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和铂医药(02142) - 2025 - 中期业绩
和铂医药和铂医药(HK:02142)2025-08-27 22: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27.5%,从2024年上半年的2370.1万美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01315亿美元[5] - 公司期内溢利大幅增长至7299.9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39.7万美元增长5126%[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为73.0百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4百万美元大幅增长[72][80]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半年度收入为101.315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23.701百万美元增长327.5%[105] - 公司期内溢利为72.999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1.397百万美元大幅增长5125.3%[105]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327.5%至101.315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23.701百万美元)[114][116] - 分子许可费收入增长349.8%至93.714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20.832百万美元)[116] - 除税前溢利包含12.218百万美元工资薪金支出(同比增2.6%)[119] - 所得税开支增长73.7%至0.568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0.327百万美元)[127]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激增4,936%至71.718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1.424百万美元)[130] - 每股基本盈利达9.31美分(2024年同期:0.19美分)[130] - 加权平均普通股数量增至770,516,653股(2024年同期:734,771,325股)[1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研发成本同比增长37.1%,从2024年上半年的1309.5万美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795.7万美元[5] - 研发成本为17.957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13.095百万美元增长37.1%[105] - 第三方合约成本在研发成本中占比45.9%,金额为8.24百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77] - 行政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7.9百万美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7.4百万美元,减少0.5百万美元[72][78] - 员工成本在行政开支中占比59.1%,金额为4.341百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79] - 员工薪酬成本从13.2百万美元微增至13.3百万美元,增幅0.8%[93]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成本为3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8.7万美元增长267.8%[132] - 管理层酬金总额降至112.6万美元,较去年同期341.2万美元下降67.0%[1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显著增加至3.20687亿美元,较2024年底的1.66821亿美元增长92.2%[5] - 总资产增长76.9%,从2024年底的2.15014亿美元增至2025年中的3.80474亿美元[5] - 总权益增长128.6%,从2024年底的1.24052亿美元增至2025年中的2.83582亿美元[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20.687百万美元,较2024年末166.821百万美元增长92.2%[107] - 公司总资产净额达283.582百万美元,较2024年末124.052百万美元增长128.6%[10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124.447百万美元增至282.696百万美元,增长127.1%[108] - 非流动资产增长7.7%至12.165百万美元(2024年末:11.293百万美元)[115] - 非上市股权投资账面值增至1843.5万美元,较去年末762.6万美元增长141.7%[133] - 美元计值现金占比96.1%达3.08亿美元,人民币计值现金占比3.0%为947.8万美元[137] - 银行借款总额从59.446百万美元增至61.569百万美元,增幅3.6%[92] - 计息银行借款从59.446百万美元增至61.569百万美元,其中非流动部分从3.862百万美元增至19.935百万美元[107][108] - 租赁负债从1.893百万美元增至3.106百万美元,增幅64.1%[92] - 限制使用的银行现金从0.9百万美元降至0.6百万美元,降幅33.3%[8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8.979百万美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5.619百万美元,降幅37.4%[81] - 6个月内账龄的应收账款从8.603百万美元降至3.037百万美元,降幅64.7%[81] - 6至12个月账龄的应收账款从50千美元大幅增加至2.230百万美元,增幅4360%[81] - 应付账款总额从5.254百万美元微增至5.460百万美元,增幅3.9%[82] - 1个月内账龄的应付账款从2.288百万美元增至3.755百万美元,增幅64.1%[82] - 贸易应收款项从8.979百万美元降至5.619百万美元,减少37.4%[107]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降至610.5万美元,较去年末944万美元下降35.3%[135] - 6个月内账期应收款降至303.7万美元,较去年末860.3万美元下降64.7%[135]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增至546万美元,较去年末525.4万美元增长3.9%[139] - 1个月内账期应付款增至375.5万美元,较去年末228.8万美元增长64.1%[139] - 应收联营公司款项降至279.4万美元,较去年末319.8万美元减少12.6%[142] 业务线表现:肿瘤和免疫疾病管线 - HBM1020 (B7H7/HHLA2单抗) 晚期实体瘤I期临床试验进展于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发布[16] - HBM7004 (B7H4/CD3双抗) 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并推进至接近IND阶段[17] - HBM7020 (BCMA/CD3双抗) 自2024年起研发方向转向免疫性疾病[18] - R2006 (CD19/CD3双抗) 和 HBM7026 (BCMA/CD19/CD3三抗) 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19] - 公司拥有超过10种专注于免疫与肿瘤疾病的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前至临床后期阶段[26] - 巴托利单抗HBM9161 (FcRn) 针对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BLA已递交[27] - HBM9378 (TSLP) 针对哮喘的IND申请在中国获批[27][28] - HBM7022/AZD5863 (CLDN18.2×CD3) 和 HBM9033/PF-08052666/SGN-MesoC2 (MSLN ADC) 均为全球对外授权项目[27] - 巴托利单抗完成全球首个III期临床试验并准备商业化[40] - 巴托利单抗治疗gMG的BLA于2023年6月获NMPA受理,2024年6月重新提交[41][42] - HBM4003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客观缓解率(ORR)达30.4%,疾病控制率(DCR)达47.8%(23例可评估患者)[48] - HBM4003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抗PD-1/PD-L1初治患者ORR达33.3%,黏膜黑色素瘤亚组ORR达40.0%[48] - HBM7008在40例可评估患者中32.5%(13例)达到病情稳定,肿瘤缩小最高达85.3%[51] - HBM1020在15例可评估患者中46.7%(7例)达到病情稳定,肿瘤缩小分别达11%和25%[54] - HBM7004 (B7H4/CD3双抗) 处于临床前阶段,预计2025年推进至接近IND阶段[55][56] - HBM7020 (BCMA/CD3双抗) 于2023年8月获NMPA批准在中国启动癌症治疗I期试验[57] - R2006/HBM7026 (CD19/CD3双抗/BCMA/CD19/CD3三抗) 处于临床前阶段[59][60] 业务线表现: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管线 - 代谢疾病项目(未披露靶点)于2025年3月宣布成立Élancé Therapeutics开发肥胖症疗法[20]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项目(未披露靶点)正在研发新一代生物制剂[21] - 公司于2025年3月成立Élancé Therapeutics,专注于基于HCAb的双特异性抗体疗法治疗肥胖症[61]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项目处于开发阶段,采用全人源抗体和HCAb加平台[62] 业务线表现:技术平台和知识产权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申请专利570项,其中16项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53项仍在受理中[64] - 公司通过“科技换股权”模式孵化多家合资企业,拓展技术平台应用场景[66] 各地区表现 - 欧洲市场收入激增384,800%至88.545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0.023百万美元)[114] - 美国市场收入下降47.7%至11.166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21.370百万美元)[11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战略合作与授权协议 - 与阿斯利康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潜在总价值达46亿美元,包括1.05亿美元股权投资[6] - 与Windward Bio授权协议潜在价值达9.7亿美元,含分层特许权使用费[7] - 与大冢制药合作协议潜在价值达6.7亿美元,含4700万美元首期及近期付款[7] - 与Candid Therapeutics合作潜在价值达3.2亿美元[7] - 公司与阿斯利康全球战略合作获预付款及里程碑付款总额1.75亿美元,潜在额外开发及商业里程碑付款最高44亿美元[30] - 阿斯利康以1.05亿美元股权投资认购公司9.15%新发行股份[31] - 与Candid合作开发T细胞衔接器,公司可获最高3.2亿美元预付款及里程碑付款[32] - 与Windward Bio授权协议总金额达9.7亿美元,含预付款及里程碑付款,另可获净销售额个位数至双位数分层特许权使用费[33] - 与大塚全球合作获首期及近期付款4700万美元,潜在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最高6.23亿美元[34] - 与HBM Alpha Therapeutics协议可获最高3.95亿美元预付款及里程碑付款,另享净销售额分层特许权使用费[37] - 公司已与超过100家行业先锋及学术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9] - 公司于2025年1月与Windward Bio达成HBM9378/WIN378全球授权合作(排除大中华区及部分亚洲国家)[45] - 公司于2024年8月接获Cullinan终止HBM7008美国授权协议通知,将于2024年11月3日生效[50] - 公司于2025年6月与大冢制药签订HBM7020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大冢获全球范围(除大中华区)独家授权[5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研发进展和临床试验 - HBM9378的COPD适应症IND于2025年1月获NMPA批准[44] - Windward Bio计划2026年中期公布WIN378治疗哮喘的II期初步数据[45] - 巴托利单抗gMG III期临床试验结果于2024年3月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内科》[4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财务和资本活动 - 公司通过股份购回授权以总代价133.96395百万港元购回20.943百万股股份[102] - 2025年5月购回7.132百万股股份,支付最高价9.23港元/股,总代价60.76711百万港元[103] - 流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2.82提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6.05,增幅114.5%[85] - 公司持有恩凯赛药10.0923%股权,该投资公允价值为7.66百万美元,占总资产的2.01%[68][69]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5百万美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6.1百万美元,主要由于利息收入增加[72][75] - 分子许可费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0.8百万美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93.7百万美元,主要来自与全球制药公司的战略合作[73] - 研究服务及技术许可费收入由2024年上半年的2.9百万美元增长164.9%至2025年同期的7.6百万美元[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