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达酒店发展(00169) - 2025 - 中期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增长21.1%至5716.4万港元(2024年同期:4721.7万港元)[2] - 持续经营业务期内亏损5190.9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9.575亿港元)[3] - 终止经营业务期内溢利6671.6万港元(2024年同期:6191.2万港元)[3] - 期内全面收入总额5703.3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9.109亿港元)[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3,490千元[18] - 公司2024年同期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947,040千元[20] - 终止经营业务期内溢利66,716千元,收益401,709千元但金融资产减值亏损43,526千元[32] - 终止经营业务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溢利为66,716千港元(2025年)和61,912千港元(2024年)[35][38]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亏损为31,077千港元(2025年)和576,853千港元(2024年)[3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564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5.15亿),实现扭亏为盈[10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同比增长21.1%至5720万港元[83][8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增长51.2%至1780万港元,主因海外物业业务新增1167万港元成本[86][87] - 投资物业租赁销售成本下降47.9%至614万港元,因委托管理服务到期后管理费用豁免[87] - 行政开支增长58.8%至1320万港元,主要涉及重大出售事项的专业费用[97] - 融资成本大幅下降至30千元,同比减少85.2%[27] - 所得税总开支63,490千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税项48,419千元含过往期间拨备不足29,360千元[28] - 所得税开支激增360%至4840万港元,因离岸公司股息分派相关预扣税[100] - 其他开支及收益净额为净支出29,629千元,主要受汇兑亏损10,825千元和附加税13,960千元影响[25] - 除税前亏损中汇兑差额净额10,825千元,撇减持作待售物业至可变现净值6,966千元[26] - 汇兑收益净额同比转亏,从收益8,567千元变为亏损10,825千元[25][2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投资物业租赁分部收益为46,128千元,占分部总收益80.7%[18][22] - 公司海外买卖及租赁物业分部亏损10,623千元[18] - 租金收入总额为57,164千元,其中基本租金54,801千元,浮动租金2,363千元[24] - 公司酒店业务资产1,335,036千元被分类为终止经营业务[21] - 投资物业租赁收益减少2.3%至4610万港元,主要因固定基本租金由4510万港元降至4380万港元[85] - 海外物业买卖及租赁收益从零增至1100万港元,因公寓单位所有权转移并部分出租[85][88] - 集团毛利率从75.1%降至68.9%,海外物业分部出现-5.7%毛利率[89][91] - 分部业绩扭亏为盈,总收益2993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9.5亿),海外物业亏损减少98.9%[94][95] - 酒店管理规模从204家酒店(40,200间客房)扩展至222家酒店(42,500间客房),净增18家酒店及2,300间客房[56] - 已签约待开业酒店数量达406家,显示显著 pipeline 增长潜力[56] - 公司采用多品牌酒店运营模式,包括租赁经营、管理输出及特许经营三种类型[57] - 公司运营酒店总数222家,其中管理酒店208家占比93.7%[61][64] - 特许经营酒店10家占比4.5%,租赁经营酒店4家占比1.8%[61][63][65] - 全服务酒店品牌包括万达瑞华/文华/嘉华/锦华/颐华/安柏共6个系列[60] - 有限服务酒店品牌包括万达美华/悦华/安悦共3个系列[60] - 总客房数达42.5千间,万达嘉华品牌客房数最多达13.1千间[61] - 2025年上半年整体入住率50.4%,较2024年同期51.1%下降0.7个百分点[69] - 有限服务酒店入住率56.0%显著高于全服务酒店48.2%[69] - 整体平均每日房价428元人民币,同比2024年478元下降10.5%[70] - 全服务酒店平均房价483元,有限服务酒店307元[70] - 整体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16元,同比2024年244元下降11.5%[71] - 公司2025年所有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下降11.5%至216元人民币[74] - 公司2025年所有酒店入住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50.4%[74] - 公司2025年所有酒店平均每日房价同比下降50元至428元人民币[74]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所有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下降11.3%至213元人民币[75][76]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所有酒店入住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52.3%[75][76]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所有酒店平均每日房价同比下降46元至407元人民币[75][76] - 公司桂林万达广场出租率达100%[80]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中国地区收益46,128千元同比减少2.3%[20][22] - 公司海外地区收益11,036千元[2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建议派发特别股息每股0.462港元,总额约2,170,174千港元[35] - 公司股东特别大会通过支付特别股息决议,具体金额需待出售事项完成后确认[52] - 公司主席宁奇峰兼任行政总裁职务[123] - 董事会由1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3]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4] - 审核委员会定期与高级管理层及核数师会面讨论财务申报程序[124] - 中期业绩公告发布于公司网站及香港联交所网站[125] - 中期报告将适时发送给股东并刊载于上述网站[125] 其他财务数据 - 投资物业价值13.488亿港元(2024年末:13.283亿港元)[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2.184亿港元(2024年末:3.626亿港元)[6] - 持作出售物业资产价值8.016亿港元(2024年末:7.996亿港元)[6] - 流动负债总额12.941亿港元(2024年末:7.929亿港元)[7] - 资产净值22.52亿港元(2024年末:21.949亿港元)[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21.388亿港元(2024年末:20.705亿港元)[8] - 公司总资产3,734,378千元,其中持作出售资产1,355,028千元占比36.3%[19] - 公司总负债1,482,415千元,其中持作出售负债746,421千元占比50.4%[19] - 公司非流动资产1,351,371千元较期初减少21.7%[22] - 持作待售物业账面值为801,557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确认减值拨备6,966千港元[41]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为235,907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42]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为289,259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4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在本期间无变动,无确认估值收益或亏损[40] - 贸易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显示三个月内金额为97,804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45]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385.871百万港元减少至400.091百万港元,但转出至持作出售资产后净额仅为13.448百万港元[46] - 应收中间控股公司款项从292.923百万港元增加至304.98百万港元,其中应收万达香港部分从257.6百万港元增至261.6百万港元[47] - 长期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从1.282百万港元大幅增加至2.75百万港元,主要因终止经营业务新增减值1.437百万港元[48] - 贸易应付款项从29.133百万港元下降至26.148百万港元,其中三个月内账期款项从17.413百万港元减至9.892百万港元[49]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67.549百万港元显著增加至357.058百万港元[49] - 应付中间控股公司款项从273.678百万港元微增至276.769百万港元,主要对应应收万达香港的261.6百万港元[49] - 持作出售资产总值1,335,028千元含现金232,102千元,相关负债746,421千元[33] - 终止经营业务现金净流出39,506千元,经营活动中使用现金20,867千元[34] - 中国企业所得税率适用25%,但部分子公司享受优惠税率15%或豁免[28]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来自终止经营业务为1.4港元(2025年)和1.3港元(2025年)[35] - 用于计算每股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697,347千股(2025年和2024年)[35][36][38] - 持作待售物业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7.996亿港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016亿港元[106] - 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83.7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734.4亿港元,增长4.2%[104] - 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88.8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482.4亿港元,增长6.7%[104] - 现金及受限制银行结余从2024年12月31日的3.82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566亿港元,增长19.5%[105] - 人民币现金占比从2024年12月31日的95%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2%[105] - 港元现金占比从2024年12月31日的2%大幅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33%[105] - 流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7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84[106] - 扣除持作待售物业后流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7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22[106] - 公司无计息贷款,保持零负债状态[10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聘用739名全职雇员,分布在中国、香港和美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