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1.43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365亿元下降57.4%[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溢利为人民币61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8210万元大幅下降[3]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18元,较2024年同期的2.75元大幅下降[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143,486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36,466千元下降57.4%[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44,436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42,782千元下降68.9%[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6,513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95,818千元下降93.2%[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人民币6,061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82,082千元下降92.6%[2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82,494千元[21] - 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18元[21] - 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18元[21] - 公司收益为人民币1.435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365亿元减少人民币1.93亿元或57.4%[48]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4440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428亿元减少人民币9840万元或68.9%[49] - 报告期间溢利减少至人民币6.1百万元,同比下降人民币76.0百万元或92.6%[59] - 公司整体毛利率由2024年上半年的42.4%减少至报告期间的31.0%[5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分銷及銷售開支為人民币970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060万元减少人民币1090万元或52.9%[53] - 行政开支减少至人民币23.0百万元,同比下降人民币0.5百万元或2.1%[54] - 研发开支减少至人民币9.6百万元,同比下降人民币0.5百万元或5.0%[55] - 财务成本增加至人民币1.2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0.8百万元或200.0%[57] - 所得税开支减少至人民币0.5百万元,同比下降96.4%[58]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为2148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290千元人民币[37] - 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为1174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764千元人民币[37] - 其他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为118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8千元人民币[37] - 存货成本确认支出为93190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90325千元人民币[37] - 员工成本总额为19457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4920千元人民币[37] - 中国企业所得税费用为26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1314千元人民币[39] - 新加坡所得税费用为504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827千元人民币[39] - 香港利得税费用为499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05千元人民币[3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船舶脱硫系统收益为人民币4517.3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77.9%,占总收益比例31.5%[6] - 船舶节能装置收益为人民币768.8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65.9%,占总收益比例5.4%[6] - 船舶清洁能源供应系统收益为人民币3631.6万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长173.3%,占总收益比例25.3%[6] - 海事服务收益为人民币5430.9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43.6%,占总收益比例37.8%[6] - 船舶节能装置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2.6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7.7百万元[7] - 船舶清洁能源供应系统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3.3百万元大幅增加173.3%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6.3百万元[7] - 海事服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96.2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54.3百万元,减幅43.6%[7] - 公司清洁能源板块收益同比大幅攀升173.3%[18] - 船舶脱硫系统收益为45,173千元[29] - 船舶节能装置收益为7,688千元[29] - 船舶清洁能源供应系统收益为36,316千元[29] - 海事服务收益为54,309千元[29] - 船舶脱硫系统订单总合约金额为人民币308.9百万元[75] - 船舶节能装置订单总合约金额为人民币29.1百万元[75] - 船舶清洁能源供应系统订单总合约金额为人民币146.7百万元[75] - 海事服务订单总合约金额为人民币377.0百万元[75]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益为人民币7876.9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58.9%,占总收益比例54.9%[4] - 海外市场收益为人民币6471.7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55.3%,占总收益比例45.1%[4] - 中国内地收益为78,769千元[30] - 海外收益为64,717千元[30] - 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产为63,519千元[33] - 海外非流动资产为565千元[33] 客户表现 - 客户A收益减少41.2%至人民币39,316千元[10][11] - 客户B收益减少67.9%至人民币23,522千元[10][11] - 客户C收益减少75.5%至人民币19,452千元[10][11] - 客户D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1,000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6.5百万元[11]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其他收入为人民币520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60万元增加人民币260万元或100.0%[51] - 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于报告期间为亏损人民币130万元,主要由于外汇亏损净额人民币320万元[52] - 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的减值亏损转为收益人民币1.7百万元,同比改善人民币2.0百万元[56] - 利息收入为2,794千元[33] - 外汇净收益为5470千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亏损3175千元人民币[35]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为1882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无此项收益[35] - 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412千元[21]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中公司拥有人应占部分为人民币80,146千元[21] - 非控股权益在全面收益中产生人民币36千元收益[21] 资产和负债变化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少至45,071千元,较期初46,781千元下降3.7%[22] - 使用权资产增加至9,932千元,较期初8,412千元增长18.1%[22] - 其他应收款项大幅增至39,919千元,期初为0千元[22] - 存货显著增加至54,212千元,较期初28,649千元增长89.2%[22]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至209,362千元,较期初165,617千元增长26.4%[22]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激增至137,896千元,较期初19,768千元增长597.5%[22] - 银行结余及现金增至296,677千元,较期初133,402千元增长122.4%[22] - 总流动资产增至716,423千元,较期初386,539千元增长85.3%[22] - 总非流动资产增至106,525千元,较期初67,080千元增长58.8%[22] - 受限制银行存款减少至5,170千元,较期初6,303千元下降18.0%[22]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人民币87,872千元增加至127,235千元,增幅约44.8%[23] - 银行借款从人民币127,300千元大幅减少至9,950千元,降幅约92.2%[23] - 流动资产净值从人民币247,696千元增加至422,683千元,增幅约70.6%[23] - 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从人民币314,776千元增加至529,208千元,增幅约68.1%[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人民币282,422千元增加至485,977千元,增幅约72.1%[23] - 权益总额从人民币284,232千元增加至487,823千元,增幅约71.6%[23] - 非流动负债中的租赁负债从人民币1,385千元减少至544千元,降幅约60.7%[23] - 非流动负债中的银行借款保持在人民币30,000千元,期末增至40,000千元,增幅约33.3%[23]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人民币249,281千元(2025年6月30日)和人民币165,617千元(2024年12月31日)[43] - 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为人民币48,606千元(2025年6月30日)和人民币80,220千元(2024年12月31日)[43] - 预付款项为人民币146,190千元(2025年6月30日)和人民币31,571千元(2024年12月31日)[43] - 收购现役船舶订金为人民币39,372千元(2025年6月30日)[43] - 信贷亏损拨备为人民币2,564千元(2025年6月30日)和人民币4,226千元(2024年12月31日)[43] - 即期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人民币209,362千元(2025年6月30日)和人民币165,617千元(2024年12月31日)[43]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少至人民币45.1百万元,较期初下降人民币1.7百万元或3.6%[60] - 存货增加至人民币54.2百万元,较期初增长人民币25.6百万元或89.5%[63]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加至人民币249.3百万元,较期初增长人民币83.7百万元或50.5%[64] - 金融资产增加至人民币137.9百万元,较期初增长人民币118.1百万元或596.5%[6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人民币163.3百万元或122.4%至人民币296.7百万元[68][72]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加人民币39.3百万元或44.7%至人民币127.2百万元[71] - 债务增加至人民币171.0百万元[73] 订单和信贷 - 公司积压订单合约总金额为人民币861.7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83.1百万元增加人民币278.6百万元或47.8%[16] - 集团采购货品及服务的平均信贷期为90天[46] - 贸易应付款项账龄分析显示0至90天账期金额为人民币3202.5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98.6万元大幅增加[47] - 采购货品及服务的平均信贷期为90天[70] 现金流和股息 - 公司期末现金储备为人民币2.967亿元[18]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3] - 应付股息为人民币6000万元,将于2025年7月派付[45] - 应付股息为人民币60.0百万元[70][71] - 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人民币1.5元,合共人民币60,000千元(2024年)和人民币48,000千元(2023年)[42] 研发和专利 - 公司累计持有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14] - 公司于报告期间成功获授新专利6项,含3项发明专利[14] - 公司本期战略研发投入为人民币960万元[18] 公司活动和事件 - 公司于2025年1月9日完成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4] - 公司H股于2025年1月9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84] - 限制性股份计划获股东批准可授予最多4,000,000股股份[86] - 公司非H股股份于2025年8月27日起在全国股转系统终止挂牌[88]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85]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准则[82]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集团与控股股东之间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83] - 公司已向全国股转系统提交终止挂牌申请并于2025年8月25日获批准[88] - 限制性股份计划涵盖四类合格参与者包括雇员参与者及相关实体参与者[86] - 董事会将通过合格信托管理人购买公司现有H股实施股权激励[87] - 中期报告将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发并寄发予股东[8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主营业务为船舶脱硫系统、船舶节能装置及船舶清洁能源供应系统[25] - 总收益为143,486千元[29] - 报告期截止2022年6月30日[21] - 报告期截止2022年5月[21] - 货币单位为人民币千元[21] - 财务数据包含经审核和未审核部分[2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6.945千元(未经审核)和人民币82,494千元(经审核)[40] - 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9,558千股(2025年)和30,000千股(2024年)[40] - 贸易应收款项账龄分析中0至30天占比最高,为人民币21,750千元(2025年6月30日)和人民币47,232千元(2024年12月31日)[44] - 雇员人数增加至126名[79]
汇舸环保(02613)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