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8.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7%[18][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5亿元人民币,亏损同比收窄[18][20] - 研发投入费用为6.68亿元人民币(含股份支付),同比增长12.35%[2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5.22%,同比减少0.73个百分点[19][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6亿元人民币,净流出同比减少1.28亿元[18][20] - 毛利总额为4.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43.07万元[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5.7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3%[18] - 总资产为66.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37%,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26%,同比下降1.42个百分点[19]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为-16,056.46万元,同比改善12.89%[2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67%至18.98亿元人民币[10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35%至6.68亿元人民币[103] - 其他收益同比激增445.89%至9967万元人民币[10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改善至-2.66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32.4%)[103][104] - 存货跌价损失同比增长100.52%至6199万元人民币[103] - 政府补助同比大幅增加导致其他收益增长445.89%[102][103] - 报告期投资额400万元,较上年同期2.1975亿元大幅下降98.18%[112]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合计期末余额91.843亿元,较期初114.975亿元减少20.15%[11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费用为6.68亿元人民币(含股份支付),同比增长12.35%[2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5.22%,同比减少0.73个百分点[19][20]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5.22%,同比下降0.73个百分点[78] - 研发投入合计为6.684亿元,同比增长12.35%[78]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4.146亿元人民币[8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蜂窝基带芯片业务营收占比超过85%,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收入增长超过30%,毛利总额增长超过60%[44] - 公司在Cat.1 bis领域取得接近50%的市场份额(基于2024年TSR全球蜂窝物联网统计)[3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4G Cat.1主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50%,第二季度出货量环比第一季度增长超过40%[48] - 公司4G蜂窝物联网芯片业务销售收入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过30%[46] - 在印度支付音响市场(PayTM、BharatPe),公司ASR16系列芯片市场占有率高达100%[48] - 4G Cat.4主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约35%[49] - 芯片定制业务及IP授权服务营收1.44亿元,同比下降1.43亿元[57] - 5G RedCap平台ASR1903系列通过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认证,已有10余家客户共30余款模组送样或商用[51] - 5G RedCap可穿戴平台ASR3901已有近20款终端完成运营商认证并开始规模化出货[52] - 首款四核智能手机芯片2025年全年出货量预计较2024年实现成倍增长[54] - 第二代4G八核智能手机芯片采用6nm制程,支持LPDDR5/5X达6400Mbps吞吐率,搭载20TOPS算力NPU[55] - 首颗6nm 5G八核智能手机芯片预计下半年流片,明年下半年开始客户导入[55] - 4G八核智能手机芯片首发客户于第三季度实现产品上市[54] - 搭载Cat.4模组的车型将于第三季度量产出口至欧洲[49] - 全球首款RedCap+Android智能芯片平台ASR8603预计终端产品第四季度上市[52] - 2025年上半年蜂窝基带芯片收入占芯片总收入超过90%[94] - 公司开发了商用5G终端基带芯片和5G终端射频芯片套片,主要面向增强移动宽带场景[187] - 公司开发了一款适用于5G频段的移动智能终端芯片,主要应用于5G蜂窝物联网和智能手机[187] 研发投入与项目进展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费用达6.68亿元(含股份支付),同比增长12.35%,共投入15个研发项目[4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6.68亿元(含股份支付),共投入15个研发项目,新开3项,顺利完成4项[61] - 申请发明专利36件,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13件,软件著作权1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5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1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18件[62] - 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拥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170件,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52件,软件著作权17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49件[62] - 持续推进5G智能手机SOC芯片、4G智能手机SOC芯片及5G RedCap智能终端芯片研发项目[61] - 完成第二款8核4G智能手机芯片和5G RedCap芯片的工程流片或量产流片[61] - 公司单颗芯片晶体管数量达到177亿个,处于行业领先水平[74] - 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拥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170件[75][76] - 2025年上半年新增申请发明专利36件,获得授权12件[76] - 公司累计获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149件[75][76] - 5G Redcap芯片平台支持LTE/Redcap双模,已通过运营商认证[72] - 蓝牙音频芯片ADC和DAC信噪比达到100dB以上[74] - 高精度导航定位算法精度可达厘米级[74] - 公司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 - WiFi6芯片项目预计总投资4.7亿元,本期投入7096.0万元,累计投入4.66亿元,已完成产业化[81] - 导航定位物联网芯片项目预计总投资3.5亿元,本期投入5684.0万元,累计投入2.32亿元,处于研发阶段[81] - LTE芯片项目预计总投资4.04亿元,本期投入3652.6万元,累计投入3.46亿元,已完成产业化[81] - 4G智能手机芯片平台项目预计总投资8.5亿元,本期投入7305.8万元,累计投入6.07亿元,处于研发阶段[81] - 射频前端芯片模组项目预计总投资5798.4万元,本期投入978.5万元,累计投入5179.9万元,处于研发阶段[81] - 5G RedCap终端芯片项目预计总投资2.4亿元,本期投入199.2万元,累计投入7264.1万元,已完成产业化[81][82] - 智能可穿戴设备平台项目预计总投资2.68亿元,本期投入7183.7万元,累计投入2.37亿元,处于研发阶段[82] - NPU IP及算法软件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97亿元,本期投入3589.9万元,累计投入1.27亿元,处于研发阶段[82]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52.418亿元人民币,累计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为26.475亿元人民币[84] - 5G Advanced研发项目投入2.147亿元人民币,资本化金额为1.956亿元人民币[83] - 高集成度5G智能手机SOC芯片项目投入5亿元人民币,资本化金额为1.339亿元人民币[84] - RedCap智能终端芯片项目投入9000万元人民币,资本化金额为5700万元人民币[84] - 移动智能终端SoC芯片平台项目投入5980万元人民币,资本化金额为2463万元人民币[84] - 多样化应用芯片平台项目投入10.738亿元人民币,资本化金额为6052万元人民币[84] - 车规级5G+Redcap通信模块芯片项目投入500万元人民币,资本化金额为107万元人民币[84] - 移动互联WiFi6芯片项目投入4.615亿元人民币,资本化金额为3419万元人民币[84] - 研发人员数量1132人,占总员工比例89.98%,研发人员薪酬总额4.146亿元人民币[87] - 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74.56%,30-40岁年龄段占比37.72%[88] - 研发人员占比约90%,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70%[68] 技术能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具备2G/3G/4G/5G多模无线通信芯片研发能力[35] - 掌握超大规模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及基带射频一体化集成技术[35] - 行业技术壁垒包括需数十亿资金投入及多网络制式兼容设计[34] - 蜂窝基带技术覆盖2G-5G全制式,是国内极少数具备5G基带通信芯片开发能力的企业[66] - 产品线覆盖蜂窝及非蜂窝网络各类制式,满足不同速率和传输距离应用场景需求[70] - 主营业务拓展至芯片定制业务和IP授权,客户涵盖人工智能、工业控制等头部企业[70] - 公司所属集成电路设计行业2024年销售收入达6,619.5亿元,同比增长21%[29] - 集成电路设计业占整体产业规模比重45.9%,较2023年提升1.3个百分点[29]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金额为106,283,570.67元,其中政府补助贡献98,064,420.43元[22][23]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损益为7,833,942.66元[22] - 股份支付费用导致职工薪酬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917,851.69元[23] - 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营业外收支净额419,234.71元,其他符合定义项目1,836,689.97元[23] 资产、债务与借款 - 短期借款从零新增至2.03亿元人民币[107] - 应付账款同比增长58.65%至2.82亿元人民币[107] - 境外资产达17.73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26.70%[10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57.528亿元,期初余额7.963亿元,本期购买金额36.25亿元[113]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4784.43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30.6万元[113] - 甬矽电子(688362)股票投资期末账面价值2524.43万元,累计公允价值损失330.6万元[116]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总投资额6.8亿元,实际出资3.4亿元,实现利润1103.47万元[119][120] - 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二期私募基金投资6000万元,实际出资5400万元[119] - 深圳市万容创业投资基金投资5亿元,实际出资1.777亿元,持股比例62.11%[119] - 翱捷智能科技(上海)净利润2270.64万元,总资产8.908亿元[121] - Hongkong SmartIC Technology净利润1503.11万美元,营业收入1.606亿美元[121] 股权激励与股份变动 - 向883名激励对象归属308.2146万股限制性股票,为5名高管办理增值权行权[63]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因134名激励对象离职作废36.2266万股限制性股票[125] - 10名激励对象因个人考核等级C导致个人层面归属比例80%作废0.2915万股限制性股票[125] - 合计作废限制性股票数量36.5181万股[125] - 激励对象人数从1017人调整为883人减少134人[125] - 符合归属条件的883名激励对象可归属限制性股票308.2146万股[125] - 实际完成归属限制性股票308.2146万股涉及883人[125] - 2023年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有5名激励对象行权15.9万份[126]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135,800,789股,比例从46.30%降至13.84%[198]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增加135,800,789股,比例从53.70%升至86.16%[198] - 其他内资持股减少119,129,109股,比例从29.48%降至1.00%[198] - 境内自然人持股减少6,744,320股,比例从1.61%降至0%[198] - 外资持股减少16,671,680股,比例从16.82%降至12.84%[198] - 境外法人持股减少16,671,680股,比例从8.40%降至4.41%[198] - 境外自然人持股数量维持35,242,880股,比例保持8.43%[198] - 股份总数保持418,300,889股不变[198] - 135,800,789股限售股解除,占总股本32.46%[199] - 限售股解除涉及10名股东,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99] 承诺与锁定期安排 - 实际控制人戴保家承诺上市起36个月内不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129] - 公司未盈利时实际控制人承诺上市起3个完整会计年度内不减持股份[129] - 实际控制人承诺第4-5会计年度每年减持不超过股份总数2%[129] - 第一大股东阿里网络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开发行前股份[131] - 实际控制人前一致行动人上海颐泰等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开发行前股份[132] - 股东新星纽士达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开发行前股份[132]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公开发行前股份[132]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情况下,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自上市之日起3个完整会计年度内不减持股份[133]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总数的25%[133] - 赵锡凯等特定人员承诺延长锁定期至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42个月[133] - 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时,特定人员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34] - 锁定期计算涉及除权除息调整时以调整后发行价为基准[134] - 所有承诺均明确遵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及适用法律法规[131][132][133][134] - 核心技术人员股份锁定期为上市后12个月及离职后6个月[135] - 核心技术人员所持上市前股份每年减持不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25%[136] - 宁波捷芯睿微合伙企业股份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3年[135]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情况下3个完整会计年度内核心技术人员不得减持股份[135] - 实际控制人戴保家锁定期满后可减持股份[136] - 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宁波捷芯/GreatASR1/GreatASR2)锁定期满后可减持股份[137][138] - 所有减持行为需遵守《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等法规[136][137][138] - 股份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137][138] - 公司上市日期为2020年12月09日[135][136] - 持股董事和高管通过宁波捷芯睿微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35] - 股东锁定期满后减持需遵守中国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更新规则和要求[139] - 股东若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时需严格遵守《公司法》《证券法》等减持规定[139] 公司治理与承诺履行 - 实际控制人承诺所控制企业不与公司存在同业竞争[140] - 实际控制人违反同业竞争承诺将赔偿公司实际损失[140] - 关联交易将遵循公平公允原则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41] - 实际控制人涉及关联交易时将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回避表决[141] - 公司保证科创板上市不存在欺诈发行情形[142] - 若以欺骗手段发行上市将在违法事实确认后5个工作日内依法处理[142] - 公司启动股份购回程序以购回全部公开发行新股[143] - 实际控制人承诺若欺诈发行将在违法事实确认后5个工作日内启动股份购回[143] - 公司承诺通过强化募集资金管理等措施降低发行对即期回报的摊薄影响[143] - 公司已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并设立专项账户监管资金使用[144] - 公司将加快募投项目实施进度以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144] - 公司已制定上市后利润分配政策及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144] - 实际控制人承诺不干预公司经营及不侵占公司利益[145] - 公司董监高承诺约束职务消费及不与公司利益冲突的投资活动[145] - 公司承诺招股说明书若存在虚假记载将依法回购全部新股[146] - 新股回购价格不低于发行价加上同期银行存款利息[146] - 公司承诺若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赔偿[147] - 实际控制人戴保家承诺若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将依法回购全部新股[148]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承诺对招股说明书真实性承担个别和连带法律责任[148] - 公司承诺在证券监管部门作出认定后10个交易日内启动新股回购程序[148] - 翱捷科技承诺严格履行招股说明书披露事项并建立未履行承诺的说明机制[149] - 公司承诺因未履行承诺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赔偿相关损失[149] - 实际控制人承诺在违法事实认定后10个交易日内回购已转让原限售股份[148] - 公司承诺因不可抗力导致承诺未能履行时将及时披露原因并提出替代方案[149]
翱捷科技(688220)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