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为2.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6%[21][23][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56.6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7%[21][23][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27.13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21][23][25] - 综合毛利率为30.54%,营业毛利为8454.8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79%[25] - 营业成本为1.92亿元,同比增长28.30%[181] - 销售费用为1032.10万元,同比增长30.53%[181] - 研发费用为734.67万元,同比下降17.93%[181] - 财务费用为830.2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27.14%[181] - 应收账款达4.49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6.64%[175] - 存货增长16.80%至1.02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3.81%升至4.60%[187] - 货币资金减少38.54%至2.52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7.86%降至11.35%,主要因支付股利5108.32万元[18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新水岛及水厂运维服务收入占比53.88%,达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1%[24] - 新水岛及工艺包产品销售收入为1.27亿元,同比增长9.69%,占总收入46.02%[182] - To B业务收入达1.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63%,占总收入44.43%[24] - 污废水资源化领域收入占比75.54%,达2.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2%[24] - 污废水资源化业务通过销售新生水及资源化产品获得销售收入[61] - 公司工艺包产品涵盖超滤、MBR、纳滤、反渗透等多个工艺领域[46] - 公司新水岛产品采用投资模式、设备销售加O2O运维服务模式及租赁模式三种销售方式[66] - 水萝卜AI智能体产品主要与新水岛产品绑定销售以实现无人值守运营[68] - 运维技术服务项目来源于现有客户、公开招标及托管运营业务[70] - 托管运营服务期一般为8-30年并按处理水量获取服务收入[63]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41%,同比下降0.48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总额为1220.3万元,同比增长1.92%[157] - 费用化研发投入734.67万元,同比下降17.93%[157] - 资本化研发投入485.6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0.73%[157]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39.80%,同比上升14.57个百分点[157] - 新增发明专利4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0项,累计获得63项[155] - 新增外观设计专利2项,累计申请和获得均为2项[155] - 公司自主研发GTMOST®膜通用平台技术实现膜元件通用互换及单体装备大型化,填补国内空白[11] - 公司开发膜防污染技术包括智能加药及"一段一支"导向清洗技术[11] - 公司推出水萝卜®AI智能体系统,通过AI实现水厂无人值守运营管理[11] - 水萝卜®AI智能体融合DeepSeek R1大语言推理模型及自研多模态垂直AI模型[37][39] - 计算机视觉漏水监测模型实现零漏报和零误报的行业领先精度[38] - 工艺优化模型不依赖具体工艺类型可迁移至多种水厂类型[12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新水岛®实现无人值守、高效运行,为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城镇场景提供高品质水,解决水资源短缺、环境容量不足、水安全、成本高等问题[12] - 新水岛®建设周期仅为传统工程化水厂的1/10[42] - 新水岛®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工程化水厂的1/10[42] - 新水岛®处理规模覆盖百吨级/日至几十万吨级/日[41] - 新水岛®采用标准化设计可实现一个月内交付[42] - 新水岛®商业模式灵活支持可租可售[43] - 水萝卜®AI智能体通过O2O闭环实现水厂无人值守运营[32] - 水萝卜®AI智能体集成工艺优化、计算机视觉、听觉及红外感知模型[32] - 水萝卜®AI智能体预计人力节省75%、设备故障率降低20%、药耗降低15%、电耗降低15%[119] - 膜防污染技术降低直接运行费用约25%且膜使用寿命达6年以上最长超9年[145] - 精确加药技术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并实现药剂投加精准化减少浪费[145] - 直联耦合技术减少水池占地和土建与设备投资并降低预加氯药耗成本[146] - Crysacter结晶软化技术降低系统运行药剂费用30%-50%并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量20%-30%[146] 市场拓展与项目交付 - 公司在手订单合计6.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70%[23] - 公司累计交付新水岛产品8套[106] - 公司累计交付水萝卜AI智能体项目9个[106] - 公司承接国内首座规模20万吨/日的纳滤膜技术饮用水厂[103]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有20万吨/日及以上超滤膜水厂业绩的企业[103] - 公司实施的张家港四厂一期项目荣获2022GWI全球水奖[103] - 新水岛®累计交付8套(2023年1套、2024年5套、2025年2套)[111] - 无锡龙亭项目处理规模5,000立方米/天[112] - 舟山项目处理规模5,000立方米/天[112] - 太原阳曲项目处理规模2,500立方米/天[112] - 温泉水厂项目规模24万吨/日[114] -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累计日处理规模达913,200立方米[114] - 2025年6月阿联酋新水岛®土壤修复项目中试阶段顺利完成[127] - 公司自主品牌"海湾膜"在泰国直饮水项目实现全面替代原供应商[127] - 公司与E&E Consulting Inc签署北美市场推广协议[127]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截至2024年9月底接近6000亿元[74]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从2025年3985亿元增长至2035年17295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5.6%[74] - 全球智能水解决方案市场预计到2029年达65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6%[74] - 统筹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约3000亿元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77] - 全国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5年下降10%以上[80] - 非常规水利用规模目标2030年达到300亿立方米以上[80] - 黄河流域矿井水利用率2025年目标力争达到68%以上[82] - 光伏制造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再生水回用率要求高于40%[82] - 工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20%,其中冷却水用量占工业用水80%以上[83] - 循环冷却水污水外排量约占企业排水总量40%至50%[83] - 纺织工业废水年排放量高达20亿吨,印染废水占比超70%[84] - 矿井水利用量持续提高,2025年利用率目标不断提升[82] - 环保装备制造业目标2030年行业规模产品质量综合效益提升[78] - 中国工业废水治理市场规模2023年达1357.5亿元,2018-2022年复合增长率7.37%[87] - 先进污染物去除技术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170亿美元[91] - 管道直饮水消费量2022年达10778.1万吨,较2016年4785.2万吨增长;供给能力达32.8万吨/天,较2016年14.9万吨/天增长[95] - 预计2023年管道直饮水消费量11824.2万吨,供给能力增长至36万吨/天[95] - 管道直饮水市场规模2022年达329.81亿元,较2016年139.73亿元增长;均价从292元/吨增至306元/吨[96] - 2024年全国工业用水量达971亿立方米[126]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 公司董事会决议未通过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5] - 公司确认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确认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公司确认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半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6]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20年10月经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由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利泽中园二区203号洛娃大厦C座2层209-226房间变更至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路1号16层1601内A1601[15] - 公司A股股票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金科环境,股票代码688466[19] - 公司股东包括利欣水务(持股5%以上)、北控中科成环保集团(持股5%以上)、清洁水公司、易二零壹号环境投资中心等[13]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为香港中荷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Sino Dutch Water Investment Group Limited)[13] - 境外资产规模为1.079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4.85%[188] - 受限资产总额1.495亿元,包括冻结资金710万元、保证金502万元及抵押资产1.374亿元[189]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总额3798万元,含股票投资55.7万元及其他金融资产[193][194] - 新增私募基金投资125万元,占天津膜绿色创业投资基金3.57%份额[196] - 主要子公司金科中荷水务净利润338万元,原平中荷水务净利润613万元[199] - 子公司金科蓝荷科技净利润785万元,营业收入3008万元[199]
金科环境(688466)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