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力新能(03677) - 2025 - 中期业绩
正力新能正力新能(HK:03677)2025-08-28 17:4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3172.0百万元,同比增长71.9%[3][4]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568.7百万元,同比增长210.5%[3][4] - 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220.4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350.4百万元[3][4] - 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09元,去年同期亏损人民币0.06元[3][4]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72.0%至317.20亿元人民币,其中动力电池收入增长81.9%至298.53亿元人民币[14] - 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利润扭亏为盈达22.0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13.00亿元人民币)[27] - 公司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8.44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31.7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9%[63][64] - 公司净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1.300亿元人民币转为2025年上半年盈利2.2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504亿元人民币[63][64] - 收入同比增长71.9%至人民币3,172.0百万元,动力电池出货量大幅增加为主要驱动因素[67] - 动力电池收入占比94.1%,同比增长81.9%至人民币2,985.3百万元[67] - 毛利同比增长210.5%至人民币568.7百万元,毛利率提升8个百分点至17.9%[70] - 期内利润扭亏为盈,实现盈利人民币220.4百万元(2024年同期亏损130.0百万元)[8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商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57.4%至258.15亿元人民币[18] - 销售成本增长56.7%至人民币2,603.3百万元,与销量增加同步[69] - 研发开支略降至人民币252.9百万元,同比减少2.8%[75] -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9,088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551千元人民币,下降5.9%[38] 动力电池业务表现 -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为29.8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52] -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为7.63GWh,同比增长超过80%[52] - 公司2025年1-6月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行业排名第7名,6月单月排名升至全国第6名[52] - 动力电池毛利率提升至18.3%(2024年同期:11.1%),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化推动[71] 储能系统业务表现 - 储能系统及其他收入同比下降8.4%至18.67亿元人民币[14] - 储能系统收入下降8.4%至人民币186.7百万元,因产能优先分配动力电池[68] 其他业务与技术发展 - 公司航空电池产品已通过AS9100D航空体系认证及航空飞行器适航证双重验证[54] - 公司高能三元(硅基)体系电池能量密度覆盖280-350Wh/kg,已在航空电池中量产[55] - 公司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突破170Wh/kg[55] - 公司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55] - 公司第二代半固态大圆柱电池实现量产并应用于航空领域[55] - 公司合营企业新中源丰田供应丰田在华核心HEV车型,丰田2024年中国HEV市场份额超70%[53] - 公司航空电池随RX1E固定翼载人电动飞机获适航认证,2025年将实现规模量产[54] - 公司已递交专利申请共3,999件,其中已获授权2,524件[57] - 公司800V峰值8C超快充三元高电压产品电芯能量密度超过240Wh/kg[57] - 公司高比能磷酸铁锂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达到435Wh/L[57] - 公司快充长寿命电池循环寿命达到4,000次[57] - 公司家储产品循环寿命大于8,000次,能量效率高于95%[58] - 公司第二代航空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20Wh/kg,支持12C放电倍率和15分钟快充[58] 产能与资本支出 - 公司现有产能25.5GWh,计划2025年四季度新增产能10GWh,2026年底再新增产能15GWh,总产能将达50.5GWh[59]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额同比增长351.3%至8.72亿元人民币[28]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承担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9,225千元人民币大幅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862,150千元人民币[36][37] - 资本支出人民币1,598.4百万元,主要用于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88]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25.8百万元,同比减少58.8%[85]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人民币1,302.5百万元,同比增加197%[85] - 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人民币1,783.7百万元,同比增加662%[85] 资产与负债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548.7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15.9%[5]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人民币496.9百万元(流动1682.4+非流动3286.4)[5][6]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人民币1752.2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7.9%[5] - 公司存货为人民币912.9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34.5%[5]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为人民币6257.5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9.7%[5]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账面净值增长7.9%至175.22亿元人民币[32] - 贸易应付款项及票据总额下降5.4%至354.05亿元人民币[3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人民币2,548.7百万元(2024年末:2,199.1百万元)[82]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人民币4,968.9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4,014.5百万元增加[83] - 公司净资产为人民币7,038.4百万元,流动资产人民币6,596.9百万元,非流动资产人民币10,650.6百万元[84]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9.2%,较2024年末的62.2%下降3个百分点[84] - 受限资产账面价值人民币4,454.7百万元,其中银行存款924.1百万元、物业设备3,138.7百万元[89] 其他收入与收益 - 政府补助大幅增长2041.6%至1.12亿元人民币[16] - 利息收入下降24.0%至1.50亿元人民币[16] - 应占合营企业利润增长19.8%至人民币160.3百万元,因投资收益增加[79] 市场与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910万辆,同比增长28%,其中中国市场占比过半[4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市场渗透率达到44.3%[4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485.5GWh,同比增长51.6%,其中磷酸铁锂电池销量354.8GWh(占比73.1%),同比增长77.6%[45] - 2025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达到200万辆,同比增长26%[46] - 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部署容量达86.7GWh,同比增长54%,预计全年将达到170GWh[47] 公司治理与股本 - 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25.09亿元人民币,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股本12.15亿元人民币[34] - 公司以每股8.27港元发行121,523,700股普通股,扣除开支前现金对价总额约10.0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341亿元)[35] - 公司未宣布派发中期股息[98] - 公司H股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日期为2025年4月14日[102] - 报告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105] - 公司董事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4] - 公司股份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00元[105] 客户与供应商 - 公司来自主要客户(贡献超10%收入)的收入约为人民币2823.0百万元[13] 产品与技术标准 - 公司电池产品装机容量单位包括吉瓦时(GWh)、兆瓦时(MWh)和千瓦时(KWh)[102] - 1吉瓦时(GWh)等于1,000,000千瓦时(KWh)[102] - 1兆瓦时(MWh)等于1,000千瓦时(KWh)[102] - 公司产品涵盖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技术路线[102] - 三元锂电池按正极材料比例分为NCM523、NCM613、NCM811等型号[102] - 公司电池产品应用场景为陆海空互联(LISA)[102] 金融工具与公允价值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应收票据在2025年6月30日的公允价值为92,936千元人民币,全部归类为第二层级公允价值计量[39][41][44] - 公司银行借款中浮动利率占比约83.9%(固定利率部分为人民币800.0百万元)[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