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瑞新材(688300) - 2025 Q2 - 季度财报
联瑞新材联瑞新材(SH:688300)2025-08-26 18: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同比) - 营业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17.12%[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18.01%[1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20.69%[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285.49万元,同比下降57.19%[18] - 基本每股收益0.57元/股,同比增长16.33%[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97%,同比增加0.43个百分点[1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82%,同比下降0.77个百分点[20] - 总资产19.63亿元,同比下降0.46%[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52亿元,同比增长2.92%[18] - 研发投入总额为30,239,626.07元,同比增长3.56%[57] -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3023.96万元,同比增长3.56%[72][73] - 销售费用为人民币683.77万元,同比增长33.44%[72][73] - 营业成本为人民币3.07亿元,同比增长19.14%[72][7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6%至4.676亿元(2024年同期:4.192亿元)[154] -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3.5%至1.645亿元(2024年同期:0.949亿元)[15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1%至0.2216亿元(2024年同期:0.2089亿元)[154] - 利息收入增长66.0%至0.217亿元(2024年同期:0.131亿元)[154] - 投资收益暴增770.8%至0.767亿元(2024年同期:0.088亿元)[15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7.2%至0.429亿元(2024年同期:1.001亿元)[15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49.7%至3.736亿元(2024年同期:2.495亿元)[158] - 支付给职工现金增长31.8%至0.652亿元(2024年同期:0.495亿元)[15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增长12.6%至4.560亿元(2024年同期:4.049亿元)[15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为-10,096,216.50元,同比下降108.9%[160]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07,060,743.21元,同比增长3.9%[160]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至328,365,487.40元,同比增长43.7%[16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345,285.87元,同比大幅下降256.7%[16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3,866,822.96元,同比进一步恶化24.5%[16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6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0%[168]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为人民币3.07亿元,同比增长19.14%[72][73] - 研发投入总额为30,239,626.07元,同比增长3.56%[57] -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3023.96万元,同比增长3.56%[72][73] - 销售费用为人民币683.77万元,同比增长33.44%[72][7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1%至0.2216亿元(2024年同期:0.2089亿元)[154] - 支付给职工现金增长31.8%至0.652亿元(2024年同期:0.495亿元)[158]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至328,365,487.40元,同比增长43.7%[160]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大幅减少至1.247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降至6.36%,同比下降60.95%[76]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1.4514亿元,占比7.39%,同比下降32.39%[76][81] - 其他流动资产显著增加至2.5645亿元,占比13.07%,同比上升131.42%[76] - 在建工程投资增加至3296.99万元,占比1.68%,同比增长48.08%[76][79] - 其他非流动资产减少至8286.18万元,占比4.22%,同比下降44.97%[76] - 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2.406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2.744亿元,增幅为14.1%[143] - 应收款项融资从2024年末的1.146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407亿元,增幅为22.8%[143] - 存货从2024年末的1.057亿元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1.144亿元,增幅为8.3%[143] - 短期借款从2024年末的9614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6893万元,降幅为28.3%[144] - 应付账款从2024年末的1.236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027亿元,降幅为16.9%[144] - 未分配利润从2024年末的7.074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7.532亿元,增幅为6.5%[145]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的2.625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012亿元,降幅达61.4%[147] - 母公司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2.092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599亿元,增幅为24.2%[147] - 公司总资产从18.45亿元增长至18.87亿元,增长2.3%[148][149] - 流动资产合计10.46亿元,较上年同期9.71亿元增长7.7%[148] - 短期借款清零,上年同期为1100.8万元[148] - 应付账款从1.24亿元增至1.53亿元,增长23.7%[148] - 未分配利润从6.06亿元增至6.78亿元,增长11.8%[14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大幅减少59.7%至0.999亿元(期初:3.018亿元)[15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9,718,038.71元,较期初下降65.8%[16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551,737,366.21元,较期初增长2.9%[163] - 未分配利润为753,169,592.35元,较期初增长6.5%[163] - 实收资本(或股本)增至241,469,190.00元,同比增长30.0%[163] - 2025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增加7162万元,期末余额达6.78亿元[168] - 2025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合计增加6985万元,期末余额达14.76亿元[168] - 2025年半年度实收资本增加5572万元,反映股本扩张[168] - 公司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524,769,181.17元[171] - 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余额为185,745,531.00元[171] - 公司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521,856,991.87元[171] - 公司盈余公积期末余额为74,858,347.56元[171]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82%,同比下降0.77个百分点[20] - 研发投入总额为30,239,626.07元,同比增长3.56%[57] - 报告期内新增知识产权9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54][55] - 累计发明专利获得数达68项,申请总数165项[55]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4项[55] - 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41项,其中发明专利68项,软件著作权6项[47] - 公司是全球少数同时掌握火焰熔融法、高温氧化法和液相制备法生产工艺的企业[42] - 液相制备球形二氧化硅技术储备达二十余年[52] - 研发项目进入工程化阶段包括先进封装用亚微米球形硅微粉关键技术等[54] - 研发项目实现产业化包括高性能基板用高介电低损耗球形二氧化钛等[54] - 研发人员数量为101人,较上年同期的89人增加13.48%[64]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人民币1151.3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980万元增长17.48%[64]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人民币11.4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1.01万元增长3.54%[64] - 公司开发出应用于传输速率224Gbps及以上的服务器的球形氧化硅微粉[62] - 亚微米球形UF氧化铝开发项目总投资800万元,本期投入141.99万元,累计投入664.99万元,处于产业化阶段[59] - 高性能基板用高介电低损耗球形二氧化钛开发项目总投资200万元,本期投入34.95万元,累计投入115.85万元,已结题[59] - 热界面材料用氮化铝开发项目总投资800万元,本期投入230.58万元,累计投入691.43万元,处于产业化阶段[59][60] - 热界面材料用氮化硼开发项目总投资510万元,本期投入117.04万元,累计投入341.11万元,处于产业化阶段[60] - 先进封装用亚微米球形硅微粉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本期投入366.54万元,累计投入799.71万元,处于工程化阶段[60] - 亚微米球形硅微粉表面修饰技术研发项目总投资450万元,本期投入247.98万元,累计投入338.32万元,处于工程化阶段[60] - 第四代半导体用氧化镓材料开发项目总投资200万元,本期投入4.65万元,累计投入108.50万元,处于工程化阶段[60][61] - 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球形氧化铝研发项目总投资600万元,本期投入140.15万元,累计投入423.13万元,处于工程化阶段[61] - LMC用球形二氧化硅开发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本期投入414.61万元,累计投入510.17万元,处于工程化阶段[61] - 先进封装用2.5D球形Top cut 3μm氧化硅开发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本期投入212.67万元,累计投入212.67万元,处于实验室阶段[61] 业务与市场前景 - 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378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69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0.7%[32] - 全球半导体封装材料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超过280亿美元,并持续增长至2028年[32] - 全球CCL市场2024-2026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9%,高阶CCL市场复合增长率高达26%[36] - 2023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120.5万台,2026年预计达236.9万台,年均复合增速约25%[39] - 2024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预计达2.34亿部,同比增长364%[39] - 2025年生成式AI手机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73.1%[39]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39] - 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39] - 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173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261亿美元,复合增长率8.5%[39] - 高阶产品营收占比呈上升趋势[52]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法定代表人及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为李晓冬[4][13]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李晓冬股份限售承诺履行期限自公司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及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91] - 公司实际控制人李长之股份限售承诺履行期限自公司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及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91] - 持股5%以上股东硅微粉厂股份限售承诺履行期限自公司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及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91] - 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曹家凯王松周柏林股份限售承诺履行期限自公司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及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91] - 持有公司股份的监事姜兵朱刚高娟股份限售承诺履行期限自公司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及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91]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李晓冬曹家凯姜兵张建平股份限售承诺履行期限自公司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及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及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四年内[92] - 其他持股5%以上股东生益科技股份限售承诺履行期限为公司股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及计划减持时[92]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管理首次公开发行前所持股份[93][94]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93][94][95]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价(除权除息调整后)[93][94][95] - 上市后6个月内若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或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93][94][95] - 核心技术人员上市后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所持总数的25%[94] - 2016年参与股票发行所获股份自登记日起锁定36个月且期满后继续持有1年[95][96] - 锁定期内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及派发股票红利所获股份同样适用锁定安排[95][96] - 监事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96] - 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93][94][95][96]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在任期内及任期届满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总数的25%[93][94][95] - 核心技术人员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比例不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25%[97] - 控股股东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持股总额的25%[100] - 控股股东两年内累计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100] - 任意连续90日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100][101] - 任意连续90日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2%[100][101]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所持公司股份总额25%[100]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累计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5%[100] - 违反减持承诺所得收入需在5日内归还公司[100][101] - 通过集中竞价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计划[100][101] - 持股低于5%时豁免提前公告减持要求[100][101] - 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价格[100] - 欺诈发行情况下需在5个工作日内启动股份购回程序[104] - 稳定股价措施未实施时暂停董事薪酬及股东分红[102][103] - 招股说明书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将依法回购全部新股回购价格以发行价和违法事实认定前3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孰高确定[105][108] - 招股说明书问题导致投资者损失将在证券监管部门认定后30天内依法赔偿投资者直接经济损失[105][111] - 违反股份流通限制及减持承诺减持所得收入归发行人所有并在5日内支付至发行人指定账户[106][109] - 未履行稳定股价预案承诺将以自有资金补偿公司和投资者直接损失[107][110] - 违反承诺事项获得收益归发行人所有并在5日内支付至发行人指定账户[106][109] - 未履行赔偿投资者损失承诺将在5个工作日内停止领取薪酬及股东分红且股份不得转让[106][111] - 招股说明书问题对发行条件构成重大实质影响将启动回购程序并在30天内完成[105][108] - 违反承诺自未履行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减持股份[106][109] - 未履行承诺期间不得要求或接受公司增加薪资或津贴[110][111] - 违反承诺造成公司或投资者损失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108][111]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692户[130] -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期末持股数量56,173,000股,占比23.26%[133] - 李晓冬为第二大股东,期末持股数量48,730,920股,占比20.18%[133] - 江苏省东海硅微粉厂为第三大股东,期末持股数量42,129,750股,占比17.45%[133] - 瑞众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自有资金持股4,489,194股,占比1.86%[133] - 刘春昱持股3,509,250股,占比1.45%[133] - 阮建军持股2,860,025股,占比1.18%[133] - 曹家凯持股2,246,920股,占比0.93%[133] - 李晓冬报告期内持股增加11,245,597股,因2024年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37] - 曹家凯报告期内持股增加518,520股,因2024年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37] - 李晓冬持有江苏省东海硅微粉厂100%股份,构成关联关系[134] 关联交易 - 关联交易销售商品总额为57,149,204.35元[120] - 向广东生益科技销售商品金额23,778,793.88元,占同类交易比例4.59%[119] - 向广东生益科技采购商品金额3,444,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