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29.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48%[24]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0,837.23万元,同比增长43.48%[4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48%至29.08亿元,主要因电子产品销售订单增加[9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8696.44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亏损3.33亿元收窄[24] - 公司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96.44万元,亏损同比收窄24,641.15万元[47]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3,300.17万元,成功扭亏为盈[47] - 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96.44万元,同比减亏24,641.15万元[78]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亏损6522.73万元人民币[29]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9.45%至22.35亿元,与收入增长同步[9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8.52%,同比下降12.75个百分点[24]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8.17%至4.40亿元,主要因研发人员薪酬减少[90]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总额为5.386亿元,同比下降15.03%[68][69]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4.396亿元,同比下降18.17%[68]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99亿元,同比小幅增长2.46%[6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52%,同比下降12.75个百分点[69]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18.38%,同比增加3.14个百分点[69]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7.27亿元改善[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2.99亿元(上年同期-7.27亿元),因销售回款增加[90][91]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9.2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6.16%[24]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下降53.59%至2.35亿元,因结构性存款到期取出[93] - 在建工程增长80.91%至3.80亿元,因基建项目持续投入[93] - 短期借款增长37.34%至7.80亿元,因新增银行借款[93] - 货币资金减少至12.83亿元,较期初15.06亿元下降14.8%[197]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2.35亿元,较期初5.06亿元下降53.6%[197] - 应收账款减少至17.51亿元,较期初18.30亿元下降4.3%[197] - 存货增加至17.61亿元,较期初14.82亿元增长18.8%[197] - 短期借款增加至7.80亿元,较期初5.68亿元增长37.2%[198] - 应付账款减少至18.85亿元,较期初20.46亿元下降7.9%[198] - 合同负债增加至6.09亿元,较期初5.58亿元增长9.1%[198] - 开发支出增加至2.73亿元,较期初2.10亿元增长30.1%[198] - 公司总负债为54.17亿元人民币,较上期51.31亿元增长5.6%[199]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0.45亿元人民币,较上期42.76亿元下降5.4%[19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39.26亿元人民币,较上期41.84亿元下降6.2%[199] - 未分配利润为-3.48亿元人民币,较上期-2.61亿元扩大33.4%[199] - 货币资金为9.47亿元人民币,较上期9.70亿元下降2.4%[20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535万元人民币,较上期1.60亿元大幅下降96.7%[200] - 应收账款为15.65亿元人民币,较上期16.14亿元下降3.0%[200] - 存货为11.22亿元人民币,较上期9.70亿元增长15.7%[200] - 其他应收款为3.20亿元人民币,较上期4.47亿元下降28.4%[200] - 母公司总资产规模为94.62亿元人民币,较上期94.07亿元微增0.6%[199] 业务和技术能力 - 公司自主研发综合性驾驶仿真测试软件ModelBase,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电控系统MIL/SIL/HIL/VIL全开发周期[14] - 公司自主研发整车虚拟仿真平台TestBase[14] - 公司拥有通用自动化测试执行软件INTEWORK,适用于汽车电子系统及控制器软件自动化测试[14] - 公司自主研发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技术[14] - 公司产品涉及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L2/L3/L4)[14] - 公司业务涵盖5G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2X)及先进辅助驾驶系统(ADAS)[14] - 公司具备电子电气架构(EE架构)整合能力[14] - 公司技术覆盖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及相关状态监测(SOC/SOH/SOP/SOE)[15] - 公司具备硬件在环仿真(HIL)测试技术[15] - 公司汽车电子产品业务覆盖80%以上零部件品类[36] - 物理区域控制器产品实现100万套下线[48] - 公司毫米波雷达检测精度达到国际主流厂商技术水平[60] - 公司是率先实现77GHz毫米波雷达量产的少数几家国内公司之一[60] - 毫米波雷达产品已迭代到第二代[60] - 新一代前向安全摄像头ADAS产品采用800万像素相机[60] - 产品支持车载以太网并满足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要求[60] - 公司具备满足欧盟ENCAP2026智能车速辅助系统ISA功能的能力[60] - 智能驾驶感知技术支持不低于250米的感知能力[61] - 高阶智能驾驶技术采用超过500TOPS的大算力平台[61] - 智能驾驶系统支持11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和1个激光雷达接入[61] - 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满足功能安全ASIL-D标准[61] - 智能驾驶感知技术具备多传感器融合能力(摄像头/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61] - 行泊一体感知方案同时兼顾远近距离实时感知[61] - 高阶智驾支持城市NOA、高速NOA和智能泊车场景落地[61] - 高性能功率模块技术通过超低杂散电感设计降低开关损耗[61] - 智能驾驶感知技术采用Transformer架构网络模型实现低延时高精度输出[61] - 场景重构技术SR-HMI支持3D实时渲染和快速冷启动[61] - 多源集成热管理技术可在-30°C至+60°C的宽温域运行,显著降低热管理系统空间占用并提升整车效能[62] - 电池包技术适配电动重卡600V和800V平台,覆盖不同电压平台和电量的商用车车型需求[62] - AR-HUD技术通过AR-Creator引擎实现低延迟高拟真沉浸体验,增强夜间暴雨大雾等特殊环境感知能力[62] - 底盘控制技术完成转向制动悬架控制器全栈自研并量产,满足最高功能安全等级ASIL-D要求[62] - 底盘控制产品实现Fail-Operational冗余安全设计,保障自动驾驶汽车失效时仍可控[62] - T-BOX技术中Entry系列产品已量产,满足全车规全国产化北斗优先及AECS法规特性[62] - T-BOX技术提供4G标准货架产品,轻量化5G产品获多个主流车厂定点并于2025年底量产[62] - 5G通信模组完成AECQ104车规级认证并实现量产[63] - BMS技术覆盖全电压平台(12V/48V/400V/800V)并支持国标欧标充电策略[63] - 已完成400V/800V高压电芯BMS研发并获得ASIL-D功能安全认证[72] - 第一代电池配电管理单元BDMU已量产配套国内主流OEM多个车型[72] - 第二代BDMU产品开发中并完成第二代BMS算法平台HiT0 2.0版本迭代发布[72] - 48V EPS Powerpack已完成产品开发试验验证和实车性能验收[72] - 智能座舱DLP像素大灯产品方案投资1910.6万元已获头部车企定点预计2026年初量产[73] - AR-HUD产品在杂散光处理NVH优化等方面形成明显优势投资1582.82万元[73] - AR-HUD基于全新DLP 4620光机平台研发完成量产在即光学性能进一步提升[73] - 封闭场景高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项目投资1493.94万元覆盖国内港口市场[73] 生产和产能布局 - 公司已在天津、南通、南昌及马来西亚设立四大生产基地[36][50] - 马来西亚工厂通过ISO 14001和ISO 45001国际认证[50] - 公司拥有44条SMT产线和90条组装产线[59] - 年总体产能超过4800万个控制器[59] 研发项目和投入 - 乘用车车身控制器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33,577.61万元人民币[70] -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开发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51,727.35万元人民币[70] -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21,211.25万元人民币[70] - 智能网联控制器开发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25,745.85万元人民币[71] - 新能源电子BMS产品开发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13,977.88万元人民币[71] - 乘用车车身控制器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6,141.44万元人民币[70] -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229.24万元人民币[70] -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624.46万元人民币[70] - 智能网联控制器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434.88万元人民币[71] - 新能源电子BMS产品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168.61万元人民币[71] - 高端装备电子产品开发项目拟实现功能整合升级投资2031.24万元[72]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项目开发投资2014.31万元支持乘用车及商用车[72] - 研发费用金额前十大的研发项目中单个项目投入达2.30亿元人民币(229,978.61万元)[74] 知识产权与研发成果 - 公司累计拥有专利权2,080项,其中发明专利1,054项[65]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424项,获得专利授权194项[66] - 公司软件著作权累计330项,报告期内新增获得45项[65][66] 人力资源结构 - 公司员工总人数为6,681人,较2024年末减少648人[51] - 研发和技术人员共5,038人,约占员工总人数的75%[51] - 硕士及博士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近55%[51] - 研发及技术人员占比达75%[54] - 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近55%[54] - 研发人员数量为3,214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48.11%[7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7.26亿元人民币,平均薪酬为21.40万元[76]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占比最高,达70.97%(2,281人)[76]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59.40%(1,909人)[76] 子公司和关联方 - 天津研究院为经纬恒润持股88.57%的子公司[13] - 润科通用为经纬恒润持股87.04%的控股子公司[13] - 江西经纬为经纬恒润持股60%的控股子公司[13] - 控股子公司天津经纬恒润科技总资产1.37亿元,净亏损357.11万元[106] - 控股子公司江苏涵润汽车电子总资产1.78亿元,净利润234.33万元[106] - 控股子公司经纬恒润(天津)研发总资产1.14亿元,净利润273.83万元[106] - 控股子公司HIRAIN TECHNOLOGIES EUROPE GmbH净亏损1234.59万欧元[106][107] - 参股公司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持股87.04%)净利润251.11万元[106] - 新设立子公司北京润科智航科技及北京经纬启行科技对整体生产经营影响较小[107] 市场与行业环境 - 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33] - 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33] 客户与销售 - 前五大客户营业收入占比超50%[81] 存货与应收账款 - 存货账面价值为17.61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8.61%[83] - 应收账款净额为17.51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60.20%[84] - 合同履约成本账面价值为8.97亿元人民币,占存货比例50.95%[83]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1623.08万元人民币[26]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731.05万元人民币[26] 投资与外汇 - 境外资产规模2.7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92%[94] - 报告期投资额5,449万元,同比下降11.41%[102] - 外汇衍生品投资收益1,366万元,用于汇率风险管理[104] - 公司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面临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履约风险及其他法律相关风险[105] - 公司外汇衍生品公允价值变动根据外部金融机构市场报价确定[105] - 公司董事会批准衍生品投资公告披露日期为2024年4月27日及2025年4月29日[105] - 公司股东会批准衍生品投资公告披露日期为2024年5月31日及2025年5月28日[105]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初始设置特别表决权股份数量为8,526,316股A类股份,占总股本比例7.11%[6] - 特别表决权股份转换后,控股股东吉英存持有表决权数量占公司全部表决权数量的31.46%[6][7] - 公司累计将529,321股A类股份转换为B类股份[7]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4号[17]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回购注销8,640股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已于2025年3月12日完成[111]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回购注销8,320股限制性股票已于2025年7月30日完成[111]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10,459,450股至29,927,179股,占比从33.66%降至24.95%[169]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增加10,450,810股至90,040,181股,占比从66.34%升至75.05%[169] - 回购注销8,640股限制性股票,原因为激励对象离职及绩效未达标[170] - 10,450,810股限售股于2025年4月21日解禁上市流通[171] - 报告期后额外回购注销8,320股股份,对每股指标无重大影响[172]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155户[175] - 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为1户[175] - 第一大股东吉英存持股29,483,419股占比24.58%且全部为限售股[177] - 第二大股东曹旭明持股13,807,449股占比11.51%[177] - 第三大股东崔文革持股12,627,502股占比10.53%[177] - 北京方圆九州投资中心持股2,344,161股占比1.95%限售至2025年4月21日[174][177] - 北京天工山丘投资中心持股1,935,607股占比1.61%限售至2025年4月21日[174][177] - 2023年股权激励限售股数量为455,680股解除限售期为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174] - 张勇通过信用账户持股683,112股合计持股3,083,530股占比2.57%[176][177] - 长城久嘉创新成长基金增持100,000股期末持股1,800,000股占比1.50%[177] - 董事长兼总经理吉英存持有7,996,995股特别表决权股份,表决权比例为45.54%[187] - 吉英存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29,471,499股,预计2025年10月19日解禁[179] - 无限售条件第一大股东曹旭明持股13,807,449股,占比9.05%[181] - 无限售条件第二大股东崔文革持股12,627,502股,占比8.28%[181] - 无限售条件第三大股东张勇持股3,083,530股,占比2.02%[181] - 回购专户持有7,417,060股普通股,未计入前十股东[178] - 公司特别表决权设置中A类股份表决权为B类股份的6倍[183] - 吉英存通过特别表决权安排实际控制69,468,394表决权[187] - 股权激励计划涉及14名激励对象,持股4,800股[179] - 方芳持股1,963,466股,报告期内增加1,000股表决权[181] - 特别表决权股份转换158,037股以维持控股股东表决权比例31.46%[191] 承诺与义务 - 所有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股份限售承诺均按期履行[117] - 公司及关联方所有解决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承诺均正常履行[117] - 公司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承诺均处于正常履行状态[118] - 控股股东吉英存承诺上市
经纬恒润(688326)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