子公司 [5] - 围绕AI+IoT技术提供智能物流和数字能源的核心部件、整机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领域涵盖电商快递到工业智造 [5] 战略合作核心内容 - 双方将聚焦具身智能技术在物流及智能制造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合作方向包括核心部件开发、场景解决方案优化及全球化市场拓展 [1][6] - 联合提升关键零部件性能与量产能力以降低整机成本,并依托德马科技全球营销网络加速鹿明机器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渗透 [6] - 合作目标为推动高性能人形机器人赋能产业升级,探索更广泛工业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与规模化落地 [6]
人形机器人也要“进校学习”?数据采集成必答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21:53
行业现状 - 真实场景数据稀缺制约具身智能行业发展,数据被认为是"卡脖子"问题 [1] - 不同于大语言模型可使用互联网数据,具身智能模型需专门采集视觉、触觉、力觉等多源异构数据 [1] - 单个场景训练需百万量级数据,行业早期缺乏高质量统一格式数据库 [4] 解决方案 - 德马科技与智元机器人合作建立全球首家人形机器人物流训练工厂,部署数十台机器人采集真实物流场景数据 [1] - 行业出现两种思路:英伟达等通过仿真数据生成,智元机器人等通过大规模真实数据采集厂 [4] - 企业搭建实景工厂依靠人工遥操采集真机数据,单个项目POC需2个月,高准确性需半年以上 [4] - 一套完整数据采集解决方案售价40万-50万元,包含机器人、硬件、软件、云服务等 [5] 市场动态 - 去年下半年以来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厂密集落地,智元机器人数据采集中心2023年9月启用 [3] - 帕西尼具身智能超级数据工厂2024年6月投入运营 [3] - 合肥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预训练场2024年6月启用 [1][4]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2024年1月启用全国首个异构训练场 [4] 政府参与 - 工业与人工智能产业发达地区政府主导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数据采集中心 [5] - 政府平台采集数据归政府所有,积累后可提供给辖区企业使用 [5] - 青瞳视觉2023年开启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业务,覆盖政府、学校、企业端 [5] 行业挑战 - 硬件方案未收敛:轮式/双足方案、手部结构、传感器方案等尚未统一 [7] - 人形机器人快速迭代:每周模组修改,数月局部改造,半年更新一代 [7] - 当前数据采集集中在关节层,硬件不统一导致数据平台依赖性强、可复用性低 [7] - 本体精度问题和自由度不匹配导致真实数据采集精度不足,有效数据比例较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