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营建筑(01582) - 2025 - 中期业绩
华营建筑华营建筑(HK:01582)2025-08-26 20:4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总收益增加至3570.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8.8%[2][4] - 毛利总额增至295.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7.1%[2][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下降至24.3百万港元,同比减少32.2%[2][4] - 每股基本盈利为4.86港仙,同比减少32.2%[4] - 建筑业务分部收益为34.966亿港元,同比增长29.3%(从27.049亿港元增至34.966亿港元)[15] - 环保业务分部收益为7426万港元,同比增长8.7%(从6832万港元增至7426万港元)[15] - 集团总收益为35.709亿港元,同比增长28.8%(从27.732亿港元增至35.709亿港元)[15] - 建筑业务分部业绩为5782万港元,同比下降12.1%(从6579万港元降至5782万港元)[15] - 环保业务分部业绩为1366万港元,同比增长69.6%(从806万港元增至1366万港元)[15] - 集团除税前溢利为3892万港元,同比下降22.0%(从4987万港元降至3892万港元)[15] - 期内溢利为2594万港元,同比下降28.4%(从3622万港元降至2594万港元)[15] - 客户合约收益为35.653亿港元,同比增长28.8%(从27.678亿港元增至35.653亿港元)[16]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28.8%至35.71亿港元(2024年同期:27.73亿港元)[17] - 建筑业务分部收益同比增长29.3%至34.97亿港元(2024年同期:27.05亿港元)[17] - 环保业务分部收益同比增长9.3%至6872万港元(2024年同期:6289万港元)[17] - 集团总收益增加797.7百万港元(28.8%)至3,570.9百万港元[38] - 楼宇建筑工程收益增长727.5百万港元(30.1%)至3,141.8百万港元[39] - RMAA工程收益增加64.2百万港元(22.1%)至354.8百万港元[40] - 环保业务收益增长6.0百万港元(8.7%)至74.3百万港元[41] - 纯利同比下降28.4%至25.9百万港元,纯利率从1.3%降至0.7%[53]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降31.4%至0.049港元(2024年同期:0.072港元)[2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合约成本同比增长26.7%至32.75亿港元(2024年同期:25.85亿港元)[19] - 融资成本同比增长5.9%至3142万港元(2024年同期:2968万港元)[23] - 期内税项支出总额同比下降4.9%至1298万港元(2024年同期:1365万港元)[25] - 员工成本减少4.8百万港元至261.0百万港元,员工人数减少23人至944名[54] - 研发开支约10.0百万港元[3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建筑业务分部收益为34.966亿港元,同比增长29.3%(从27.049亿港元增至34.966亿港元)[15] - 环保业务分部收益为7426万港元,同比增长8.7%(从6832万港元增至7426万港元)[15] - 建筑业务分部业绩为5782万港元,同比下降12.1%(从6579万港元降至5782万港元)[15] - 环保业务分部业绩为1366万港元,同比增长69.6%(从806万港元增至1366万港元)[15] - 建筑业务分部收益同比增长29.3%至34.97亿港元(2024年同期:27.05亿港元)[17] - 环保业务分部收益同比增长9.3%至6872万港元(2024年同期:6289万港元)[17] - 楼宇建筑工程收益增长727.5百万港元(30.1%)至3,141.8百万港元[39] - RMAA工程收益增加64.2百万港元(22.1%)至354.8百万港元[40] - 环保业务收益增长6.0百万港元(8.7%)至74.3百万港元[41] - 环保业务拥有2个项目约5.5百万港元及25个服务特许权项目[34]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建筑业务收益同比增长38.9%至32.35亿港元(2024年同期:23.30亿港元)[17] 盈利能力指标变化 - 集团毛利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8.3%[43] - RMAA工程毛利率大幅提升14.2个百分点至29.1%[45] - 环保业务毛利率增长9.6个百分点至36.2%[46] 资产减值及金融项目 - 金融资产减值净额大幅增加至133.8百万港元[4] - 应收贸易款项减值激增100%至3425万港元(2024年同期:1713万港元)[20] - 合约资产减值暴增183倍至9955万港元(2024年同期:54万港元)[20] - 应收贸易款项减值准备从7.7百万港元增至42.2百万港元,增幅447%[28] - 金融资产减值大幅增加116.1百万港元至133.8百万港元[50] 现金流及资本管理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238.6百万港元,较期初下降27.9%[6] - 计息银行借款流动部分减少至230.3百万港元,非流动部分保持稳定在218.1百万港元[6][7] - 现金及等价物减少92.2百万港元至238.6百万港元[62] - 计息银行借款减少85.9百万港元至448.3百万港元[63] - 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质押190.6百万港元用于贷款融资[63] - 资本开支大幅增长265.7%至25.6百万港元[56] - 资本承担激增1950%至24.6百万港元[57] - 履约保证金额增加62.2百万港元至2162.2百万港元[58] - 资本负债率从30.2%上升至49.7%[60] 合约及项目情况 - 合约资产增长至3725.7百万港元,较期初增加17.5%[6] - 公司拥有57个在手项目,原始合约总额约351亿港元[33] - 报告期内公司获授9个新项目,原始合约总额约53亿港元[33] - 报告期内完成4个项目,原始合约金额约33亿港元[33] - 新获建筑工程项目合约金额206.2百万港元[36] 应收应付账款状况 - 应收贸易款项账面净值从775.9百万港元降至516.8百万港元,下降33.4%[28][29] - 1年以上账龄应收款占比从11.7%升至23.4%[29] - 应付贸易及保留金款项总额从1,920.4百万港元微降至1,905.8百万港元[30] 汇兑影响 - 汇兑差额产生收益28.1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0.4百万港元[5] 股息政策 - 未宣派中期股息[3] - 未宣派中期股息(去年同期每股1.5港仙)[66] 资产和负债总额 - 总资产为51.385亿港元,较期初增长5.8%(从48.562亿港元增至51.385亿港元)[16] - 总负债为44.126亿港元,较期初增长5.6%(从41.803亿港元增至44.126亿港元)[16] - 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从534.2百万港元降至448.3百万港元,下降16.1%[31][32] - 即期银行借款从318.0百万港元降至230.3百万港元,下降27.6%[31][32] 报告及公司治理信息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于2025年8月26日发布[71][72][73] - 中期报告涵盖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71] - 报告通过联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及公司官网(https://www.cr-construction.com.hk)刊载[71] - 报告将寄发给公司股东[71] - 公司董事会由四名执行董事组成[73] - 执行董事包括张观华先生、潘树杰先生、李嘉贤先生及陈德耀先生[73] - 董事会包含一名非执行董事杨昊江先生[73] - 董事会包含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谢伟俊先生、何文尧先生、唐毓丽女士及赖旭辉先生[73] - 谢伟俊先生为立法会议员及太平绅士[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