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同机械(00118) - 2025 - 中期业绩
大同机械大同机械(HK:00118)2025-08-27 18:08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6%至996.205百万港元[3][6]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1.6%至996,205千港元,其中对外销售增长11.6%至996,205千港元[18][19]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996,205千港元,同比增长11.6%[31]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同比增长21.1%至185.762百万港元[3][6]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185,762千港元,毛利率为18.6%[32] - 经营溢利同比大幅增长165.2%至13.205百万港元[3][6] - 持续经营业务期内溢利扭亏为盈达4.070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3.071百万港元)[3][6] - 除税前溢利同比增长510.2%至15,193千港元[18][19] - 每股基本盈利为0.17港仙(去年同期亏损0.29港仙)[8]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17港仙,其中持续经营业务贡献0.17港仙[27] - 已终止经营的印刷线路板业务期内溢利为4,643千港元,收入为111,971千港元[25] 成本和费用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分销费用为96,174千港元,同比增长9.8%,占收入比例为9.7%[34]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行政费用为85,820千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3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财务费用为4,414千港元,同比下降49.3%[36]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9.3%至4,414千港元[18][19]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100.1%至11,123千港元,其中海外所得税增长95.2%至10,563千港元[22]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9,437千港元,同比下降56.4%[33] - 投资收入同比下降12.1%至4,175千港元[18][19] 业务分部表现 - 工业消耗品分部收入同比增长39.7%至260,108千港元,分部业绩增长56.8%至12,412千港元[18][19] - 注塑制品分部收入同比增长3.7%至285,413千港元,但分部业绩同比下降20.1%至13,900千港元[18][19] - 机械制造分部收入同比增长5.0%至462,297千港元,分部亏损收窄77.0%至4,601千港元[18][19] - 锂电池设备行业订单实现爆发式增长,带动工业消耗品贸易业务显著增长[49] - 挤出机、橡胶注射成型机及油压机制造业务上半年实现较大幅度销售增长[40] - 中大型复合绝缘子橡胶注射成型机销售增幅显著受益于国家电网增量发展及国外电网设备更新需求[40] - 汽车管路挤出解决方案在国内外市场均实现增长[40] - 珠海食品包装塑料加工厂销售同比略有下跌[43] - 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系列包装需求呈现结构性增长[43] - 合肥家电塑料配套件加工厂上半年销售额与盈利能力同比持平[45] - 吹塑人体模特业务因重要客户减少新店计划,预计全年销售额将回落[47] - 新款纳米微发泡吹塑模特产品将于下半年投入批量生产[47] 地区市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6.4%至894,064千港元,占总收入89.7%[20] - 物业、厂房及设备同比增长3.5%至515,611千港元,其中中国内地资产增长5.9%至412,843千港元[20] 资产和负债状况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13.5%至448.882百万港元[10]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至约4.489亿港元(2024年末:约5.190亿港元),现金净额降至约2.970亿港元(2024年末:约3.921亿港元)[52]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长22.5%至707.944百万港元[10] - 贸易及票据应收款项总额为640,046千港元,较上年末增长21.9%[30] - 存货增长11.3%至454.553百万港元[10] - 银行借款总额增长19.2%至141.59百万港元[10][11] - 公司银行借款总额增至约1.416亿港元(2024年末:约1.153亿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借款约1.341亿港元[52] - 权益总额增长1.7%至1,332.62百万港元[11] - 股东应占权益总额增至约12.601亿港元(2024年末:约12.416亿港元)[53] - 贸易及票据应付款项总额为599,542千港元,较上年末增长14.5%[30] - 租赁负债约1,032万港元(2024年末:约1,170万港元)[52] 产品与技术发展 - 中大型两板式注塑机J系列销量显著回升受益于国内家电龙头企业大额订单交付[38] - 高端精密节能注塑机Se5H系列及电动注塑机D系列接单量明显增长[38] - 首台超大型四千五百吨两板式注塑机(JSeII)成功交付韩国新能源汽配客户[38] - 智能管理云平台「iSee 4.0」用户数量每年持续增长并为所有机型配备标准版[3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下半年国内外市场仍充满挑战及不确定性因素[59] - 关税政策多变且后续影响难以预测[59] - 部分客户为规避关税风险提前下单提货透支后续市场需求[59] - 中国内地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时间消化[59] - 公司将增加机械制造业务资源投入以抓住出口增长机遇[60] - 公司聚焦新能源汽车家电和锂电池设备等细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60] - 海外产能持续扩充将为机械制造和工业消耗品贸易注入新增长动力[60] - 食品包装行业需求稳定为注塑制品加工业务提供有利发展环境[60] - 公司加大定制化解决方案研发力度助客户应对成本压力[61]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62] 行业和市场趋势 -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推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装机量大幅增长[49] - 消费降级导致工业设备领域投资意愿减弱,通用设备行业同比持平或下滑[49] 人力资源 - 公司雇员总数1,776名(2023年同期:1,765名),女性与男性比例为30: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