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疗(02666)

搜索文档
大行评级|花旗:上调环球医疗目标价至6.9港元 上调每股盈利预测
格隆汇· 2025-09-18 11:27
业绩预测调整 - 上调2025年每股盈利预测4% [1] - 上调2026年每股盈利预测6% [1] - 上调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4% [1] 估值调整 - 目标价由6.3港元上调至6.9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盈利预测调整原因 - 反映融资成本下降 [1] - 反映融资租赁业务的净现值扩阔 [1]
环球医疗(0266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6 16:30
医疗机构规模与分布 - 公司旗下拥有68家医疗机构分布于14个省份及直辖市[9] - 公司总床位数超过1.6万张[9] - 旗下医疗机构包含6家三甲医院[9] - 旗下医疗机构包含1家三级医院[9] - 旗下医疗机构包含31家二级医院[9] - 已并表综合医疗机构总数达65家,其中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30家、其他29家[22][2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2666[5][9] - 公司于2015年7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9]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9]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香港中环红棉路8号东昌大厦702室[4] - 公司总部及中国主要营业地点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辅路90号20-28层[4] 收入表现(同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758.07亿元,同比增长15.9%[13] - 医疗健康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96.38亿元,同比增长27.7%,占总收入比重65.5%[13] - 金融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85.13亿元,较上年同期人民币266.73亿元[10]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22.19亿元,同比增长15.8%[17] - 2025年上半年医疗业务收入合计达381,83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26][27][28] -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收入418.4百万元,同比增长58.7%[32] - 金融业务收入2851.3百万元,同比增长6.9%[37] - 集团总收入7580.7百万元,同比增长15.9%[40]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758.07亿元,同比增长15.9%[41][42][43] - 医疗健康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96.38亿元,同比增长27.7%,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65.5%[42][43][44] - 金融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85.13亿元,同比增长6.9%,占总收入比重为37.6%[42][43] - 健康科技业务收入大幅增长142.1%至人民币64.58亿元[45][49] - 专科业务收入激增2,626.9%至人民币12.96亿元[45]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增长15.8%至人民币422.19亿元[45][47] - 专科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29.6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4.9百万元[50] - 金融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851.3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51] - 金融服务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人民币2,622.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53] - 咨询服务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人民币206.7百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2.8%[52]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4221.9百万元同比增长15.8%[62][63] -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收入418.4百万元同比增长58.7%[64][65] - 收入同比增长15.9%至75.81亿元人民币[174]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5.9%,从2024年上半年的6,542,690千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7,580,699千元[195][198] - 中国大陆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5.9%,达7,580,699千元,占总收入100%[195][198] - 医疗健康业务客户合同收入同比增长22.6%,从3,872,767千元增至4,749,258千元[199][200] - 金融服务业务客户合同收入同比下降33.1%,从310,122千元减至207,353千元[199][200] - 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6%,从3,447,836千元增至4,157,235千元[199][200] - 设备全周期管理收入同比增长53.0%,从250,298千元增至382,978千元[199][200] - 售后回租安排应收款项收入增长12.5%,从2,296,811千元增至2,583,245千元[198] - 保理收入同比下降81.2%,从34,911千元减至6,568千元[198] - 融资租赁收入增长38.8%,从24,018千元增至33,338千元[198] 利润表现(同比)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33.52亿元,同比增长6.6%[13] - 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22.81亿元,同比增长8.0%[13] -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期内溢利48.1百万元,同比增长45.9%[32] - 金融业务期内溢利1050.2百万元,同比增长7.0%[37] - 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2025年上半年为人民币1,228.1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61] - 综合医疗业务期内溢利230.9百万元同比下降14.6%[62][63] -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期内溢利48.1百万元同比增长45.8%[64][65]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33.52亿元,同比增长6.6%,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22.81亿元,同比增长8.0%[41] - 专科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毛利人民币14.9百万元[50] - 金融业务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1,723.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3%[51] - 期内溢利同比增长6.6%至13.35亿元人民币[174] - 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8.0%至12.28亿元人民币[174] - 基本每股盈利同比增长8.3%至0.65元人民币[174] - 公司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3.35亿元,较去年同期12.52亿元增长6.6%[193][194] - 金融业务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0.50亿元,医疗健康业务期内溢利为人民币2.85亿元[19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74.131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61.8674亿元增长7.6%[182] 毛利表现(同比)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260.31亿元,同比增长15.0%[41][42][43] - 医疗健康业务毛利为人民币78.48亿元,同比增长23.9%,毛利率为30.2%[42][43][44] - 金融业务毛利为人民币172.39亿元,同比增长12.3%,毛利率为66.2%[42][43] - 健康科技业务毛利增长85.0%至人民币19.88亿元[45][49] - 专科业务毛利由负转正实现人民币1.49亿元[45] - 综合医疗业务毛利增长9.9%至人民币57.93亿元[45][47] - 毛利同比增长15.0%至26.03亿元人民币[174] 成本与费用(同比) - 药耗成本占收入比(剔除中草药和疫苗影响因素后)降至39.9%[21]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6.3%至49.78亿元人民币[174] - 行政开支同比增长21.6%至7.49亿元人民币[174] - 行政开支363.7百万元同比增长26.3%[63] - 公司销售成本为人民币49.78亿元,同比增长16.3%[193][194] - 公司折舊與攤銷费用为人民币3.43亿元,较去年同期2.62亿元增长30.7%[193][194] 资产回报率与息差 - 总资产回报率(ROA)为3.11%,较上年同期3.05%有所提升[10][13] - 股本回报率(ROE)为14.08%,较上年同期13.94%有所提升[10][13] - 净息差为4.34%,较上年同期3.42%提升92个基点[10] - 净利差为3.82%,较上年同期2.86%提升96个基点[10]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7.22%,同比上升0.52个百分点[37]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3.40%,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37] - 净利差3.82%,同比上升0.96个百分点[37] - 净息差4.34%,同比上升0.92个百分点[37]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2025年上半年为7.22%,较上年同期上升0.52个百分点[55][57]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2025年上半年为3.40%,较上年同期下降0.44个百分点[55][57] - 净利差2025年上半年为3.82%,较上年同期上升0.96个百分点[55][57] - 净息差2025年上半年为4.34%,较上年同期上升0.92个百分点[55][57] 医疗服务量指标 - 2025年上半年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2.4%至4,495,049人次[19] - 2025年上半年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4%至256,191人次[19] - 2025年上半年体检人次同比增长7.5%至454,109人次[19] - 平均住院日缩短至近9天[19] - 三级医院单床收入达6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26][27][28] - 次均门诊费用为30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26][27][28] - 次均住院费用为9,002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4%[26][27][28] 资产与负债状况 - 集团总资产85716.6百万元较上年末下降0.4%[66][67] - 受限制存款1029.1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3.4%[66][6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236.3百万元较上年末下降6.0%[66][69] - 贷款及应收款项71300.5百万元较上年末下降0.4%[66][70] - 生息资产净额70605.0百万元较上年末减少672.4百万元[71] - 应收账款净值增长18.3%至285.1亿元,主要因新增并购及业务规模扩大[84] - 使用权资产下降2.2%至170.24亿元,物业厂房设备增加4650万元至59.33亿元[85] - 商誉余额增加330万元至3.84亿元,主要来自收购金旭仪科项目[86] - 公司总负债为人民币628.9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4%[87][88] - 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余额为人民币519.51亿元,占总负债82.6%,较上年末微降0.1%[87][88][89]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余额为人民币82.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7][88] - 衍生金融负债大幅增长1068.8%,至人民币8624万元[88] - 银行借款占计息融资总额56.3%,余额为人民币292.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90] - 外币计值融资(美元、港币、日元)占比19.6%,余额为人民币101.90亿元[91] - 境外融资余额为人民币118.60亿元,占比22.8%,较上年末增长0.6%[92] - 即期计息融资余额为人民币214.64亿元,占比41.3%,较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93] - 有抵押计息融资占比20.8%,余额为人民币107.8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94] - 应付贸易款项及票据下降11.6%,至人民币24.53亿元[88] - 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总额为519.5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下降0.1%[95] - 直接融资占比39.8%(206.5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40.2%下降0.4个百分点[95] - 间接融资占比60.2%(312.9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59.8%上升0.4个百分点[95]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达82.2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加0.99亿元人民币[96] - 股东权益总额228.2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下降0.2%(减少0.49亿元人民币)[97][98] - 储备金增长4.5%至123.63亿元人民币,占权益总额54.2%[98] - 可续期公司债持有人应占权益下降37.2%至10.54亿元人民币[98] - 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860.32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857.17亿元人民币,减少0.4%[17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23.79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22.36亿元人民币,下降6.0%[177] - 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流动负债部分从221.89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8.24亿元人民币,下降6.2%[177] - 贷款及应收款项(非流动)从430.76亿元人民币减少至385.20亿元人民币,下降10.6%[177] - 资产净值从228.70亿元人民币略降至228.21亿元人民币[178] - 权益总额从228.70亿元人民币略降至228.21亿元人民币[178] - 公司分部总资产为人民币857.17亿元,较去年同期839.71亿元增长2.1%[193][194] - 生息资产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02.39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94.16亿元,降幅为1.2%[133] - 应收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4.11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8.51亿元,增幅为18.3%[133] - 集团有人民币129.86亿元的生息资产和人民币6.74亿元的现金用于抵押以获得银行借款及其他融资[135] - 已签约但未拨付的资本开支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84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49亿元,降幅为5.9%[139] - 信贷承担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6.39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3.92亿元,降幅为9.3%[139]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24.4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改善445.10亿元人民币[100][101]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23.3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恶化412.47亿元人民币[100][10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47.787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负197.3075亿元有显著改善[18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33.9573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52.5092亿元有所减少[1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33.1415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所得179.3299亿元[1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到借款现金为人民币2104.4265亿元,偿还借款本金为人民币2070.8471亿元[1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付利息为人民币90.949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95.2046亿元减少4.5%[1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发行可续期公司债获得现金人民币29.9174亿元,同时赎回了人民币90亿元的可续期公司债[1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付股息为人民币60.4137亿元[184]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2.36亿元,较期初23.79亿元减少6.0%[185] - 期内公司录得溢利12.28亿元人民币[179] - 公司宣派股息6.25亿元人民币[179] - 公司发行可续期公司债2.99亿元人民币[179] - 公司赎回可续期公司债9.00亿元人民币[179] 财务比率与风险指标 - 资产负债率73.38%,较2024年末73.42%下降0.04个百分点[103] - 公司杠杆率从2024年末的2.27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2.28[104] - 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为人民币519.51亿元,较上年末的人民币520.15亿元略有下降[104] - 生息资产净额为人民币70,605.0百万元,生息资产拨备为人民币2,157.4百万元,拨备覆盖率达313.87%[119] - 外汇风险敞口约为10.53百万美元,已对冲1,415.19百万美元,对冲比例达99.25%[123] - 生息资产行业集中度:城市公用行业占比76.6%(54,082.8百万元),医疗行业占比10.7%(7,585.0百万元),其他行业占比12.7%(8,937.1百万元)[13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生息资产总额为70,604.96百万元,较2024年末71,277.42百万元略有下降[132] - 医疗行业生息资产从2024年末8,303.6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末7,585.0百万元,占比从11.7%降至10.7%[132] - 城市公用行业生息资产从2024年末54,633.3百万元微降至2025年6月末54,082.8百万元,占比保持76.6%[132] - 其他行业生息资产从2024年末8,340.5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末8,937.1百万元,占比从11.7%升至12.7%[132] - 公司采用单笔减值测试和组合减值测试方法计提生息资产拨备[119] - 公司金融工具面临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121] - 信贷风险分类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环球医疗(02666)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4 16:59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891,539,661,库存股份0,总数1,891,539,661[2] - 本月内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和库存股份增减均为0[7] 期权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末,未行使期权利0份,行使后可能发行股份不超171,630,458股[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4] 债券情况 - 2021年3月25日发行可换股债券,月底已发行总额9000万美元,可能发行股份122,665,263,认购/转换价5.7港元[5]
环球医疗上半年实现收入75.81亿元 同比增长15.9%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8: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5.81亿元 同比增长15.9% [1] - 期内溢利13.35亿元 同比增长6.6% [1] - 公司持有人占期内溢利12.28亿元 同比增长8% [1] 业务结构 - 公司为央企控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 运营68家综合及专科医疗机构 [1] - 业务涵盖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 智慧医康养健康科技 融资租赁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1] 综合医疗板块 - 并表医疗机构65家 开放床位16168张 [1] - 贡献报表收入42.2亿元 同比增长15.8% [1] - 实现期内溢利2.31亿元 同比下降14.6% 主因医保支付费率下降及新项目成本增加 [1] - 总诊疗量约509万人次 同比增长2.8% [1] - 手术量达5.3万人次 同比增长3% [1] 专科医疗发展 - 并购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加速眼科专科转型 [2] - 北京中兴医院眼科医院即将营业 [2] - 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达成肿瘤专科联盟合作意向 [2] - 推进烟台海港医院建设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 获多项学术合作资质 [2]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 - 通过通用环球医疗技术服务(天津)公司提供全生命周期管家式服务 [2] - 2025年上半年贡献报表收入4.18亿元 同比增长58.7% [2] - 实现期内溢利4810万元 同比增长45.9% [2]
环球医疗午后涨超4% 上半年纯利同比增长8%至12.28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8-27 13:47
核心财务表现 - 集团收入达人民币75.81亿元 同比增长15.9% [1] - 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约12.28亿元 同比增长8% [1] - 每股基本盈利0.65元 [1] 业务运营规模 - 旗下运营68家综合及专科医疗机构 [1] - 提供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与智慧医康养健康科技业务 [1] - 开展以融资租赁为核心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1] 市场交易动态 - 股价单日涨幅达4.05% 报收6.16港元 [1] - 成交额1.02亿港元 [1]
港股异动 | 环球医疗(02666)午后涨超4% 上半年纯利同比增长8%至12.28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13:47
股价表现 - 截至发稿股价上涨4.05%至6.16港元 成交额达1.02亿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期收入75.8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9% [1] - 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12.2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 [1] - 每股基本盈利0.65元人民币 [1] 业务运营 - 旗下运营68家综合及专科医疗机构 [1] - 开展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与智慧医康养科技业务 [1] - 提供以融资租赁为核心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1]
环球医疗(02666.HK)上半年营收75.81亿元 纯利同比增长8.0%至12.28亿元
格隆汇· 2025-08-27 12: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到人民币7580.7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6542.7百万元增长15.9% [1] - 普通股股东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228.1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1137.2百万元增长8.0% [1] - 上半年股本回报率为14.08%,总资产回报率为3.11% [1] 资产负债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人民币85716.6百万元,较2024年末86032.3百万元减少0.4% [1] - 普通股股东应占权益为人民币17703.4百万元,较2024年末17175.7百万元增长3.1% [1]
环球医疗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约12.28亿元 同比增长8%
智通财经· 2025-08-27 12:09
财务表现 - 集团收入达人民币75.81亿元,同比增长15.9% [1] - 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约12.28亿元,同比增长8% [1] - 每股基本盈利0.65元 [1] 业务规模 - 旗下运营68家综合及专科医疗机构 [1] - 开展医疗设备全週期管理与智慧医康养健康科技业务 [1] - 提供以融资租赁为核心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1]
环球医疗(02666)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约12.28亿元 同比增长8%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12:07
财务业绩 - 集团收入达人民币75.81亿元 同比增长15.9% [1] - 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约12.28亿元 同比增长8% [1] - 每股基本盈利0.65元 [1] 业务运营规模 - 旗下运营68家综合及专科医疗机构 [1] - 开展医疗设备全週期管理与智慧医康养科技业务 [1] - 提供以融资租赁为核心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1]
环球医疗(0266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12: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人民币758.07亿元,同比增长15.9%[3][4]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33.52亿元,同比增长6.6%[3][4] - 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22.81亿元,同比增长8.0%[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75.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对比2024年同期65.43亿元人民币)[21][22][24][27] - 期内溢利13.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2024年同期12.52亿元人民币)[21][22]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7580.7百万元,同比增长15.9%[158][159] - 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741.3百万元,同比增长7.6%[158][159] - 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228.1百万元,同比增长8.0%[158][159] - 除税前溢利同比增长7.6%,从2024年的人民币161.87亿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174.13亿元[11] - 2024年同期期内溢利为11.37亿元人民币,2025年同期增长7.0%至12.28亿元人民币[9][10] - 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2.281亿元,同比增长8.0%[17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497.76亿元,同比增长16.3%[4] - 折旧与摊销(除使用权资产外)同比增长28.1%,从2024年的人民币23.73亿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30.40亿元[11] - 贷款及应收款项减值拨备同比下降55.5%,从2024年的人民币10.91亿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4.85亿元[11]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4849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5.5%(2024年同期1.09亿元人民币)[21][22] - 资本支出3.4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2.5%(2024年同期6.08亿元人民币)[21][22] - 政府补助大幅减少至325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2.1%[31] - 研发费用增长至269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幅64.1%[32] - 员工福利开支增至19.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32] - 所得税开支4.06亿元人民币,实际税率约23.3%[33][34]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成本下降至人民币3.149亿元,同比下降41.9%[41] - 借款成本和利息支出同比下降8.6%,从2024年的人民币104.75亿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95.76亿元[11] - 综合医疗业务行政开支为人民币3.637亿元,同比增长26.3%,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0.462亿元,同比增长30.0%[17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医疗健康业务收入47.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2024年同期38.88亿元人民币)[21][22] - 金融业务收入2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2024年同期26.55亿元人民币)[21][22] - 医疗健康业务分部间销售2.28亿元人民币,金融业务分部间销售654万元人民币[21] - 客户合同收入49.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5%(2024年同期41.83亿元人民币)[27][28][29] - 医疗健康业务中医疗服务收入41.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2024年同期34.48亿元人民币)[28][29] - 医疗健康业务外部客户收入38.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显著[31] - 金融业务融资租赁及保理收入23.56亿元人民币,构成该板块主要收入来源[31] - 公司总营业收入为65.43亿元人民币,其中医疗健康业务收入38.78亿元人民币(占59.3%),金融业务收入26.55亿元人民币(占40.6%)[31] - 医疗健康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96.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占总收入比重65.5%[134] - 金融业务收入为285.1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266.73亿元人民币略有增长[131] - 期内溢利为133.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其中医疗健康业务贡献28.51亿元人民币占比21.3%[134]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422.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但期内溢利同比下降14.6%至23.09亿元人民币[138] - 医疗业务收入374.77亿元人民币,单床收入约46万元,其中三甲医院单床收入达62万元[139] - 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收入418.4百万元,同比增长58.7%[150] - 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期内溢利48.1百万元,同比增长45.9%[150] - 金融业务收入2851.3百万元,同比增长6.9%[155] - 金融业务期内溢利1050.2百万元,同比增长7.0%[155] - 青鸟软通业务收入222.1百万元,期内溢利11.9百万元[152] - 医疗健康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963.8百万元,同比增长27.7%,占总收入比重65.5%[160][161] - 金融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851.3百万元,同比增长6.9%[160][161] - 医疗健康业务毛利为人民币784.8百万元,同比增长23.9%[160][162] - 金融业务毛利为人民币1723.9百万元,同比增长12.3%[160][161] - 健康科技业务收入大幅增长142.1%,达人民币645.8百万元[164] - 专科业务收入激增2626.9%,达人民币129.6百万元[164]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增长15.8%至人民币4221.9百万元[164][166] - 健康科技业务收入645.8百万元,同比增长142.1%[167] - 健康科技业务毛利198.8百万元,同比增长85.0%[167] - 专科业务收入129.6百万元,同比增加124.9百万元[168] - 金融业务收入2,851.3百万元,同比增长6.9%[169] - 金融业务毛利1,723.9百万元,同比增长12.3%[169] - 金融服务收入2,622.9百万元,同比增长11.8%[171] - 金融服务毛利1,356.1百万元,同比增长11.7%[171] - 咨询服务毛利206.7百万元,同比下降32.8%[173]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2.219亿元,同比增长15.8%,期内溢利为人民币2.309亿元,同比下降14.6%[178][179] - 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184亿元,同比增长58.7%,期内溢利为人民币0.481亿元,同比增长45.8%[180][181] 各地区表现 - 所有收入及非流动资产均来自中国大陆地区[24][2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股本回报率为14.08%[3] - 总资产回报率为3.11%[3] - 净息差从3.42%提升至4.34%,净利差从2.86%扩大至3.82%[131] - 65家并表医疗机构总诊疗量509.0万人次,同比增长2.8%;手术量5.3万人次,同比增长3.0%[139] - 不良资产率从0.99%降至0.97%,拨备覆盖率从301.86%提升至313.87%[132] - 2025年上半年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2.4%至4,601,863人次[140][145] - 2025年上半年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4%至262,402人次[140][145] - 2025年上半年体检人次同比增长7.5%至488,186人次[140][145] - 平均住院日缩短至近9天[140] - 药耗成本占收入比(剔除中草药和疫苗影响)降至39.9%[143] - 2025年上半年医疗业务收入合计37.477亿元人民币[145] - 三级医院单床收入62万元人民币[145] - 次均门诊费用295元人民币[145] - 次均住院费用8,484元人民币[145] - 已并表医疗机构总数65家(含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30家)[143]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7.22%,同比上升0.52个百分点[155]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3.40%,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155] - 净利差3.82%,同比上升0.96个百分点[155] - 净息差4.34%,同比上升0.92个百分点[155] - 生息资产净额70605.0百万元,较年初下降0.9%[155] - 总资产回报率(ROA)为3.11%,股本回报率(ROE)为14.08%[134]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7.22%,同比上升0.52个百分点[172]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3.40%,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174] - 不良资产金额为6.8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1590万元[191][192] - 不良资产率降至0.97%,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191][192] - 30天以上逾期率为0.90%,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193][194] - 拨备覆盖率显著提升至313.87%,较上年末上升12.01个百分点[195] - 损失类生息资产大幅增加74.9%至1.82亿元人民币[192] - 生息资产净额行业分布中城市公用占比最高达76.6%,医疗行业占比下降至10.7%[190] - 生息资产净额总额为706.0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下降0.9%[190][191][192] - 1年内到期生息资产占比大幅上升至44.0%,3年以上到期资产占比下降至9.8%[191] 其他财务数据 - 总资产为人民币8571.66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0.4%[3][6] - 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人民币1770.3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1%[3][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23.63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6.0%[6] - 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流动负债为人民币2082.41亿元,非流动负债为人民币3048.66亿元[7]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8.70亿元人民币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28.21亿元人民币[8] - 期内溢利(净利润)为12.28亿元人民币,其中非控制性权益分占7,642万元人民币[9] - 其他权益工具从2024年末的16.78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10.54亿元人民币,降幅达37.2%[8][9] - 非控制性权益从2024年末的40.16亿元人民币小幅增长至2025年中的40.64亿元人民币[8] - 公司派发股息总额为6.25亿元人民币,其中普通股股东分得6.04亿元人民币[9] - 现金流出量套期产生税后亏损9,653万元人民币,严重影响其他综合收益[9] - 公司赎回可续期公司债9.00亿元人民币,同时新发行2.99亿元人民币可续期公司债[9] - 保留溢利从2024年末的95.0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中的101.46亿元人民币,增加6.39亿元人民币[9] - 合并储备从2024年末的116.13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123.63亿元人民币,增长6.5%[9] -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由2024年的人民币-197.31亿元改善至2025年的人民币247.79亿元,显著增长[11]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35.3%,从2024年的人民币-52.51亿元收窄至2025年的人民币-33.96亿元[13]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33.14亿元,而2024年为所得人民币179.33亿元,主要因赎回90亿元可续期公司债及支付60.41亿元股息[1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增长4.3%,从2024年的人民币214.47亿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223.63亿元[14] - 收到借款现金同比下降19.2%,从2024年的人民币2604.45亿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2104.43亿元[13] - 偿还借款本金同比下降5.9%,从2024年的人民币2201.15亿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2070.85亿元[13] - 基本每股收益0.6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40] - 摊薄每股收益0.6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40] - 金融资产总额下降至人民币753.592亿元,较期初减少0.4%[42] - 贷款及应收款项总额为人民币713.005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部分占比46.0%[43] - 应收融资租赁款净额增长3.1%至人民币21.15亿元[43][45] - 售后回租安排应收款净额下降至人民币677.002亿元,减少0.9%[43][4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人民币22.363亿元,下降6.0%[42] - 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余额为人民币513.107亿元,基本持平[42] - 应收保理款净额下降16.4%至人民币7.897亿元[43][50] - 用于借款抵押的售后回租应收款净额增至人民币128.687亿元[49] - 衍生金融工具负债大幅增长至人民币8.398万元[42]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457,418千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913,090千元,增幅18.5%[51] - 一年以内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率从2024年末的0.74%上升至2025年6月末的1.26%[53] - 一年以上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率从2024年末的11.29%下降至2025年6月末的7.97%[53] - 生息资产减值准备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122,906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157,385千极[54] - 阶段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生息资产减值准备从极2024年末的人民币766,068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803,263千元[54] - 2025年上半年生息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净额为人民币34,179千元[56] - 关联方应收账款中北京美康博瑞科技有限公司余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9,254极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8,783千元[57] - 上海电力医院关联方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06千元大幅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6,838千元[57] - 应收票据一年以内余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2,003千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940千元[53] - 阶段三(已减值)生息资产减值准备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64,641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398,915千元[54] - 应收关联方款项总额增至46,021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49.8%[58][59] - 一年以上账龄应收关联方款项激增150%至16,345千元[5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下降至2,236,280千元,较期初减少6.0%[60] - 受限存款大幅增加43.3%至679,117极千元[60][61] - 存放关联方财务公司资金增至1,555,512千元,增长10.3%[61] - 应付贸易款项及票据总额下降至2,453,138千元,减少11.6%[62][63] - 应付关联方款项显著增长36.7%至221,051千元[62][65] - 对北京美康博瑞科技应付款大幅增加77.1%至168,822千元[64] - 一年内到期应付贸易款项占比90.5%[极63] - 定期存款规模维持稳定为350,000千元[60]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融资总额为519.5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520.15亿元略有下降[66] - 流动负债部分为214.64亿元,非流动负债部分为304.87亿元,负债结构保持稳定[66] - 人民币计价的融资占比最高达417.61亿元(80.4%),其次为港币50.61亿元(9.7%)和美元47.79亿元(9.2%)[67] - 浮动利率融资规模260.34亿元,首次超过固定利率融资的259.17亿元,利率风险敞口发生变化[67]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融资合计214.64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显著[68] - 租赁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达43.21亿元,其中优先级部分融资39.08亿元,预期收益率2.5%-6.0%[68] - 抵押融资规模79.45亿元,较2024年底的92.28亿元下降13.9%[68] - 应付关联方款项余额20.32亿元,其中应付通用技术集团香港国际资本有限公司18.32亿元[70] - 由通用技术集团提供安慰函的融资余额53.15亿元,较2024年底的90.45亿元大幅下降41.2%[70] - 公司股本保持稳定,已发行普通股18.92亿股,股本金额52.97亿元[69] - 公司以人民币24,364千元收购北京金旭仪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67%股权,产生商誉人民币3,305千元[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