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四药集团(02005) - 2025 - 中期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总收入约21.47亿港元,同比下降36%[5] - 公司净利润约2.84亿港元,同比下降58.7%[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21.4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3.39亿港元下降35.7%[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8.9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8.43亿港元下降51.7%[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3.7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49亿港元下降56.3%[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9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98亿港元下降58.4%[23] - 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0.0962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0.2312港元下降58.4%[24] - 集团收益同比暴跌36%,从33.39亿港元降至21.47亿港元[55] - 静脉输液整体销量同比下降37%[56] - 静脉输液收益总额为11.99亿港元,同比下降45%[56] - 经营溢利下降56.3%至3.71亿港元[64] - 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下降58.7%至2.84亿港元[67] - 纯利率下降7.3个百分点至13.2%[67] - 公司客户合约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3.389亿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1.472亿港元,下降35.7%[32] - 公司药品销售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32.264亿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0.252亿港元,下降37.2%[32] - 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3.491亿港元,其中静脈輸液及其他分部贡献3.669亿港元,医用材料分部贡献0.1124亿港元[33] - 公司期内溢利为2.902亿港元,所得税支出为0.5891亿港元[33] - 公司总收益为34.59亿港元,其中静脉输液及其他业务贡献32.44亿港元(93.8%),医用材料业务贡献2.15亿港元(6.2%)[34] - 公司经营溢利为8.49亿港元,其中静脉输液业务贡献8.52亿港元,医用材料业务贡献791.5万港元[34] - 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8.24亿港元,所得税支出1.26亿港元,税后净利润为6.98亿港元[34] - 每股基本盈利为0.096港元,基于股东应占溢利2.84亿港元和29.48亿股加权平均股数计算[42] 成本和费用(同比) - 整体毛利率下降13.7个百分点至41.5%[59] - 销售及分销成本下降53.4%至3.53亿港元[61] - 财务成本净额3.47亿港元,其中借款利息开支5.48亿港元,银行利息收入1.34亿港元[35] - 员工成本总额3.29亿港元,包括薪金及福利2.97亿港元和退休计划供款3174.7万港元[36] - 研发支出2.13亿港元,其中76.5亿港元资本化为无形资产,实际研发费用为1.36亿港元[37] - 总薪酬成本减少12%至3.29亿港元(去年同期:3.74亿港元)[72] 静脉输液业务表现 - 静脉输液业务收入20.46亿港元,同比下降36.9%,占收益95.3%[6] - 非PVC软袋及直立式软袋输液收入8.40亿港元,同比下降49.3%[6] - 安瓿注射液收入1.57亿港元,同比下降57.1%[6] - 输液销售量约7.15亿瓶(袋),同比下降37%[8] - 非PVC软袋及直立式软袋输液收益合计8.4亿港元,同比下降49.3%[56] - 安瓿注射液收益1.57亿港元,同比下降57%[57] 口服制剂业务表现 - 口服制剂收入2.96亿港元,同比增长16%[6][10] 原料药业务表现 - 原料药收入3.61亿港元,同比下降9.6%[6][10] - 咖啡因原料药销量2142吨,同比下降15%[10] - 原料药收益3.61亿港元,同比下降9.6%[57] - 集团拥有大宗和特色原料药品种77个[14] - 获批盐酸贝尼地平等10个特色原料药[14] 制剂出口业务表现 - 制剂出口输液量7361万瓶(袋),同比增长42%[11] - 安瓿水针出口506万支,同比增长623%[11] - 口服制剂出口908万片(袋),同比增长9958%[11] - 制剂出口销售额合计人民币10045万元,同比增长42%[11] 医用材料业务表现 - 药包材对外整体销售1.01亿港元,同比增长7.1%[11] - 公司医用材料销售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0.9317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0.9773亿港元,增长4.9%[32] 研发和注册进展 - 取得制剂注册证共49个,涉及14个国家的12个品规产品[11] - 累计135个品种180个品规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12] - 上报生产上市申请42个品种45个品规[12] - 公司计划下半年上报上市品种申请55个品种64个品规,其中制剂38个品种47个品规,原料药17个[22] - 公司预计下半年获批制剂、原料药52个品规,其中制剂品种35个品种37个品规,原料药15个[22]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7.827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1.646亿港元,增长3.5%[2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577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3.384亿港元,增长6.4%[25] - 公司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095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691亿港元,增长5.4%[25]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01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331亿港元,增长3.1%[25] - 公司非控股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3.154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270亿港元,增长3.7%[2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6.4%至13.38亿港元(2024年末:12.58亿港元)[68] - 银行借款增加10.4%至40.16亿港元(2024年末:36.36亿港元)[68] - 人民币计值借款增至33.18亿港元(2024年末:24.35亿港元),港元计值借款降至6.98亿港元(2024年末:12.00亿港元)[68] - 资本负债比率升至26.9%(2024年末:24.8%)[69] - 流动比率改善至3.12(2024年末:2.78)[69] - 未履行资本承担总额降至5.36亿港元(2024年末:5.62亿港元)[70] - 抵押银行存款降至0.22亿港元(2024年末:0.84亿港元),受限现金增至0.39亿港元(2024末:0.19亿港元)[73] - 应收贸易款项及票据总额从22.26亿港元略降至21.19亿港元,一年内应收账款占比98.8%[45] - 应收票据增加至1.67亿港元(2024年末:1.35亿港元),主要为银行承兑票据且无历史信贷亏损[45] - 背签银行承兑票据的最大潜在损失风险从7.3亿港元降至5.15亿港元[46] - 应付贸易款项及票据总额从5.48亿港元大幅减少至3.84亿港元,降幅达29.9%[47] - 中国附属公司未分配溢利暂时差额为74.28亿港元,未确认递延税项负债3.71亿港元[41] 股息和股份回购 - 中期股息从每股8.0港仙降至5.0港仙,派息总额从2.38亿港元减至1.47亿港元[48] - 末期股息从每股10.0港仙降至9.5港仙,派付金额从2.97亿港元减至2.80亿港元[49] - 公司斥资6619.6万港元回购2270万股普通股,其中684.6万股已注销[51] - 公司宣布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总额约为1.467亿港元[86] - 中期股息较去年同期每股8港仙下降37.5%,总额由2.375亿港元减少38.2%[86] - 公司回购2270万股普通股,总代价约0.66亿港元[78] 汇率影响 - 人民币兑港元平均贬值1.3%,加剧了以港元计值的收益跌幅[55] - 2025年6月港元兑人民币汇率为0.91195(2025年初:0.92604)[7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静脉输液销量与安瓿注射液收益共同导致收入下滑[55] - 公司将持续跟进国家第一至第八批药品集采续约,全力推进第十一批国家集采项目落地[19] - 河北国龙制药高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预计2025年2月投入使用[18] - 新建特色口服制剂数字化生产线建设项目预计2025年3月开工建设,8月底具备试产条件[18] 公司治理和ESG - 公司于2025年6月20日委任曲婉蓉女士为提名委员会成员,使该委员会拥有不同性别董事[82] - 公司声明已遵守2025年7月1日生效的经修订企业管治守则[82] - 曲继广先生同时担任董事局主席和行政总裁职务,董事局认为此举符合公司最佳利益[82] - 公司强调将环境、社会及管治(ESG)因素融入日常运营[83] 其他财务数据 - 加权平均股数从去年同期的29.66亿股减少至29.48亿股,减少约1800万股[44] - 公司获得政府资助7752.6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611.4万港元增长114.7%[37] - 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将于2025年9月15日至9月18日暂停办理[87] - 为收取股息,过户文件须于2025年9月12日下午4:30前送达股份登记处[87] - 中期财务报告已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根据香港审阅工作准则第2410号进行审阅[8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并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财务资料[85] 特定产品销量表现 - 甲钴胺注射液销量419万支,同比增长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