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64.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7%[2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4.35亿元,同比下降4.87%[4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58%[2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降39.58%[4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2.66%[22] - 利润总额为2.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01%[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5元,同比下降40.00%[20] - 稀释每股收益为0.75元,同比下降40.00%[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82%,同比下降2.30个百分点[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4%,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20] - 研发费用为1.38亿元,同比下降14.32%[82]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343,652,739.99元,较上年同期409,472,712.13元下降16.07%[66]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4%,较上年减少0.71个百分点[6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63%[21]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98亿元,同比下降108.63%[4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8亿元,同比恶化108.67%[82][83] 业务表现:光伏导电浆料 - 公司光伏导电浆料销量2,024吨,位列行业前列[33] - 公司产品覆盖P型PERCTOPConHJTX-BC及钙钛矿叠层电池用导电浆料[42] - 公司产品覆盖TOPCon、HJT、X-BC及钙钛矿叠层电池全场景技术矩阵[51] - 产品线覆盖TOPCon电池LECO烧结银浆、HJT电池银包铜浆料等主流技术路线[57] - 公司开发银包铜浆方案和0BB技术匹配浆料实现种子层加铜浆技术突破[37] - 公司银包铜浆料银含量≤30%,电阻率5.5μΩ·cm[32] - HJT领域20%及以下银含量低成本浆料实现大批量量产[48] - 30%以下银含浆料实现规模化量产[51] - 公司首创光伏电池用铜浆产品已在头部客户测试并小规模出货[48] - 铜浆产品已实现小批量出货[55] - 公司铜浆产品大幅降低电池金属化成本及碎片率[55] - 纯铜浆料在空气氛围300°C快速烧结无需氮气保护[54] - 铜浆产品电池效率表现优于铝浆对照组+1%[54] - 主栅银浆技术使单片电池浆料耗量降低2mg,电池效率提升0.1%[60] - 背面主栅产品浆料耗量降低30%,效率提升0.02-0.05%[60] - 细栅银浆技术实现银耗低至5mg/W,满足<10um印刷要求[60] - PERC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23.7%[60] - 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61] - 新型玻璃粉技术使接触电阻低于1mΩ·cm²,电池转化效率提升0.15%[61] - 钢版印刷技术使银浆单耗下降20%以上[61] - 钢板印刷技术提升光电转换效率0.2%以上[61] - 开发出适配6-9μm网版开口设计的浆料[61] - 实现烧结线宽≤12μm的细栅印刷技术[61] - 公司p-Poly银浆产品助力电池转换效率提升0.2%以上,细栅产品实现8.5-9.5μm线宽印刷量产,协助客户整体单耗降低33-40%[62] - 公司开发出40%银含银包铜主栅浆料适配MBB和0BB工艺,以及20%银含银包铜细栅浆料,实现超低接触电阻率及体积电阻率[62] - 公司HJT银浆在效率相近前提下使银浆单耗下降5%及以上,电池片效率改善0.05%[63] - 公司TOPCon全系列银浆开发满足10μm及以下网版线宽的浆料印刷要求,正在审核3项自有技术[63] - 硅基薄膜钝化接触材料与低成本金属化制备技术开发实现浆料银含量低至30%[72] - 少银化高效低温导电浆料开发银含量≤15%且细线化印刷匹配钢网≤8μm开口[72][73] - 高可靠性导电浆料开发满足183尺寸电池PA<75mg并形成销售订单[73] - 低固含降本解决方案项目预算1.7亿元,累计投入1.08亿元,实现90%固含背细浆料量产,89-89.5%固含背细产品储备,银含和固含降低[71] - 低银耗下高可靠性TOPcon无机开发项目预算1.4亿元,累计投入8837万元,可靠性衰减指标合格且光电转换效率无损失,匹配低PA条件形成销售订单[71] - 高性能N+发射极导电浆料开发项目预算300万元,累计投入5.7万元,单耗降低20%且可靠性指标合格,匹配薄poly工艺实现性能提升[71] 业务表现:非光伏浆料及新材料 - 非光伏浆料突破微型化高频化元器件专用浆料通过车规级认证[37] - 德朗聚开发光伏组件封装定位胶实现规模化量产并推进BC组件绝缘胶[38] - 德朗聚在消费电子领域研制OLED LIPO封装胶有望打破进口垄断[38] - 子公司匠聚在高端电子浆料领域打破海外企业垄断[51] - 公司开发超低温固化钙钛矿浆料,固化温度100-120℃,已通过钙钛矿厂家测试评估[62] - 公司5G滤波器银浆通过配方优化使插损下降5-10%,为基站运营大幅节约能耗[62] - 公司超低温固化银浆可在80℃条件下固化,镭射后最窄线宽达15μm,满足窄边框需求[62] - 公司无铅电阻保护玻璃浆料在600℃下烧结后致密性优异,耐酸性良好,已获2项新型专利授权[62] - 片式电阻超低TCR钌系电阻膏开发完成八款浆料全阻段送样并通过客户端验证[72] - 全钝化接触晶硅电池高效导电银浆开发实现正面电极烧结线宽≤17μm[72] - 高表面活性微纳球形银粉研发Q4小样在浆料端测试[73] - 低温烧结银开发实现在重点客户端量产导入[73] - 新型电子半导体接合材料开发实现在重点客户处导入量产[73] - MLCC低温烧结铜端浆开发项目预算700万元,累计投入234万元,已完成内部配方开发并在客户端中试,满足外观、电性能、可焊性等要求,实现国产替代并降低烧温10%[70] - PDLC低温浆料开发项目预算500万元,累计投入219万元,福耀、隆昇等KA客户已完成浆料导入并连续批量供应,新客户浆料导入及低温短时需求验证通过[70] - 传感器用金浆技术开发项目预算400万元,累计投入300万元,初步配方定型并完成物理特性竞品对标,形成销售订单实现国产化替代[71] - 导电浆料用有机材料开发项目预算1000万元,累计投入510万元,部分有机和助剂实验室开发成功进入中试阶段,Q3在浆料中导入自制有机[71] 研发投入与项目 - 研发投入3.4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5.34%[51] - 全年累计效率增益+0.2%[51] - 公司投入数千万元引入专业分析设备并升级测试平台[45] - 研发模式以基础材料团队和新产品开发部门主导支持部门配合推动产品升级[4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总数243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59人,包括55名硕士和7名博士[57] - 研发团队中多人曾获"2019年江苏省双创团队"称号[57]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数15项,新增获得专利数5项(均为发明专利)[64] - 累计申请专利数453项,其中发明专利392项,实用新型专利54项,其他7项[64] - 累计已获得授权专利数388项,其中发明专利340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其他3项[64] - 公司拥有3项主栅银浆发明专利和14项细栅银浆发明专利[60] - 公司拥有TOPCon银浆相关发明专利8项[61] - 自主研发新型实用专利2项[61] - LECO背细栅技术专利已授权3项[61] - 钢板印刷技术专利2项在审(适配TOPCon/HJT)[61] - BC电池金属化解决方案项目预计总投资80,000,000元,本期投入25,291,764.02元,累计投入25,291,764.02元[69] - BC绝缘胶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0,000元,本期投入5,600,950.53元,累计投入5,600,950.53元[69] - HJT用银包铜粉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0,000元,本期投入6,736,144.52元,累计投入6,736,144.52元[69] - LECO电极栅线一体化解决方案项目预计总投资80,000,000元,本期投入27,505,135.54元,累计投入27,505,135.54元[69] - N型电池用高温烧结导电银浆配方优化项目预算1000万元,累计投入48万元,Y工艺满足通高印刷要求且生产效率显著提升,M工艺降低工艺难度和人工依赖度[70] - N型光伏电池技术专用高导电球形银粉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预算2000万元,累计投入31万元,高活性银粉从实验室进入量产阶段,形貌控制更优,Q3实现量产导入[70] - 超细线印刷项目预算7000万元,累计投入2491万元,实现主流客户高目数6-7um线宽网版量产应用,产品适配8-9um线宽网版大规模应用[70][71] - 研发项目总投入资金7.6亿元累计投入3.44亿元[73] - 研发项目总计入资金3.72亿元[73] 供应链与生产布局 - 公司银粉供应商为日本DOWA ELECTRONICS MATERIALS CO., LTD.[11] - 银粉采购采用银价加加工费定价模式,主要实行以销定购降低银价波动风险[46] - 公司推进银粉全面国产化及玻璃粉自有产能释放以提升自供比例[47] - 公司布局上游粉体环节以强化浆料产品竞争力并降低生产成本[43] - 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项目将具备年产3000吨电子级银粉能力[49] - 专用电子功能材料项目将具备年产300吨玻璃粉生产能力[49] 客户与市场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通威太阳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光伏行业龙头企业[10] - 客户包括通威太阳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行业龙头企业[58][5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28] - 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目标从2022年1,055GW增至5,457GW[28] - 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达655GW[28] - 2024年N型TOPCon电池市场占比71%,HJT占比3%,xBC占比5%[29] - 国产正面银浆市占率从2021年61%提升至2024年95%以上[30] - 2024年全球前五家光伏导电浆料企业市占率达75%以上[30] - 2024年全球电池片产量达753GW同比增长17%中国产量695GW同比增长18%[35] - 2024年全球光伏导电浆料需求7724吨国内需求7137吨为第一大工业用银领域[35] - 白银价格攀升推动金属化技术革新加速少银化及无银化解决方案发展[35] - 海外光伏市场需求呈现高增长[52]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为94.6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8.64%[22]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99.38%至12.4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从7.80%升至13.11%,主要因闲置资金购买理财减少[85]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33.13%至7.61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从14.27%降至8.04%,主要因闲置资金购买理财减少[85] - 应收账款增加32.01%至26.6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从25.32%升至28.17%,主要因下游客户回款周期变慢[85] - 应收款项融资增加34.59%至5.25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从4.89%升至5.55%,主要因在手票据及已贴现、背书未到期票据余额增加[85] - 交易性金融负债激增4219.00%至2.46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公司为套期保值开展白银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业务增加[85][86] - 应付票据大幅增加88.38%至9.03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从6.01%升至9.54%,主要因支付供应商票据增加[86] - 境外资产规模为2.04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为2.15%[87] - 受限资产总额达18.98亿元人民币,包括货币资金6.21亿元、应收票据11.21亿元和应收款项融资1.56亿元[89] - 公司总资产从797.60亿元增长至946.25亿元,增幅18.6%[185][186] - 短期借款从259.67亿元增至335.89亿元,增长29.4%[185] - 应收账款从20.15亿元增至27.02亿元,增长34.1%[188] - 货币资金从3.41亿元大幅增至8.86亿元,增长159.8%[188]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10.25亿元降至7.45亿元,减少27.3%[188] - 应付票据从47.93亿元增至90.29亿元,增长88.4%[185] - 存货从6.52亿元降至5.92亿元,减少9.2%[18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46.44亿元增至47.54亿元,增长2.4%[186] - 未分配利润从13.37亿元增至14.18亿元,增长6.1%[186] - 流动负债从329.70亿元增至468.10亿元,增长42.0%[185] - 应收款项余额合计为49.2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6.49%[78] 金融衍生品与投资活动 - 报告期证券投资额1.85亿元,较上年同期3.46亿元下降46.41%[91] - 白银期货期权合约期末账面价值1517.65万元,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0.32%[92] - 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进行白银期货和期权对冲操作以锁定成本降低风险[93] - 白银期货和期权保证金额度不超过董事会批准的授权额度[93] - 公司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预计动用保证金和权利金上限不超过4亿元人民币[94] - 公司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预计任一交易日最高合约价值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94] - 金融衍生品交易额度使用期限为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之日起12个月内[94] - 公司已制定《证券投资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操作风险[93] - 衍生品持仓量不超过风险对冲的现货需求量[93] - 公司仅与具有合法资质的期货公司和商业银行开展衍生品交易[93] - 2024年7月30日董事会批准衍生品交易资金额度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94] - 报告期内公司未实际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94] - 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总投资额达8.4099亿元,报告期内投资1.52亿元,累计投资7.6亿元[96] - 常州聚科基金投资4.6亿元,出资比例82.14%,报告期亏损857.36万元[95] - 嘉兴衍晨基金投资1.81亿元,出资比例46.41%,累计亏损89.97万元[95] - 合肥经韬基金投资3000万元,报告期亏损13.69万元,累计亏损22.66万元[95] - 宁波见识智盛基金投资9999万元,出资比例99.99%[95] - 私募基金投资合计造成报告期利润影响-961.01万元[96]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上海匠聚净资产为-5217.49万元,报告期净亏损1800.63万元[97] - 子公司常州聚麒营业收入22.19亿元,净亏损461.02万元[97] - 子公司上海铧聚净利润1244.13万元,净资产3708.23万元[97] - 子公司上海德朗聚净资产为-4483.49万元,净亏损1403.68万元[97] - 上海达朗聚子公司注册资本60,000.00千元,总资产61,151.89千元,净资产60,769.93千元,净利润255.99千元[98] - 江苏德力聚子公司注册资本30,000.00千元,总资产22,927.50千元,净资产22,267.09千元,净亏损323.85千元[98] - 江苏聚有银子公司注册资本11,500.00千元,总资产17,375.35千元,净资产5,345.12千元,净利润2,413.44千元[98] - 聚和(泰国)子公司注册资本21,000.00千元,
聚和材料(688503)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