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信达(01359) - 2025 - 中期业绩
中国信达中国信达(HK:01359)2025-08-27 19: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2025年上半年收入总额为343.62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50.759亿元人民币下降2.0%[9] - 2025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25.901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29.348亿元人民币,出现大幅下滑[9]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9.05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6.567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65.9%[9] - 收入总额同比下降2.0%至34362.2百万元[21][2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总额为343.6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56]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股东净利润为2280.6百万元,同比增长5.8%[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2025年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10.44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9.139亿元人民币激增124.7%[9] - 2025年上半年成本收入比率升至33.64%,远高于2024年同期的21.15%[11]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65.5%至7885.3百万元[21] - 其他资产减值损失激增2011.8%至3159.2百万元[21] - 信用减值损失增加65.5%,从47.643亿元增至78.853亿元[44][48] - 其他资产减值损失激增2011.8%,从1.496亿元增至31.592亿元[44][50] - 利息支出减少11.6%,从219.053亿元降至193.65亿元[44][46] - 持有待售物业减值损失飙升3779.4%,从0.418亿元增至16.216亿元[50] - 所得税费用从计提2.781亿元转为转回34.953亿元[53]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表现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2025年上半年税前亏损62.002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率-33.5%[56] -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收入占比53.8%,税前亏损62.002亿元[92][93] -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2024年上半年为52.6%2025年上半年为53.8%[94] - 2025年上半年不良资产经营业务计提减值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147.6亿元同比增加50.1亿元[94] - 2025年6月末不良债权资产净额2971.06亿元较2024年末2948.44亿元增长0.8%[96]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收购不良债权资产265.81亿元同比增长47.6%[96] - 不良债权资产净额合计为人民币2971.06亿元,其中收购经营类占比91.6%(人民币2721.59亿元),收购重组类占比8.4%(人民币249.48亿元)[107]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收购不良债权资产总额为人民币265.81亿元,全部为收购经营类资产,同比增长47.6%[107][113] - 不良债权资产总收入为人民币32.62亿元,其中收购经营类收入占比79.3%(人民币25.86亿元),收购重组类收入占比20.7%(人民币6.76亿元)[107] - 收购经营类不良资产内部收益率为8.7%,较2024年同期的10.9%下降2.2个百分点[113] - 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净额为人民币249.48亿元,较2024年末的284.85亿元减少12.4%[107][116] - 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减值比率升至34.38%,较2024年末的26.20%上升8.18个百分点[116] - 收购重组类资产拨备覆盖率为73.3%,较2024年末的82.0%下降8.7个百分点[116] - 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月均年化收益率为3.9%,较2024年同期的6.1%下降2.2个百分点[116] - 房地产行业在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中占比71.9%(人民币239.99亿元),仍为最大风险敞口行业[121] - 环渤海地区在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中占比27.6%(人民币91.95亿元),为最大风险敞口区域[122] 金融服务业务表现 - 金融服务分部2025年上半年税前利润35.177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率21.9%[56] - 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占比46.7%,税前利润35.177亿元[92][93] - 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48.3%降至2025年上半年46.7%[136] - 金融服务业务2025年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24.6亿元,同比减少4.4亿元[136] 南商银行表现 - 南商银行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5018.0亿元,不良贷款率2.77%,较2024年底2.82%有所改善[141] - 南商银行2025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36.0亿元,与2024年同期持平[142] - 南商香港2025年上半年实现协同经营收入1.5亿元[145] - 南商香港企业客户贷款余额从2024年底1462.0亿元增至2025年6月底1478.0亿元[147] - 南商香港个人客户存款余额从2024年底2048.0亿元降至2025年6月底1917.0亿元[147] - 南商中国2025年上半年集团协同业务规模达214.7亿元人民币,协同收入1.5亿元人民币[148] - 南商中国总资产从2024年末1470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末1507亿元人民币[150] - 南商中国不良贷款率由2024年末1.38%上升至2025年6月末1.48%[150] - 南商中国存款总额从2024年末912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末853亿元人民币[150] 证券及投资业务表现 - 信达证券2025年上半年收入2037.2百万元,同比增长27.7%[152] - 信达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占比从25.0%提升至36.5%,达743.4百万元[155] - 信达澳亚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从1530.6亿元降至1278.9亿元[156] - 信达期货2025年上半年业务收入82.8百万元,营业利润22.7百万元[155] - 金谷信托管理资产余额从4676.7亿元增至6842.9亿元,增长46.3%[158] - 金谷信托实业领域投资占比从70.8%提升至75.5%,达51679.4百万元[160] 融资租赁业务表现 - 应收融资租赁款净额从2024年底的676.2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底的682.3亿元[161] - 2025年上半年融资租赁业务营业净收入为8.842亿元,同比下降6.4%[161] - 2025年上半年融资租赁业务净利润为4.909亿元,同比增长11.5%[161] - 专业化产品净收入5.257亿元,占信达金租净收入59.5%[162] - 制造业应收融资租赁款余额310.338亿元,占比从38.6%提升至43.0%[16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应收款余额107.083亿元,占比从17.1%下降至14.8%[164] 其他业务表现 - 公司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投资余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11.2亿元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082.9亿元,降幅1.3%[128] - 2025年上半年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新增投放304.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61.6亿元增长88.2%[128] - 2025年上半年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收入17.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0.9亿元下降57.2%[128] - 能源及基础产业结构调整领域新增投放995.11百万元,占比32.7%,较2024年同期占比44.5%下降[130] - 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领域新增投放653.08百万元,占比21.5%,较2024年同期占比12.8%显著提升[130] - 信达香港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投资余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480.8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03.5亿元,增幅4.7%[131] - 信达投资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3.9亿元大幅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74.1亿元,增幅433.1%[132] - 信达地产2025年上半年新增行业风险化解面积266.3万平方米,其中协同项目管理面积236.0万平方米[134] - 信达地产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收入19.1亿元,2025年上半年降至13.8亿元[134] - 集团受托不良资产余额从2024年底182.2亿元降至2025年6月底135.1亿元[135] 资产和负债变化 - 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16,818.60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6,389.603亿元人民币增长2.6%[10] - 2025年6月30日客户贷款及垫款为3,731.07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3,742.383亿元人民币略有下降0.3%[10] - 2025年6月30日借款为6,264.55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5,813.661亿元人民币增长7.8%[10] - 集团总资产从2024年末16,389.603亿元人民币增长2.6%至2025年6月30日16,818.602亿元人民币[61] - 集团负债总额从2024年末14,158.048亿元人民币增长2.8%至2025年6月30日14,555.151亿元人民币[61] -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从2024年末133.83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179.875亿元人民币[63]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达5,657.762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资产33.6%[63] - 客户贷款及垫款为3,731.071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资产22.2%[63] - 借款从2024年末5,813.661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6,264.552亿元人民币[63] - 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1,091.416亿元人民币增长2.0%至2025年6月30日1,113.615亿元人民币[6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从5486.9亿元增至5657.76亿元,增长170.86亿元(3.1%)[66] - 债券投资大幅增长至423.012亿元,增加135.013亿元(46.9%)[66][69] - 收购的不良债权投资增至2457.775亿元,增加42.078亿元(1.7%)[66][69] - 基金投资增至1412.847亿元,增加112.869亿元(8.7%)[69] - 信托产品及资产管理计划大幅减少至200.433亿元,减少93.135亿元(-31.7%)[66][69] - 理财产品投资大幅减少至42.327亿元,减少50.789亿元(-54.5%)[66][6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增至2109.682亿元,增加136.429亿元(6.9%)[71] - 权益工具投资大幅增至174.446亿元,增加77.034亿元(79.1%)[71] - 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微降至3879.591亿元,减少4.658亿元(-0.1%)[73] - 信用贷款大幅增至1861.124亿元,增加346.449亿元(22.9%)[73] - 不良债权资产总额减少至320.625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8.3%[78] - 其他债权投资总额增长至513.368亿元,较2024年底微增0.9%[79] - 借款余额增长至6264.552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7.8%[82] - 应付债券余额减少至2680.062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7.5%[84] - 吸收存款余额减少至3593.415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3.0%[85] - 活期存款增长12.8%至950.177亿元,其中个人活期存款大幅增长24.2%[87] - 定期存款减少5.9%至2558.871亿元,其中个人定期存款下降10.4%[87] 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4年底的11.07%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66%[189] - 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5.63%降至13.70%[189] - 资本充足率从16.75%降至14.69%[189] - 风险加权资产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7178.664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8107.202亿元[189] - 公司杠杆比率从2024年底的6.0:1微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6.1:1[189] -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人民币783.435亿元[189] - 一级资本净额为人民币1110.915亿元[189] - 资本净额为人民币1190.915亿元[189] - 公司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2025年上半年召开两次会议审议集团风险偏好陈述书等议案[174] - 公司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委员会2025年上半年召开六次会议审议集团风险管理政策等议案[174] - 公司2025年集团风险限额管理方案涵盖信用风险限额等五类风险限额管控指标[176] - 公司修订《经营层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和《操作风险管理办法》等制度[176] - 公司通过经济资本风险限额评级分类减值拨备等多种风险管理工具提升风控能力[177] - 公司信用风险涉及不良债权资产组合企业个人贷款等信用风险敞口[178] - 公司对存量客户开展年度评级重检对新增客户进行内部评级测算[179] - 公司市场风险管理涵盖利率汇率及市场价格不利变动造成的风险[180] - 公司通过资产负债重定价期限匹配原则控制利率风险[180] - 公司采取市场中性的策略管理市场价格风险及时止盈退出[180] 融资和股东结构 - 2025年上半年新增融资成本创商业化转型以来新低[181] - 公司持续加强融资体系建设并优化新增融资期限结构[181] - 公司总股本为38,164,535,147股,其中内资股占比64.45%(24,596,932,316股),H股占比35.55%(13,567,602,831股)[193] - 财政部(后无偿划转至汇金公司)持有内资股22,137,239,084股,占总股本58.00%[194][195]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内资股2,459,693,232股(占总股本6.44%)及H股2,431,615,939股(占总股本6.37%)[194]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通过受控法团持有H股1,907,845,112股,占总股本5.00%[194][198] - DBS Group Holdings Ltd通过受控法团持有H股好仓767,673,611股(占总股本2.01%)及淡仓741,775,774股(占总股本1.94%)[194][198] - 优先股股东CCB Nominees Limited持有2021年境外优先股85,000,000股,持股比例100.00%[200] - 汇金公司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直接持有22,137,239,084股内资股[195][197] - 内资股主要股东中财政部(含划转后汇金公司)占比90.00%,全国社保基金占比10.00%[194] - H股主要股东中全国社保基金持股占比17.92%,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持股占比14.06%[194] - DBS Group Holdings Ltd在H股中好仓占比5.66%,淡仓占比5.47%[194] 其他财务和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年化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2.16%,略高于2024年同期的2.04%[11] - 2025年上半年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11%,显著低于2024年同期的0.33%[11] - 年化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ROAE)为2.16%,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为0.11%[20] - 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大幅下降50.9%至2428.2百万元[21][23] - 其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下降50.7%至2641.7百万元[21]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不良债权资产收入下降65.5%至675.7百万元[21] - 投资收益大幅增长183.3%至720.4百万元[21] - 其他收入及净损益激增531.7%至7957.7百万元[2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不良债权公允价值变动总额同比减少52.2%,其中已实现部分减少47.6%至24.127亿元,未实现部分由收益2.728亿元转为损失0.809亿元[2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不良债权新增收购同比增长39.4%至240.468亿元,处置规模同比减少27.7%至197.581亿元[27] - 其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同比减少50.7%至26.417亿元,占收入总额比例从15.3%降至7.7%[28][30]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不良债权资产收入同比大幅下降65.5%至6.757亿元,占收入总额比例从5.6%降至2.0%[32] - 利息收入总额同比减少13.4%至143.442亿元,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下降15.5%至83.247亿元[34] - 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6.8%至27.019亿元,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