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2.53亿元,同比下降7.99%[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95.76万元,同比下降3.32%[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3369.02万元,同比下降14.67%[20] - 基本每股收益0.23元/股,同比下降4.17%[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7%,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20] - 合并营业收入25331.47万元同比下降7.99%[33][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95.76万元同比下降3.32%[33] - 母公司净利润4360.56万元同比下降17.53%[34]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99%至2.533亿元,上年同期为2.753亿元[37] - 营业总收入为2.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118] - 净利润为0.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1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同比下降4.2%[12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7%至2.03亿元(2024年半年度:1.92亿元)[121] - 净利润同比下降17.5%至4360.56万元(2024年半年度:5287.55万元)[12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为0.82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67.0%[119] - 综合收益总额8247.7万元[130]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42,815,549.40元[133] - 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85,125,236.63元[137] - 综合收益总额为25,060,100.42元人民币[14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财务费用-77.17万元同比下降82.88%因利息收入减少[35] - 研发投入1509.42万元同比增长7.05%[35] - 研发费用为0.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11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1%至925.42万元(2024年半年度:751.71万元)[121] - 支付职工现金4680.09万元,同比增长10.3%(2024年半年度:4242.47万元)[124]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增长13.0%至3409.3万元[127]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大幅增长74.5%达2164.0万元[12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面料织造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39%至1.979亿元,占比提升至78.12%[37][38] - 贸易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5.45%至2623.53万元,占比降至10.36%[37][38] - 医疗器械业务收入下降10.42%至2362.42万元,毛利率51.11%保持较高水平[37][38] - 染整和家纺业务收入增长68.71%至89.75万元,但毛利率下降5.58个百分点[37][38] - 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0249.34万元同比增长5.69%[34] - 子公司威尔德营业收入2785.35万元同比下降10.19%[34] - 子公司深圳市威尔德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净利润为3,884,987.43元[61] 各地区表现 - 国外销售收入下降13.23%至8345.02万元,占比32.94%[37][38] 经营活动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237.5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1.97%[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237.55万元同比增长51.97%因采购支出减少[3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2.0%至2237.55万元(2024年半年度:1472.39万元)[1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4.7%至1988.9万元[12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2.44亿元(2024年半年度:2.61亿元)[12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增长0.4%达19261.4万元[127] 投资活动与投资收益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14.54万元[24] - 其他收益402.48万元同比增长122.93%因政府补助增加[35] - 政府补助贡献非经常性损益361.03万元[24] - 投资收益1375.22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29.59%[47] - 投资收益为0.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118] - 投资收益1432.21万元,同比下降33.6%(2024年半年度:2157.94万元)[121]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带来4151.96万元收益(2024年半年度:-2781.54万元损失)[12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3.84亿元,主要包含支付其他投资活动相关款项2.76亿元[12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长121.9%至33462.0万元[127] 资产和投资(同比环比) - 总资产22.8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78%[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1.0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62%[20] - 货币资金减少至1.884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5.70%至8.24%[48] - 长期股权投资增加至4.591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4.60%至20.08%[48] - 其他流动资产增加至4.929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2.77%至21.55%[48]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增加4884.66万元,期末价值达2.5360亿元[50][5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2700万元,本期购买2.031亿元并出售1.999亿元[50] - 在建工程增加至2855.2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0.85%至1.25%[48] - 应收账款减少至1.117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50%至4.89%[48] - 应付账款减少至6576.16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21%至2.88%[48] - 富特科技股票投资公允价值增加5478.31万元,期末价值达1.7049亿元[55]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8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39.9%[11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2700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3.4%[110]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1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22.2%[110] - 存货期末余额为1.2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1.5%[110] -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为4.5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2.0%[111]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为2.5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3.9%[111]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2855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20.6%[111]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51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96.6%[111]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6576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28.4%[111]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9.2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6%[112] - 公司总资产为22.9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2.51亿元人民币增长1.8%[114] - 货币资金为1.4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70亿元人民币下降46.0%[114] - 应收账款为0.9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27亿元人民币下降25.4%[114] - 长期股权投资为11.1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0.05亿元人民币增长11.1%[11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88亿元,较期初减少1.16亿元[12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17.3%至14585.1万元[127] - 取得借款收到现金同比减少99.3%至51.0万元[127] 产能与运营效率 - 产能利用率82.56%,较上年同期85.00%有所下降[40] - 存货周转天数150天,存货余额同比减少4.19%[44] 参股公司和投资 - 参股公司海宁宏达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为20,353,630.51元[61] - 参股公司海宁宏达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净利润为14,510,117.86元[61] - 公司直接或间接参股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64] - 2020年参股新能源车配件供应商富特科技[64] - 2023年间接参股国内车规级半导体头部企业[64] 项目投资与建设 - 宏达高科产业化升级项目投入5814.66万元,项目进度10.41%[53] - 2024年11月启动高端功能性面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智能工厂建设项目[64]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公司股份总数1.7676亿股,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3911.83万股(占比22.13%),无限售条件股份1.3764亿股(占比77.87%)[98] - 控股股东沈国甫持股4260.01万股(占比24.10%),其中有限售股份3195.01万股[100] - 股东毛志林持股852.9万股(占比4.83%),白宁持股435.09万股(占比2.46%)[100]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9,484户,无优先股股东[100] - 前十名股东中李宏减持36万股,章安增持58.6万股,邢楚芝及陈小秋为新进前十大股东[10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0343.0万元[130] - 未分配利润88780.9万元[130] - 公司本期对所有者的分配金额为8,838,126.40元[131] - 公司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涉及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等多项操作[131] - 公司本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余额为2,107,939.73元[131] - 公司专项储备本期提取和使用情况未披露具体数值[131] - 2024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包含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等多项科目[132] - 公司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余额为1,919,136,698.40元[133] - 公司本期利润分配金额为26,514,937.20元[133] - 公司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减变动金额为15,850,837.59元[133] - 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未对期初余额产生影响[133] - 公司本期对所有者的分配金额为8,838,126.40元[137]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本期期末余额为2,154,777,281.79元[138] - 公司资本公积余额为697,951,161.55元[138] - 公司股本余额为176,762,528.00元[138] - 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本期增加41,519,631.88元[137] - 公司未分配利润本期增加34,767,478.35元[137] - 公司盈余公积余额为148,217,278.73元[138] - 公司其他权益工具余额为164,629,798.39元[138] - 公司专项储备余额为123,110,166.51元[136] - 公司股本为176,762,528.00元人民币[140][142] - 资本公积为697,951,161.55元人民币[140][142] - 其他综合收益减少27,815,400.00元人民币[140] - 未分配利润增加26,361,121.22元人民币[140] - 所有者权益合计减少1,454,278.78元人民币[140] - 对所有者分配利润26,514,379.20元人民币[141] - 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033,840,802.05元人民币[142] - 注册资本为17,676.2528万元人民币[143] - 有限售条件流通A股39,118,252股[143] 风险因素 - 公司持有存货占流动资产一定比例存在跌价风险[64] - 应收账款随业务拓展增加存在坏账风险[64] - 公司涉及诉讼金额126.37万元已二审胜诉进入执行阶段[78] 委托理财 - 公司委托理财总额为3.5829亿元,其中银行理财产品3.5429亿元,券商理财产品400万元[92] - 委托理财未到期余额3.375亿元,无逾期未收回金额及减值计提[92] 关联交易与合规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重大关联交易、担保、托管及租赁事项[80][81][82][83][87][88][89][90] - 公司控股财务公司与关联方无存款、贷款等金融业务往来[84][85]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处罚及整改情况[79] 会计政策和重要性标准 - 单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重要性标准为金额超过资产总额0.5%[151] - 应收款项融资减值重要性标准为金额超过资产总额0.5%[151] - 长期应收款坏账准备重要性标准为金额超过资产总额0.5%[151] - 在建工程项目重要性标准为金额超过资产总额0.5%[15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重要性标准为金额超过资产总额10%[151][152] - 联营企业投资重要性标准为账面价值超过资产总额0.5%[152] - 承诺事项重要性标准为金额超过资产总额0.5%[152] - 或有事项重要性标准为金额超过资产总额0.5%[152] -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重要性标准为金额超过资产总额0.5%[152] -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按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初始确认金额[159] - 金融资产按摊余成本计量时采用实际利率法 利得或损失在终止确认重分类摊销或确认减值时计入当期损益[16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 利息减值损失及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其他利得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6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 股利计入当期损益 终止确认时累计利得损失转入留存收益[16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自身信用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利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61] - 财务担保合同后续计量按损失准备金额与初始确认金额扣除累计摊销额后余额二者较高者[161] - 金融资产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 终止确认日账面价值与收到对价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累计额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64] -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 计算全部现金短缺的现值[165] - 租赁应收款和收入准则规范的应收款项 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损失准备[165] - 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时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准备 未显著增加时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67]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评估采用单项或组合方式 组合划分以共同风险特征为依据[167] - 应收账款1年以内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00%[170] - 应收账款1-2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0%[170] - 应收账款2-3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20.00%[170] - 应收账款3-5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40.00%[极 - 应收账款5年以上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00%[170] - 其他应收款1年以内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极 - 其他应收款1-2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0%[170] - 其他应收款2-3年极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20.00%[170] - 其他应收款3-5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40.00%[170] - 其他应收款5年以上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00%[170] -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房屋及建筑物5-35年、机器设备5-12年、运输工具4-6年、电器及办公设备3-5年[189] -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范围:房屋及建筑物2.71%-19.40%、机器设备7.92%-19.40%、运输工具15.83%-23.75%、电器及办公设备5.28%-32.33%[189] -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土地使用权50年、软件3-10年、自行开发无形资产4-10年[192] - 借款费用资本化中断条件:非正常中断连续超过3个月时暂停资本化[191] - 研发费用归集范围包含: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三类主要成本[193] -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并按固定资产相同方法计提折旧[186] - 丧失子公司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丧失控制权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185] - 分步处置子公司股权需判断是否属于"一揽子交易"[184] - 非一揽子交易处置时处置价款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84] - 专门借款资本化金额计算需扣除未动用极息收入[191] - 研发用仪器设备及建筑物折旧费按实际工时和使用面积等因素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194] - 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计入研发费用[194] - 装备调试费用包括研制特殊专用生产机器等活动的费用[194] - 试验费用包括新产品研制试验费[194] - 研发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专家咨询费、知识产权申请费等[194] - 内部研发项目研究阶段支出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95] - 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支出满足5项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195] -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研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损益[195] - 长期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有减值迹象时需估计可收回金额[196] - 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宏达高科(002144)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