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 - 公司收入为31.1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3] - 公司收入达到人民币31.1亿元,同比增长22.5%[28]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31.127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25.404亿元增长22.5%[50] - 公司总营收31.1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53][56] - 毛利润为25.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3] - 税前利润为14.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0%[3] - 净利润为11.8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3] - 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11.8亿元,同比增长20.6%[28] - 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为11.8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2%[3] - 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12.0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3] - 期内利润增长20.6%至人民币1,182.4百万元[73] - 2025年上半年客户合同收入为31.1266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5.40432亿元人民币增长22.5%[15] 成本和费用同比增长 - 销售成本为5.7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5] - 销售成本增加27.5%至人民币570.3百万元,主要因销量增长和产能扩建[65] - 销售及经销开支为10.5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7%[5] - 销售及经销开支增长18.7%至人民币1,058.6百万元,主要用于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67] - 营销及推广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8.1164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9.69431亿元人民币,增长19.5%[18] - 雇员福利开支(包括工资、薪金及津贴)从2024年上半年的8175.7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23915亿元人民币,增长51.6%[18] - 行政开支上升25.7%至人民币82.6百万元,因管理人员扩充和数字化投入增加[71] -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奖励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4604.8万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62.1万元人民币,下降50.9%[18] - 研发成本下降15.5%至人民币41.2百万元,占收入比例从1.9%降至1.3%[68] - 公司研发支出为人民币4100万元,占收入比例1.3%[29] 其他财务数据变化 - 利息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3899.1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6339.6万元人民币,增幅达62.5%[17] - 其他收入增长31.2%至人民币68.8百万元,主要来自利息收入增加[69] - 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2.6170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7464亿元人民币增长49.8%[20] - 所得税开支大增49.9%至人民币261.7百万元,主要因应税利润增加[72] - 2024年度末期股息及特别股息合计为12.78874亿元人民币,而2023年同期为9.08437亿元人民币[21] - 每股基本盈利为1.1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3] - 每股摊薄盈利为1.1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5%[3] - 每股基本盈利增长15.2%至人民币1.14元,摊薄盈利增长16.5%至人民币1.13元[74]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加权平均股数10.34853754亿股计算,2024年同期为9.88391916亿股[23] - 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34,853,754股[24]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7,201,963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9,256,222千元人民币,增长28.5%[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4,030,207千元人民币大幅增至6,943,768千元人民币,增长72.3%[8] - 流动资金大增72.3%至人民币6,943.8百万元,主要来自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1]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141,282千元人民币增至466,472千元人民币,增长230.1%[8] - 贸易应收款项合计为人民币4.66亿元,较上年末的1.41亿元大幅增加[24] - 存货从310,814千元人民币增至441,144千元人民币,增长41.9%[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917,487千元人民币[8]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1,041,771千元人民币增至1,163,594千元人民币,增长11.7%[8] - 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从11,436千元人民币增至77,126千元人民币,增长574.5%[8] - 公司权益总额从7,119,822千元人民币增至9,188,848千元人民币,增长29.1%[9] - 应付股息为1,278,874千元人民币[8] - 非流动负债总额从82,141千元人民币降至67,374千元人民币,下降18.0%[9] - 贸易应付款项合计为人民币3.00亿元,较上年末的2.87亿元略有增加[25] - 合同承担总额为人民币2.54亿元,较上年末的1.33亿元显著增长[26] 品牌表现 - 可复美品牌报告期内收入为人民币25.4亿元,同比增长22.7%[36] - 可复美品牌收入25.419亿元(占比81.7%),同比增长22.7%[60][61] - 可丽金品牌报告期内收入为人民币5.0亿元,同比增长26.9%[37] - 可丽金品牌收入5.027亿元(占比16.1%),同比增长26.9%[60][62] - 其他品牌收入0.581亿元(占比1.9%),同比下降10.5%[60][63] - 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在天猫618大促中位列医用敷料好评榜TOP1[33] - 可复美密修系列在线下专卖店渠道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35] - 可丽金胶原大膜王在618大促中位列天猫涂抹面膜热卖榜TOP4和京东滋养面膜热卖榜TOP1[37] - 可复美焦点面霜持续实现人群破圈和声量提升[36] - 可丽金升级胶原大膜王至3.0版本,巩固抗老涂抹面膜品类心智地位[37] 产品线收入表现 - 功效性护肤品收入24.095亿元(占比77.4%),同比增长24.2%[53][54] - 医用敷料收入6.932亿元(占比22.3%),同比增长17.1%[53][54] 渠道表现 - 公司直销渠道收入为人民币23.3亿元,占总收入的74.7%[45] - 公司经销渠道收入为人民币7.9亿元,占总收入的25.3%[45] - 直销收入贡献占比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45] - DTC在线直销收入18.164亿元(占比58.4%),同比增长13.3%[56][57] - 电商平台直销收入3.911亿元(占比12.6%),同比大幅增长133.6%[56][58] - 线下直销收入1.178亿元(占比3.7%),同比增长74.3%[56][59] - 经销商渠道收入7.874亿元(占比25.3%),同比增长12.1%[56][60] 销售网络和覆盖 - 公司产品进入约1,700家公立医院[42] - 公司产品进入约3,000家私立医院和诊所[42] - 公司产品覆盖超过13万家连锁药房门店[42] - 公司产品进入约6,000家CS/KA门店[42] - 可复美品牌专卖店在全国已开设24家门店[42] 市场推广和品牌活动 - 公司旗下品牌参与多个学术会议及行业展会,包括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皮肤性病学术年会等[38] - 可复美开展第四届校园行活动,通过皮肤检测和产品体验接触年轻消费群体[39] - 可丽金通过"我的重组身份"悦己沙龙等线下活动传递品牌理念[40] - 公司联合全国超400家公立医院开展公益活动[47] - 公司坚持渠道矩阵的深度精细化运营,提高对消费者的精准洞察和投放效率[41] 研发和知识产权 - 公司拥有超过140项在研项目,已获授权及申请中专利达186项[29] - 重组胶原蛋白分子库中的分子数量超过50种[30] 员工和股权激励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全职员工2,162名,其中生产制造员工945人占43.7%,研发员工186人占8.6%,销售及营销员工628人占29.1%,一般及行政员工403人占18.6%[87] - 限制性股票单位计划最高授予19,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77%,83名参与者已获授全部额度[88] - 2023年购股权及股份奖励计划可发行股份上限99,5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9.29%,其中服务提供者份额为19,900,000股占1.86%[89] - 公司向128名参与者授予20,000,000份购股权认购普通股[89] 公司治理 - 公司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C.2.1条,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严建亚先生兼任[92][93] - 全体董事确认在报告期内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9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06] - 独立核数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已对中期业绩进行审阅[106] - 提名委员会成员变更于2025年8月27日生效[107] - 董事会包括5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0]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子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1]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建议不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90] 募集资金使用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73.7百万港元,其中46%用于销售网络拓展,28%用于产能扩展,11%用于研发投资,5%用于信息系统升级,10%用于营运资金[95][9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净额569.8百万港元,剩余3.9百万港元未使用[98] - 研发投资使用募集资金净额63.1百万港元,占总额11%,已全部使用完毕[98] - 生产能力扩展使用募集资金净额160.6百万港元,占总额28%,已全部使用完毕[98] - 全渠道销售及营销网络建设使用募集资金净额263.9百万港元,占总额46%,已全部使用完毕[98] - 运营及信息系统升级使用募集资金净额28.7百万港元,占总额5%,剩余3.9百万港元预计2027年12月31日前使用[98] - 2024年5月认购所得款项净额1,627百万港元,其中90%(1,464.3百万港元)用于核心业务发展[1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核心业务发展资金累计使用646.7百万港元,剩余817.6百万港元未使用[101] - 补充流动资金部分累计使用55.2百万港元,占认购总额10%(162.7百万港元),剩余107.5百万港元未使用[101] - 2025年上半年认购款项已使用金额371.0百万港元,总未使用金额925.1百万港元[101] - 2025年4月配售35,000,000股新股,配售价格为每股66.65港元[101] - 公司自认购收取所得款项净额约22.94亿港元[102] - 所得款项净额的90%将用于核心业务发展及生态圈布局[102] - 所得款项净额的10%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102] - 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逐步使用募集资金净额[10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动用卖方配售及认购所得款项净额[104]
巨子生物(02367)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