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胜集团(06628) - 2025 - 中期业绩
创胜集团创胜集团(HK:06628)2025-08-27 22:30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收入同比下降41.3%,从人民币4.6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2.7百万元,主要因CDMO服务减少[3][4] - 公司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456.4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71.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6%[74] - 公司收入大幅下降至271.1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0.6%[86][92] - 公司CDMO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456.4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16.7万元人民币[77] - 公司CDMO服务收入为216.7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52.5%[92] - 公司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152.4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9.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1%[74] - 公司毛利润为79.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1%[86] - 期内亏损同比下降19.5%,从人民币135.2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108.8百万元,主要因研发投资减少[3] - 公司期内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1.33722亿元人民币收窄至2025年上半年的1.09785亿元人民币[74] - 公司期内亏损为1.0978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33722亿元有所收窄[8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09,785千元(2025年) vs 133,722千元(2024年),同比减少17.9%[9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生净亏损人民币109,785,000元[131] - 经调整亏损同比下降18.8%,从人民币122.4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99.4百万元,剔除股份支付影响[4]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亏损99,445千元(2025年) vs 122,361千元(2024年)[105] - 公司每股亏损为0.27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0.33元有所改善[86]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研发开支同比下降25.5%,从人民币103.0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76.7百万元,因管线资源重新调整[3]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1.02965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7673.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5%[74][80] - 研发开支大幅减少至7673.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2%[82][86] - 行政及销售开支同比下降9.9%,从人民币31.4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28.3百万元,主要因股份薪酬减少[3] - 公司行政及销售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3144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829.1万元人民币[74] - 行政及销售开支减少至2829.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0%[83][85][86] - 公司财务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720.2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96.8万元人民币[74] - 以股份为基础薪酬开支9,339千元(2025年),较2024年12,824千元减少27.2%[10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1324.4万元[106] 其他收入与收益 - 其他收入同比增长18.8%,从人民币9.6百万元增加至人民币11.4百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3][4]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957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1136.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8%[74][78] - 汇兑收益净额由2024年收益1,407千元转为2025年亏损938千元[95]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合计由2024年收益1,038千元转为2025年亏损1,192千元[95] - 所得税抵免总额122千元(2025年) vs 125千元(2024年),主要来自递延税项125千元[96] 核心候选药物Osemitamab (TST001) 临床进展 - Osemitamab联合治疗II期试验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6.6个月和中位生存期21.7个月[5] - 公司Osemitamab (TST001)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和CAPOX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的II期试验中位生存期为2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6个月[9] - 公司Osemitamab (TST001)联合治疗在26例CLDN18.2表达患者中确认客观缓解率为68%,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6.5个月[9] - Osemitamab (TST001) 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和CAPOX在一线治疗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II期试验中,2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6个月,确认客观缓解率为68%,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6.5个月[27] - 竞争分子在Claudin18.2阳性一线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中使约38%的患者受益,而Osemitamab (TST001) 有潜力使约55%的患者受益[26] - 主要候选药物osemitamab (TST001)已获美国FDA、中国药审中心及韩国MFDS批准启动全球III期试验[20] - Osemitamab (TST001) 的全球III期注册试验(TranStar301)已获美国FDA、中国药审中心及韩国MFDS批准,用于联合检查点抑制剂及化疗作为Claudin18.2表达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的一线治疗[24] - 公司开发了专有的Claudin18.2伴随诊断支持患者筛选[20] - 公司于2025年3月获得Claudin18.2的香港专利[27] 其他肿瘤管线进展 - TST105在临床前模型中显示比MMAE-based ADC更高的肿瘤消退活性[6] - 公司TST105在临床前胃癌和结直肠癌模型中相比以MMAE为载荷的ADC展现出显著增强的抗肿瘤活性[10] - 公司TST013在动物模型中与基准ADC比较显示出显著改善的抗肿瘤活性及良好耐受性[11] - TST003靶向Gremlin-1,属同类首创(FIC)单抗[22][23] - TST003单一疗法的剂量递增已完成,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并观察到与剂量成比例的PK特征[30] - 三特异性抗体候选药TST786靶向PD1-VEGF及GREMLIN-1,已获得先导分子[8] - 三特异性抗体TST786靶向PD1-VEGF及Gremlin-1,属同类首创(FIC)[22][23] - TST786已获得先导分子,并正在进行临床前试验[32] - TST012已获得先导分子并完成细胞系开发,目前处于临床前阶段[33] - TST105是一种靶向FGFR2b及未披露肿瘤抗原的双特异性ADC,目前处于临床前阶段[34] - MSB0254已完成I期剂量递增研究并确定RP2D剂量,计划作为公司专有肿瘤资产的联合合作伙伴[29] 非肿瘤管线进展 - 非肿瘤管线包含6种候选药物,包括骨質疏鬆治疗药物blosozumab (TST002)[22] - 骨質疏鬆治疗药物blosozumab (TST002)在美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22] - TST002在最高剂量组治疗12个月后脊柱骨密度平均升高17.7%[38] - TST002在最高剂量组治疗12个月后全髋关节骨密度平均升高6.2%[38] - TST002单次给药后第85天腰椎骨密度平均增加3.52%至6.20%[38] - TST002单次给药后第85天总髋骨密度平均增加1.30%至2.24%[38] - TST002已完成中国32名受试者的单次给药研究[38] - 公司TST801在人源狼疮性肾炎小鼠模型中显示出减少记忆B细胞、dsDNA及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最佳特性[12] - TST801在人源狼疮性肾炎小鼠模型中显示出同类最佳特性[41] - SLE全球患者超过300万人[37] - 双特异性抗体TST008靶向MSAP2/BAFF,属同类首创(FIC)[22][23] 业务发展与合作协议 - 与安捷伦合作开发Claudin18.2伴随诊断以支持全球III期TranStar301试验[8] - 公司推进与安捷伦合作开发Claudin18.2特异性免疫组化CDx检测试剂盒以支持全球III期关键性试验[14] - 公司就Osemitamab (TST001)与潜在合作伙伴接洽并取得多份条款清单以支持全球及地区开发[14] - 公司于2025年3月25日与独立第三方被许可方订立不具约束力条款清单涉及HiCB平台专有技术许可[14] - 公司成功举行FDA C型会议就可比性策略达成协议以支持Osemitamab (TST001)商业化生产[15] - 公司内部细胞培养基ExcelPro CHO正接受全球领先CHO细胞培养基业务公司的性能评估[18] - TST001与BMS建立临床试验合作关系[44] - TST002在大中华区授权引进与礼来公司合作[44] - TST004与礼邦医药在中国共同开发合作[44] - 公司与百时美施贵宝(BMS)建立全球临床试验合作评估osemitamab联合欧狄沃治疗Claudin18.2表达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46] - 公司推进与安捷伦合作开发Claudin18.2特异性CDx检测试剂盒用于全球III期研究患者筛选[47] - 公司于2019年与礼来就blosozumab等许可化合物订立独家特许权使用费许可协议获得大中华区权利[48] - 公司于2020年与礼邦医药成立股权合资公司开展TST004大中华区临床前及临床试验[49] - 公司于2025年3月25日与独立第三方订立CDMO对外许可条款清单涉及许可费加特许权使用费支付[56] - 公司成功举行FDA C型会议就osemitamab可比性策略及一体化混合连续下游工艺达成协议[57] - 公司内部细胞培养基ExcelPro CHO正接受多家全球领先公司评估以推动商业化合作[60] - 公司扩大siRNA原料药合成联盟合作提供CDMO服务并提高国际市场曝光率[60][61] - 公司完成支持客户IND备案的CMC全套服务并扩大冻干剂型药品种类[61] - 公司计划推进技术平台提升CDMO业务及收益并建立多领域合作关系[63] - 公司于2025年3月签订不具约束力的条款清单进行技术转移[124] - 公司正与全球培养基供应商订立材料转让协议评估合作[125] 财务状况与流动性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底的12.00277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0.387亿元人民币[75] - 公司流动负债从2024年底的3.42507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87942亿元人民币[75]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大幅减少至4581万元人民币,较年初的1.69423亿元下降73.0%[87]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1.4648亿元人民币,财务状况承压[87][89]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7.50758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减少12.5%[87] - 公司同期营运现金净流出人民币75,705,000元[131]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约为人民币146,480,000元[131] - 银行结余及现金、已抵押银行存款及定期存款从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2.274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1.011亿元[109]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0.76%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14.24%[110] - 2025年6月30日借款为人民币4800万元,以定期/已抵押银行存款人民币5000万元作抵押[113] - 2025年6月30日附带固定利率的借款总额为人民币1.70746亿元[114] - 独立核数师对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出具无法表示结论[118] - 公司同期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5,002,000元[131] - 贸易应收款项信贷亏损拨备大幅增加至22,977千元(2025年),较2024年13,031千元上升76.3%[98] - 贸易应收款项账龄恶化:365天以上逾期金额占比达82.8%(7,227千元/8,727千元)[100] - 贸易应付款项减少至66,863千元(2025年),较2024年83,143千元下降19.6%[101] - 公司主要客户收益贡献变化:客户A收益1,226千元(2025年),客户D收益1,763千元(2024年)[95] - 公司已与主要供应商达成逾期应付款项的延期还款安排[127] 融资与资金管理 - 公司获得超过人民币1亿元的信贷额度以加速创新疗法开发[126] - 公司正通过对外许可及共同开发计划推动主要管线资产全球开发商业化[121] - 公司积极寻求TST002、TST801等管线资产的对外许可及筹资机会[122] - 公司正与多方磋商资本融资机会包括新股发行及可换股债券[123] - 2021年9月29日发行4033万股普通股,每股16.00港元,总现金代价6.452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36034亿元)[109]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534亿港元(553.4百万港元)[147] - 重新分配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166百万港元、30.0百万港元及50.8百万港元用于osemitamab (TST001)开发[149] - 董事会于2025年8月27日决议重新分配28.8百万港元未动用所得款项至osemitamab (TST001)及其他项目[15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30.8百万港元,拟100%用于研发相关用途[150][151] - osemitamab (TST001)已动用349.5百万港元,拟再分配25.6百万港元(占剩余款项83.1%)[150] - TST005已动用12.3百万港元,剩余9.7百万港元重新分配后拟分配2.0百万港元(占6.5%)[150] - TST002已动用31.1百万港元,剩余11.0百万港元在重新分配后未获新分配[150] - 其他管线产品(含TST004等)拟分配3.2百万港元(占剩余款项10.4%)[150] - 业务开发原分配10.0百万港元在重新分配后未获新资金[150][151] - 一般营运资金已全额动用55.3百万港元[151] - 所有未动用款项预计于2025年12月31日前悉数动用[150] - 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预期于2025年12月31日或之前悉数动用[153] - 公司预计于2025年年底前逐步动用余下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154] - 公司优先拨资osemitamab (TST001)及其他董事会认为具有紧迫融资需求的现行项目[152] - 公司重新分配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以更高效利用现金资源[154] - 公司建议不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57]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钱雪明博士同时担任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职务[136] - Caroline Germa博士辞任首席医学官后转任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140] - 戚川博士自2025年5月15日起晋升为执行副总裁并承担全球临床开发主管职责[141] - 戚博士拥有20年药物研发经验,曾领导十余项抗癌创新药物获批[142] - 报告期间未发生违反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的事件[139] - 公司雇员总数171人,其中研发80人占46.78%,生产49人占28.65%,一般及行政42人占24.56%[106] - 公司审计委员会审阅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55] - 审计委员会同意管理层采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130]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拥有16种针对肿瘤、骨病和肾病的多元化分子管线[22][23] - 肿瘤管线包含10种候选药物,涵盖单抗、双特异性抗体及ADC等多种模态[22] - 管线包含5种同类最佳分子(TST001/TST002/TST004/TST801/TST808)和3种同类首创分子(TST003/TST786/TST008)[23] - 报告期间公司未涉及任何重大诉讼或仲裁[145] - 除已披露内容外,公司无其他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146] - 公司于报告期间回购166,500股普通股,总代价约99,959.45港元[14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2,516,500股库存股份[144]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已刊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58] - 公司2025年中期报告将刊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