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约为人民币185.21亿元[2] - 收益总额同比下降25.4%,从248.17亿元人民币降至185.21亿元人民币[23] - 公司总收益由248.17亿元人民币减少25.4%至185.21亿元人民币,主要因物业销售收入减少所致[44] - 物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7.0%,从239.26亿元人民币降至174.82亿元人民币[23] - 物业销售收入由239.26亿元人民币减少26.9%至174.82亿元人民币,因交付面积减少3.4%至146.15万平方米及平均销售单价降至每平方米11962元[45] - 物业管理费同比增长4.3%,从6.03亿元人民币增至6.30亿元人民币[23] - 物业管理费收入由6.03亿元人民币上升4.3%至6.30亿元人民币[46] - 租金收入由2.66亿元人民币上升6.8%至2.84亿元人民币[47] - 项目管理收入大幅增长473.2%,从2185万元人民币增至1.25亿元人民币[23] - 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同比下降66.3%,从2.02亿元人民币降至6786万元人民币[24] - 银行利息收入同比下降55.9%,从1838万元人民币降至810万元人民币[24] - 毛利由44.60亿元人民币减少13.7%至38.50亿元人民币,但毛利率由18.0%提升至20.8%[48] - 毛利率增加至约20.8%[2] - 除税前亏损为人民币30.15亿元[3] - 期内亏损为人民币39.38亿元[3] - 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35.64亿元[5]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减少至约人民币34.80亿元[2]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36.82亿元人民币减少5.5%至34.80亿元人民币[5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期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34.80亿元[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汇兑差异净收益为6683.4万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1.27亿元人民币[2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税前亏损中已售物业成本为141.0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98.64亿元人民币下降28.9%[2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福利开支为36.6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8.02亿元人民币增长30.8%[26] - 财务费用为人民币8.46亿元[3] - 财务费用总额同比增长1.8%,从8.46亿元人民币增至8.61亿元人民币[25] - 资本化利息支出同比增长40.4%,从3.50亿元人民币增至4.92亿元人民币[25] - 银行及其他贷款利息支出同比下降11.6%,从13.51亿元人民币降至11.94亿元人民币[25] - 租赁负债利息支出同比下降54.1%,从482万元人民币降至221万元人民币[2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总额为9.2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6.96亿元人民币增长32.6%[2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企业所得税开支为6.08亿元人民币,中国土地增值税开支为4.68亿元人民币[28]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投资物业减少至24,719,195千元,同比下降7.8%[8] - 发展中物业(流动资产)减少至45,548,041千元,同比下降22.6%[8] - 持作出售已落成物业减少至9,775,465千元,同比下降5.5%[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2,496,031千元,同比下降14.5%[8] - 非流动资产总额减少至35,133,971千元,同比下降7.4%[8] - 流动资产总额减少至74,376,047千元,同比下降17.7%[8]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至266,547千元,同比下降5.4%[8] - 受限制现金减少至959,753千元,同比下降14.6%[8] - 于合营公司的投资增加至2,190,156千元,同比增长5.4%[8] - 预付款项及其他资产减少至590,700千元,同比下降10.9%[8] - 贸易应付款项及票据为140.5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139.93亿元人民币略有增加[9]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01.9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100.30亿元人民币小幅上升[9] - 合同负债大幅增长至331.4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480.83亿元人民币显著下降[9] - 计息银行及其他贷款为112.99亿元人民币,与上年末的112.42亿元人民币基本持平[9] - 优先票据及境内债券为142.1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129.08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9] - 流动负债总额为913.4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1040.18亿元人民币下降12.2%[9]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11.7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136.97亿元人民币下降18.4%[9] - 资产净值为69.9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105.70亿元人民币下降33.8%[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负14.3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正16.96亿元人民币由盈转亏[9] - 非控股权益为84.3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88.74亿元人民币下降4.9%[9]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贷款、优先票据及境内债券总额约为人民币345.70亿元[1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24.96亿元[13] - 公司境外优先票据及计息银行与其他贷款的违约或交叉违约本金约为人民币174.45亿元[13] - 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为34.55784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40.45017亿元人民币),其中人民币占比98.7%(34.11746亿元)[55] - 受限制现金为9.59753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11.244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7%[55] - 银行贷款总额为191.45456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198.04099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年内到期贷款占比59.0%(112.98819亿元)[56] - 优先票据及境内债券总额为154.24747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156.14467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年内到期占比92.2%(142.18728亿元)[56] - 美元计值贷款总额为160.44288亿元人民币(美元贷款+优先票据),占贷款总额46.4%[56] - 人民币计值贷款占比50.1%(173.04073亿元),港元贷款占比3.3%(11.55842亿元)[56] - 净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296.8%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444.7%,上升147.9个百分点[5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26.6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28.19亿元人民币下降5.5%[3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365日以上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为6887.6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6亿元人民币下降34.9%[3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即期至90日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为7567.0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5274.6万元人民币增长43.5%[32] - 贸易应付款项及票据总额为140.53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年内部分为135.53亿元人民币(96.4%),一年以上部分为5.01亿元人民币(3.6%)[33] 物业销售表现 - 合同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37.43亿元[2] - 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5.5%至44,241亿元人民币,住宅销售额下降5.2%;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至4.59亿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7%[34] - 公司合同销售金额同比下降38.9%至37.43亿元人民币,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2.1%至46万平方米,物业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8,120元人民币[35] - 杭州地区合同销售金额4.48亿元人民币(占比12.0%),销售面积21,096平方米[38] - 长三角经济圈合同销售金额11.20亿元人民币(占比29.9%),销售面积93,430平方米[39] - 粤港澳大湾区合同销售金额6.97亿元人民币(占比18.6%),销售面积82,983平方米[39] - 二线城市合同销售金额15.27亿元人民币(占比40.8%),销售面积160,129平方米[39] - 三、四线城市合同销售金额19.25亿元人民币(占比51.4%),销售面积287,538平方米[39] - 中西部地区合同销售金额10.69亿元人民币(占比28.6%),销售面积183,943平方米[39] - 一线城市合同销售金额2.91亿元人民币(占比7.8%),销售面积13,290平方米[39] 土地和投资物业储备 - 公司及其合营联营公司土地储备总规划建筑面积约2334万平方米(应占1952万平方米),分布于56个城市[40] - 按区域划分,土地储备成本占比为:长三角经济圈38.1%、环渤海经济圈20.8%、中西部地区19.0%、海峡西岸经济圈11.2%、粤港澳大湾区10.9%[40] - 按城市级别划分,土地储备成本占比为:一线城市11.6%、二线城市51.8%、三、四线城市36.6%[40] - 公司连同合营联营公司持有46个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约360万平方米(应占328万平方米),其中28个已营运[41] 债务与流动性风险 - 公司自2023年10月起未支付境外优先票据及若干计息银行与其他贷款的本金和利息[13] - 公司已与境外优先票据持有人小组订立重组支持协议以推进债务重组[14] - 公司现金流预测覆盖自2025年6月30日起不少于12个月期间[15] - 公司计划通过加快物业预售和销售、收取销售款项改善现金流[15] - 公司计划出售投资物业和非核心业务以获得更多现金流入[15] - 公司未实施任何外币对冲安排,存在汇率波动风险[5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美元占比0.8%(2693.9万元人民币等值),港元占比0.5%(1709.9万元人民币等值)[55] 资产减值和公允价值变动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净亏损人民币22.81亿元[3] - 作出出售已落成物业及发展中物业减值至可收回净值人民币28.19亿元[3] 公司治理 - 主席与行政总裁职务由黄朝阳先生兼任,违反企业管治守则C.2.1条[5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丁良辉、戴亦一、毛振华)[60]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60] 股息和股东信息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宣派任何中期股息[6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按422.3亿股加权平均普通股计算[3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62] 业务地域分布 - 公司收入全部来自中国业务且非流动资产主要位于中国[21]
中骏集团控股(01966)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