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医疗(02666) - 2025 - 中期业绩
环球医疗环球医疗(HK:02666)2025-08-27 12: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人民币758.07亿元,同比增长15.9%[3][4]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33.52亿元,同比增长6.6%[3][4] - 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22.81亿元,同比增长8.0%[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75.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对比2024年同期65.43亿元人民币)[21][22][24][27] - 期内溢利13.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2024年同期12.52亿元人民币)[21][22]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7580.7百万元,同比增长15.9%[158][159] - 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741.3百万元,同比增长7.6%[158][159] - 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228.1百万元,同比增长8.0%[158][159] - 除税前溢利同比增长7.6%,从2024年的人民币161.87亿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174.13亿元[11] - 2024年同期期内溢利为11.37亿元人民币,2025年同期增长7.0%至12.28亿元人民币[9][10] - 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2.281亿元,同比增长8.0%[17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497.76亿元,同比增长16.3%[4] - 折旧与摊销(除使用权资产外)同比增长28.1%,从2024年的人民币23.73亿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30.40亿元[11] - 贷款及应收款项减值拨备同比下降55.5%,从2024年的人民币10.91亿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4.85亿元[11]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4849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5.5%(2024年同期1.09亿元人民币)[21][22] - 资本支出3.4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2.5%(2024年同期6.08亿元人民币)[21][22] - 政府补助大幅减少至325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2.1%[31] - 研发费用增长至269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幅64.1%[32] - 员工福利开支增至19.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32] - 所得税开支4.06亿元人民币,实际税率约23.3%[33][34]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成本下降至人民币3.149亿元,同比下降41.9%[41] - 借款成本和利息支出同比下降8.6%,从2024年的人民币104.75亿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95.76亿元[11] - 综合医疗业务行政开支为人民币3.637亿元,同比增长26.3%,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0.462亿元,同比增长30.0%[17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医疗健康业务收入47.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2024年同期38.88亿元人民币)[21][22] - 金融业务收入2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2024年同期26.55亿元人民币)[21][22] - 医疗健康业务分部间销售2.28亿元人民币,金融业务分部间销售654万元人民币[21] - 客户合同收入49.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5%(2024年同期41.83亿元人民币)[27][28][29] - 医疗健康业务中医疗服务收入41.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2024年同期34.48亿元人民币)[28][29] - 医疗健康业务外部客户收入38.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显著[31] - 金融业务融资租赁及保理收入23.56亿元人民币,构成该板块主要收入来源[31] - 公司总营业收入为65.43亿元人民币,其中医疗健康业务收入38.78亿元人民币(占59.3%),金融业务收入26.55亿元人民币(占40.6%)[31] - 医疗健康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96.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占总收入比重65.5%[134] - 金融业务收入为285.1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266.73亿元人民币略有增长[131] - 期内溢利为133.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其中医疗健康业务贡献28.51亿元人民币占比21.3%[134]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422.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但期内溢利同比下降14.6%至23.09亿元人民币[138] - 医疗业务收入374.77亿元人民币,单床收入约46万元,其中三甲医院单床收入达62万元[139] - 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收入418.4百万元,同比增长58.7%[150] - 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期内溢利48.1百万元,同比增长45.9%[150] - 金融业务收入2851.3百万元,同比增长6.9%[155] - 金融业务期内溢利1050.2百万元,同比增长7.0%[155] - 青鸟软通业务收入222.1百万元,期内溢利11.9百万元[152] - 医疗健康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963.8百万元,同比增长27.7%,占总收入比重65.5%[160][161] - 金融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851.3百万元,同比增长6.9%[160][161] - 医疗健康业务毛利为人民币784.8百万元,同比增长23.9%[160][162] - 金融业务毛利为人民币1723.9百万元,同比增长12.3%[160][161] - 健康科技业务收入大幅增长142.1%,达人民币645.8百万元[164] - 专科业务收入激增2626.9%,达人民币129.6百万元[164]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增长15.8%至人民币4221.9百万元[164][166] - 健康科技业务收入645.8百万元,同比增长142.1%[167] - 健康科技业务毛利198.8百万元,同比增长85.0%[167] - 专科业务收入129.6百万元,同比增加124.9百万元[168] - 金融业务收入2,851.3百万元,同比增长6.9%[169] - 金融业务毛利1,723.9百万元,同比增长12.3%[169] - 金融服务收入2,622.9百万元,同比增长11.8%[171] - 金融服务毛利1,356.1百万元,同比增长11.7%[171] - 咨询服务毛利206.7百万元,同比下降32.8%[173]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2.219亿元,同比增长15.8%,期内溢利为人民币2.309亿元,同比下降14.6%[178][179] -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184亿元,同比增长58.7%,期内溢利为人民币0.481亿元,同比增长45.8%[180][181] 各地区表现 - 所有收入及非流动资产均来自中国大陆地区[24][2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股本回报率为14.08%[3] - 总资产回报率为3.11%[3] - 净息差从3.42%提升至4.34%,净利差从2.86%扩大至3.82%[131] - 65家并表医疗机构总诊疗量509.0万人次,同比增长2.8%;手术量5.3万人次,同比增长3.0%[139] - 不良资产率从0.99%降至0.97%,拨备覆盖率从301.86%提升至313.87%[132] - 2025年上半年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2.4%至4,601,863人次[140][145] - 2025年上半年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4%至262,402人次[140][145] - 2025年上半年体检人次同比增长7.5%至488,186人次[140][145] - 平均住院日缩短至近9天[140] - 药耗成本占收入比(剔除中草药和疫苗影响)降至39.9%[143] - 2025年上半年医疗业务收入合计37.477亿元人民币[145] - 三级医院单床收入62万元人民币[145] - 次均门诊费用295元人民币[145] - 次均住院费用8,484元人民币[145] - 已并表医疗机构总数65家(含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30家)[143]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7.22%,同比上升0.52个百分点[155]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3.40%,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155] - 净利差3.82%,同比上升0.96个百分点[155] - 净息差4.34%,同比上升0.92个百分点[155] - 生息资产净额70605.0百万元,较年初下降0.9%[155] - 总资产回报率(ROA)为3.11%,股本回报率(ROE)为14.08%[134]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7.22%,同比上升0.52个百分点[172]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3.40%,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174] - 不良资产金额为6.8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1590万元[191][192] - 不良资产率降至0.97%,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191][192] - 30天以上逾期率为0.90%,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193][194] - 拨备覆盖率显著提升至313.87%,较上年末上升12.01个百分点[195] - 损失类生息资产大幅增加74.9%至1.82亿元人民币[192] - 生息资产净额行业分布中城市公用占比最高达76.6%,医疗行业占比下降至10.7%[190] - 生息资产净额总额为706.0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下降0.9%[190][191][192] - 1年内到期生息资产占比大幅上升至44.0%,3年以上到期资产占比下降至9.8%[191] 其他财务数据 - 总资产为人民币8571.66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0.4%[3][6] - 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人民币1770.3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1%[3][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23.63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6.0%[6] - 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流动负债为人民币2082.41亿元,非流动负债为人民币3048.66亿元[7]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8.70亿元人民币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28.21亿元人民币[8] - 期内溢利(净利润)为12.28亿元人民币,其中非控制性权益分占7,642万元人民币[9] - 其他权益工具从2024年末的16.78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10.54亿元人民币,降幅达37.2%[8][9] - 非控制性权益从2024年末的40.16亿元人民币小幅增长至2025年中的40.64亿元人民币[8] - 公司派发股息总额为6.25亿元人民币,其中普通股股东分得6.04亿元人民币[9] - 现金流出量套期产生税后亏损9,653万元人民币,严重影响其他综合收益[9] - 公司赎回可续期公司债9.00亿元人民币,同时新发行2.99亿元人民币可续期公司债[9] - 保留溢利从2024年末的95.0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中的101.46亿元人民币,增加6.39亿元人民币[9] - 合并储备从2024年末的116.13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123.63亿元人民币,增长6.5%[9] -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由2024年的人民币-197.31亿元改善至2025年的人民币247.79亿元,显著增长[11]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35.3%,从2024年的人民币-52.51亿元收窄至2025年的人民币-33.96亿元[13]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33.14亿元,而2024年为所得人民币179.33亿元,主要因赎回90亿元可续期公司债及支付60.41亿元股息[1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增长4.3%,从2024年的人民币214.47亿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223.63亿元[14] - 收到借款现金同比下降19.2%,从2024年的人民币2604.45亿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2104.43亿元[13] - 偿还借款本金同比下降5.9%,从2024年的人民币2201.15亿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2070.85亿元[13] - 基本每股收益0.6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40] - 摊薄每股收益0.6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40] - 金融资产总额下降至人民币753.592亿元,较期初减少0.4%[42] - 贷款及应收款项总额为人民币713.005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部分占比46.0%[43] - 应收融资租赁款净额增长3.1%至人民币21.15亿元[43][45] - 售后回租安排应收款净额下降至人民币677.002亿元,减少0.9%[43][4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人民币22.363亿元,下降6.0%[42] - 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余额为人民币513.107亿元,基本持平[42] - 应收保理款净额下降16.4%至人民币7.897亿元[43][50] - 用于借款抵押的售后回租应收款净额增至人民币128.687亿元[49] - 衍生金融工具负债大幅增长至人民币8.398万元[42]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457,418千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913,090千元,增幅18.5%[51] - 一年以内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率从2024年末的0.74%上升至2025年6月末的1.26%[53] - 一年以上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率从2024年末的11.29%下降至2025年6月末的7.97%[53] - 生息资产减值准备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122,906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157,385千极[54] - 阶段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生息资产减值准备从极2024年末的人民币766,068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803,263千元[54] - 2025年上半年生息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净额为人民币34,179千元[56] - 关联方应收账款中北京美康博瑞科技有限公司余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9,254极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8,783千元[57] - 上海电力医院关联方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06千元大幅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6,838千元[57] - 应收票据一年以内余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2,003千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940千元[53] - 阶段三(已减值)生息资产减值准备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64,641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398,915千元[54] - 应收关联方款项总额增至46,021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49.8%[58][59] - 一年以上账龄应收关联方款项激增150%至16,345千元[5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下降至2,236,280千元,较期初减少6.0%[60] - 受限存款大幅增加43.3%至679,117极千元[60][61] - 存放关联方财务公司资金增至1,555,512千元,增长10.3%[61] - 应付贸易款项及票据总额下降至2,453,138千元,减少11.6%[62][63] - 应付关联方款项显著增长36.7%至221,051千元[62][65] - 对北京美康博瑞科技应付款大幅增加77.1%至168,822千元[64] - 一年内到期应付贸易款项占比90.5%[极63] - 定期存款规模维持稳定为350,000千元[60]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总额为519.5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520.15亿元略有下降[66] - 流动负债部分为214.64亿元,非流动负债部分为304.87亿元,负债结构保持稳定[66] - 人民币计价的融资占比最高达417.61亿元(80.4%),其次为港币50.61亿元(9.7%)和美元47.79亿元(9.2%)[67] - 浮动利率融资规模260.34亿元,首次超过固定利率融资的259.17亿元,利率风险敞口发生变化[67]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融资合计214.64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显著[68] - 租赁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达43.21亿元,其中优先级部分融资39.08亿元,预期收益率2.5%-6.0%[68] - 抵押融资规模79.45亿元,较2024年底的92.28亿元下降13.9%[68] - 应付关联方款项余额20.32亿元,其中应付通用技术集团香港国际资本有限公司18.32亿元[70] - 由通用技术集团提供安慰函的融资余额53.15亿元,较2024年底的90.45亿元大幅下降41.2%[70] - 公司股本保持稳定,已发行普通股18.92亿股,股本金额52.97亿元[69] - 公司以人民币24,364千元收购北京金旭仪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67%股权,产生商誉人民币3,305千元[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