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80元(含税)[5] - 以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数5,310,798股后的241,546,345股为分红基数[5] -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3,478,342.10元(含税)[5] - 本次利润分配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不送红股[5] - 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已授权董事会制定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5] - 本次利润分配预案无需股东大会审议[5]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息1.80元(含税)[100] 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为8.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2%[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04.3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3%[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037.6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44%[20] - 高温合金产品营业收入为5.6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19.84%[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1元人民币/股,同比增长10.53%[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5%,同比增加0.28个百分点[2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2%[43] - 高温合金产品营业收入达5.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84%[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04.3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3%[4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037.6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44%[43] - 公司营业收入8.29亿元,同比增长15.72%[85] - 高温合金产品收入5.69亿元,同比增长19.84%[8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4.32万元,同比增长15.53%[8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037.62万元,同比增长29.44%[85] - 营业收入为8.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2%[87] - 营业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7.16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8.29亿元,增长15.7%[175] - 净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4591.24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5304.32万元,增长15.5%[17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04.32万元,同比增长15.5%[17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1元/股,同比增长10.5%[176] - 母公司营业收入为2.31亿元,同比增长14.4%[179]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为6.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4%[87] - 销售费用为1735.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25%[87] - 管理费用为3689.8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42%[8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84%,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21] - 研发投入总额为3181.7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84%[63] - 研发投入总额同比下降0.73%,占营收比例减少0.63个百分点[63] - 研发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的3205.18万元略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181.72万元,下降0.7%[175] - 财务费用为负250.29万元,主要由于利息收入1068.39万元超过利息费用777.53万元[175] - 母公司营业成本为2.10亿元,同比增长15.2%[179] - 母公司财务费用为-797.0万元,主要由于利息收入854.7万元超过利息费用45.2万元[179]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0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负1.53亿元有所改善[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1亿元,较去年同期-1.53亿元改善33.9%[18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为209.81万元,同比下降92.0%[18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5.69亿元,同比增长26.0%[182] - 收到的税费返还为1851.76万元,同比增长52.3%[18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97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从正1.22亿元转为负值)[18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176万元,较上年同期负1.05亿元有所改善[18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31万元,较上年同期1.28亿元下降38%[18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4041万元,期末余额为4957万元[185]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3.34亿元,同比增长25%[183]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2.68亿元,同比增长149%[183]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4474万元,同比下降23%[183]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1386万元[183]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为38.2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7.07%[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7.6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22%[20] - 货币资金为1.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41%,占总资产比例4.74%[90] - 应收款项为7.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59%,占总资产比例20.86%[90] - 存货为7.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3%,占总资产比例19.73%[91] - 固定资产为8.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48%,占总资产比例21.29%[91] - 合同负债为3316.5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29%[91] - 境外资产为1.1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3.05%[92] - 应收账款7.9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0.86%[81] - 存货7.5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9.73%[81] - 存货较2024年末增加7.83%[81] - 总资产38.21亿元,同比增长7.07%[85] - 货币资金减少至1.81亿元,较期初2.81亿元下降35.4%[169] - 应收账款增长至7.97亿元,较期初5.67亿元增长40.6%[169] - 存货增加至7.54亿元,较期初6.99亿元增长7.8%[169] - 固定资产增长至8.13亿元,较期初6.81亿元增长19.5%[169] - 在建工程减少至1.78亿元,较期初2.36亿元下降24.6%[169] - 短期借款增长至3.28亿元,较期初2.91亿元增长12.7%[170] - 应付账款增长至1.97亿元,较期初1.11亿元增长77.1%[170] - 合同负债增长至3316.59万元,较期初1236.20万元增长168.3%[170] - 未分配利润增长至1.58亿元,较期初1.21亿元增长29.9%[171] - 总资产增长至38.21亿元,较期初35.68亿元增长7.1%[170]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26.72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27.77亿元,增长4.0%[172][173] - 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的9108.92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4957.04万元,下降45.6%[172] - 其他应收款从2024年末的5.82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6.60亿元,增长13.4%[172] - 长期股权投资从2024年末的10.65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11.15亿元,增长4.7%[172] - 短期借款从2024年末的2244.87万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5822.01万元,增长159.3%[172][173] - 未分配利润从2024年末的2575.27万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5610.83万元,增长117.9%[173]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2,667,073.05元,主要由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损益贡献2,834,122.39元[24][25]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605,095.35元[24]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17,692.57元[24]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247,960.71元[25] - 非经常性损益的所得税影响额为506,491.41元[25] - 政府补助414.49万元,主要为上市奖励及研发补贴[81] 研发投入与项目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84%,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21] - 研发投入总额为3181.7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84%[63] - 研发投入总额同比下降0.73%,占营收比例减少0.63个百分点[63]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06项,其中发明专利173项[44] - 累计授权专利119项,其中发明专利86项[44] - 公司完成2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申报,参与4项国家级项目申报[44] - 新增申请发明专利7项[44]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06项,其中发明专利173项;累计授权专利119项,其中发明专利86项[61] - 报告期内新增申请发明专利7项,无新增获得专利[61] - 新一代低铼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项目预计总投资500万元,本期投入22.56万元,累计投入354.40万元,合金密度<8.9g/cm³,铼含量<4.0wt%[66] - 难变形薄壁异形锻件用高温合金制备技术项目预计总投资680万元,本期投入21.31万元,累计投入634.82万元[66] - 再生利用GH4169合金预处理及高纯化重熔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550万元,本期投入2.59万元,累计投入553.24万元[66] - 高纯净度GH4169合金棒材研制及验证项目预计总投资800万元,本期投入9.10万元,累计投入572.64万元[66] - 铸造高温合金返回料再利用技术与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530万元,本期投入19.02万元,累计投入521.47万元,全返料K465和DZ125母合金锭中O、N、S总含量≤15ppm[66][67] - 返回料GH4169合金棒材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2,000万元,本期投入37.74万元,累计投入1,642.61万元[67] - 高温合金部件低成本制造和返回料利用技术项目预计总投资2,980万元,本期投入59.71万元,累计投入1,027.92万元[67] - 民用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3,011万元,本期投入315.21万元,累计投入863.85万元[67] - 某三代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棒材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本期投入199.86万元,累计投入542.03万元[67] - 中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用高温合金材料完成Φ200mm规格一炉批熔炼试制,项目金额850万元,累计投入223.64万元[10] - 四代航空发动机用合金棒材完成Φ245mm规格两炉批熔炼试制,项目金额1260万元,累计投入250.99万元[11] - 大涵道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棒材完成真空感应熔炼,项目金额1300万元,累计投入383.44万元[12] - 先进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棒材完成Φ150mm规格一炉批熔炼试制,项目金额1135万元,累计投入328万元[13] - 高温合金纯净化冶炼技术项目完成3批次纯净化冶炼试验,项目金额914万元,累计投入151.34万元[14] - 高温合金零部件应用评价平台建设项目金额150万元,累计投入6.01万元[15] - 3D打印高温合金粉末回收利用项目金额400万元,累计投入69.06万元[16] - 铸造高温母合金锭工艺改进项目使单炉平均熔炼工时降低至7.55小时,项目金额500万元,累计投入96.78万元[17] - 航空用GH4169棒材低成本制备技术项目金额261万元,累计投入231.08万元[18] - 国际民用航空用PE16棒材产品开发项目投入370万元,形成φ200 mm和φ300 mm锻造工艺内控参数,实现产品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准[70] - 降低白斑等冶金缺陷的真空自耗技术工艺研究项目投入84万元,形成φ560 mm锭型真空自耗关键工艺参数内控范围,提升合金高温性能[70] - 涡轮盘用高品质GH4065A棒材产品开发项目投入516万元,实现φ200 mm、250 mm、300 mm棒材平均晶粒度达到8.0级或更细,满足航空发动机高要求[70] - 3D打印制粉用高温合金含稀土元素控制研究项目投入115万元,开发出GH3230、GH4099等牌号高温合金棒材,达到国内领先水平[71] - 核电领域用Stellite6和Stellite31高温合金开发项目投入105万元,完成合金试制及化学成分检测,开发出符合要求的合金棒材[71] - 航空航天用低氧低氮高纯高温合金产品开发项目投入108万元,实现氧含量≤0.001wt%、氮含量≤0.001wt%,痕量元素总含量≤0.04wt%[71] - 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产品开发项目投入176万元,实现氧含量≤0.001wt%、氮含量≤0.001wt%,痕量元素总含量≤400ppm[71] - 低成本节能环保工艺开发项目投入470万元,通过铜元素比例控制使每炉氧化渣含量降低15%,提高熔铸工序成材率[71] - 高品质纯镍管材工艺研究项目投入350万元,实现屈服强度≥105MPa、抗拉强度≥380MPa、伸长率≥40%的高性能管材[71] - 铜镍合金返回料再利用技术使产品成本降低≥500元/吨[29] - 低成本B10合金管材研发使成材率提升≥2%[31] - 黄铜盘管成品率提升工艺使成材率提升≥5%且熔炼成本降低3%[32] - 低成本镍基合金管研发使单吨生产成本降低3%且成材率≥5%[34] - 特定舰船用H/BFe30-1-1合金管材研发投入41.28万元[28] - 泵轴用Inconel 718合金棒材研发投入18.8万元[30] 研发团队构成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80人占总人数比例10.36%[75]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771.31万元人均薪酬9.64万元[75] - 研发人员中博士占比6.25%硕士占比26.25%本科占比42.5%[75] - 研发人员年龄30岁以下占比28.75%30-40岁占比36.25%[75] 技术与生产能力 - 公司掌握真空感应+电渣重熔+真空自耗三联熔炼工艺,具备航空转动件用变形高温合金大锭型工程化生产能力[51] - 公司高温合金检测覆盖70余种元素,为国内首家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辉光放电质谱仪检测认证的企业实验室[52] - 公司痕量杂质元素测量不确定度达到0.1ppm级(千万分之一),建成高温合金成分快速检测平台[52] - 公司炉前样品30分钟完成全元素分析测试技术[52] - 公司产品进入中国航发集团、罗罗、赛峰、GE等国内外两机及油气产业链知名企业供应链[53] - 公司取得ISO9001、IATF16949、NADCAP等多项国际体系认证及特种设备型式试验证书[54] - 公司承担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及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攻关任务[51] - 公司具备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母合金制备及产业化能力[51] - 公司实验室为国内首家通过NADCAP-MTL认证,可检测高温合金70余种元素[60]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产品:铸造高温合金)[60] - 公司掌握三联熔炼技术(真空感应+电渣+真空自耗)等多项核心技术[58] - 核心技术人员普遍拥有10年以上高温合金研发或生产管理经验[56] - 公司建设了铸造高温合金生产线和变形高温合金生产线[56] - 研发平台获评江苏省高温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资质[57] 业务与市场 - 公司主营业务包含铸造高温合金和变形高温合金材料[12] - 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涡轮盘等关键部件[12] - 公司高温合金业务覆盖航空航天、燃气轮机、能源电力等领域[36] -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合理库存"模式生产军用高温合金产品[38] - 全球高温合金市场销售额预计2030年将达到108亿元[30] - 中国高温合金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达到342亿元,年化增速9.4%以上[30] - 2025年1-6月中国铜材累计产量1,176.5万吨,同比增长3.7%[30] - 2025年1-6月铜箔材产量57.9万吨,同比增长15.1%[30] - 公司主营业务为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和变形高温合金管材研发生产销售[197] 成本与供应链管理 - 公司深化供应链管理提升采购议价能力和成本战略优化[48] - 公司通过工艺创新和产线优化强化降本增效理念[48] 子公司表现 - 江苏隆达超合金航材有限公司总资产为27.637亿元人民币
隆达股份(688231)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