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7.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8%[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43%[20][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98%[20][21] - 利润总额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59%[20][21] - 基本每股收益0.3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17%[20][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56%,同比增加1.17个百分点[20]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1.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82%[24] - 营业收入74091.72万元同比下降1.28%[3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95.71万元同比增长52.43%[33] - 公司营业收入740.92百万元,同比下降1.28%[70][73]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41.96百万元,同比增长52.43%[7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7.4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181] - 净利润为1.4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4%[18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4%[18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5元/股,同比增长52.2%[183] - 净利润为6270.19万元,同比增长113.8%[186] - 营业利润为6833.34万元,同比增长128.9%[18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费用率26.49%同比下降10.63个百分点[33] - 营业成本248.20百万元,同比下降7.96%[72][73] - 销售费用196.27百万元,同比下降29.55%[72][73] - 管理费用56.23百万元,同比上升39.56%[72][73] - 研发费用58.21百万元,同比下降8.54%[73][7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为2.4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181] - 销售费用为1.96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5%[181] - 研发费用为5821.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5%[181] - 财务费用为-749.9万元人民币,主要来自934.7万元利息收入[181][182] - 信用减值损失-264.55万元,同比扩大416.2%[186] - 资产减值损失-1948.66万元,同比扩大515.0%[186] - 资产减值损失为-2599.3万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12.4%[182]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2.32万元[186]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66%[20][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6.21百万元,同比上升28.66%[73][74]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24.28百万元,同比下降1633.72%[73][7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6亿元,同比增长28.7%[18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7.67亿元,同比减少8.7%[18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27.18亿元,同比增长342.8%[190] - 支付职工现金1.78亿元,同比增长3.6%[18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5.15亿元,同比减少23.0%[19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61.0%,达到1.798亿元[19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4.5%至5.817亿元[191]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29.8%至1.753亿元[19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9461万元净流入变为-2.708亿元净流出[191] - 投资支付的现金同比激增382.0%至25.62亿元[19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22.1%至12.95亿元[192] 资产负债及权益变动 - 应收账款金额为288.4661百万元[66] - 存货账面价值为624.4817百万元[66] - 交易性金融资产311.31百万元,同比上升243.84%[76] - 货币资金受限17.50百万元,主要用于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78] - 公司总资产从494.80亿元增至504.13亿元,环比增长1.9%[175][176] - 货币资金减少至13.13亿元,环比下降9.9%[177] - 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增长至2.41亿元,环比增长199.3%[177] - 存货从6.14亿元降至5.48亿元,环比下降10.8%[177] - 应付账款从2.12亿元小幅增至2.13亿元,环比增长0.5%[175] - 合同负债从0.37亿元增至0.39亿元,环比增长7.6%[175] - 未分配利润从21.16亿元增至21.90亿元,环比增长3.5%[176] - 使用权资产从723.07万元降至482.53万元,环比下降33.3%[175] - 长期待摊费用从7544.14万元增至9035.26万元,环比增长19.8%[175] - 母公司流动资产从365.18亿元增至372.76亿元,环比增长2.1%[178] - 负债合计为11.452亿元人民币,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7.306亿元人民币[17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1.420亿元[194] - 未分配利润本期增加7442万元[194] - 对所有者分配利润6754万元[195] - 资本公积增加810万元[194] -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38.74亿元人民币[196]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9.31亿元人民币[196] - 公司未分配利润本期增加24.17亿元人民币[196] - 公司资本公积增加2,096万元人民币[196] - 公司专项储备增加4,513万元人民币[196] - 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增加304万元人民币[196] - 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达到40.48亿元人民币[197] - 公司对所有者分配利润4.80亿元人民币[198] - 公司其他综合收益结转影响所有者权益减少2,096万元人民币[199] - 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达到21.90亿元人民币[197] - 货币资金为15.3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7.23亿元下降11.1%[174]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244%至3.11亿元(期初0.91亿元)[174] - 应收账款增长9.5%至2.88亿元(期初2.63亿元)[174] - 存货下降9.0%至6.24亿元(期初6.87亿元)[174] - 其他流动资产增长9.1%至14.89亿元(期初13.65亿元)[174] - 流动资产总额增长2.8%至43.07亿元[174] - 固定资产下降4.6%至4.06亿元(期初4.26亿元)[174]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7.86%,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20] - 公司报告期内费用化研发投入为58,209,611.09元,同比下降8.54%[52]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86%,较上年同期减少0.62个百分点[52] - 公司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6个,累计发明专利申请数142个,获得数92个[50] - 公司报告期内新增实用新型专利10个,累计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351个,获得数272个[5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73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3.51%[60]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2759.23万元,平均薪酬为10.11万元[60] - 研发人员中本科学历占比最高为49.82%(136人)[61] - 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最高为51.28%(140人)[61] - 可降解空心螺钉研发投入1490万元,占研发费用22.08%[57] - 多孔钽关节补块研发投入1911万元,占研发费用153.76%[57] - 可视化硅胶负压引流套装研发投入738.6万元,占研发费用2.19%[57] - 等离子手术设备研发投入250万元,占研发费用13.95%[58] - 纤维环缝合器研发投入150万元,占研发费用97.92%[58] - 公司研发费用总额为15439.6万元,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为1065.51万元[58]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产品覆盖脊柱创伤关节运动医学骨修复材料组织修复及骨科手术器械领域[28] - 公司拥有威高骨科威高亚华威高海星量子医疗四大脊柱品牌[29] - 创伤类产品拥有威高骨科健力邦德威高海星三大品牌[30] - 关节类产品主要品牌为威高海星和威高亚华[30] - 运动医学类产品拥有威高骨科威高海星两个品牌[31] - 获得第Ⅰ类产品备案凭证16项第Ⅱ类注册证15项第Ⅲ类注册证12项[34] - 累计拥有第Ⅰ类备案凭证314项第Ⅱ类注册证45项第Ⅲ类注册证160项[34] - 产品线覆盖脊柱创伤关节运动医学等超20000种规格[38] - 产品终端医疗机构覆盖约5000家[38] - 亚洲最大骨科耗材生产基地具备ISO9001/ISO13485等质量认证[39] - 实施多品牌策略涵盖威高骨科/威高亚华/量子医疗等品牌体系[40] - 倒钩偏梯形螺纹技术使破坏扭矩提高近50%[41][42] - 新型嵌入式马鞍形压环技术实现钉座体积减小14%-29%[42] - 钉壁厚度从2.55mm缩小到2.15mm[42] - 脊柱内固定系统及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已实现批量生产[41][42] - 组织特异性牵拉技术实现小切口大视野手术操作[42] - 核心技术全部为自主研发[41][42] - 技术应用涵盖脊柱类产品和椎间融合器系统[41][42] - 公司专注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领域技术研发[41] - 倒钩偏梯形螺纹技术完全避免钉壁张开现象[42] - 马鞍形压环技术提高螺钉座综合力学强度[42] - 半开口弹性臂技术实现微创操作,直径仅13mm,最大限度减少皮肤切口扩张和损伤[43] - 骨水泥搅拌推注一体化技术消除转移操作,在密闭容器内完成搅拌推注,减少刺激性气味散发[43] - 锁定接骨技术通过螺纹孔与螺纹头螺钉配合锁紧,实现成角牢固固定,改善血运和骨膜生长[44] - 髓内固定技术通过远端定位平台和瞄准架组合结构,保证瞄准孔与锁定孔同轴,实现精准远端锁定[44] - 空心微创加压技术通过中空螺钉经皮植入,利用螺纹自动加压及螺杆滑动达到动力加压作用[44] - 外置接骨技术通过骨针和支架构成稳定三维结构,降低对骨骼血供破坏,无须二次手术取出[44] - 新型开放式髁间技术优化股骨髁设计,缩减髁间盒尺寸并延长髌骨滑车,实现胫骨垫片立柱与髁间面接触[44] - 骨保留微创技术使股骨柄长度较传统产品缩短1cm-2cm,适用于微创手术并保留更多骨质[45] - 解剖型胫骨平台技术实现胫骨覆盖率90%以上,优化单位面积承重力并减少术后疼痛[45] - 新型高交联聚乙烯材料制备技术显著降低假体磨损率并减少骨溶解发生[46] - 可控降解高强度镁合金材料性能较同类商业镁合金提高30%以上[46] - 可吸收复合材料混合制备技术采用超低温研磨加工微米级颗粒,保证材料成分均匀一致性[46] - 海绵发泡技术达到PVA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和配置高于同类进口产品[48] - 公司PRP制备技术采血量为30-100ml,单膝关节注射需要4-5ml PRP[49] - 公司PRP制备技术为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备技术,产品处于批量生产阶段[49] - 公司高频手术设备电源控制技术为自主研发,高频手术设备已批量生产[49] - 公司曾获202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0] 在研项目进展 - 零切迹颈椎融合器处于上市阶段,投资额1300万元,预计收入1874.17万元[55] - 骨小梁椎间融合器处于注册取证阶段,投资额1600万元,预计收入2832.38万元,研发费用243.95万元[55] - 外固定支架系统处于上市阶段,投资额1000万元,预计收入1256.48万元[55] - 万向锁定接骨板系统处于上市阶段,投资额700万元,预计收入1037.13万元[56] - 3D打印髋关节系统处于上市阶段,投资额1500万元,预计收入4795.9万元,研发费用187.54万元[56] - 单髁膝关节假体系统处于上市阶段,投资额1800万元,预计收入5582.39万元,研发费用320.78万元[56] - 生物诱导型可吸收产品处于研发阶段,投资额1000万元,预计收入2498.64万元[56] 市场与行业环境 - 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1亿占比达22%[27] - 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占比15.6%[27] - 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32%[27] - 关节置换手术需求年均增速超10%[27] -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达2547元同比增长3.6%[28] - 带量采购政策导致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下降风险[66][67] - 国家集采政策使产品入院价格大幅降低[67] - 公司产品线涵盖脊柱、创伤、关节及运动医学等领域[62] - 布局脊柱微创、神经外科、数字化骨科等细分领域[62] 业务运营与销售 - 海外收入4321万元同比增长19%[36] - 近一半产品钛喷涂工序实现国产化替代[66] - 销售网络覆盖广泛导致库存管理挑战[65] - 主要采用经销模式作为销售渠道[64] 关联交易 - 关联销售金额为4030.19万元[145] - 关联采购、劳务、服务和能源金额为3400.04万元[145] - 关联存款金额为7140.69万元[145] - 关联利息金额为139.61万元[145] - 关联租赁、采购用电金额为26.74万元[145] - 关联方每日最高存款限额为1亿元[147] - 存款利率范围为0.25%至2.2%[147] - 期初存款余额为7276.25万元[147] - 本期存款存入金额为71.45万元[147] - 期末存款余额为7140.69万元[147]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15.00亿元人民币[150]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13.82亿元人民币[150] - 募集资金净额为18.81亿元人民币[150]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5.45亿元人民币[150] - 超募资金总额为2.59亿元人民币[150] - 骨科植入产品扩产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7.80亿元人民币[153] - 骨科植入产品扩产建设项目投入进度为17.70%[153]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73亿元人民币[153]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入进度为47.20%[153] - 实际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金额包含利息收入扣除手续费的净额[151] - 骨科植入产品扩产项目投资进度放缓,项目延期至2026年12月[154]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延期至2026年12月,重点推进脊柱微创、3D打印等高附加值产线[155] - 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实际金额包含利息收入净额,达179,819,949.39元[156] - 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期间最高余额8.8亿元,未超出授权额度9.1亿元[159]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总股本为400,000,000股,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2,713,876股后剩余股本数为397,286,124股[5]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为39,728,612.40元[85] - 现金分红总额约占2025年半年度合并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的27.99%[85]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人数由55人调整为54人[87] - 限制性股票授予总量维持720万股不变[87] - 以每股13.89元的授予价格向54名激励对象授予670万股限制性股票[87] - 首次授予日为2025年4月29日[87] - 向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合计297万股[169] - 董事长陈敏获授10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比33.7%[169] - 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回购股份2,713,876股,占总股本比例0.68%[167]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9,034户[164] - 山东威高集团持股202,500,000股,占比50.63%[166] - 威高國際醫療有限公司持股67,500,000股,占比16.88%[166] -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0,000,000股,占比7.50%[166] - 山东省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减持7,977,
威高骨科(688161)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