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酒店发展(00169)

搜索文档
600169,立案调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7-26 11:58
公司动态 - 太原重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1][4] - 控股股东太重集团在立案同日宣布新一轮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8000万元至1.6亿元,未设价格区间 [1][6][8] - 太重集团刚完成上一轮增持计划(2024年10月30日至2025年7月23日),累计增持4828.64万股,金额1.20亿元,增持后持股比例达50.15% [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92.49亿元,同比增长10.71%;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4.17% [11] - 扣非净利润波动显著:2022年8892万元,2023年亏损1664万元,2024年恢复至2802万元 [10][11] - 2024年销售费用同比激增30%至1.86亿元,主因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营销投入增加 [12] 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主营轨道交通设备、风电设备、矿山机械等多元化产品,覆盖冶金、能源、航天等领域 [10] - 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通过扩充营销团队、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应对,但导致费用压力上升 [10][12] 市场反应 - 公告发布当日股价下跌2.95%至2.63元/股,总市值88.03亿元 [1] - 控股股东增持计划旨在提振投资者信心,强调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 [6][8][10]
2025上半年文旅上市公司市值涨跌排行榜
搜狐财经· 2025-07-10 22:49
文旅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 55家文旅上市公司中31家市值上涨,24家市值下降 [3] - 涨幅前三名:万达酒店发展173.65%、飞扬集团140.7%、金马游乐92.68% [3][4] - 跌幅前三名:驴迹科技-48.03%、岭南股份-43.34%、盈新发展-26.03% [6] - 市值增长绝对值最高:亚朵上涨54亿元 [7] 市值排名情况 - 携程以2743亿元市值位居第一,中国中免1245亿元第二,华住745亿元第三 [8] - 前三名合计市值4700亿元,超过剩余52家公司总和3900亿元 [8] - 市值最低三家公司:飞扬集团1.26亿元、驴迹科技3亿元、途牛6.99亿元 [11] 细分行业表现 景区类公司 - 多家景区公司两位数涨幅:海昌海洋公园39.1%、张家界28.55%、天目湖19.2% [12][13] - 宋城演艺下跌7.97%,尽管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54.18% [13] 酒店类公司 - 华住745亿元市值第一,亚朵321亿元第二 [14][15] - 亚朵上半年涨幅20.41% [15] 在线旅游类公司 - 同程旅行上涨6.08%,携程下跌14.94%,途牛下跌17.79% [16] 旅行社类公司 - 飞扬集团涨幅140.7%,其余微涨或略降 [17] 文旅供应链类公司 - 金马游乐上涨92.68%,山水比德上涨42.96% [18] - 驴迹科技下跌48.03%,岭南股份下跌43.34% [18] 行业特点 - 文旅上市公司两极分化严重,头部三家公司市值占比过半 [8] - 高涨幅公司多为中小盘股,反映市值上涨动力不足 [18] - 部分公司面临经营压力,如复星旅游文化退市、万达酒店发展出售资产 [18]
万达酒店及度假村宁奇峰:要做全球化而非只国际化的品牌
财经网· 2025-06-19 16:51
公司战略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通过轻资产输出品牌管理模式,成为中国酒店行业向海外输出豪华酒店品牌管理的先行者,成功打造多个地标级酒店项目,包括伊斯坦布尔万达文华酒店、万象拉萨翁万达文华酒店、曼谷宜喜兰万达锦华公寓和清迈万达文华度假酒店•北国之宫 [1] - 公司总裁宁奇峰提出"全球化扎根"理念,强调在海外市场真正扎根并服务于当地社会,而非简单的国际化 [3][6] - 海外项目目前在公司整体利润中占比不大,但作为品牌面向全球的窗口,对国际口碑的建立至关重要 [9] 轻资产转型与专业能力 - 公司轻资产转型始于2017年,通过整合酒店设计研究院、建设公司与管理公司,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20%的投资成本优化 [5] - 公司构建了"业主思维+专业管理能力"双引擎核心壁垒,包括品牌溢价能力、高效运营管理体系、1700万会员的万悦会体系以及数字化管理系统 [5] - 截至目前,公司在营酒店达220余家,待开业项目380余家 [5] 本地化运营策略 - 公司强调海外运营需深度理解并融入当地市场生态,根据国情、市场成熟度和客群需求灵活调整品牌标准和服务体系 [6][7] - 采用高效的人才本地化策略,如曼谷宜喜兰万达锦华公寓仅外派少数高级别管理人员,快速培养本地管理团队 [7] - 在服务细节上,公司提供中文服务人员、中文菜单以及符合中国客群习惯的早餐选择,如粥、面等 [9] 文化融合与资源协同 - 公司通过"文化轻叙事"方式实现品牌价值与本土生态的兼容,如曼谷宜喜兰万达锦华公寓的手写欢迎信印章和伊斯坦布尔以二十四节气为灵感的文化体验 [9] - 善用中国品牌优势,嫁接国内资源,如伊斯坦布尔万达文华酒店与四川航空达成机组协议酒店合作 [9] - 公司海外运营策略以"不复制国内模式、不强行输出元素、不追求短期业绩"为底层逻辑 [11]
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广场!太盟珠海、腾讯、京东等参与收购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22:52
万达商业资产出售 - 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近期出售48座万达广场100%股权,涉及39个城市,交易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但未披露金额[1] - 收购方包括太盟、腾讯、京东、阳光人寿等机构,均为万达历史合作伙伴[1][2] - 此次交易是近两年万达广场出售规模最大的一次[1] 万达资本运作历史 - 2018年腾讯、苏宁、融创、京东等以340亿元收购万达商业14%股份[2] - 2024年3月太盟等5家机构向大连新达盟投资约600亿元,导致万达商管持股比例从78.83%降至40%[2] - 2024年9月新达盟注册资本从162.10亿元增至405.17亿元,显示新战投资金逐步到位[2] 万达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9月末,万达商管货币资金151.16亿元,短期债务439.7亿元(38.9亿元短期借款+400.8亿元一年内到期负债),长期债务1126.5亿元[2] - 2023年至今已累计出售近40座万达广场[3] - 2025年4月同程旅行以24.9亿元收购万达酒店管理公司100%股权[3] 万达债务处理进展 - 公司通过资产出售和珠海商管重组改善资产负债结构[3] - 所有公开债均如期兑付,目前仅剩余极少公开债务[3]
万达酒店发展(0016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6:3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号为169 [8][9]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广发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6][7] - 公司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6][7]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Bermuda的Victoria Place 5th Floor, 31 Victoria Street, Hamilton HM10 [6][7] - 公司香港主要办事处位于香港中环康乐广场8号交易广场2座30楼3007室[6][7] - 公司网址为www.wanda - hotel.com.hk [7] 公司业务板块及运营情况 - 2024年公司主要业务分为酒店业务和物业业务四个业务板块[21][24] - 2024年公司酒店业务由万达酒管集团经营,其为中国领先酒店服务供应商[22][25] - 公司管理的酒店网络从2023年底的157家酒店33,900间客房,扩张至2024年底的204家酒店超40,200间客房[23][26]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另有376家已签约管理正在开发中尚未开业的酒店[23][26] - 公司采用多品牌策略,有全服务和有限服务等多种酒店品牌[28][30] - 2024年底公司正在经营管理的酒店共40,200间客房,涵盖多种品牌和经营模式[3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有4家租赁与经营酒店,占运营酒店约2.0%[33][3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有190家管理酒店,占运营酒店约93.1%[33][36] - 租赁与经营酒店模式下,公司承担相关费用,租期15 - 20年,有免租期和租金调整[34][35] - 管理酒店模式下,公司授权品牌、管理酒店并收取管理费,业主承担开发运营成本[36][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4间租赁与经营酒店,约占运营酒店的2.0%[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190家管理酒店,约占运营酒店的93.1%[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10家特许经营酒店,约占运营酒店的4.9%[41][44] - 桂林项目公司持有51%权益,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30,000平方米,包括153,000平方米购物中心和177,000平方米销售物业,可售住宅及零售物业已售罄,购物中心2015年9月开业[58][63] - 芝加哥项目因借款人违约,公司附属公司执行按揭,将公寓单位入账为持作待售物业,可售面积约1,000 - 7,000平方呎,部分已出租[61][64] - 公司酒店设计业务按每平方米收取设计费,建设管理业务按项目总成本百分比收费并设成本节约激励[56][57] - 公司及集团2024年主要业务为中国酒店运营等服务、投资物业租赁及海外物业交易租赁[180][184]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9.9亿港元,酒店运营收入7.2亿港元[12][15] - 2024年公司收益约9.914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约0.8%[69] - 2024年酒店运营及管理服务收益约7.243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0.5%[70][72] - 2024年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收益约1.677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3.1%[70][72] - 2024年投资物业租赁收益约9410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5.8%[70][72] - 2024年海外物业买卖及租赁收益约520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100%[70][72]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约5.779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2.5%[73] - 2024年酒店运营及管理服务成本约4.109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2.9%[74][75] - 2024年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成本约1.397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6.4%[74][75] - 2024年公司毛利约4.135亿港元,毛利率为41.7%,较2023年分别减少[77] - 2024年公司总毛利为4.13467亿港元,较2023年的4.19021亿港元减少1.3%[78] - 2024年公司总毛利率为41.7%,较2023年的42.6%下降0.9%[79] - 2024年公司投资物业估值亏损净额约为2600万港元,2023年为780万港元[80][81] - 2024年酒店运营及管理服务分部利润降至1.383亿港元,较2023年的1.889亿港元下降26.8%[85][86][88] - 2024年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分部亏损增至9850万港元,较2023年的3550万港元增加177.1%[85][87][88] - 2024年投资物业租赁分部利润降至4250万港元,较2023年的4720万港元下降10.0%[85][89][94] - 2024年海外物业买卖及租赁分部由盈转亏,亏损达10.459亿港元,较2023年的6170万港元利润骤降1796.4%[85][90][94] - 2024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降至2500万港元,较2023年的1.337亿港元大幅减少[91][95] - 2024年销售及行政开支增至1.521亿港元,较2023年的1.392亿港元增加9.3%[92][96] - 2024年融资成本降至2070万港元,较2023年的2200万港元减少5.7%[93][97]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90,891千港元,2023年溢利165,154千港元,变动为亏损增加756,045千港元[102] - 2024年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398,517千港元,2023年溢利25,896千港元,变动为亏损增加424,413千港元[102] - 2024年本年度亏损989,408千港元,2023年溢利191,050千港元,变动为亏损增加1,180,458千港元[102]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3,583.7百万港元,2023年为4,552.6百万港元;总负债1,388.8百万港元,2023年为1,266.2百万港元;资产净值2,194.9百万港元,2023年为3,286.4百万港元;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2,070.5百万港元,2023年为2,708.0百万港元[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长期应收款项骤减98.4%至约2970万港元,2023年为18.79亿港元[105][107] - 来自芝加哥项目的递延金额及相关应计利息约为19.38亿港元[106][107] - 2023年管理层确认长期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总额8450万港元,导致2024年1月1日长期应收款项账面价值约18.537亿港元[109][11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计提减值亏损约9.844亿港元[110][112] - 交付公寓单位后,集团确认持作待售物业约7.996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确认长期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约10.46亿港元[1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来自芝加哥项目递延金额的长期应收款,2023年为18.79亿港元[11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确认持作待售物业约7.996亿港元,长期应收款项确认减值亏损约10.46亿港元,芝加哥项目递延金额产生的长期应收款项为0(2023年:18.79亿港元)[11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包括受限制银行结余)约为3.8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592亿港元),其中人民币占比95%(2023年:87%),美元占比3%(2023年:11%),港元占比2%(2023年:2%)[119][12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2.27(2023年12月31日:1.16),若排除12月30日长期应收款项转拨至持作待售物业约7.996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27(2023年12月31日:1.16)[120][12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贷款为0(2023年12月31日:430万港元)[121][12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债务总额为0(2023年:434.2万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3.82028亿港元(2023年:3.59169亿港元),现金净额为3.82028亿港元(2023年:3.54827亿港元),总权益为21.9493亿港元(2023年:32.86433亿港元),总资产为35.83699亿港元(2023年:45.52607亿港元)[125] 酒店运营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所有酒店入住率为53.9%,2023年为55.9%;2024年全服务酒店入住率为51.5%,2023年为54.7%;2024年有限服务酒店入住率为62.3%,2023年为62.2%[47] - 2024年所有酒店平均每日房价为456元,2023年为499元;2024年全服务酒店平均每日房价为507元,2023年为542元;2024年有限服务酒店平均每日房价为309元,2023年为301元[47] - 2024年所有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46元,2023年为279元;2024年全服务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61元,2023年为297元;2024年有限服务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193元,2023年为187元[47] - 2024年租赁与经营酒店入住率为66.5%,2023年为66.9%;管理酒店入住率为54.0%,2023年为55.8%;特许经营酒店入住率为46.7%,2023年为50.8%[50] - 2024年租赁与经营酒店平均每日房价为243元,2023年为260元;管理酒店平均每日房价为464元,2023年为513元;特许经营酒店平均每日房价为438元,2023年为397元[50] - 2024年租赁与经营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162元,2023年为174元;管理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50元,2023年为287元;特许经营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05元,2023年为202元[50] - 2024年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较2023年下跌约11.8%,从约279元降至约246元[50][51] - 2024年第四季度所有酒店入住率为53.5%,2023年同期为53.9%;平均每日房价418元,2023年同期为470元;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24元,2023年同期为253元[53][55] - 2024年第四季度租赁与经营酒店入住率为66.8%,2023年同期为66.2%;平均每日房价241元,2023年同期为249元;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161元,2023年同期为165元[55] - 2024年第四季度管理酒店入住率为53.6%,与2023年同期持平;平均每日房价421元,2023年同期为483元;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25元,2023年同期为259元[55] - 2024年第四季度特许经营酒店入住率为46.7%,2023年同期为52.6%;平均每日房价465元,2023年同期为398元;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17元,2023年同期为209元[55] 公司会员及促销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公司会员计划“万达俱乐部”会员超1700万[14][16] - 2024年“双十一”期间,公司在飞猪平台销售额达2.91亿元,同比增长14% [14][16] 公司未来规划 - 预计2025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增长,公司将密切监测业务表现[66] - 2025年公司计划新增54家酒店[66] - 公司将审慎寻找盈利投资机会,扩大收入来源,提升盈利能力[67] - 公司预计2025年新增54家酒店[68] 公司人员信息 - 刘英武先生50岁,2024年1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1999年7月获合肥工业大学学士学位,2021年7月获该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48][149][151] - 宁奇峰先生59岁,自2021年4月起担任主席,自2017年11月起担任执行董事,拥有丰富物业开发及管理经验[150] - 韩旭先生54岁,自2019年3月起担任非执行董事,自2023年4月起担任大连万达集团首席副总裁,负责财务管理[153][156] - 张春远先生55岁,自2025年1月起担任非执行董事,2008年9月加入大连万达集团,2024年10月起担任大连万达商业管理董事长[154][157] - 何志平先生61岁,自2018年3月起担任
万达酒店发展25亿元出售酒店管理业务,同程旅行接盘
中国基金报· 2025-04-18 09:27
文章核心观点 - 万达酒店发展以约24.97亿元出售万达酒管100%股权给同程旅行,万达借此回笼资金但难解债务压力,双方对交易均较满意 [2][4][5] 交易信息 - 4月17日晚,万达酒店发展和同程旅行公告,同程旅行全资子公司拟24.97亿元收购万达酒管100%股权 [4] - 交易预期所获款项净额24亿港元,万达酒店发展建议以股息向股东分派全部或大部分款项 [4][7] - 大连万达控股万达酒店发展约65.04%,此次可回笼资金约15.6亿港元 [4][5] 出售原因及定价 - 万达酒店发展认为出售可解锁酒店管理业务部分价值,当前股份交易价低于实际价值 [7] - 出售万达酒管估值为2023年度经调整EBITDA的9.5倍,经双方磋商并参考行业市况等确定 [7] 同程旅行观点 - 同程旅行看到中国酒店管理市场潜力,寻求拓展机会 [11] - 万达酒管品牌组合完善、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将增强其高端酒店竞争力 [11] - 同程旅行认为股权转让将带来巨大协同效益 [11] 万达酒管情况 - 业务含酒店管理、设计及建设等,拥有九个酒店品牌 [12] - 截至2024年底,在营酒店204家,客房超40200间,376家已签约待开业 [13]
万达酒店发展2024年度业绩:核心业务韧性发展 全球布局彰显民族品牌实力
财经网· 2025-03-28 22:05
文章核心观点 尽管面临宏观经济波动与行业竞争加剧挑战,万达酒店凭借多元化业务布局、精细化运营管理及创新战略驱动,规模稳步增长,展现抗风险能力与长期发展潜力,未来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 核心业务彰显韧性,新兴动能持续释放 - 受芝加哥项目出售事宜之递延金额及利息影响出现亏损,但总收入约9.9亿港元,酒店运营收入约7.2亿港元 [2] - 旗下管理酒店数量增至204家,客房规模达40203间,每间可售客房收入为246元,平均每日房价为456元,入住率达53.9% [2] - 万悦会会员总量达1700万,付费会员数突破50万,会员忠诚度显著提升 [2] - 2024年11.11期间,在飞猪平台总销售额达2.91亿元,同比增长14%,连续4年蝉联国内酒店集团第一 [2] 全球版图扩张,创新探索"文旅+"新可能 - 2024年50家新酒店开业,旗下管理酒店突破200家,海外轻资产豪华酒店和高端酒店相继开业 [3] - 清迈、葡萄牙等地多家酒店即将开业,海外版图将持续拓展 [3] - 依托一体化服务优势,在北京和长春两地打出多品牌"组合拳",增强服务多样性 [6] - 与腾讯电竞、竞想科技联合推出电竞酒店品牌"竞盛酒店",填补市场空白 [7] - 与华为鸿蒙智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进智慧酒店生态系统构建 [7] 践行ESG,推动可持续发展 - 2024年12月与蔚来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围绕绿色出行、新能源基建布局等展开深度合作 [8]
万达酒店发展(0016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0:45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991,375千港元,2023年为983,068千港元[4] - 2024年毛利为413,467千港元,2023年为419,021千港元[4] - 2024年除税前亏损909,495千港元,2023年溢利280,334千港元[4] - 2024年本年度亏损989,408千港元,2023年溢利191,050千港元[4] - 2024年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12.6港仙,2023年盈利3.5港仙[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780,313千港元,2023年为3,791,098千港元[6]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803,386千港元,2023年为761,509千港元[6] - 2024年流动负债总值为792,923千港元,2023年为654,459千港元[6] - 2024年资产净值为2,194,930千港元,2023年为3,286,433千港元[7]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070,507千港元,2023年为2,708,018千港元[7]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909,495千元,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280,334千元[13][15] - 2024年公司总资为3,583,699千元,2023年为4,552,607千元[13][15] - 2024年公司总负债为1,388,769千元,2023年为1,266,174千元[13][15] - 2024年公司已确认的减值亏损净额为1,193,231千元[14] - 2024年公司折旧及摊销为47,268千元[14] - 2024年公司资本支出为16,863千元[14]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991,375千元,2023年为983,068千元,同比增长约0.84%[18,20] - 2024年来自中国(包括香港)的收益为980,260千元,2023年为978,390千元;海外收益2024年为11,115千元,2023年为4,678千元[18] - 2024年客户A收益为241,951千元,2023年为294,759千元;客户B收益2024年为104,041千元,2023年为141,265千元[19] - 2024年计入报告期初合约负债的已确认收益为79,951千元,2023年为58,183千元[21] - 2024年分配至相关服务的余下履约责任交易价格一年內预期确认收益为150,741千元,超过一年为122,784千元;2023年一年內为191,386千元,超过一年为154,782千元[25]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25,022千元,2023年为133,686千元[26] - 2024年除税前亏损相关成本中,已售商品成本为75,979千元,2023年为93,220千元;所提供服务成本2024年为474,645千元,2023年为437,292千元[27]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6,697千元,2023年为16,823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024年为28,209千元,2023年为31,392千元[27] - 2024年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净额为1,149,024千元,2023年为103,422千元[27] - 2024年融资成本为20719千元,2023年为21976千元[28]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79913千元,2023年为89284千元[28] - 2024年和2023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4697347000股[30] - 2024年末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为225583千元,2023年末为291082千元[33] - 2024年末租赁负债账面价值为327175千元,2023年末为355192千元[34] - 2024年租金收入为94131000元,2023年为89006000元[35] - 2024年末持作待售物业(美国永久业权土地)账面价值为799564千元,2023年为0[36]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156656千元,2023年为189110千元[3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为242330千元,2023年为162974千元[37] - 2024年末扣除亏损拨备的贸易应收款项为153,847千元,2023年为189,000千元[39] - 2024年末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为242,330千元,2023年为162,974千元[39] - 2024年12月31日,按个别基准评估且全额减值的贸易应收款项为117,132,000元,2023年为103,989,000元[40] - 2024年12月31日,使用拨备矩阵计量的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率为44.867%,2023年为23.785%[40] - 2024年末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即期部分为385,871千元,2023年为110,381千元[41] - 2024年末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非即期部分为29,729千元,2023年为1,878,971千元[41]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拨备年末为7,745千元,2023年为18,016千元[43] - 2024年公司评估并计提长期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约1,045,167,000港元[44] - 2024年12月30日公司终止确认长期应收款项,并确认持作待售物业799,564,000港元[44]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9,133千元,2023年为34,443千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2024年为267,549千元,2023年为274,315千元;应付一间中间控股公司款项2024年为273,678千元,2023年为80,138千元;应付关连人士款项2024年为5,738千元,2023年为24,610千元[47] - 2024年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4,697,346,488股,金额为469,735千元,与2023年相同[49] - 董事不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2023年也未派发[50] - 2024年公司收益增加0.8%至9.914亿港元,酒店运营及管理服务、投资物业租赁、海外买卖及租赁物业收益分别增加0.5%、5.8%、100%,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收益减少3.1%[74][75]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增加2.5%至5.779亿港元,酒店运营及管理服务、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成本分别增加2.9%、6.4%,投资物业租赁成本减少18.6%,海外买卖及租赁物业成本为零[76] - 2024年公司毛利及毛利率分别减少至4.135亿港元及41.7%,酒店运营及管理服务、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毛利分别减少2.6%、32.8%,投资物业租赁、海外买卖及租赁物业毛利分别增加20.5%、100%[77] - 2024年公司投资物业估值亏损净额约为2600万港元,较2023年的780万港元增加,因桂林项目购物中心估值降低[78] - 2024年集团总业绩亏损9.64亿港元,较2023年的2.62亿港元盈利下降467.5%[79]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2023年的1.337亿港元大幅减少至2024年的2500万港元[82] - 销售及行政开支2024年增加9.3%至1.521亿港元[83] - 融资成本2024年减少5.7%至2070万港元[84] - 2024年末长期应收款项骤减98.4%至2970万港元[88] - 2024年集团终止确认长期应收款项,录得减值亏损约10.45亿港元,确认持作待售物业约7.996亿港元[9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含受限银行结余)约为3.82亿港元,2023年为3.592亿港元,人民币占比从87%升至95% [9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2.27,若不考虑长期应收款项转拨至持作待售物业,流动比率为1.27,2023年为1.16 [9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计息贷款,2023年为430万港元 [9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债务总额为0,2023年为434.2万港元;现金净额为3.82028亿港元,2023年为3.54827亿港元 [9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2023年也无 [97] - 2024年公司股本无变动 [9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 [99] - 董事不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也无 [103] - 2024年公司无仍然生效的股份计划 [10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酒店运营及管理服务销售予外部客户收益为724,347千元,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为167,730千元,投资物业租赁为94,131千元,海外买卖及租赁物业为5,167千元,总计991,375千元[13] - 公司有四个报告经营分部,分别为酒店运营及管理服务、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投资物业租赁、海外买卖及租赁物业[11][12] - 2024年酒店管理服务收益为566,432千元,2023年为545,102千元;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2024年为167,730千元,2023年为173,035千元;酒店营运收入2024年为157,915千元,2023年为175,925千元[20] - 公司酒店业务网络从2023年末的157家酒店及33,900间客房,扩张至2024年末的204家酒店及超40,200间客房,另有376家已签约管理正在开发中尚未开业的酒店[55] - 2024年末按酒店品牌和经营模式计,租赁与经营酒店4家、管理酒店190家、特许经营酒店10家,客房总数40,200间[61] - 截至2024年末,租赁与经营酒店约占运营酒店的2.0%[62] - 截至2024年末,管理酒店约占所有运营酒店的93.1%[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0家特许经营酒店,约占所有运营酒店的4.9%[64] - 2024年所有酒店入住率为53.9%,2023年为55.9%;2024年平均每日房价为456元,2023年为499元;2024年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46元,2023年为279元[66] - 2024年全服务酒店入住率为51.5%,2023年为54.7%;2024年平均每日房价为507元,2023年为542元;2024年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61元,2023年为297元[66] - 2024年有限服务酒店入住率为62.3%,2023年为62.2%;2024年平均每日房价为309元,2023年为301元;2024年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193元,2023年为187元[66] - 2024年租赁与经营酒店入住率为66.5%,2023年为66.9%;2024年平均每日房价为243元,2023年为260元;2024年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162元,2023年为174元[68] - 2024年管理酒店入住率为54.0%,2023年为55.8%;2024年平均每日房价为464元,2023年为513元;2024年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50元,2023年为287元[68] - 2024年特许经营酒店入住率为46.7%,2023年为50.8%;2024年平均每日房价为438元,2023年为397元;2024年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05元,2023年为202元[68] - 2024年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对比2023年的约279元,下跌约11.8%至约246元[68] - 公司酒店设计业务按每平方米酒店建筑面积收取设计费用,建设管理业务按相关项目总成本百分比收取服务费并带有成本节省激励措施[70] - 公司酒店设计和建设管理业务目标客户群与酒店管理和运营业务相同[70] - 公司与万达香港于2014年2月合营
万达酒店发展(0016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7:14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主要业务分为酒店业务和物业业务[5] - 酒店业务包括酒店运营与管理服务、酒店设计与建设管理服务[5] - 物业业务包括投资物业租赁[5] - 公司采用多品牌策略,包括全服务酒店品牌和有限服务酒店品牌[9] - 全服务酒店品牌包括万豪瑞华、万豪文华、万豪嘉华、万豪锦华、万豪逸居和万豪琥珀[11] - 有限服务酒店品牌包括万豪美华、万豪悦华与万豪安悦[11] 酒店网络扩展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管理的酒店网络从157家酒店扩展至174家酒店,客房数量从33,900间增加至36,600间[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另有360家已签约管理但仍在开发中尚未开业的酒店[6] 酒店经营模式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共有4家租賃與經營酒店,佔運營酒店的2.3%[1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共有161家管理酒店,佔運營酒店的92.5%[19]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共有9家特許經營酒店,佔運營酒店的5.2%[23] - 公司租賃與經營酒店的租賃期限通常為15至20年,最初2至15個月為免租期[18] - 公司管理酒店模式下,酒店業主負責酒店的開發和運營成本,包括翻修成本[22] - 公司特許經營酒店模式下,公司提供培訓、預訂和支持服務,但不委任駐場酒店管理人員[23] 酒店定价与绩效指标 - 公司主要根據酒店位置、競爭對手的房價以及品牌和產品實力來設定酒店房價[28] - 公司運營酒店的入住率主要取決於酒店位置、產品和服務、銷售和品牌推廣效果、預訂管理能力、管理人員和員工表現以及應對競爭壓力的能力[28] - 公司經常審查的非財務關鍵績效指標是每間可用客房收入(RevPAR),定義為平均入住率和平均每日房價的乘積[28] 财务表现 - 公司报告期内收益约为493,000,000港元,同比增长6.2%[38] - 酒店运营及管理服务收益增加7.7%至约361,500,000港元,主要由于管理的酒店数量增加[40] - 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收益轻微下降0.3%至约84,200,000港元[41] - 投资物业租赁收益增加7.5%至约47,200,000港元,主要由于平均租金较高[41] - 销售成本增加13.6%至约273,800,000港元[43] - 酒店运营及管理服务成本增加14.1%至约193,200,000港元,主要由于员工人数增加和忠诚计划积分兑换增加[43] - 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成本飙升23.8%至约68,800,000港元,由于翻新和整修项目占比增加导致材料采购成本上升[43] - 投资物业租赁成本下降26.9%至约11,800,000港元,由于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提供的委托管理服务到期[43] - 毛利及毛利率分别减少至约219,100,000港元及44.5%[46] - 酒店营运及管理服务毛利增加1.2%至168,335,000港元[46] - 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毛利减少46.7%至15,358,000港元[46] - 投资物业租赁毛利增加27.4%至35,441,000港元[46] - 酒店营运及管理服务分部溢利增加4.4%至116,514,000港元[51] - 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分部溢利骤降83.9%至2,012,000港元[51] - 投资物业租赁分部溢利增加33.3%至35,350,000港元[51] 长期应收款与减值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长期应收款来自出售芝加哥项目的递延金额,第一批递延金额约为103,500,000美元,第二批递延金额为100,000,000美元[56][57] - 第一批递延金额的未偿还款项按复利计息,利率从8%到15%不等,第二批递延金额的未偿还款项按复利计息,利率从3%到15%不等[58] - 公司于2023年10月获通知,买方将行使延期权以延长递延金额的初始到期日至2024年11月[58] - 公司对芝加哥项目出售事项的递延金额进行了预期信用损失分析,预计减值损失约为984,400,000港元(或约126,000,000美元)[60][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自出售芝加哥项目的递延金额产生的长期应收款约为868,100,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853,700,000港元有所减少[61] 费用与开支 - 销售及行政开支较2023年同期的67,600,000港元下降7%至本期约62,900,000港元,销售及行政开支占收益的比率从14.6%降至12.8%[63][66] - 融资成本较2023年同期的约11,100,000港元减少5.4%至本期约10,500,000港元,主要是由于本期偿还了一间中間控股公司的部分贷款[64][67] - 公司于本期录得所得税开支约26,30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40,000,000港元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本期净溢利下降[65][68]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为3,543.2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52.6百万港元减少[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受限制银行结余总额为368.1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9.2百万港元增加[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1.3,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有所提升[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计息贷款为2.5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百万港元减少[7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净额为365,58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4,827千港元增加[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外币风险主要来自以美元计值的长期应收款和应付中间控股公司款项[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资产抵押[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投资、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的重大收购或出售[78] - 报告期后无重大投资及事项[78] 员工与计划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拥有约756名全职员工,分布在中国(包括香港)和美国[79] - 公司计划在2024年新增42家酒店,以扩大酒店网络[79] 股东与股权 - 何志平先生持有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0.55%[81] - 刘英武先生持有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6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0.04%[81] - 宁奇峰先生通过有限合伙持有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6,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0.13%[84] - 张霖先生通过有限合伙持有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2,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0.27%[84] - 韩旭先生通过有限合伙持有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6,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0.13%[84] - 寧奇峰先生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持有大连万达商业管理7.78%权益[88] - 张霖先生实益拥有12,000,000股大连万达商业管理股份,并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持有5.14%权益[88] - 韩旭先生实益拥有26,400,000股大连万达商业管理股份,并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持有0.82%权益[88] - 王健林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大连万达商业管理65.04%权益[91] - Temasek Holdings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大连万达商业管理65.04%权益[91] - Pilatus Investments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大连万达商业管理65.04%权益[91] - Seviora Holdings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大连万达商业管理65.04%权益[91] - SeaTown Holdings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大连万达商业管理65.04%权益[91] - SeaTown Investments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大连万达商业管理65.04%权益[91] - SeaTown Private Strategies GP Pte. Ltd.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大连万达商业管理65.04%权益[94] - 德意志信託(香港)有限公司持有3,055,044,300股,佔比65.04%[97] - Orchard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LLP持有3,055,044,300股,佔比65.04%[97] - 陳長偉先生持有278,098,230股,佔比5.92%[100] - Ever Good Luck Limited持有73,860,230股,佔比1.57%[100] - Ever Good Luck Limited作為信託人持有204,237,800股,佔比4.35%[100] - 萬達海外已質押全部3,055,043,100股普通股[102] - 萬達地產投資有限公司持有超過三分之一萬達海外已發行股份[102] - 萬達香港持有超過三分之一萬達地產投資有限公司已發行股份[102] - 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持有超過三分之一萬達香港已發行股份[104] - 大連萬達集團持有超過三分之一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已發行股份[10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陈先生被视为拥有301,698,230股股份的好仓,其中200股由其实益合法拥有,204,237,800股由Ever Good Luck Limited以信托方式代其持有,73,860,230股由Ever Good实益拥有,23,600,000股由其配偶陈双�女士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10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并无任何仍然生效的股份计划[107] - 本期間內,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屬公司概無購買、出售或贖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證券[107] - 自本公司最近期年報刊發日期以來,概無資料須根據上市規則第13.51B(1)條予以披露[107] 企业管治 - 除偏離上市規則附錄C1規定的企業管治守則守則條文第C.2.1條外,本公司於本期間內已遵守企業管治守則[108] - 寧奇峰先生自2017年獲委任為執行董事以來,一直表現出具備合適的管理及領導能力,並且對本集團的業務及戰略擁有透徹了解,董事會認為主席及行政總裁的職務由寧先生兼任可促進本集團業務策略的執行及提升其營運的效率[110] 财务报表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492,954,000港元,销售成本为273,820,000港元[1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219,134,000港元[1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869,311,000港元[1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间亏损为895,591,000港元[1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14,941,000港元[1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380,650,000港元[1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11.0港仙[121] 审核委员会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于本期期间的财务报表,并讨论财务相关事宜[113] - 公司已根据企业管治守则之规定设立审核委员会,并定期与高级管理层及核数师会面[11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何志平先生、滕斌圣博士及陈艳博士[113] 财务状况总结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期間虧損為895,591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溢利165,133千元[122] - 期間全面虧損總額為910,939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全面收入總額97,446千元[122
万达酒店发展(0016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6:30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收益492,95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64,089千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毛利219,13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22,985千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869,311千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205,160千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期间亏损895,591千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165,133千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11.0港仙,2023年同期盈利3.0港仙[2]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2,768,78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791,098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774,42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61,509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595,24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54,459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2,335,63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86,433千港元[5] - 2024年6月30日总权益2,335,63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86,433千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予外部客户总收益为492,954千元,除税前亏损为869,311千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3,543,209千元,总负债为1,207,577千元[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来自中国(包括香港)的外部客户收益为490,732千元,海外为2,222千元[16]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1195千元,2023年为4884千元;长期应收款项之利息收入2024年为0,2023年为62898千元[19] - 2024年上半年已售商品成本45440千元,提供服务成本228380千元;2023年分别为38202千元和202902千元[20]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10461千元,2023年为11056千元[21]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总额26280千元,2023年为40027千元;美国附属公司适用所得税率28.505%,中国内地主要附属公司一般适用25%,部分附属公司有15%优惠税率[21][22][23] - 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697347000股,2023年同期相同[24]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无变动,2023年同期亏损1102000元[2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387287千元,减值178887千元,净额208400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51974千元、162974千元和189000千元[27] - 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23986千元,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81153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2834千元和88727千元[28] - 2024年6月30日应收关联人士款项8353千元,应收中间控股公司款项11266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5503千元和11333千元[28] - 2024年6月30日长期应收款项1964588千元,减值拨备1068433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963471千元和84500千元[28] - 2023年1月1日长期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为48,937千元,年内确认减值35,401千元,汇兑调整162千元,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1月1日为84,500千元;2024年期内确认减值984,449千元,汇兑调整 - 516千元,2024年6月30日为1,068,433千元[30] - 金额约19.3652亿元(相当于约2.47992亿美元)的长期应收款项含初始递延金额15.89091亿元(相当于约2.035亿美元)及相关利息3.47429亿元(相当于约4449.2万美元),计提减值亏损约9.84449亿元(相当于约1.26013亿美元)[3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48,42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443千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2024年6月30日为242,64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4,315千元[31]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股息39,862千元,2023年12月31日无此项[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附属公司一个结余为1292.9万元的银行账户被法院冻结,2023年12月31日为1302.1万元[35] - 集团本期呈报收益约4.93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6.2%[53] - 集团本期销售成本约2.73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3.6%[55] - 集团总毛利率为44.5%,较2023年同期下降3.5%[56] - 本期毛利减少至约2.191亿港元,毛利率降至44.5%,2023年分别为2.23亿港元及48%[57] - 本期无投资物业估值收益或亏损,2023年同期估值亏损净额约110万港元[58] - 本期其他(开支)╱收入及收益净额约304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5920万港元[61] - 集团对出售芝加哥项目的长期应收款项计提减值亏损约9.844亿港元(约1.26亿美元)[6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出售芝加哥项目递延金额产生的长期应收款项约为8.68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8.537亿港元[64] - 销售及行政开支降至约629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降7%,占收益比率降至12.8%[65] - 融资成本降至约105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5.4%[66] - 本期所得税开支约263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4000万港元[67]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14941亿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1.40047亿港元,变动为亏损增加6.54988亿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3.8065亿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0.25086亿港元,变动为亏损增加4.05736亿港元;期间亏损8.95591亿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1.65133亿港元,变动为亏损增加10.60724亿港元[68] - 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35.43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526亿港元;总负债12.07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262亿港元;资产净值23.35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864亿港元;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21.80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08亿港元[69] - 2024年6月30日现金约3.68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3.592亿港元;人民币现金占比90.5%(2023年12月31日为87.11%),美元及港元现金占比5%(2023年12月31日为2%)[7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1.3,2023年12月31日为1.2[70] - 2024年6月30日计息贷款约25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0万港元;债务总额247.9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4.2万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3.6805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9169亿港元;现金净额3.655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4827亿港元[7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抵押资产,2023年12月31日也无[73] - 董事不建议派发本期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7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予外部客户总收益为492,954千元,其中酒店营运及管理服务为361,537千元,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为84,200千元,投资物业租赁为47,217千元[12]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445,737千元,其中酒店管理服务275,618千元,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84,200千元,酒店营运收入85,919千元[17]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投资物业经营租赁的租金收入总额为47,217千元,其中浮动租金2,095千元,基本租金45,122千元[17] - 2024年上半年,于某个时间点确认的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57,416千元,于一段时间内确认的为388,321千元[18] - 公司酒店业务由万达酒管集团经营,管理酒店网络从2023年12月31日的157家酒店、超33,900间客房,扩张至2024年6月30日的174家酒店、超36,600间客房[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另有360家已签约管理但仍在开发中尚未开业的酒店[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运营酒店总数为174家,其中租赁与经营酒店4家,占比2.3%;管理酒店161家,占比92.5%;特许经营酒店9家,占比5.2%[42][43][44][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运营酒店客房总数为36600间,其中万达嘉华客房数最多,为12900间[42] - 2024年上半年所有酒店入住率为51.1%,低于2023年同期的53.4%[47][48] - 2024年上半年所有酒店平均每日房价为478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507元[47][48] - 2024年上半年所有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44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270元,下降约9.6%[47][48] - 2024年上半年全服务酒店入住率为48.7%,低于2023年同期的52.2%[47] - 2024年上半年全服务酒店平均每日房价为534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545元[47] - 2024年上半年全服务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60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284元[47] - 2024年上半年有限服务酒店入住率为60.8%,略低于2023年同期的61.0%[47] - 2024年上半年有限服务酒店平均每日房价为298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47] - 2024年第二季度所有酒店入住率为53.0%,平均每日房价为453元,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40元[49] - 酒店运营及管理服务收益约3.615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7.7%,其中酒店管理服务收益增加8.5%,租赁与经营酒店客房收入减少14.3%,产品销售等收入增加18.6%[53] - 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收益约842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轻微下降0.3%[54] - 投资物业租赁收益约472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7.5%[54] - 酒店运营及管理服务成本约1.932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4.1%[55] - 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成本约688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飙升23.8%[55] - 投资物业租赁成本约118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6.9%[55] - 酒店运营及管理服务溢利增至约1.165亿港元,同比增4.4%;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溢利降至约200万港元,同比降83.9%;投资物业租赁溢利增至约3540万港元,同比增33.3%[59][60] 企业运营与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于2024年新增42家酒店[79] 企业管治与信息披露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职务由宁奇峰兼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但董事会认为此安排合理[83] - 公司根据企业管治守则规定设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4]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能为审阅集团财务资料、风险管理系统、内部监控及外部审核程序[84] - 审核委员会定期与公司高级管理层及核数师会面,商讨财务申报程序等事宜[8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本期财务报表,并与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商讨财务相关事宜[84] - 中期业绩公告将在公司网站(www.wanda - hotel.com.hk)及港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刊登[85] - 公司本期中期报告将适时发送给股东,并在上述网站刊载[85] - 公告日期,宁奇峰(主席)及刘英武为执行董事[85] - 公告日期,张霖及韩旭为非执行董事[85] - 公告日期,何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