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利保控股(00617) - 2025 - 中期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收入同比下降14.8%至11.86亿港元(去年同期13.92亿港元)[4] - 股东应占综合亏损同比收窄9.3%至6.134亿港元(去年同期6.763亿港元)[4][5] - 每股基本亏损改善7.8%至0.59港元(去年同期0.64港元)[4] - 除折旧及税项前的经营业务亏损0.247亿港元(去年同期盈利0.78亿港元)[4][6] - 富豪酒店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综合亏损为6.77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15.992亿港元收窄57.6%[13] - 四海国际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综合亏损为565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1.69亿港元收窄66.6%[16] - 期内净亏损收窄11.9%,从10.213亿港元减至8.994亿港元[57] - 母公司股份持有人应占亏损收窄9.3%,从6.763亿港元减至6.134亿港元[58] - 公司母公司股份持有人应占净亏损为港币6.134亿元,较去年同期港币6.763亿元减少9.3%[66] - 公司综合收入同比下降14.8%至118.6亿港元(2024年:139.2亿港元)[71] - 公司税前亏损收窄至89.4亿港元(2024年:93.35亿港元)[71] - 每股基本亏损为0.55港元(基于亏损6.134亿港元及11.146亿股计算)[79]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酒店物业折旧费用达3.354亿港元(去年同期3.384亿港元)[8] - 折旧总额减少3%至34.61亿港元(2024年:35.66亿港元)[75] - 融资成本(租赁负债利息除外)下降20%至52.12亿港元(2024年:65.16亿港元)[71] - 所得税支出大幅减少93.8%至5400万港元(2024年:8.78亿港元)[71] - 公司利息支出净额为4.729亿港元,较2024年的5.935亿港元减少20.3%[48] - 融资成本总额为5.214亿港元,同比下降19.9%(从6.519亿港元降至5.214亿港元)[76] - 银行利息支出为4.758亿港元,同比下降21.8%(从6.086亿港元降至4.758亿港元)[76] - 所得税支出总额为540万港元,同比下降93.8%(从8780万港元降至540万港元)[77] 物业发展及销售表现 - 九肚富豪‧山峯项目售出18套公寓及1间洋房,仍持有59套公寓及3间洋房[5] - 富豪‧山峯项目剩余3间洋房及59个公寓单位待售,其中1间洋房将保留[11] - 2025年初以来P&R已售出18个公寓单位及1间洋房[11] - 富豪‧山峯项目销售总额达52.185亿港元,其中21间洋房及77个公寓单位已售或签约,含2025年签约销售额7.354亿港元[24] - 尚瓏项目重推后120个住宅单位售出,销售额8.987亿港元[31] - 尚都项目售出157个住宅单位及部分商铺,剩余2间商铺及5个车位待售[22] - 成都富豪国际新都荟项目住宅销售总收入约20.483亿元人民币(约22.288亿港元)[37] - 成都项目商铺已售4002平方米(43078平方呎),销售总额约9320万元人民币(约1.014亿港元)[38] - 成都项目548个泊车位已售出,销售收入约5630万元人民币(约6130万港元)[38] - 成都项目写字楼335个单位(约15017平方米/161643平方呎)获认购,销售总额1.289亿元人民币(约1.403亿港元)[39] - 成都项目商铺5个单位(274平方米/2949平方呎)已售出,销售总额810万元人民币(约880万港元)[39] - 天津富豪新开门项目商铺已售16050平方米(172762平方呎),销售总额3.741亿元人民币(约4.071亿港元)[40] 业务分部收入表现 - 酒店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具体数值未披露)[5][6] - 物业分部收入因香港及内地房市低迷而减少[5][6] - 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收入大幅下降50.8%至26.42亿港元(2024年:50.41亿港元)[71] - 酒店经营与管理业务收入增长4.5%至87.92亿港元(2024年:84.16亿港元)[71] - 客户合约收入下降14.2%至112.32亿港元(2024年:131亿港元)[74] - 出售物业收入大幅下降52.5%至21.66亿港元(2024年:45.57亿港元)[74]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暴跌86.3%至1.54亿港元(2024年:11.22亿港元)[75] 资产和项目详情 - 富豪‧山峯项目总楼面面积约32,474平方米,含136个公寓单位及24间洋房[23] - We Go MALL购物商场总楼面面积15,270平方米,持作租赁用途且租赁状况稳定[21] - 香港国际机场丽豪航天城酒店拥有1,208间客房,总楼面面积33,700平方米[30] - 尚筑项目提供170个单位(含134个公寓及36间洋房),总楼面面积11,192平方米[20] - 富荟旺角酒店拥有288间客房,总楼面面积6,529平方米[25] - 富荟尚乘上环酒店由P&R持有50%权益,拥有98间客房[26] - 香港赤柱富豪海湾保留8座花园洋房,总楼面面积3719平方米(40032平方呎)[33] - 香港深水埗海坛街重建项目总楼面面积3691平方米(39733平方呎),拆卸工程于2025年2月完成[32] - 青山道291-293号物业完成拆卸,301-303号部分属二级历史建筑正协商保育方案[28] 投资和资产处置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及待售物业减值亏损合计2.008亿港元[5]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扩大65.2%,从1.017亿港元增至1.68亿港元[57] - 公司金融资产投资业务在回顾期间内录得净亏损[44] - 富豪集团完成伦敦Kingsway物业有条件出售协议,总购买价为1950万英镑(约合2.041亿港元)[35] - 葡萄牙里斯本Fabrik物业翻新项目以930万欧元(约合8390万港元)出售,已收230万欧元不可退还定金[36] - 出售英国物业获得约2.041亿港元(对价1950万英镑)[80] 财务状况和现金流 - 经调整每股资产净值下降4.2%至12.57港元(期初13.12港元)[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存连同定期存款为9.826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042亿港元减少30.0%[49] - 公司扣除现金及定期存款后债项为185.247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83.322亿港元增加1.0%[49]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50.8%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52.8%[49] - 若按酒店物业市值重列计算,公司经调整资产负债比率为40.4%[49] - 公司经营业务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983亿港元,较2024年的2100万港元大幅增长844.3%[48] - 公司租赁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80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920万港元,降幅14.8%[51] - 公司抵押资产总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291.446亿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85.113亿港元[52] - 公司抵押上市附属公司普通股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03亿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5420万港元[52] - 现金及银行结存减少45.7%,从6.298亿港元降至3.417亿港元[62] - 总资产净值下降5.8%,从134.798亿港元减至126.987亿港元[63] - 附息银行债项总额为190.663亿港元,其中流动部分60.493亿港元,非流动部分129.17亿港元[62][63] - 待售物业价值增长21.3%,从52.114亿港元增至63.228亿港元[62] - 发展中物业(流动部分)锐减64.8%,从18.689亿港元减至6.577亿港元[62]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为港币11.013亿元,较去年年底港币15.307亿元下降28.1%[66] - 公司资产净值为港币126.987亿元,较去年年底港币134.798亿元下降5.8%[66] - 公司无抵押定期存款、现金及银行结存总额为港币3.49亿元,较去年年底港币6.772亿元下降48.5%[66] - 公司经营业务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港币1.983亿元,较去年同期港币2100万元大幅增长844.3%[66] - 应收账款总额1.18亿港元,较期初1.137亿港元增长3.8%[79] - 三个月内应收账款占比77.2%(9830万港元/1.274亿港元)[79] - 应付账款总额4100万港元,较期初7710万港元下降46.8%[80] - 三个月内应付账款占比92.0%(3770万港元/4100万港元)[80] 公司架构和投资关系 - 集团通过全资附属公司持有富豪酒店约69.3%控股权[9] - 富豪酒店持有富豪产业信托已发行基金单位约74.9%[9] - P&R控股持有四海国际已发行普通股股本57.0%[10] - P&R另持有四海国际可换股优先股及可换股票据,可转换为12.721亿股新普通股[10] - 公司业务分为七个分类进行管理,包括物业发展及投资、建筑及楼宇相关业务、酒店经营与管理、资产管理、金融资产投资、飞机拥有及租赁及其他分类[68][70] - 各业务分类业绩以经调整除税前盈利/(亏损)评估,不包括利息收入、非租赁融资成本及总办事处收支[68] 其他关联公司业绩 - 富豪产业信托2025年上半年基金单位持有人分派前未经审核综合亏损为5.08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1980万港元大幅扩大2466%[15] 会计政策和融资计划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要求披露货币不可兑换影响,但公司货币均可兑换故无影响[65] - 公司考虑出售香港及海外物业资产及非核心资产以获取营运资金[66] - 公司计划对到期附息银行债项进行再融资并以物业抵押[66][67] - 中国土地增值税退税3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支出7860万港元)[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