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所有关键点进行了严格的分类整理。归类遵循单一主题原则,并保留了原始措辞及文档ID引用。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2亿元,同比下降15.2%[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00万元,同比下降150.3%[1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8元/股,同比下降166.7%[11] - 营业收入为2.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09%[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93.4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7%[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27.4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71%[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0元/股,同比增长17.65%[20] - 稀释每股收益为0.20元/股,同比增长17.65%[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5%,同比增加0.24个百分点[20]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为36,566,772.84元,同比增长1.77%[26] - 公司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上年同期为35,931,625.86元[26] - 公司营业收入22836.2万元,同比增长32.09%[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93.45万元,同比增长18.67%[3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09%至2.28亿元[85]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228.362百万元,同比增长32.09%[8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9345百万元,同比增长18.67%[82] - 营业总收入增长32.1%,从1.73亿元增至2.28亿元[160] - 净利润增长14.0%,从2268.26万元增至2586.73万元[16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18.7%,从2438.32万元增至2893.45万元[161] - 基本每股收益从0.17元/股提升至0.20元/股,增幅17.6%[162]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1%至1.66亿元[164] - 净利润同比下降27.2%至0.23亿元[165] -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6.8%至0.24亿元[16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与费用 - 研发投入2,500万元,同比增长13.6%,占营业收入比例20.8%[1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6.38%,同比下降5.71个百分点[20]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5.95%至1.16亿元[85] - 2025年1-6月研发费用为6024.29万元,同比增长8.59%[40]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6.38%[4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6.38%,同比下降5.71个百分点[65] - 研发投入6024.2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6.38%[74] - 研发费用增长8.6%,从5547.81万元增至6024.29万元[160]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8.3%至0.94亿元[16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7%至0.36亿元[164]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8.8%至394万元[164]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0%至1428万元[164] - 财务费用实现净收益373.83万元,主要得益于830.32万元利息收入[161] - 财务费用因利息收入减少导致净收益下降56.3%[16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0万元,同比下降125.0%[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006.4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3.77%[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变动因订单增长使收回货款现金流增加[8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7006万元,同比增长273.77%[8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0.70亿元(去年同期为负0.40亿元),主要因销售商品收款增长27.3%至3.04亿元[16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变动因理财支付现金净额同比增加[8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扩大至9.98亿元,投资支付金额增长28.6%至6.26亿元[16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增长48.9%至1.37亿元,其中借款收入增长33.8%至1.23亿元[16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恶化至-4690万元,同比扩大29.8%[170]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下降3.5%至17.15亿元[170]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大幅减少32.6%至9.06亿元[170] -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激增102.4%至8163万元[17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45.8%至7.15亿元[170] - 收到的税费返还同比下降32.2%至389万元[167]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增长6.3%至1.01亿元[167] 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状况 - 总资产为12.5亿元,较期初增长3.1%[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8亿元,较期初下降1.1%[11] - 应收账款为1.8亿元,较期初增长12.5%[11] - 存货为1.5亿元,较期初下降8.2%[11] - 总资产为17.4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73%[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0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1.65%[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40143.48万元,同比下降1.65%[37] - 应收账款下降31.26%至1.4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降至8.03%[86] - 存货增长38.25%至2.1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升至12.03%[86] - 短期借款激增178.34%至1.9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10.98%[86] - 境外资产规模2.2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2.55%[88] - 受限资金规模4.18亿元,主要为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89] - 对联营企业投资600万元,占基金份额6.47%[91] - 金融资产投资期末余额3.92亿元,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0.82万元[92] - 私募基金投资协议拟投资总额为2000万元人民币,已投资600万元人民币,占比30.00%[94] - 公司报告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50.0293百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65.70%[78] - 货币资金减少至5.14亿元,较期初5.28亿元下降2.6%[151]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至3.48亿元,较期初2.91亿元增加19.6%[151] - 应收账款下降至1.40亿元,较期初2.04亿元减少31.3%[151] - 存货增长至2.10亿元,较期初1.52亿元增加38.3%[151] - 短期借款激增至1.92亿元,较期初6900万元增长178.3%[152] - 应付账款下降至2965万元,较期初8356万元减少64.5%[152] - 合同负债减少至2164万元,较期初3103万元下降30.3%[152] - 未分配利润下降至3.38亿元,较期初3.81亿元减少11.3%[153] - 母公司货币资金保持稳定为4.53亿元[156]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增长至4.85亿元,较期初4.11亿元增加17.9%[156] - 公司总资产从15.00亿元增长至15.86亿元,增幅5.7%[157] - 流动资产增长6.6%,从13.10亿元增至13.97亿元[157] - 短期借款激增148.3%,从6500万元增至1.61亿元[157] - 合同负债减少56.0%,从3043.90万元降至1339.74万元[15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30.1%至0.98亿元[16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降至3659万元,同比减少84.2%[17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2653万元至14.21亿元[173] - 未分配利润减少4299万元至3.81亿元[173] - 资本公积减少2129万元至8.61亿元[173] - 其他综合收益亏损扩大至407万元[173] - 公司本期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394,283,024.03元[17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401,434,840.19元[177] - 未分配利润为337,693,348.88元[177] - 资本公积为859,182,362.09元[177] - 实收资本(或股本)为145,600,816.00元[177] - 其他综合收益为29,152,471.33元[177] - 专项储备为20,528,116.02元[177] - 盈余公积为67,582,668.53元[177] - 少数股东权益为-7,151,816.16元[177] - 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余额为1.456亿元,较期初增加75.23万元[184][185] - 公司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8.561亿元,较期初减少200.7万元[184] - 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期末余额为2915.25万元,较期初减少2129.25万元[184] - 公司专项储备期末余额为191.25万元,较期初减少0.25万元[184] - 公司盈余公积期末余额为675.83万元,与期初持平[184] - 公司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2.527亿元,较期初减少4869.17万元[184]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13.12亿元,较期初减少2865.64万元[184] - 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25.27亿元[186] - 公司注册资本为1.46亿元[187] - 公司股份总数1.46亿股[187] 业务线与产品表现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测试治具、自动化测试设备和配件等[32] - 公司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测试设备与配件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31] - 公司产品起步于FPC和FPCA测试业务,覆盖通信、汽车、医疗等行业[31] - 公司具备行业领先的开放环境下精确测试能力和多方位连续高精度定位能力[32] - 公司智能化视觉检测设备可覆盖FPC和FPCA近百种常见外观缺陷[32] - 公司盈利模式基于非标准化和定制化的软硬件一体化集成系统[32]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紧急关键零件自主加工,其余零件根据产能情况外协[35] - 改制设备可重复利用寿命期较长的通用件如相机、镜头、扫描枪、工控机等[35] - 公司产品分为新制设备和改制设备,均具有非标准化和定制化特点[33] - 车载FPC/FPCA/CCS测试设备获行业优质客户订单[40] - 射频隔直技术和非接触测试技术实现量产应用[40] - 耳机全流程测试业务实现批量交付[40] - 硅光晶圆检测设备持续向海外晶圆厂交付[40] - 半导体测试设备业务包括MEMS传感器、SiP芯片和IC载板测试设备[39] - 全球FPC前十企业中八家为公司客户[43] - 公司通过收购新加坡AxisTec公司加速拓展硅光晶圆检测等高附加值市场[38] 研发活动与技术能力 - 研发人员数量为313人,占员工总数32.95%[41][45] - 公司研发分为主动研发和需求响应式研发两种模式[34] - 测试模组极速切换技术使模块切换效率提升95%,转接模块稳定性达到100%,兼容公司90%的项目[55] - 长探针无痕测试技术实施后项目良率超过99.9%,GRR数据稳定达标[54] - 精密脉冲电流激励源技术可控制施加电压1000V,绝缘电阻测试范围500MOhm-12GOhm,四线电阻测试范围20μOhm-200KOhm[49] - 高精度环境湿度控制技术实现湿度波动≤±0.5%RH,精度±2%RH,漂移≤±0.5%RH,运行寿命>1年[58] - 四线电阻与高压并行测量技术支持1000V施加电压,绝缘电阻测试范围500MOhm-12GOhm[48][49] - 射频隔直器技术通过仿真分析工具设计不同特征尺寸以控制关键性能参数[52] - 多通道并行数据采集系统通过高速AXI总线传输数据至嵌入式Linux系统,经千兆网口上传服务器[51] - 压力感应探针保护技术使用传感器检测过压范围并立即停止电机运动[56] - 激光传感器测量技术采用重复定位精度1um的传感器进行基准面标定[56] - 麦克风泄露缺陷检测系统由高精度检测板卡和腔体组成,可检测MIC失效及贴膜异常缺陷[50] - 机器视觉自动点位调试技术使调试效率提升50%以上[59] - 公司累计拥有专利122件,软件著作权67个[63] - 在研项目"基于多PCS并测的音频测试系统"已投入418.91万元[67] - 在研项目"射频与通信通用测试平台研究"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67] - 在研项目"高稳定性射频测试针模技术研究"累计投入901.11万元[67] - 在研项目"MEMS传感器测试系统研究"累计投入1902.38万元[67] - 测试系统机械可靠性提升,线针寿命提升至80万次,双头针寿命提升至20万次,接触稳定性CPK达1.33以上[68] - 面向长尾效应的数智化智能检测装备需求覆盖率目标80%以上,产品开发效率目标提升70%以上[68] - 通用自动化运控软件平台已在客户中试用,支持多种设备形态场景和项目定制化开发[68] - 蓝牙耳机通用型自动化测试软件平台兼容多测试仪及自研SMU测试板,支持二次开发测试流程[68] - IC载板测试ATE四线测量1ms完成,支持高压250V绝缘及火花测试[68] - Dock大连线全自动化功能性测试设备研究实现切换成本降低70%[69] - 基于后道连线自动化快速切换线研究实现料号切换30分钟完成,切换成本降低60%[69] - 小批量多品种料号快速换型系统研究目标料号切换时间小于15分钟,软件智能化自动运行[69] - 面向FPC测试业务的自动化技术提升MTBF>200小时,MTTR<0.5%,Jamrate<99.97%[69] - ICT类项目自动建模研究实现自动建模设计时间减少70%,测试治具设计问题出现率减少70%[69]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4393.54万元,平均薪酬14.04万元[72] -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28.42%、27.19%、24.33%[74] - 测试直通率指标普遍超过99.7%(如>99.7%、>99.8%、>99.9%)[70] - 兼容连接器打件偏差±0.2mm[70] - 通用性指标>70%[70] - 气密测试关联性Slope 0.9-1.1,R2 > 0.8,CPK>1.67[70] - IMU_ACC零偏<±10mg,GYRO_NOISE_PP<10[70] 地区与子公司表现 - 越南子公司配合东南亚客户交付,泰国工厂进入筹建阶段[41] - 燕麦电子子公司净利润为99.15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1662.78万元人民币[96] - 杭州燕麦子公司净亏损为1306.87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11298.93万元人民币[96] - 新加坡燕麦子公司净利润为103.97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1.23万元人民币[96] - 麦科捷子公司净亏损为384.64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47.64万元人民币[96] - 道简参股公司净亏损为466.52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0.02万元人民币[96] - 越南燕麦子公司净利润为269.67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483.13万元人民币[96] - 燕菁软件子公司净利润为1908.59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2032.00万元人民币[97] - AxisTec公司子公司净亏损为544.29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236.18万元人民币[97] 市场趋势与行业前景 - 全球消费电子领域产品产值预计2024年达3,450亿美元,2028年将达4,280亿美元[28] - 消费电子行业2024至2028年年复合成长率预计为5.4%[28] 公司战略与运营模式 - 公司采取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综合考虑直接成本、研发费用及市场因素[37] - 公司通过ISO9001、ISO14001等五项管理体系认证[43]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苹果产业链[74] 风险因素与管理层讨论 - 公司及子公司享受15%所得税优惠税率,子公司麦科捷适用小微企业减按25%计应纳税所得额政策[78] - 公司面临汇率波动风险,财务费用增加主要因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增加[81][84] - 存货跌价风险存在,因产品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客户取消订单可能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78] - 行业整体毛利率存在下降风险,因竞争对手增多及规模扩大导致市场竞争加剧[77] - 收入存在
燕麦科技(688312)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