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江瀚新材(603281) - 2025 Q2 - 季度财报
江瀚新材江瀚新材(SH:603281)2025-08-27 19:15

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 - 营业收入为9.45亿元,同比下降19.53%[20] - 利润总额为2.42亿元,同比下降33.17%[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0亿元,同比下降32.60%[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99亿元,同比下降32.35%[20] - 基本每股收益0.57元,同比下降32.14%[21] - 稀释每股收益0.57元,同比下降32.14%[21] - 扣非基本每股收益0.54元,同比下降31.65%[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16%,同比减少2.19个百分点[21] - 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93%,同比减少2.05个百分点[21] - 公司营业收入9.45亿元同比下降19.53%[30][35] - 净利润2.10亿元同比下降32.60%[30] - 营业收入从11.74亿元下降至9.45亿元,同比减少19.5%[122] - 净利润从3.12亿元下降至2.10亿元,同比减少32.6%[123]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5%至9.45亿元[126] - 净利润同比下降32.6%至2.10亿元[127] 成本和费用同比下降 - 研发费用3122.38万元同比下降14.90%[31][35] - 研发费用为3122.3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30%,同比提升0.18个百分点[56] - 研发费用从3669万元降至3122万元,同比减少14.9%[123]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4.9%至3122万元[126]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5亿元,同比上升20.36%[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65亿元同比增长20.36%[3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0.4%至2.65亿元[129][13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0.4%至2.65亿元[13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下降7.5%至7.83亿元[12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7.5%至7.83亿元[13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减少至29.90亿元,同比改善81.4%[13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长109%至33.56亿元[132] -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激增260.5%至27.4亿元[132] -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现金同比减少30.8%至8023万元[13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增长34.9%至10.56亿元[13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下降12.3%至6.9亿元[135]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1.0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08%[20]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55.3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24%[20] - 货币资金38.15亿元占总资产68.90%较上年末增长14.92%[38] - 交易性金融资产2.93亿元同比下降61.30%[38] - 应付账款1.95亿元同比增长48.09%[38] - 应收款项融资2401万元同比下降52.24%[38] - 其他流动资产同比增长4170.89%主要因大额购入结构性存款[40] - 应付账款同比增长48.09%主要因项目建设长期资产应付款增加[40] - 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比增长41.51%主要因未到期存款及结构性存款应计利息累积[40] - 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价值2.41亿元,较期初减少12.57%[47] - 货币资金增加至38.1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4.9%[114]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2.9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61.3%[114] - 应收账款减少至2.4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12.6%[114] - 存货减少至1.4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13.8%[114] - 其他流动资产大幅增加至1.9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4170.8%[114] - 固定资产增加至4.9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7.1%[114] - 在建工程减少至2.4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6.0%[114] - 应付账款增加至1.9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48.1%[115] - 长期借款新增5000万元人民币[115] - 未分配利润增加至23.6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9.8%[116] - 公司总资产从531.21亿元增长至553.72亿元,增幅4.2%[119][120] - 固定资产从3.88亿元增至4.93亿元,增幅27.1%[119] - 长期股权投资新增1.00亿元[119] - 合同负债从2107万元减少至1809万元[119] - 递延所得税负债从1031万元增至1458万元[12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长3.1%至51.01亿元[137][138] - 未分配利润增长9.8%至23.63亿元[138] - 资本公积减少5499.8万元[137] - 专项储备减少302万元[137]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169万元,其中政府补助617万元[22][23]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损益787万元[22]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10.55万元[22] 业务和销售表现 - 总销量同比下降6.30%销售均价同比下降13.85%[30] - 出口规模同比下降约两成[30] - 产品出口占比50%,主要销往欧美日韩及东南亚地区[53] 研发投入和能力 - 研发人员123名,占员工总数12.59%,持有68项发明专利[56] 股东结构和持股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3,431户[104] - 第一大股东甘书官持股37,786,403股,占总股本比例10.12%[106] - 第二大股东贺有华持股34,300,476股,占总股本比例9.19%[106] - 第三大股东尹超持股23,800,000股,占总股本比例6.37%[106] - 第四大股东甘俊持股20,308,400股,占总股本比例5.44%[106] - 第五大股东陈太平持股18,244,673股,占总股本比例4.89%[106] - 第六大股东王道江持股16,917,618股,占总股本比例4.53%[106] - 第七大股东谢永峰持股16,660,000股,占总股本比例4.46%[106] - 第八大股东黄雪松持股9,406,610股,占总股本比例2.52%[106] - 第九大股东贺旭峰持股8,747,700股,占总股本比例2.34%,报告期内减持1,557,700股[106]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23.73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为20.59亿元[9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13.28亿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64.50%[91] - 功能性硅烷偶联剂及中间体建设项目累计投入3.02亿元,完成进度58.87%[95] - 年产6万吨三氯氢硅项目累计投入1.57亿元,完成进度67.67%[95] - 科研中心与办公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45亿元,完成进度96.67%[95]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6.22亿元,完成进度100.65%[97] - 公司取消年产2000吨高纯石英砂产业化项目,原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为0.25亿元[95] - 公司取消年产2000吨气凝胶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原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为0.20亿元[95] - 公司新增硅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园一期项目,计划投资1.52亿元,累计投入0.57亿元,完成进度37.50%[95] - 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将原高纯石英砂项目资金3.75亿元调整用于功能新材料硅基前驱体项目[98] 产能和项目进展 - 建成项目产能达功能性硅烷15.2万吨/年、三氯氢硅6万吨/年[57] - 通过盐酸循环利用节约运费约2140万元[57] 关联交易 - 公司向荆州市佳涛汽车零部件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采购包装物实际金额为395.73万元人民币[87] - 公司向深圳市优越昌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产品实际金额为133万元人民币[87] - 2025年度预计向荆州市佳涛采购包装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86] - 2025年度预计向深圳市优越昌浩销售产品金额不超过1500万元人民币[86] 公司治理和承诺 - 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份锁定期为上市后36个月[65] - 董事及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股总数25%[66] - 股价破发触发条件:上市6个月内连续20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66] - 破发后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66]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66] - 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股份[66] - 关联交易承诺方包含实际控制人及持股5%以上股东[64][68][69] - 同业竞争承诺覆盖实际控制人及首发前持股5%以上股东[64][67] - 所有关联交易承诺要求按公允市场价格执行[68][69] - 违反承诺需承担全部经济损失赔偿责任[67][68][69] - 实际控制人承诺用于增持股份资金累计不低于500万元[76] - 公司上市后3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每股净资产将触发稳定股价义务[75][78] - 实际控制人增持股份价格不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76] - 锁定期满后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除权除息调整后)[78] - 上市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将自动延长锁定期6个月[78] - 社保/公积金补缴承诺人按持股比例足额支付补缴费用[74] - 股价稳定措施实施期间连续5日高于每股净资产可中止计划[77] - 实际控制人未履行增持承诺将扣留其现金分红[77] - 股份增持完成后6个月内不出售所增持股份[76] - 稳定股价措施实施需符合证券监管机构回购增持规定[75][78] - 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上一年度税后薪酬的20%或20万元人民币[79] - 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股份后6个月内不得出售所持股份[80] - 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将触发股价稳定措施[80] - 未履行增持承诺时公司可扣留应付薪酬及现金分红总额的80%[81] - 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高于最近一期每股净资产时停止股价稳定措施[81] 股份回购 - 2024年首次回购204万股,报告期内启动第二次回购计划2-4亿元[57] - 截至报告期末已回购5499.22万元,累计回购234.64万股占总股本0.63%[57] 分红政策 - 三年累计现金分红10.62亿元,占年均净利润138.75%[56] 行业和市场环境 - 功能性硅烷全球产能80%集中在中国,产量和消费量占比分别为70%和50%[26] - 产品价格较2022年高点下降50%,行业进入下行区间[26] 风险因素 -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涉及氯丙烯、无水乙醇等石化及生物质原料[46] - 市场竞争风险源于行业资本技术密集型特性及潜在新进入者[47] - 核心技术外泄风险通过专利保护及保密协议等措施应对[49] 财务收益 - 货币资金利息收入达3522万元[123] - 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7.6%至3522万元[126] - 投资收益同比下降59.5%至540万元[126] 所有者权益变动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47.74亿元人民币[14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12亿元人民币[14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对股东分配利润3.73亿元人民币[14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专项储备增加322.41万元人民币[14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6.66亿元人民币[14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9.48亿元人民币[14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2.10亿元人民币[14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所有者投入资本减少5499.83万元人民币[14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专项储备减少302.03万元人民币[14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1.01亿元人民币[143] - 公司2024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合计期初余额为47.74亿元,期末余额为46.66亿元,减少1.08亿元[145] - 公司2024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3.12亿元[145] - 公司2024年半年度专项储备本期提取498.99万元,使用176.59万元,净增加322.41万元[145] - 公司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中对所有者分配3.73亿元[145] - 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为3.73亿元[146] - 公司资本公积为22.68亿元[145] - 公司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18.84亿元[145] - 公司专项储备期末余额为2454.92万元[145] - 公司盈余公积期末余额为1.65亿元[145] - 公司注册资本为3.73亿元,股份总数3.73亿极[146] - 综合收益总额达2.1亿元[137] 会计政策和计量 - 公司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156]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156] -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等价物定义为持有期限短于三个月、流动性强且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159] - 外币货币性项目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即期汇率折算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60] -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61]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16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产生的利息、减值损失及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162] - 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转移形成负债、财务担保合同及贷款承诺、以摊余成本计量四类[161]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包括收取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已终止或资产转移满足终止确认规定[164] - 金融资产转移未保留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时按是否保留控制权分别处理[165] - 应收账款1年以内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173] - 应收账款1-2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173] - 应收账款2-3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20%[173] - 应收账款3-4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0%[173] - 应收账款4-5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80%[173] - 应收账款5年以上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173] - 其他应收款1年以内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179] - 其他应收款1-2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179] - 其他应收款2-3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20%[179] - 其他应收款3-4年账龄极期信用损失率为50%[179] - 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并按差额计提跌价准备极[182] - 直接出售存货按估计售价减销售费用和税费确定可变现净值[183] - 需加工存货按产成品估计售价减至完工成本及销售费用税费确定可变现净值[183] - 有合同与无合同价格存货分别确定可变现净值[184] - 合同资产按履约义务与客户付款关系列示[185] - 信用风险显著不同的合同资产按单项计提预期信用损失[186] - 持有待售资产需满足立即出售条件且出售极可能一年内完成[187] - 持有待售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减出售费用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188] - 持有待售资产减值损失可在后续期间公允价值回升时转回[189] - 终止经营需满足独立业务或地区处置条件并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损益[191] -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房屋及建筑物年折旧率4.75%[200] - 通用设备年折旧率31.67%[200] - 专用设备年折旧率15.83%[200] - 运输工具年折旧率19%[200] - 丧失子公司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196] - 处置子公司股权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极[196] - 分步处置子公司股权且属一揽子交易时合并报表确认其他综合收益[196] - 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方法计提折旧[198] - 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194] - 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子公司股权时处置价款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95] 金融资产投资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4.83亿元,本期购买27.47亿元[42] 子公司投资 - 新设子公司江瀚电子投资金额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