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杭可科技(688006) - 2025 Q2 - 季度财报
杭可科技杭可科技(SH:688006)2025-08-28 19:00

根据您提供的财报关键点,我将按照单一主题维度进行分组,并严格使用原文关键点及对应的文档ID。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9.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9%[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2%[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1%[19] - 利润总额为3.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8%[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2%[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1%[20]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48元/股,同比增长6.67%[20][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45元/股,同比增长7.14%[20][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40%,同比增加0.24个百分点[20] - 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2%,同比增加0.30个百分点[2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7006亿元,同比增长4.19%[40][4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899亿元,同比增长6.92%[40][41]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19.7亿元,同比增长4.19%[79][8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8亿元,同比增长6.92%[79] - 营业收入达19.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140] - 净利润为2.8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2.69亿元增长6.9%[141] - 基本每股收益0.48元/股,较去年同期0.45元增长6.7%[142] - 综合收益总额2.87亿元,同比增长9.0%[142] - 净利润同比下降17.9%至1.65亿元人民币[145]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2.63亿元人民币[160] - 2025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64,564,573.84元[164] - 2024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200,363,109.42元[166]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营业成本为14.87亿元,同比增长12.21%[81] - 研发费用为1.28亿元,同比增长13.15%[81] - 财务费用为-1.04亿元,同比下降210.61%[81]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3.1%至1.28亿元人民币[144] - 财务费用收益增长276.3%至7190万元人民币[144] - 信用减值损失改善71.6%至2207万元人民币[145] - 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转正为296万元,去年同期为-7941万元[141]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1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382.87%[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41213亿元,同比增长382.87%[4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1亿元,同比增长382.87%[79][8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382.9%至5.41亿元人民币[14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增长24.6%至21.80亿元人民币[14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长287.6%至13.54亿元人民币[14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5.3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334万元增长1701%[15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达19.80亿元,同比增长51.9%[151]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至11.09亿元,同比下降13.1%[15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达13.57亿元,其中投资支付现金13.01亿元[151] - 支付股利及利息共计7002万元[157]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3.8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4.26%[19] - 公司总资产为95.9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1.77%[19] - 应收款项融资为3580万元,同比增长115.04%[84] - 预付款项为8489万元,同比增长126.09%[84][85] - 其他流动资产为2.21亿元,同比增长3633.32%[85] - 境外资产规模为13.5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4.11%[86] - 货币资金为33.5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9.1%[132] - 应收账款为15.6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13.6%[132] - 存货为24.2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16.9%[132] - 合同负债为22.2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8.9%[133] - 固定资产为11.4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2.2%[132] - 在建工程为0.8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47.5%[132] - 短期借款为0.2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76.3%[133] - 未分配利润为21.1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1.4%[134] - 母公司货币资金为25.1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1.0%[136] - 母公司应收账款为18.7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9%[136] - 公司总资产从876.5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910.63亿元人民币,增幅3.9%[137][138] - 合同负债从14.44亿元增至18.79亿元,增长30.1%[137] - 短期借款从746万元增至2060.76万元,增幅176.2%[137] - 固定资产净值由9.88亿元微降至9.52亿元[13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增长15.3%至31.60亿元人民币[14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4.01亿元,较期初增长21.1%[15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增加2201万元至51.65亿元[154][156] - 未分配利润增加2.18亿元至19.01亿元[154][156] - 公司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53.84亿元人民币[159] - 公司期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51.19亿元人民币[159] - 公司对所有者分配利润为-2.05亿元人民币[161] - 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1.84亿元人民币[163] - 公司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23.64亿元人民币[163] - 公司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19.41亿元人民币[163] - 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为603,672,152.00元[164][166] - 2025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5,141,181,750.96元增长至期末5,238,723,607.44元,增加97,541,856.48元[164] - 2025年半年度通过股份支付增加资本公积3,003,252.28元[164] - 2025年半年度向所有者分配利润70,025,969.64元[164] - 2024年半年度通过股份支付增加资本公积4,390,204.97元[166] - 2024年半年度向所有者分配利润205,453,187.23元[166] 研发投入与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48%,同比增加0.51个百分点[20] - 研发人员1141人,占总人数比例28.10%[43] - 研发费用投入1.27665亿元,同比增长13.15%[43] - 报告期内获得发明专利21项及实用新型专利13项[43] - 研发投入总额为1.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5%[5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48%,较上年同期增加0.51个百分点[59] - 累计获得专利406项,其中发明专利133项,实用新型专利269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58] - 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20项[58] - 报告期内新增获得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59] - 研发人员数量为1,14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8.10%[7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9,362.33万元,平均薪酬为8.21万元[72]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中本科占比53.37%(609人),专科占比33.31%(380人)[72]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占比65.99%(753人),30-40岁占比28.75%(328人)[72] 技术与产品进展 - 设备电源机构一体化设计使空间利用率提高约30%[46] - 电源充放电最高效率达到95%[46] - 系统充电效率大于90%,放电效率大于88%[46] - 高速脉冲最小脉宽20mS,上升沿时间小于5mS,脉冲切换时间小于10mS[46] - 自放电电流测量时间缩短至1-2小时[46] - 电流范围0.04-300A,精度±0.05%FS[46] - 电压范围0-5V,精度±1mV[46] - 压力范围2-10T,压力精度±1%Rd[46] - 单通道300A设计,支持任意通道软件配置并联,最大电流5400A[46] - 整机噪音小于60dB,采用无主动风扇设计[46] - 高温大压力化成技术温度范围室温至110℃精度±2℃电流范围0.04-200A精度±0.05%FS电压范围0-5V精度±1mV压力范围2-200T精度±1%Rd[54] - 加压型电化学阻抗一致性筛查技术频率范围1-1500Hz电流精度±500mA电压范围±10V精度<5mV压力范围2-10T精度±1%Rd[54] - 全自动钢壳化成分容系统温度范围25至95℃均匀度≤±2℃压力范围50-3000kgf精度≤1000kgf为±20kgf>1000kgf为±2%RD电压电流5V12A精度±(0.05%RD+0.05%FS)[54] - 负压化成一体技术设备电源机构一体化设计空间利用率提高约30%[54] - 直流母线技术充放电最高效率95%系统充电效率>90%放电效率>88%[54][55] - 方形脉冲化成设备最小脉宽20mS上升沿时间<5mS脉冲切换时间<10mS应用平台200A和400A[55] - 高精度大电流水冷电源系统电流精度0.02%电压精度0.02%功率精度±0.07%单通道300A最大并联电流5400A核心器件温差小于5℃温升小于15℃[55] - 串联型充放电技术充电放电满载效率≥90%电流精度0.05%电压精度0.05%电流响应时间10ms达设定电流90%超调≤1%漏电流≤100μA[55] - 自放电电流检测技术通过恒电位分析仪在1-2小时内测量自放电电流值[55] - 刀片恒温高温环境控制系统温度范围RT至80℃波动度≤±0.5℃均匀度≤±2℃升温速率3℃/min空载下过冲≤1℃[55] - 第六代大圆柱设备采用水冷托盘技术,电池温度均匀性可达±1℃[62] - 第六代大圆柱设备体积较上一代缩小20%[62] - 液冷化成分容设备实现能耗降低、温度控制精度提升和设备集成度提高三位一体突破[63] - 400A水冷一体机已大规模量产,累计出货超50,000通道[63] - 设备充电系统效率达90%以上,放电系统效率达90%以上[63] - 库位内温度均匀性控制在±3℃以内[63] - 水热环境控温设备温度控制精度达±0.1mm,电池温度均匀性达±5℃以内[63] - 方形高速脉冲化成水热一体机已完成技术验证和样机交付,支持600A-1000A电流[63] - 方形水热电热高速负压化成一体机已完成技术验证和样机交付[64] - 负压系统抽真空速度达10秒内抽至-95KPa,支持脉冲式负压[64] - 设备支持一键自动换型,减少人工换型成本和时间[64] - 伺服电机控制实现六轴顶升机构及探针负压系统自动换型[64] - 刀片水热负压化成一体机充放电效率达90%[7] - 刀片电池叠盘技术一体机充放电整体效率≥80%[8] - 大容量电池多功能一体机散热效果达电池均温±2度,压力调节精度±10kpa[9] - 固态电池200T液压模式夹具机压力精度达±1%RD,压力均匀性15%以内[11] - 自动换型钢壳一体机项目电池一致性精度达0.3mm,位置变化控制在0.5mm内,通道数增加1倍[67] - 物流系统可预见性检测系统项目可实现元器件寿命预警和关键部件检测监控[67] - 物流设备及接口标准化设计项目完成物流设备标准化设计模型方案,实现机械设计自研和风险可控[68] - 锂电池生产柔性制造系统项目实现生产流程柔性化编辑、快速分档和数字孪生系统,智能调度可减少客户能耗3%-5%[68] - 圆柱分选喷码一体机项目实现分档与喷码结合使用以降低成本节约空间[68] - 1000V600A测试Pack系统项目电压范围30-1000V,电流0-600A,精度0.02%FS,系统效率达98%以上[68] - 全自动液冷电芯循环测试系统项目温度范围-40℃100℃,精度≤2K,电流单通道0-600A,多通道并机7200A,精度≤0.02%FS,能源回收率≥85%[69] - 方形水冷一体机项目完成模块样机测试,准备进行整机样机设计,满足电源水冷散热需求[69] - 欧版循环测试系统平台项目温度范围-40℃120℃,精度≤2K,电压范围电芯0-6V/模组0-1000V,电流电芯单通道0-600A/模组0-1000A[69] - 电芯能源回收率指标为≥85%,模组回收率≥95%[70] - 产品精度指标为电芯≤0.02%FS,模组能源回收≤0.05%FS[70] 研发项目投入 - 刀片恒温负压化成与分容设备项目累计投入1566.7万元,预计总投资1800万元[62] - 立方托盘化成分容设备项目本期投入499.19万元,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62] - 第六代大圆柱化成分容一体机项目本期投入798.43万元,预计总投资1600万元[62] - 刀片水热负压化成一体机项目已完成技术验证,总投资额1800万元,已投入870.21万元[7] - 刀片电池叠盘技术一体机项目处于设计阶段,总投资额1300万元,已投入609.76万元[8] - 大容量电池多功能一体机项目已完成样机搭建和电气联调,总投资额1200万元,已投入538.43万元[9] - 加压电池预检测设备已完成客户验证测试,总投资额1300万元,已投入627.62万元[10] - 固态电池200T液压模式夹具机样机组装完成进入调试阶段,总投资额2200万元,已投入1080.75万元[11] - 分容无气袋夹具机项目已完成设计下单,总投资额1300万元,已投入644.02万元[12] - 钢壳化成分容系统项目预算1000万元,已投入488.47万元,完成研发并签署客户订单,主要应用于3C钢壳电池化成分容环节[67] - 自动换型钢壳一体机项目预算900万元,已投入415.97万元,完成第二轮三维评审[67] - 物流系统可预见性检测系统项目预算500万元,已投入204.62万元,完成初期架构设计[67] - 物流设备及接口标准化设计项目预算600万元,已投入262.29万元,完成物流设备标准化设计模型方案[68] - 锂电池生产柔性制造系统项目预算1500万元,已投入734.48万元[68] - 圆柱分选喷码一体机项目预算600万元,已投入296.4万元,完成模型锁定[68] - 1000V600A测试Pack系统项目预算1000万元,已投入486.43万元,处于样机功能调试阶段[68] - 全自动液冷电芯循环测试系统项目预算500万元,已投入186.04万元,完成首套整柜设备设计[69] - 方形水冷一体机项目预算1800万元,已投入868.02万元,完成模块样机测试[69] - 欧版循环测试系统平台项目预算1000万元,已投入415.09万元,方案V2.0已完成[69] - 锂电池后处理项目投资额为1,100万元,已投入536.62万元[70] - 公司总项目投资额合计27,600万元,累计投入12,766.48万元[70] 客户与市场 - 公司核心客户包括韩国LG、三星、SK及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头部电池厂商[44] -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9.53%,达19.60874亿元[41] - 充放电设备占营业收入70.17%[41] - 其他设备(含自动化物流、单机测试等)占营业收入28.54%[41] - 客户集中风险涉及三星/LG/SK/大众/比亚迪等知名锂电池企业[76] - 设备验收周期通常为1-1.5年,存在延期至1.5年以上风险[76] - 杭可电子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