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21亿元,同比增长15.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0.85亿元,同比增长22.8%[2] - 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62元,同比增长19.2%[2] - 公司营业收入为3.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7%[21] - 公司利润总额为3906.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08%[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39.4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5%[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03.3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6.9%[21] - 营业收入为35904.66万元,同比增长6.27%[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39.47万元,同比下降37.50%[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03.37万元,同比下降56.90%[2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股,同比下降36.11%[22] - 稀释每股收益为0.23元/股,同比下降42.50%[2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股,同比下降55.88%[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0%,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22] - 营业收入35904.66万元,同比增长6.27%[4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539.47万元,同比减少37.50%[4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2303.37万元,同比减少56.90%[47] - 营业收入为3.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7%[101][10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39.47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7.5%[10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3.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179]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348.2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8%[180] - 基本每股收益从0.36元/股降至0.23元/股,下降36.1%[18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5663.59万元人民币降至3539.47万元人民币,下降37.5%[180] - 营业收入从3.03亿元增长至3.076亿元,同比增长1.5%[183] - 净利润从5779万元下降至5269万元,同比减少8.8%[184] - 综合收益总额为3539.47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部分为3539.47万元[192] - 综合收益总额为5663.59万元[198] 成本和费用情况 - 研发投入为人民币0.38亿元,同比增长25.6%,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8%[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5.39%,同比增加5.95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9114.70万元,占营业收入25.39%[49] - 研发投入总额为91,147,028.66元,同比增长38.80%[77]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5.39%,同比增加5.95个百分点[77] - 费用化研发投入84,231,554.82元,同比增长28.27%[77] - 资本化研发投入6,915,473.84元,资本化比重7.59%[77] - 研发费用为8423.1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27%[103] - 销售费用为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8%[103] - 研发费用从6566.83万元人民币增至8423.16万元人民币,增长28.3%[180] - 销售费用从9457.91万元人民币增至1.16亿元人民币,增长22.8%[179][180] - 营业成本从1.2亿元上升至1.307亿元,同比增长8.9%[183] - 研发费用从4362万元降至4218万元,同比减少3.3%[183] - 利息收入从1083万元降至942万元,同比减少13%[183] - 所得税费用从252万元增至358万元,同比增长42.3%[184] 现金流量变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0.42亿元,同比增长18.3%[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19.6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37%[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19.63万元,同比增长63.37%[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19.6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37%[10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61.1%[10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0.4%[10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3256万元增至5319万元,同比增长63.4%[186][187]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7943万元扩大至-2.868亿元,主要因资本支出增加[18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4368万元大幅增至2.36亿元,主要来自借款增加[18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7.052亿元,较期初增加233万元[18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6.1%,从8450.96万元增至1.404亿元[18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长11.9%,从3.181亿元增至3.559亿元[18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49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负2753万元扩大441.7%[18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为4594.62万元,上年同期为负6950.39万元[19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546亿元,较期初5.175亿元增长7.2%[190]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为人民币4.15亿元,较期初增长12.1%[2] - 应收账款为人民币1.67亿元,较期初增长8.4%[2] - 存货为人民币2.23亿元,较期初增长6.7%[2] - 总资产为人民币12.56亿元,较期初增长9.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人民币8.92亿元,较期初增长10.6%[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7%[21] - 公司总资产为32.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5%[21] - 总资产321615.58万元,较上年度末增加9.85%[4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200874.78万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47%[47] - 总资产达到32.16亿元人民币[9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09亿元人民币[96][10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0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14%,较上年增长100%[106]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3.7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1.71%,较上年增长49.29%[106]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6.1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9.16%,较上年增长73.99%[107] - 存货期末余额2.6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8.27%,较上年增长11.69%[106] - 其他流动资产期末余额6701.6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08%,较上年增长37.85%[106]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1.8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5.62%,较上年增长34.79%[107]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1.4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64%,较上年增长16.58%[107] - 受限资产总额1.37亿元,其中货币资金2657.71万元为承兑汇票保证金[108] - 理财产品投资期末余额1.01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94.51万元[111] - 应交税费期末余额607.51万元,较上年减少61.28%[107]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底的292.7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321.62亿元人民币,增幅为9.9%[172][173] - 货币资金从7.43亿元人民币小幅增加至7.48亿元人民币,增长0.7%[17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1.01亿元人民币[172] - 存货从2.38亿元人民币增至2.66亿元人民币,增长11.7%[172] - 在建工程从2.52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3.77亿元人民币,增长49.3%[173] - 短期借款从3.54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6.16亿元人民币,增长74.0%[173] - 应付账款从1.34亿元人民币增至1.81亿元人民币,增长34.8%[173] - 合同负债从1.28亿元人民币增至1.49亿元人民币,增长16.6%[173]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5.56亿元人民币增至5.94亿元人民币,增长6.9%[175]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从3.92亿元人民币增至4.26亿元人民币,增长8.7%[175] - 总资产从27.97亿元人民币增至30.20亿元人民币,增长8.0%[176][177] - 短期借款从1.76亿元人民币增至2.05亿元人民币,增长16.5%[176] - 应付票据从1.83亿元人民币增至4.11亿元人民币,增长124.9%[176] - 合同负债从1.05亿元人民币增至1.22亿元人民币,增长16.2%[17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2993.14万元,从20.387亿元降至20.088亿元[192] - 资本公积减少301.37万元,库存股增加2532.76万元[192] - 未分配利润减少159万元,从6760.44万元降至6601.44万元[19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20.91亿元,期末余额为20.09亿元,减少3.92%[195][196]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期初余额为21.07亿元,期末余额为20.23亿元,减少3.99%[195][196] - 未分配利润期初余额为6.56亿元,期末余额为6.29亿元,减少4.01%[195][200] - 资本公积增加525.79万元,从12.94亿元增至12.99亿元,增长0.41%[195][200] - 库存股增加5669.25万元,从9893.16万元增至1.56亿元,增长57.30%[195][200] - 少数股东权益从1652.71万元降至1418.59万元,减少14.18%[195][196]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人员735人,占员工总数30.47%[48] - 新增专利117项,累计专利1933项[49] - 新增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32项,累计377项[49] - 新增软件著作权31项,累计230项[49] - 公司已获得专利1933项 参与起草或评定36个国家行业标准[58] - 获得省级科技成果248项[58] -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1项 省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59] - 公司专利突破1900项 拥有30余项核心技术[61] - 新增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可在30秒内获取心率及血氧等参数[68] - 脑机接口系列新增8项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多通道无线脑电采集系统[67][68] - 气压驱动控制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气动手套实现手指康复训练[67] - 超声心脑血管治疗仪采用多换能器独立控制技术实现精准启停[68] - 心率变异性检测技术通过HRV分析实现无创心理健康评估[69] - 运动心肺评估技术通过实时监测气体代谢量化有氧耐力[69] - 高能固体激光技术实现12000V预燃电压调控和2940nm激光输出[69] - 报告期内新增32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累计获得377项[72] - 新增专利117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累计获得专利1,933项[72] - 新增软件著作权31项,累计获得230项[72] - 公司及子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735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30.47%[90]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6,299.40万元,平均薪酬8.57万元[90]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2.32%(博士0.14%,硕士9.80%,本科72.38%)[90] - 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最高达54.97%,30岁以下人员占比31.16%[90] - 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投入3,000万元,累计收益2,747.39万元[86] - 智能养老照护技术研究项目投入3,038.30万元,累计收益2,827.91万元[86] - 功能电刺激康复训练研究项目投入2,100万元,累计收益1,965.16万元[86] - 脑电采集分析技术研究项目投入2,500万元,累计收益2,402.18万元[86] - 研发项目包含多子项目,新项目立项及结项会导致投资规模变动[88] 具体研发项目进展 - 盆底康复评估治疗系统项目总投资500万元,本期投入102.68万元[81] - 聚焦式冲击波项目累计投入3,552.24万元,总投资3,793.68万元[81] - 平衡功能训练及评估系统开发项目累计投入5,042.36万元,总投资5,307.60万元[81] - 数字化康复生态系统项目总投资额1500万元,已投入988.42万元,完成临床康复一体化软件系统开发[82] - 光因子疼痛治疗系统项目总投资额3762.66万元,已投入3569.17万元,红蓝光治疗仪获医疗器械注册证[82][83] - 智能康养护理设备项目总投资额2928.54万元,已投入2695.81万元,完成综合康复气压防栓治疗系统样机[83] - 水浴训练康复机器人项目总投资额1250万元,已投入1166.32万元,目前处于研发阶段[83] - 运动康复训练系统项目总投资额6238.8万元,已投入6214.11万元,多关节等速设备获注册证且单关节样机完成[83][84] - 柔性牵引控制系统项目总投资额565万元,已投入422.97万元,颈腰椎三维快慢牵引床获医疗器械注册证[84] - 康复工程项目假肢辅具等总投资额1690万元,已投入1582.35万元,完成康复工程制作设备样机[84] - 电磁生物学技术康复应用研究项目总投资额5082.43万元,已投入4942.99万元,生物反馈磁刺激仪研发中[84] - 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1,000.09万元,累计投入9,114.70万元,累计收益47,500.10万元[87] 产品与业务布局 - 公司提供覆盖10大门类、55大系列、上千种产品的全产业链康复医疗器械布局[38] - 公司产品涵盖康复理疗、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康复辅具、康复评估、中医诊疗、保健养生、医美生美、康养家具、居家康复10大领域[38] - 公司为疼痛骨科领域提供体外冲击波治疗仪等产品,适用于肌骨疼痛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病症[38] - 产后康复产品包括盆底功能磁刺激治疗仪,可治疗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产后问题[38] - 脊柱康复产品包含中频脊柱物理治疗系统,针对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38] - 公司提供综合物理治疗系统,集成10种物理治疗技术适用于全科疼痛及运动损伤[39] - 公司开发VTE防治信息化系统,用于全院住院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全面动态评估[39] - 生物反馈助力电刺激产品适用于脑卒中导致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足下垂等症状[39] - 天轨步态减重平衡训练系统采用人体力量感知技术,适用于卒中患者康复训练[39] - 熏蒸治疗机作为中医外治核心设备,可针对不同病症选用中药进行熏蒸治疗[39] - 产品覆盖卒中、脑损伤、脊柱侧弯等康复治疗领域[40][41][42] - 设备适用于医院、康复机构及养老机构等多类场景[40][41][42] - 智能康复系统具备数据采集功能支持关节评估与体态分析[40] - 脑机接口系列产品通过信息交互改善患者运动功能[41] - 形成30多项专病专科解决方案包括疼痛康复和神经康复等[61] 市场营销与渠道 - 公司拥有超过900名营销人员负责收集临床和产品需求[44] - 公司及子公司拥有营销人员900余名[62] - 公司在31个省级行政区域拥有900余人的营销团队和700余家代理商[67] - 销售范围覆盖全国300余个地级行政区并服务数万家终端机构[67]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帝喾大道中段[16] - 公司股票简称为翔宇医疗,代码688626,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19] - 公司回购股份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25% 支付资金总额6009.23万元人民币[56] - 2022年至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30.14% 36.36% 35.95%[56] - 2024年派发现金红利总额3700.49万元人民币[56] - 2025年分红比例承诺不低于30%[56]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6,302户[157] - 第一大股东河南翔宇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90,286,560股(占比56.43%)[160] - 第二大股东何永正持股9,243,320股(占比5.78%)[160] - 河南翔宇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持有90,286,560股流通股,为第一大无限售股东[161] - 董事长何永正持有9,243,320股流通股,报告期内通过股权激励增加20,
翔宇医疗(688626)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