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维亚生物(01873) - 2025 - 中期业绩
维亚生物维亚生物(HK:01873)2025-08-28 17: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报告期收益为人民币8.319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9.818亿元下降15.3%[4][10] - 总收益同比下降15.3%至8.3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9.82亿元人民币[39] - 收益同比下降15.3%至人民币8.319亿元[58] - 公司客户合约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98.18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3.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3%[76] - 净利润为人民币1.486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1.442亿元增长3.1%[4][10] - 净利润同比增长3.1%至1.49亿元人民币,经调整非IFRS净利润增长9.1%至1.84亿元人民币[51] - 净利润同比增长3.1%至人民币1.486亿元[58] - 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1.835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1.682亿元增长9.1%[4][10] - 期内溢利从116,808千元增至121,805千元,增长4.3%[62]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21,80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95] - 集团除税前溢利人民币1.7169亿元[7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23.4%至4.9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提升至40.8%[40][41]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5.8%至4030万元人民币,反映成本控制成效[45] - 研发费用人民币4033.1万元,占集团总收益4.8%[73] - 财务成本同比下降40.9%至1850万元人民币,主要因偿还银行贷款[49] - 银行利息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3172.1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830.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3%[80] - 除税前溢利扣除项中已售存货成本为225.0百万人民币(2025年)对比390.2百万人民币(2024年),同比下降42.4%[81] - 员工成本总额增长至304.0百万人民币(2025年)对比275.6百万人民币(2024年),同比增长10.3%[81] - 公司员工总数为2,085名,2025年上半年员工总成本为3.015亿元人民币[11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CR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6%至人民币422.8百万元,经调整毛利增长16.4%至人民币194.6百万元[12] - 朗华制药收入同比下降31.4%至人民币409.0百万元,经调整毛利下降13.4%至人民币155.1百万元[17] - 药物发现服务分部收益最高,达人民币4.235亿元,占总收益50.9%[73] - CDMO及商业化服务分部收益人民币4.135亿元,与药物发现服务规模相当[73] - CDMO及商业化服务分部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59.59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0.9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4%[77][78] - 药物发现服务分部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7.5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77][78] - 维亚生物创新中心分部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03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78.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4%[77][7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分部业绩总计为3.39亿元人民币,其中药物发现服务贡献1.69亿元人民币,CDMO及商业化服务贡献1.72亿元人民币[74] - CMC业务完成及推进中新药项目总数279个[19] - CMC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00人[19] - CMC外部BD客户订单占比55.0% 内部导流占比45.0%[19] - CMC外部BD客户金额占比56.0% 内部导流占比44.0%[19] 各地区表现 - 海外收入占比达85.0%且同比增长4.9%,中国内地收入占比15.0%且同比大幅增长46.6%[13] - 美国市场收益同比增长14.4%至4.30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76亿元人民币[39] - 欧洲市场收益同比大幅下降39.8%至2.0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37亿元人民币[39] - 美国市场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7.5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2.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77][78] - 欧盟市场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3.71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0.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8%[77][78] - 孵化公司中北美地区占比67.7% 中国占比25.8%[2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朗华制药CDMO业务有两个新商业化项目处于PPQ阶段,预计2026年及2027年商业化上市[18] - 朗华制药当前总产能为860立方米,并正新建400立方米产能以满足未来需求[18] - 公司累计CRO客户数量达1,669家,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25.9%[13] - 累计服务客户数量增加至2,574家[10] - 累计投资孵化93家初创公司[20] - 8家孵化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 总额约293.6百万美元[20] - 在研管线总数近228条 临床前186条 临床阶段42条[20] - 累计获得投资退出回款近76.5百万元人民币[20] - 公司对单一最大客户的销售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44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0%[79]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5年上半年派发中期股息[107] 技术平台与研发能力 - 公司研究累计超过2,187个独立药物靶标 2025年上半年新增交付89个[23] - 累计研究药物靶标超过2,187个,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增89个[14] - 累计交付蛋白结构超过90,739例,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增8,023例[14] - 公司DNA编码化合物库规模达千亿级别,涵盖环肽、分子胶、共价片段等类型[27] - 多肽平台DEL多肽库单环库分子数量扩展到5万亿,环比大小从4-12aa扩展至4-17aa[31] - 公司构建了涵盖高通量筛选、GPCR特选、共价片段等多元化化合物库体系[27] - 药效平台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病和减肥药效评价及临床前安全性一站式服务[28] - XDC平台整合DEL技术并建立抗体-寡核苷酸偶联物(AOC)新平台[29] - 抗体大分子平台成功交付抗体亲和力精细调控、Fc融合蛋白酶活性优化等高难度项目[30] - 多肽平台具备AI驱动生成方法及DEL/噬菌体展示筛选结合AI分析能力[31] - 公司拥有ASMS、SPR、晶体浸泡、Intact质谱等现代筛选技术平台[27] - 药理药效平台扩展至动物免疫、肿瘤药效、抗体药代等超6大核心领域[28] - 计算化学与AI平台可对苗头化合物进行建模挑选、优化及预报[27] - 新分子模式(多肽、抗体等)收入占比达15.0%左右,同比增长近19.0%[14] - AI参与赋能项目收入占比近CRO总收入的10.0%,累计参与项目数达175个[15]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人民币9.045亿元,较期初下降3.9%[52] - 流动资产人民币17.461亿元,流动负债人民币9.917亿元,流动比率约1.76[52] - 资产负债率由45.9%降至43.2%[52] - 有抵押银行借款减少人民币1.296亿元至人民币7.368亿元[52] - 资本开支同比减少53.2%至人民币0.387亿元[54] - 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成本为38,65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2%[97]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减少人民币1.147亿元至人民币3.057亿元[60]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为305,74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3%[99] - 6个月内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占比92.6%,金额为283,019千元人民币[99]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额为181,25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4%[100] - 3个月内账龄的贸易应付款项占比45.3%,金额为82,152千元人民币[100]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额为142,86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7%[101] - 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为600,97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102] - 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553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1.29亿元人民币,减少1.262亿元人民币[103] - 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银行贷款及透支为6.0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5.494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04] - 第2年需偿还的银行贷款为2.88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4.847亿元人民币显著减少[104] - 公司总资产净值从3,816,221千元增至3,907,476千元,增长2.4%[61] - 计息银行借款中流动部分从549,390千元增至600,971千元,增长9.4%[61] - 非流动计息银行借款从705,921千元降至528,058千元,减少25.2%[61] - 库存股份从(157,670)千元改善至(129,129)千元,减少18.1%[62] - 累计亏损从(286,315)千元改善至(164,510)千元,减少42.5%[62] - 非控股权益从13,844千元增至14,682千元,增长6.1%[61] - 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14.8%,从2024年的人民币1.523亿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1.298亿元[65] - 经营活动产生之现金净额从152,330千元降至129,823千元,减少14.8%[64]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少115,141千元,改善现金流[64]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减少128,099千元,影响现金流[6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人民币1414.9万元,较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人民币2.0159亿元大幅恶化[65]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人民币1.5199亿元,较2024年流出净额人民币3.5461亿元减少57.1%[6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人民币3631.5万元,2024年同期仅减少人民币69.2万元[6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人民币9.045亿元,较期初人民币9.417亿元下降3.9%[66] - 按公平值列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总额为935,74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6%[98] 其他财务数据 - 毛利率为40.8%,较去年同期34.5%提升6.3个百分点[4][10] - 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率为22.1%,较去年同期17.1%提升5.0个百分点[4][8] - 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06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0.05元[4] - 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05元,与去年同期持平[4] - 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07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0.06元[4] - 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06元,与去年同期持平[4]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为526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3%[46] - 按公平值列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平值收益同比下降18.4%至人民币0.526亿元[58]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实现公平值收益人民币5257.5万元[73] - 其他收入及收益同比下降43.8%至2490万元人民币,主因汇兑收益及政府补助减少[42] - 政府补助及补贴从2024年上半年的1875.1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86.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8.0%[80] - 外汇收益净额同比下降38.6%至人民币0.062亿元[57] - 所得税开支同比下降44.1%至2310万元人民币,主要因递延税项拨回[50] - 所得税开支总额为23.1百万人民币(2025年)对比41.3百万人民币(2024年),同比下降44.1%[82] - 即期税项支出保持稳定为37.0百万人民币(2025年)对比37.0百万人民币(2024年)[82] - 递延税项收益为13.9百万人民币(2025年)对比支出4.2百万人民币(2024年)[82] - 香港利得税率为16.5%,但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按8.25%征税[84] - 中国内地多家附属公司享受15%优惠企业所得税率[85][86][87] - 澳大利亚附属公司适用30%企业所得税率[89] - 美国附属公司承担21%联邦税率加8.84%加州州税率[90] - 英国附属公司适用19%企业所得税率[91] - 每股基本盈利的加权平均普通股数为2,111,182千股,同比下降1.4%[95] 公司设施与产能 - 员工总人数为2,085人,其中CRO研发人员1,098人,朗华制药员工753人[35] - 上海周浦新总部总面积约40,000平方米已全面投入使用[35] - 成都园区建筑面积约64,564平方米,其中12,21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实验室面积10,800平方米[35] - 上海超算中心已投入使用,支持CADD、AIDD计算及晶体组和冷冻电镜组运算[38] - 朗华制药浙江台州工厂建筑面积约35,168平方米,研发中心面积约2,500平方米[38] - 上海法拉第路投资孵化中心实际使用面积约7,576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5,552平方米[35] - 苏州园区总建筑面积约7,545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近5,305平方米[35] - 嘉兴园区建筑面积约6,362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近5,335平方米[38] - 宁波研发中心及办公室面积约2,800平方米[38] 公司治理与股权 - 用于收购朗华制药20%股权的银行贷款以朗华制药100%股权作为抵押,并由公司担保[105] - 公司质押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约1.989亿元人民币,以及使用权资产约1.881亿元人民币,以担保银行借款[105] - 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注销32,932,000股股份,导致股本从367千元人民币减少至361千元人民币[104] - 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以总代价538.2万港元(约合508万元人民币)购回4,327,500股股份并注销[106][108][10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库存股份价值为1.29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577亿元人民币减少[10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下尚未行使购股权数量为3,665,141份[113] - 报告期内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下公司雇员行使股份数量为816,000股[114] - 2025年6月30日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授出股票期权7,320,000份[114] - 2025年6月30日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授出股票期权7,320,000份[114] - 公司主席与首席执行官职务由毛晨先生同一人担任[116] - 审计委员会由李向荣女士、王海光先生及傅磊先生组成[120] - 外聘审计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完成中期财务资料独立审阅[120] - 中期财务资料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120] - 董事会包含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23] - 公告发布日期为2025年8月28日[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