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嘉和美康(688246) - 2025 Q2 - 季度财报
嘉和美康嘉和美康(SH:688246)2025-08-27 18: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注册地址由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开拓路7号1幢二层1201室变更为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8号院28号楼1层101[14] - 公司注册地址及办公地址均为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8号院28号楼1层101,邮政编码100193[14] - 公司董事会秘书李静及证券事务代表臧一博联系电话均为010-82781910,电子邮箱均为zqb@bjgoodwill.com[15] -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于董事会办公室,指定信息披露报纸包括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及经济参考报[16] - 公司A股股票简称嘉和美康,代码688246,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17] - 报告期定义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货币单位为人民币元/万元/亿元[11] - 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信息化,核心产品包括HIS系统、EMR系统及DRG相关工具[11] - 公司通过子公司架构运营,主要子公司包括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嘉和信息)、武汉嘉斯睿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嘉斯睿特)等[11] - 公司无利润分配预案、无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情况,半数以上董事均保证报告真实性[5][7] - 公司注册资本为1.3759亿元人民币[182] - 公司采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184] - 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189] - 营业周期确定为12个月[188] - 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187] 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22%至2.19亿元人民币[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扩大至1.16亿元人民币[18] - 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218.6863百万元同比下降27.22%[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2884百万元同比下降323.29%[3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8.4092百万元同比下降285.21%[34] - 公司2025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为2.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2%[158]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16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323.3%[15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85元/股,同比下降325%[160]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6%至55.65亿元(2024年半年度:71.01亿元)[162] - 净亏损扩大339.2%至-24.23亿元(2024年半年度:-5.52亿元)[16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负116,288,454.36元[171]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11.31%至人民币173,815,552.55元[88]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97.43%至人民币4,874,995.97元[88]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5.00%至人民币64,745,008.39元[88] - 营业总成本为3.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158] - 研发费用为6474.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9%[159] - 营业成本微降1.7%至29.52亿元(2024年半年度:30.02亿元)[162] -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54.9%至20.44亿元(2024年半年度:13.19亿元)[162] - 财务费用激增133.8%至5.48亿元(2024年半年度:2.34亿元)[162] - 信用减值损失扩大135.4%至-20.00亿元(2024年半年度:-8.49亿元)[163] 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68亿元人民币[18]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12.79%至负人民币11,408,905.38元[8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人民币167,618,793.99元[8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6.76亿元(2024年半年度:-18.98亿元)[16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2.95亿元(2024年半年度:-9.68亿元)[16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14亿元(2024年半年度:流入8.92亿元)[16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1,997,485.64元,同比大幅下降1,883%[16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5,816.83元,同比下降99.5%[16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161,751.30元,同比增长110%[16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3,719,961.13元,同比下降97.1%[16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6,983,525.58元,同比下降87.8%[16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539,500.00元,同比下降73%[169]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9,264,642.14元,同比上升10.1%[169]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减少8.14%至22.85亿元人民币[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下降7.48%至14.39亿元人民币[18]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52.25%至人民币192,709,069.65元[91] - 预付账款同比增加30.28%至人民币198,191,155.49元[91] - 其他应收款同比下降30.60%至3079.85万元,主要因增值税即征即退补助款及内部自研项目结项影响[92] - 无形资产同比增长30.05%至1.50亿元,因内部自研项目结项转入[92] - 长期借款新增4673.90万元,占总资产2.05%[92] - 货币资金受限2111.62万元,原因为履约保证金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92] - 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人民币41,010,200元[83] - 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为负人民币470,482,400元[83] - 公司总资产为2284.8274百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39.093百万元[79] - 公司资产总计为18.1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0.7%[155] - 流动资产合计为11.9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0.5%[155] - 长期股权投资为5.4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6%[155] - 短期借款为3362.76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56.8%[155]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下降51.3%至17.16亿元(期初:38.02亿元)[166] - 货币资金从2024年底的4.04亿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1.93亿元,降幅达52.2%[151] - 应收账款从2024年底的5.74亿元降至2025年中的5.30亿元,减少7.7%[151] - 预付款项从2024年底的1.52亿元增至2025年中的1.98亿元,增长30.3%[151] - 存货从2024年底的5.44亿元微降至2025年中的5.33亿元,减少1.9%[151] - 短期借款从2024年底的2.98亿元降至2025年中的2.47亿元,减少17.3%[152] - 合同负债从2024年底的1.69亿元降至2025年中的1.19亿元,减少29.4%[152] - 未分配利润从2024年底的-3.54亿元扩大至2025年中的-4.70亿元,亏损增加32.8%[153]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2024年底的1326万元增至2025年中的1698万元,增长28.1%[154] - 母公司应收账款从2024年底的141万元增至2025年中的384万元,增长173.2%[154]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从2024年底的11.76亿元略降至2025年中的11.64亿元,减少1.5%[154] - 所有者权益合计下降129,966,699.07元,期末余额为1,390,199,947.21元[171] - 少数股东权益为负48,893,053.02元,同比下降38.8%[17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3.9亿元,较期初18.3亿元下降24.1%[172][17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17.9亿元,较期初18.2亿元下降1.6%[174]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0.98亿元扩大至期末-1.26亿元,下降28.0%[173][174] - 其他综合收益为-670万元,与期初持平[172][173] - 资本公积增加130.9万元至18.08亿元,增幅0.07%[173][174] - 库存股增加822.4万元至3005.4万元,增幅37.7%[173][174] - 综合收益总额为-3701.8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部分为-2747.2万元[173]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为138.9万元[173] - 实收资本增加7.9万元至1.39亿元,增幅0.06%[173][174] - 少数股东权益从672.3万元转为-282.3万元,下降142.0%[173][17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2422.59万元,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2422.59万元[176] - 2025年上半年期末未分配利润为-852.36万元,较期初1570.22万元下降154.3%[176] - 2025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7.80亿元,较期初18.04亿元下降1.3%[176]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551.70万元,所有者权益减少1235.28万元[177] - 2024年上半年通过股份支付增加所有者权益138.87万元(股本7.94万元+资本公积130.93万元)[177] - 2024年上半年库存股增加822.44万元,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822.44万元[177] - 公司实收资本自2024年上半年的1.38亿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1.38亿元[176][177] - 资本公积保持稳定,2025年上半年期末为16.49亿元,与期初持平[176] - 其他综合收益持续为负值,2025年上半年期末为-147.90万元[176] - 盈余公积保持340.74万元未发生变动[176]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43.36%[19] - 研发投入总额为9481.25万元,同比下降22.51%[65]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31.71%,同比减少6.04个百分点[65] - 费用化研发投入6474.5万元,同比下降15%[65] - 资本化研发投入3006.75万元,同比下降34.9%[6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3.36%,同比增加2.64个百分点[65] - 研发人员数量为60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33.69%[75]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84.9601百万元,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4.04万元[75] - 公司研发投入较高,持续进行医疗AI技术探索和产品迭代[78] 技术和产品 - 电子病历系统(EMR)是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用于医疗信息的采集、存储、访问及智能化处理[11] - 在中国电子病历市场连续十一年排名第一(2014-2024年)[32] - 拥有医院客户超过1700家其中三甲医院650余家[32] - 三甲医院客户数量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三分之一[32] - 2022年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32] - 业务覆盖除台湾地区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32] - 公司新一代智能应用体系已在多家大型三甲医院落地应用[35] - 协和医院6个科室应用虚拟病房模式抓取准确率接近或超过95%[37] - VTE智能防治项目在多家医院落地后风险评估率应评尽评率达或接近100%[37] - 公司自研死亡风险分级AI模型基于近10万份历史分诊数据训练[38] - 病历质控系统新增35项核心制度指标专项质控点[40] - 医院运营分析系统开发85项质量指标实时监测模块[41] - 智能电子病历平台V7实现国产化全栈适配满足信创需求[37] - 急诊急救大平台实现三级急救指导建议智能生成模式[38] - 急诊智能分诊AI模型自动生成四级分诊建议[39] - 公司助力北医三院成为近五年唯一通过电子病历七级评审的医院[41] - 公司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已接入6家医院核心业务数据和241家社区卫生机构数据,涉及168个数据来源和79.54亿行原始数据[43] - 平台建成覆盖345万常住人口的区域医疗数据资源池,完成27.35亿行数据标准化治理[43] - 专病队列构建平台内置23个专科100+病种约1.5万个标准数据元,建库效率提升2倍以上[45] - AI临床思维训练平台覆盖40个科室,注册教师8300余名、医学生2000余名,完成出科考核近5000次[46] - 平台满意度超过88%,学生问诊全面性从58%提升至89%[46] - 公司参与发表SCI论文10余篇,新获批肿瘤及慢性病数据标准团体标准及北京市地方标准2项[45] - 多模态数智中台通过AI技术解析数百万份数据表结构以降低数据解析门槛[42] - 区域标准纯净数据湖支撑病历内涵质控等数智化服务[43] - 科研平台自研"医疗时序数据处理引擎Datastudio"满足多场景数据预处理需求[44] - 区块链数据共享监测平台应用于多院区传染病实时监测并通过中国信通院评估[48] - 公司电子病历产品连续11年位居国内电子病历系统市场排名第一[56] - 医疗大数据产品连续5年位居中国医疗大数据市场前三甲且2022年位居第一[56] - 公司客户保有量已突破1700家[55] - 公司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6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044项[53] - 公司已布局手术麻醉重症监护口腔专科产科急诊急救等多个专科电子病历产品[50] - 公司通过ISO9001ISO13485ISO20000等多项业务安全及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认证[54] - 公司科研产品体系覆盖从科研项目管理到多中心科研协作网络的一站式全流程[52] - 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建设多模态数据融合及资产管理体系[52]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3] - 公司荣获英国标准协会BSI数字信任奖[56] - 公司拥有研发人员605名,占员工总数比例为33.69%[58] - 公司医疗大模型总训练Token数达到140亿[59] - 公司电子病历编辑器技术内置10万级专病模板库[59] - 公司医疗设备数据采集技术可直连50个厂商的500种设备型号[59] - 公司医疗设备数据技术已在200家医疗机构部署近3000个终端[59] - 公司数据实时传输技术单服务器支持250个智能网关并发[59] - 公司服务医院中近40家获电子病历五级及以上认证[57] - 公司服务医院中近80家获信息互联互通4甲及以上认证[57] - 公司拥有32项核心技术,其中27项应用于主要产品板块[59] - DPSOI诊疗序列技术支持1100余个专科诊断,覆盖400余个专科治疗方案和1700余个专科病历模板,支持门诊80%以上诊断[8] - 临床智能决策模型技术临床测试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可降低误诊率10%以上[11] - 智能医疗决策引擎累计学习上亿份病历,提取上万条经验规则,诊断准确率最高达98%,测试准确率超90%[12] - 临床知识图谱技术整合数千临床指南、数百万权威论文和数十万医学数据库,形成包含数十万实体和数百万关系的知识图谱[10] - 智能风险预测引擎依托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疾病风险预测和危险因素分析[9] - 病历录入技术通过图形化界面支持医生快速点选录入牙位疾病信息[7] - 临床诊疗模型定义技术支持多维度诊疗数据横向对比和可视化分析[7] - 中西医结合临床辅助决策技术整合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施治思想,实现个体化精准施治[13] - 实时临床数据搜索引擎支持快速搜索上万个变量及数十亿条医疗文本与结构化数据,查全率达99%以上[14] - 医疗自然语言分析技术已识别出北京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病历中超过12000项医疗实体及其关系,并在数十家医院处理数亿份病历文本[25] - 嘉和应用及服务开发框架系统兼容10款国产操作系统、12款国产数据库和5款国产服务器,支持跨平台部署[28] - 医疗大数据存储处理技术经行业专家组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公司重点核心技术[18] - 医疗自然语言分析技术经行业专家组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公司重点核心技术[25] - 医疗数据实时流处理技术基于Kafka和Spark Streaming技术实现医疗事件高并发实时预警监控[19] - 智慧门户交互技术整合院内各类应用系统及基础诊疗数据信息,以功能组件及数据组件方式集成[16] - 医疗大数据湖仓一体化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统一管理和灵活高性能的数据查询与实时分析[17] - 医疗数据特定场景极速计算模型构建技术已积累大量模型,如住院日模型可精准计算患者有效住院日期[21] - 微服务架构及集中化配置极速管理技术通过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