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205.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3%[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15%[2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05.09亿元,同比增长26.73%[8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利润31.97亿元,同比增长41.62%[8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8亿元,同比增长40.15%[82]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为31.47亿元人民币[2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05.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3%[17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143.10亿元,同比增长28.44%[117] - 研发投入19.66亿元,同比增长33.47%,占营收比例9.58%[117][1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9.66亿元,研发费用率为9.58%[77]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19.66亿元人民币,研发费用率为9.58%[175] - 财务费用-5211.56万元,同比下降881.48%[1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和其他收益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24%[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20亿元,同比增长65.24%[118] - 投资收益4.12亿元,同比增长1334.20%[117] - 投资收益为4.12亿元,占利润总额12.90%,主要来自合营联营企业收益及股权处置[125] - 其他收益为3.53亿元,占利润总额11.05%,主要来自政府补助及增值税退税[125]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股权投资项目处置收益1.32亿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68亿元[30] 各条业务线表现:通用自动化业务 - 公司通用伺服系统中国市场占有率32%位居第一[51] - 低压变频器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22%位居第一[51] - 小型PLC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7.0%位居第四[51] - SCARA机器人产品销量中国市场占有率20.4%位居第一[51] - 公司通用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约32%,位居第一[79] - 公司低压变频器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约22%,位居第一[79] - 通用自动化业务销售收入约88亿元,同比增长约17%[89] - 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88.07亿元,同比增长17.11%[121] - 变频器(不含电梯专机)销售收入约27亿元[89] - 通用伺服系统销售收入约37亿元[89] - PLC&HMI销售收入约9亿元[89] - 工业机器人(含精密机械)销售收入约6亿元[89] - 伺服系统程序开发提效超50%[88] 各条业务线表现:新能源汽车业务 - 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在中国市场份额为10.1%,排名第二且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57] - 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总成在中国市场份额为7.1%,排名第四[57] - 公司新能源乘用车定子装机量在中国市场份额为11.3%,排名第二[57] - 公司新能源乘用车OBC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为5.1%,排名第七[57] - 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约10.1%,排名第二[79] - 公司新能源乘用车定子装机量在中国市场份额约11.3%,排名第二[79] - 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50%[84] - 新能源汽车业务销售收入约90亿元,同比增长约50%[95]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92.66亿元,同比增长48.74%[121] - 新能源物流车配套销量超20万台,电机电控装机量份额占比超30%[94] - 新能源重卡电控发货量同比增长超200%[94] 各条业务线表现:智慧电梯业务 - 公司电梯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及人机界面产品市占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60] - 智慧电梯业务销售收入约23亿元,同比下滑约1%[98] 各条业务线表现:轨道交通和其他业务 - 轨道交通业务营业收入约2.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101] - 数字化事业部深耕数字装备、数字能源与数字工厂三大核心赛道[106] - 能源管理业务依托电力电子平台技术,围绕国家“双碳”战略输出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108] - 新一代3.5MW大功率集中式PCS储能逆变器及7MW升压一体机舱解决方案占地面积较上一代减少超20%[109] - 西安储能新工厂年交付能力达50GW[110] - 新一代430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单机功率兼容280Ah/314Ah及更大容量电芯[109] - 完成iFG平台架构涵盖四大模块,覆盖数据、开发、训练、应用全链路工业AI软件体系[111] 各地区表现:海外业务 - 海外业务总收入约13.2亿元,同比增长39%,占总营业收入约6.4%[105] - 海外收入13.19亿元,同比增长39.34%[121] - 海外市场在越南、中东、泰国等区域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印度、韩国业务稳健增长[104] - 优化国际化团队体系,聚焦发达市场及新兴市场,采取“区域+行业”双轮驱动策略[10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1486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1%[37] - 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1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7] - 通用伺服市场规模1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7] - PLC市场规模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7] - 工业机器人出货量16.3万台,同比增长16%[37]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市场渗透率达44.3%[39] - 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约588万辆同比增长35.5%,出口量106万辆同比增长75.2%[39] - 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支持汽车消费[40]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65.4万台同比下降6.4%[42] - 2025年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提高至2000亿元,老旧电梯列入重点支持领域[43] - 2025年上半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20.70公里同比增长13.73%[4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公司战略与运营 - 公司采用分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新能源汽车与轨道交通领域采用直销[74] - 公司研发采用IPD集成开发模式,涵盖技术研究、平台产品开发与定制化产品开发[69] - 公司供应链管理聚焦质量、交付与成本,建立推拉结合供应模式[71] - 公司业务覆盖通用自动化、智慧电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四大板块[66] - 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聚焦“工业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双主业[174] - 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制定并通过了《市值管理制度》[172] - 公司未披露估值提升计划[17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研发与创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人员6118人,累计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128个[77] - 研发人员6118人,同比增长6.29%[12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总数为6,118人,累计获得3,128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75]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62个,累计达512个;新增实用新型专利108个,累计1520个;新增外观设计45个,累计514个;新增软件著作权94个,累计582个[13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投资与资产 - 报告期内股权投资额为3.90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7.47%[138] - 报告期内非股权投资额为3.52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8.60%[138] - 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一期)本期投入3.12亿元,累计投入3.297亿元,项目进度为22.74%[140] - 公司2021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21.30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到账21.06亿元[142]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20.852亿元,剩余募集资金2084.24万元(不含利息及理财收益)[143] - 2021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21.06亿元人民币,报告期末使用比例达99.01%[145] - 产能扩建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4.35亿元人民币,投资进度73.48%[147] - 工业软件技术平台研发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3.59亿元人民币,投资进度87.19%[147] - 数字化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2.14亿元人民币,投资进度89.72%[147] - 报告期内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总额413.24万元人民币[145] -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总额2084.24万元人民币,用于支付已结项项目的待支付金额[145] - 公司确认报告期不存在未达到计划进度、变更募集资金用途或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147] - 产能扩建及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节余募集资金11,885.77万元(本金10,166.81万元,利息收益1,718.96万元),节余本金占计划投入23.37%[148] - 工业软件技术平台研发项目节余募集资金6,456.70万元(本金4,521.56万元,利息收益1,935.14万元),节余本金占计划投入12.58%[148] - 数字化建设项目节余募集资金2,554.22万元(本金1,568.37万元,利息收益985.85万元),节余本金占计划投入7.34%[14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使用募集资金余额2,084.24万元(不含收益),账户总余额2,320.29万元(含收益)[148] - 产能扩建项目待支付合同款项1,371.14万元仍由募集资金账户支付[148] - 工业软件项目待支付合同款项83.98万元仍由募集资金账户支付[149] - 数字化建设项目待支付合同款项629.12万元仍由募集资金账户支付[149]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总额达20,896.69万元(含苏州汇川转出11,885.77万元及深圳汇川转出5,066.15万元等)[148][14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财务管理和风险 - 存货增长至81.9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41个百分点[127]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至23.49亿元,主要因购买封闭式结构性存款[128] - 应收账款降至104.4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43个百分点[127] - 长期借款降至26.3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0.66个百分点[128]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7049.61万元[131] - 货币资金降至33.1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0.73个百分点[127] - 固定资产增至80.2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0.98个百分点[128] - 资产减值损失1.36亿元,主要因计提存货跌价及固定资产减值[125] - 货币资金账面余额为1.597亿元,全部为受限资金,用途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定期存款及利息、外汇和履约保证金等[133] - 应收票据账面余额为13.877亿元,全部因质押开具银行承兑汇票而受限[133] -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5.95亿元,其中大部分因资产抵押贷款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而受限[133] - 其他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为76.234亿元,主要为长期定期存款及利息[13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金额为23.49亿元人民币,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40.52万元人民币[144]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金额为25.60亿元人民币,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7049.61万元人民币[144]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金额为26.14亿元人民币,报告期内购入金额为106.86亿元人民币,售出金额为104.47亿元人民币[144] - 公司委托理财总额342,767.31万元(自有资金),其中资管计划18,800万元,银行理财323,967.31万元[154] - 报告期末未到期委托理财余额234,196.42万元,未计提减值[154] - 外汇远期合约期末投资金额为31,888.95万元,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1.05%[155] - 外汇期权合约期末投资金额为1,718.06万元,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0.06%[155] - 铜期货合约初始投资金额为10,612.27万元,报告期内售出金额为10,612.27万元[155] - 衍生品投资合计期末金额为34,365.03万元,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1.14%[155] - 报告期内公司外汇及期货衍生品实际损益为484.13万元[155] - 外汇远期合约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13.65万元[155] - 外汇期权合约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1.37万元[155] - 铜期货合约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71.31万元[155] - 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155] - 公司套期保值业务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且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未发生重大变化[155] - 公司面临新能源汽车业务毛利率偏低及盈利水平下降风险[165] - 公司应收账款随销售规模扩大持续增加存在坏账风险[168] - 房地产市场需求下滑对电梯业务收入及利润造成影响[164] - 宏观经济疲软可能导致工业自动化产品市场竞争加剧[162] - 公司在工业软件、控制层等核心技术仍落后于国际主流品牌[1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子公司和股权激励 - 联合动力总资产195.78亿元,净资产54.48亿元,营业收入91.48亿元,营业利润5.67亿元,净利润5.49亿元[161] - 苏州汇川总资产181.79亿元,净资产74.18亿元,营业收入90.43亿元,营业利润3.07亿元,净利润3.19亿元[161] - 苏州汇川控制总资产55.15亿元,净资产49.06亿元,营业收入9.25亿元,营业利润6.81亿元,净利润6.28亿元[161] - 公司新设德国汇川、墨西哥汇川以支撑海外业务拓展[161] - 公司新设长春经纬绿能轨道、南京经纬负责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及维保服务[161] - 第五期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621名激励对象3265.6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分别为38.42元/股(公平市场价格的70%)和54.34元/股(公平市场价格的99%)[180] - 第五期股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212名激励对象582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分别为60.43元/股(公平市场价格的70%)和85.46元/股(公平市场价格的99%)[180] - 第五期股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第三个归属期归属数量为146.835万股,归属人数182人,归属价格55.62元/极[181] - 第六期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类限制性股票122万股,价格41.56元/股,授予人数9人[184] - 第六期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701.4万股,价格极41.56元/股,授予人数855人[184] - 第六期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股票期权1286.8万份,价格59.90元/份,授予人数847人[184] - 极第六期股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69.663万股,价格41.56元/股,授予人数245人[184] - 第六期股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股票期权141.437万份,价格59.90元/份,授予人数245人[184] - 第六期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行权121.1124万份,其中120.6912万份以60.31元/份行权,0.4322万份以59.90元/份行权[185] - 第七期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28.3万股,价格42.46元/股,授予人数14人[187] - 第七期股权激励计划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由42.87元/股调整为42.46元/股[188] - 第七期股权激励计划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由42.87元/股调整为42.46元/股[188] - 第七极期股权激励计划股票期权极行权价格由42.87元/份调整为42.46元/份[188] - 公司提取2021年度业绩激励基金147.2867百万元用于第一期长效激励持股计划[192] - 第一期长效激励持股计划以61.12元/股受让公司回购股票合计2,404,613股[192] - 第一期长效激励持股计划前两个解锁期已通过二级市场卖出1,202,100股[193] - 公司提取2022年度业绩激励基金45.49极百万元用于第二期长效激励持股计划[197] - 第二期长效激励持股计划以69.41元/股受让公司回购股票合计655,381股[198] - 第一期长效激励持股计划第二个解锁期卖出601,000股并完成收益分配[194]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未达考核目标值,第三期激励基金不予提取[190] - 第二期长效激励持股计划第一个锁定期于2024年9月25日届满,解锁股份数量为163,845股[19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卖出激励持股计划股票163,556股并完成收益分配[199] - 董事长兼总裁朱兴明报告期末持有激励计划份额25,360份,占公司股本总额比例0.0009%[200] - 董事李俊田报告期末持有激励计划份额14,047份,占公司股本总额比例0.0005%[20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公司治理与基本信息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经董事会及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