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阳光诺和(688621) - 2025 Q2 - 季度财报
阳光诺和阳光诺和(SH:688621)2025-08-28 18:5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5.90299亿元,同比增长4.87%[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833亿元,同比下降12.61%[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19677亿元,同比下降16.29%[23] - 营业成本为2.855449亿元,同比增长15.26%[97] - 财务费用为620.457万元,同比增长31.60%[97] - 研发费用为7626.903万元,同比增长10.39%[9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13.747万元,较上年同期显著改善[9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8.91万元,同比下降43.84%[97][9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14%,同比下降3.25个百分点[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1.18元/股,同比下降11.28%[2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药学研究服务收入2025年1-6月为20295.8万元,同比下降40.8%[57] - 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收入2025年1-6月为27945.44万元,同比增长29.05%[57] - 知识产权授权收入2025年1-6月为10000万元,同比增长100%[57] - 权益分成收入2025年1-6月为733.71万元,同比增长119.73%[57]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合计2025年1-6月为58974.95万元,同比增长4.8%[57] 研发投入与进展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92%,同比增加0.64个百分点[25]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7626.9万元,同比增长10.39%[74] - 研发人员共1136人占员工总数83.59%[66] - 新药项目2项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64] - 药品申报上市注册受理89项一致性评价注册受理3项[64] - 取得药品生产注册批件51项通过一致性评价5项[64] - 原料药通过审评获批10项[64] - 累计发明专利获得数达77项,其中包含7项国际专利[71][72] - 报告期内2项新药项目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70] - 累计24项仿制药首家取得注册批件或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70] 创新药项目进展 - 创新药项目ZM001/IM19/IC19a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亿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100万元,累计投入1685万元,处于临床研究阶段[77] - 创新药项目ABA001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500万元,本期投入约603.53万元,累计投入约603.53万元,已进入IND阶段[78] - 创新药项目STC008预计总投资规模约1838.37万元,本期投入约250.85万元,累计投入约1490.17万元,正在进行IND备案[78] - 创新药项目STC009预计总投资规模1193万元,本期投入约191.38万元,累计投入约224.27万元,正在进行GLP研究[79] - 创新药项目YHAX预计总投资规模约488.9万元,本期投入约127.67万元,累计投入约303.38万元,已受理生产批件申请[79] - ZM001注射液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正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55] - STC007注射液针对腹部手术后中重度疼痛的II期临床试验已达成预期目标,III期试验正按计划推进[54] - STC008注射液Ia期试验计划招募74例健康受试者,已完成全部入组[54]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诺和德美营业收入为21,060.70万元,营业利润为4,653.60万元,净利润为3,906.61万元[110] - 子公司诺和动保营业收入为1,733.45万元,营业利润为1,013.81万元,净利润为774.83万元[110] - 子公司阳光德美营业收入为2,080.27万元,营业利润为187.66万元,净利润为170.85万元[109] - 子公司弘生医药营业收入为666.46万元,营业亏损为168.91万元,净亏损为138.67万元[109] - 子公司诺和晟泰营业收入为3,641.86万元,营业亏损为1,195.69万元,净亏损为685.84万元[109] - 子公司诺和必拓营业收入为180.83万元,营业亏损为708.72万元,净亏损为528.12万元[110] - 子公司诺和恒光营业收入为1,271.39万元,营业亏损为251.23万元,净亏损为48.54万元[110] - 子公司诺和晟欣营业收入为1,395.75万元,营业利润为595.02万元,净利润为512.45万元[110] - 子公司先宁医药营业收入为1,572.24万元,营业利润为91.05万元,净利润为79.48万元[110] 资产与负债变化 - 总资产达22.0437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92%[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1668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46%[23] - 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增加至750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3.4%,同比增长150%[100] - 预付款项增至1.38亿元,占总资产6.28%,同比增长60.34%[100]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达3000万元,占总资产1.36%,同比增长50%[100] - 短期借款增至4.67亿元,占总资产21.18%,同比增长50.9%[100] - 应交税费增至2896万元,占总资产1.31%,同比增长70.14%[100] - 其他流动负债增至1219.6万元,占总资产0.55%,同比增长57.61%[101] 行业与市场趋势 - 全球CRO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9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3%[40] - 预计2030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将达1477.3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8.5%[40] - 中国CRO市场规模从2018年364.9亿元增至2022年813.7亿元[41] - 预计2030年中国CRO市场规模达2757.7亿元,复合增长率14%[41] - 全球医药研发费用从2019年1860亿美元增至2024年预计221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3.5%[44] - 中国医药研发费用从2019年211亿美元增至2024年47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7.7%[44] - 中国研发外包渗透率从2014年26.2%增至2018年32.3%,预计2026年达52.2%[44] - 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各阶段研发费用仅为发达国家的30%-60%[49] - 国内CRO行业集中度将围绕领先企业提升[49] - CRO企业向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以构建全流程服务能力[50] - MAH制度促进CRO企业从委托服务向研发机构转型[51] 技术与创新能力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83.59%(1136/135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6%[42] - 公司研发人员中硕士及博士占比18.84%(214人)[42] - 公司实验室面积3.34万平方米,已全部投入使用[42] - AI技术在化合物虚拟筛选中可对数十亿种化合物进行筛选[47] - AI可显著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并提高研发成功率[48] - 公司已形成二十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在研管线[52] - 公司通过"研发服务+管线培育+新质产业链"构建业务生态系统[52] - 与华为云合作开发AI多肽分子发现平台[64] - 与华为云合作开发基于盘古大模型的AI多肽分子发现平台[68] - 公司拥有3000笼位小动物房用于各类疾病模型研究[68] - 创新药研发平台已建立超过500个临床前疾病药效和PK/PD模型,包括62个肿瘤模型和130个代谢疾病模型等,部分数据达国际较高水平[78] 投资与融资活动 - 报告期投资额1100万元,较上年同期900万元增长22.22%[103] - 私募基金投资期末余额6525万元,较期初5975万元增长9.2%[104] - 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期末余额9587.95万元,较期初4306.5万元增长122.6%[104] - 台州仲达医药创业投资报告期内减少投资额450万元[107] - 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诺和智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AI多肽药物研发平台[112]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127名激励对象217.7428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2.78元/股[119] - 公司于2025年6月11日确定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首次授予日为2025年6月11日[119] - 公司于2025年5月28日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议案[119] - 公司于2025年5月12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相关议案[118] - 公司于2025年6月17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调整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的议案[119] - 公司授予总经理刘宇晶第二类限制性股票80.0000万股[199] - 公司向董事及高管等11人合计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105.3594万股[199][200] - 报告期内所有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均未归属[199][200] 股东结构 - 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数为8,621户[190] - 第一大股东利虔持股30,897,300股,占比27.59%[193] - 第二大股东刘宇晶持股4,550,386股,占比4.06%,其中4,110,000股处于质押状态[193] - 第三大股东武汉新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3,062,303股,占比2.73%[193][191] - 第四大股东融通健康产业基金持股2,550,000股,占比2.28%[193] - 第五大股东邵妍持股2,520,000股,占比2.25%[193] - 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账户持有2,721,783股,占总股本2.43%[195] - 股东徐志康报告期内增持1,500,000股,期末持股占比1.34%[193] - 安信医药健康基金报告期内减持276,004股,期末持股占比1.29%[193] - 广州正达创投报告期内减持215,500股,期末持股占比1.25%[193] - 前十名股东合计持股51,564,788股占比46.04%[197]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净额为4.6718亿元人民币[175][176] - 招股书承诺投资总额为4.8416亿元人民币[175][176] - 募集资金实际投入总额为3.5442亿元人民币[175] - 募集资金投入进度为75.86%[175]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2038.15万元人民币[175] - 募集资金净额与承诺投资额差额为1697.84万元人民币[176] - 超募资金累计投入1.319亿元人民币[175] - 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将原募投项目结余资金投入新项目,变更后总投资额调整为485,481,494.95元[180] - 药物创新研发平台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90,071,386.90元,占原计划投资总额130,337,300.00元的69.1%[181] - 临床试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33,864,345.11元,占原计划投资总额62,032,400.00元的54.6%[181] - 创新药物PK/PD研究平台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62,309,123.82元,占原计划投资总额107,386,100.00元的58.0%[181] - 多肽分子大模型平台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832,120.00元,占计划投资总额50,000,000.00元的1.66%[179] - 公司获批150,000,000元现金管理额度,用于闲置募集资金投资[185] 公司治理与承诺 - 公司实际控制人、股东及相关方在报告期内持续履行2020年8月28日作出的长期承诺事项[122][123] - 公司承诺若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将购回首次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125] - 公司承诺上市后三年内每年现金分红不少于当年可供现金分配利润的10%[129] - 上市后三个连续年度累计现金分红不少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29] - 控股股东承诺不越权干预公司经营管理活动[127] - 董事及高管承诺薪酬制度与填补即期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28] - 实际控制人利虔承诺减少关联交易并保证不侵占发行人资金或资产[142] - 持股5%以上股东刘宇晶承诺规范关联交易避免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权益[143] - 公司实际控制人利虔及其控制企业承诺不从事与公司主营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否则赔偿全部经济损失[147][148][149][150][151][152] - 实际控制人承诺承担公司上市前可能存在的社保及住房公积金补缴、罚款等经济损失[152] 诉讼与风险 - 公司涉及重大诉讼,恒生制药起诉要求支付暂定2000万元及诉讼费用[155] - 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情况[154] - 公司半年报未进行审计且无破产重整事项[155] 关联交易与担保 - 公司拟与关联方共同出资人民币500万元设立上海益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61] - 关联方北京百奥药业租赁交易金额为人民币208,780元,占同期租赁总额2.0%[167]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阳光德美提供担保余额合计人民币40,500,000元[171]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诺和德美提供单笔最大担保金额人民币30,000,000元[171] - 报告期内对子公司担保发生额合计为1.095亿元人民币[172] - 报告期末对子公司担保余额合计为1.025亿元人民币[172] - 公司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为9.17%[172]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股票因筹划发行股份及可转换公司债券购买资产自2025年4月25日起停牌[157] - 公司股票于2025年5月13日开市起复牌[15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交易方案仍在论证沟通中尽职调查审计评估工作积极推进[16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主要租赁实际支付租金总额为人民币10,240,032.04元[166][167][168][169] - 公司向北京昌科国际科技租赁研发办公场地支付租金最高,两笔合计人民币5,001,417.6元[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