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2亿元,同比增长约50%[2]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2] - 营业收入为40.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55%[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79%[18] - 利润总额为1.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02%[1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03%[18]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3,653.39万元,同比增长19.55%[36] -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780.13万元,同比下降31.79%[36] -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117.90万元,同比下降35.03%[36] - 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9.6%至40.37亿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33.76亿元人民币)[140] - 净利润同比下降33.9%至1.52亿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2.30亿元人民币)[14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1.8%至1.58亿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2.31亿元人民币)[141] - 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5%至18.35亿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19.63亿元人民币)[144] - 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65.7%至0.39亿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1.15亿元人民币)[145]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57.6%至0.73元/股(2024年半年度:1.72元/股)[142] - 综合收益总额同比下降34.7%至1.50亿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2.29亿元人民币)[14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9,408,308.35元,较2024年同期的114,776,677.16元下降65.7%[160][161] 成本和费用表现 - 公司毛利率提升至18.5%,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2] - 营业成本3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96%[62] - 研发费用1.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51%[62] - 财务费用2125.6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82%[62]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2.9%至33.47亿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27.22亿元人民币)[14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3.5%至1.01亿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0.76亿元人民币)[140] - 信用减值损失改善50.9%至-0.31亿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0.63亿元人民币)[141]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增长31.1%至2.91亿元[147] 现金流表现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8亿元,同比改善显著[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02亿元人民币,同比恶化[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3.02亿元人民币[6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扩大6.3%至-13.02亿元[14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大幅增长150.3%至16.33亿元[14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5.2%至10.36亿元[14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22.07亿元[148]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下降1.0%至27.50亿元[151]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激增143.8%至4.79亿元[151] - 母公司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长11.9%至7.55亿元[151] - 收到税费返还金额增长190.1%至2.01亿元[147] 研发投入与创新 - 公司研发投入达人民币1.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5%[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54%,同比增加0.29个百分点[19] - 公司研发投入10,265.42万元,同比增长35.07%[40] - 公司新增获授知识产权104项,其中发明专利新增25项,实用新型新增40项,外观设计新增28项,软件著作权新增11项[40] - 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43名,比去年同期增长47人[43] - 研发投入总额为102,654,211.88元,同比增长35.07%[50] - 费用化研发投入101,469,917.70元,同比增长33.51%[50]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54%,较上年增加0.29个百分点[50]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19项,实用新型专利432项,外观设计专利99项,软件著作权115项[49]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外观设计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11项[49] - 研发人员数量343人,同比增长15.88%[5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4731.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00%[58] - 研发投入数据:光伏桩智能打桩机项目投入379.5万元[54] - 复杂场景柔性支架研发投入1930万元,已完成样机搭建并推进TUV认证,跨度设计达160米[7] - 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研发投入2320万元,跟踪器结构件采用高分子材料替代钢材完成首次测试[8] 业务与产品表现 - 公司光伏支架产品出货量约4.5GW,其中跟踪支架占比提升至60%[2] - 公司光伏支架业务收入38.74亿元(不含柔性支架),其中跟踪支架系统收入28.76亿元(销售量6.75GW),固定支架系统收入9.98亿元(销售量5.97GW)[37] - 跟踪支架系统收入占支架业务收入比例为74.24%,同比下降12.81个百分点[37] - 公司在手订单约72.9亿元,其中跟踪支架约58.9亿元,固定支架约12.1亿元,柔性支架约1.6亿元,其他0.3亿元[36] - 公司跟踪支架系统全球市占率达16%,排名全球第二[34] - 公司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03GW[28] - 公司柔性跟踪支架系统可适应10m高净空、35m大跨距、60%坡度安装[33] - 天际Ⅱ跟踪器产品可降低EPC成本约2%[46] - 天双跟踪器系统安全运行风速达22m/s[46] - 天双跟踪器立柱安装成本降低20%[46] - 天双跟踪器预制桩成本降低20%[46] - 天双跟踪器EPC成本降低约2%[46] - 人工智能跟踪控制技术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达7%[47] - 早晚逆跟踪策略延长有效跟踪时间至10-15小时并增加全天发电量约2%[47] - 无线多点驱动柔性跟踪技术相比固定产品最高可获得8%发电增益[47] - 公司固定支架抗风能力达18级且单套系统2人2小时完成安装[47] - 智能清扫机器人可适应20°爬坡和50mm越障段差[47] - 光储智慧系统集成技术采用集装箱储能与跟踪器一体化设计[47] - 中央集成式通信方法以信号塔取代传统通讯箱提升响应速度和稳定性[47] - 自动排布技术将首次计算时间从15小时缩短至4-5分钟,二次排布时间从2-3小时缩短至3分钟[48] - 基于Solidworks接口的开发缩短了95%的设计绘图时间[48] - 公司投资建设业内首个光伏风洞测试实验室并成立风洞计算中心[48] - 风洞实验室已实现独立调试类粗糙度风场和刚性测压试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能力[53] - 数值风洞仿真体系完成柔性支架抗风系统深度研究,筛选出最优抗风系统应用于实际项目[53] - 跟踪支架风压系数数据库构建可缩短数值CFD分析计算时间,提高研发效率[53] - 支架结构计算报告自动化软件完成天籁产品/巴西规范模块开发测试[53] - 新一代1P天际Ⅱ跟踪器于2025年6月SENC光伏展发布,具备商用能力[53] - 随坡就势解决方案实现现场土方量减少约30%[53] - 新型桩基解决方案针对极寒低温地区冻胀土问题提出新工艺技术[53] - 跟踪支架结构快速计算系统将实现自动化生成审核认可的专业计算报告[53] - 自供电跟踪控制器项目已完成小批量验证并将于2025年Q3在中东大型光伏项目部署[54] - 柔性跟踪控制系统支持不低于20跨支架同步跟踪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54] - 双轴跟踪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和产品测试完成2025年下半年进行小批量验证[54] - 智能跟踪控制算法已在全球多个项目部署完成复杂地形逆跟踪算法验证[54] - 柔性跟踪支架系统完成全面可靠性验证具备批量生产与工程化部署能力[54] - 光热定日镜系统完成结构优化电控系统处于集成调试阶段[54] - 光伏桩智能打桩机预计八月中旬完成样机组装八月底进行项目验证[54] - 自动布索机完成调试及厂内测试准备投入试运行[54] - 光储充一体化车位已完成样机搭建计划11月完成详细设计[54] - 预制基础方案样品已完成,将根据项目需求进行批量模具生产[7] - 柔性支架设计软件初版具备自动排布和阴影分析功能,正在试运行优化BOM清单[7] - 光伏柔性支架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多项受力数据并上传云平台建立数据库[7] - 阳台电站产品已完成组件测试认证,计划7月20日前完成包装设计验证[55] - 自供电快装房样品预计7月30日前完成搭建测试,同步推进保温隔热发电一体板开发[55] - 海上漂浮项目确定设计方案和样机选址,正在对接水上产品供应商采购[7] - 跟踪支架设计计算自动化实现秒出总装图,10分钟出整体排布图[9] - 彩色前板技术进入小批量验证阶段,轻刚发电面板即将启动技术迭代[8] - SCADA系统数据洞察能力提升50%[56] - SCADA系统预计至2026年累计应用规模突破10GW[56] - SCADA系统在复杂地形中实现0.5%-2%发电增益[56] 地区和市场表现 - 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0%,占整体营收比例提升至45%[2] - 境外资产达27.195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27.59%[69] -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420GW[23] - 2025年全球预计新增光伏装机规模570GW-630GW[23]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5%,较年初下降2个百分点[2] - 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为人民币12.8亿元,资金储备充足[2] - 总资产为98.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68%[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3.3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2%[18]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4.138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4.2%,同比下降51.67%[66][76] - 应收账款增长至23.37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23.71%,同比增长48.39%[66][67] - 长期借款增长至6.303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6.4%,同比增长92.3%[66][68] - 合同负债增长至3.0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99%[66][68] - 应收账款融资增长至1.2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76.09%[66][67] - 公司货币资金减少至22.0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22.7%[131]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4.1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51.7%[131] - 应收账款增加至23.3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48.4%[131] - 存货增加至14.4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4%[131] - 合同资产增加至10.5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6.8%[131] - 公司总资产从992.32亿元人民币下降至985.55亿元人民币,减少约0.8%[132] - 货币资金从17.54亿元人民币减少至14.68亿元人民币,下降16.3%[13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5.80亿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1.00亿元人民币,下降82.8%[136] - 短期借款从9.56亿元人民币略降至9.31亿元人民币[132] - 长期借款从3.28亿元人民币显著增加至6.30亿元人民币,增长92.2%[132] - 合同负债从2.2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3.08亿元人民币,增长37.0%[132] - 存货从4.74亿元人民币增加至5.52亿元人民币,增长16.5%[136] - 应收账款从9.99亿元人民币下降至8.90亿元人民币,减少10.9%[136]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从9.4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7.68亿元人民币,减少18.8%[138]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40.01亿元人民币下降至38.00亿元人民币,减少5.0%[138] - 公司实收资本从期初的2.185亿元增加至期末的2.191亿元,增长54.99万元[154][156] - 资本公积由期初的28.02亿元增至期末的28.22亿元,增加1982.07万元[154][156]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的13.47亿元减少至期末的12.87亿元,下降5.92亿元[154][156] - 所有者权益合计由期初的44.27亿元降至期末的43.41亿元,减少8510万元[154][156] - 其他综合收益由正转负,从期初的2666万元变为期末的-207.82万元[154][156] - 专项储备增加431.95万元,从期初的628.47万元增至期末的3097.94万元[154][156]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为2201.30万元[156] - 对股东的利润分配总额为2.17亿元[156] - 综合收益总额为1.55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部分为1.56亿元[154] - 少数股东权益从期初的1652.64万元减少至期末的1112.17万元,下降540.47万元[154][156] - 实收资本从上年期末的135,819,480.00元增加至本期期末的136,295,000.00元,增长475,520.00元[157][158] - 资本公积从1,779,279,937.47元增至1,805,682,949.89元,增加26,403,012.42元[157][158] - 未分配利润由868,721,336.52元大幅上升至1,100,053,999.61元,增加231,332,663.09元[157][158] - 所有者权益总额从期初的2,814,580,045.73元增长至期末的3,052,709,451.14元,增加238,129,405.41元[157][158] - 综合收益总额为231,807,306.54元,其中包含未分配利润增长231,332,663.09元[157] - 库存股从64,422,640.04元增加至87,018,875.11元,增长22,596,235.07元[157][158] - 专项储备由14,667,317.86元增至19,249,512.81元,增加4,582,194.95元[157][158]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28,595,332.42元,影响资本公积和库存股[157] - 其他综合收益从464,601.10元增至939,244.55元,增加474,643.45元[157][15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小计从2,802,439,772.91元增长至3,043,111,571.75元,增加240,671,798.84极元[157][158] - 公司实收资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136,295,000.00极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19,065,886.00极元,增长60.7%[160][162] - 资本公积从2024年上半年的1,805,056,296.58极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826,587,549.66极元,增长56.6%[160][162] - 未分配利润极从2024年上半年的865,518,875.59极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67,720,267.78极元,下降11.3%[160][162]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2024年上半年的2,795,863,068.39极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800,369,030.39极元,增长35.9%[160][162] - 2025年上半年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为16,313,773.20极元,较2024年同期的26,304,251.59极元下降38%极[160][161] - 专项储备从2024年上半年的8,102,031.33极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4,465,666.44极元,增长78.5%[160][162] - 库存股从2024年上半年的87,018,875.11极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极130,203,018.05极元,增长49.6%[160][16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21,906.59万股,注册资本21,906.59万元[164] - 公司期末担保总额为249,808.65万元,占净资产比例57.54%[99] - 公司对子公司担保余额为249,808.65万元[99] - 直接或间接为资产负债率超70%被担保对象提供担保金额207,501.67万元[99] - 担保总额超过净资产50%部分金额为35,242.42万元[99]
中信博(688408)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