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 - 公司营业收入为45.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6%[20]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452,227.04万元,同比增长22.66%[42] - 公司营业收入为45.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6%[88][9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5%[20] - 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583.98万元,同比增长12.05%[4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5%[8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6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8%[20] -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960.17万元,同比下降8.38%[42]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为327,888,201.64元,较上年同期318,076,101.54元增长3.08%[26] - 基本每股收益为1.85元/股,同比下降12.32%[20] - 稀释每股收益为1.82元/股,同比下降12.50%[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94%,同比下降3.06个百分点[20]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04%,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2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04%,较上年同期减少0.13个百分点[72] - 研发费用为1.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9%[90]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1.374亿元,同比增长17.49%[72] - 销售费用为1.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99%[9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6.54亿元人民币,同比恶化79.87%[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54亿元人民币[9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因支付供应商货款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21] 财务表现: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为120.5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9.91%[20] - 公司总资产1,205,863.83万元,较年初增长9.91%[4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0.8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9.95%[20]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08,186.80万元,较年初增长29.95%[4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5.6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66%,主要因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保本型结构性存款[93] - 应收票据同比下降70.27%至3748.14万元,因银行承兑汇票持有量减少[93] - 其他应收款同比大幅增长148.78%至9941.93万元,主要因履约保证金和投标保证金增加[93]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53.47%至7808.85万元,因新建产线及厂房未达验收标准[94] - 其他非流动资产激增370.33%至1.84亿元,主要因预付长期资产增加[94]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37.25%至13.49亿元,因银行短期贷款增加[94]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48.43%至2.81亿元,因预收客户货款减少[94] - 境外资产规模9779.1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81%[95] - 货币资金中13.99亿元受限,用于票据保证金和保函保证金[97] - 报告期投资额2.2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12%[100] 业务运营:产品与技术 - 公司核心产品为储能系统,应用于电网调频、新能源配储、独立/共享储能、高能耗配套储能及其他场景[32] - 大型储能系统HyperBlock M支持4h8h时长应用需求,并通过IEC、UL、NFPA等多种认证[32] - 大型储能系统HyperBlockIII-AC和HyperBlockIII-DC满足2h6h时长应用需求[33] - 工商业储能系列产品具备本征安全电池、AI早期预警及多级立体式防护等高安全特性[33] - 电池管理系统BMS实现功能安全ASIL-C级别设计,支持毫秒级通讯及BMS/PCS融合控制技术[34] - 能量管理系统EMS采用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提供全局最优功率分配策略及能耗监测优化机制[34] - 功率协调控制系统PMS实现毫秒级暂态电网支撑和功率节点同步控制机制[34] - 储能变流系统PCS采用SiC三电平技术降低损耗,具备高低电压穿越、孤岛检测等超强电网适应性[34] - 海博云平台提供储能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智能监控预警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在线应用[35]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储能系统从电芯级到整站级的全链条技术整合[69] - 电池管理算法SOC误差小于2%[49] - 储能系统效率超过90%[49] - 公司电池管理系统实现毫秒级故障响应时间,优于行业秒级响应速度[61] - 公司全时均衡技术保障电池电量一致性偏差在3%以内[61] - 公司BMS的SOH估算误差≤3%,领先行业平均水平[61] - 公司自研BMS自适应SOC算法全寿命周期估算误差≤2%[61] - 公司液冷组串式PCS最高效率突破99.3%[63] - 公司热管理系统确保电池温差≤3℃,有效降低电池衰减[63] - 公司功率协调控制系统使储能电池单元负载率差异不超过5%[64] - 公司液冷组串式PCS功率密度达2.5kW/L以上[63] - 公司热管理系统采用全贴合最小热阻方案降低冷却管漏液风险[63] - 公司能量管理系统实现电站功率控制精度小于1%[66] 业务运营:研发投入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1.374亿元,同比增长17.49%[72] - 研发人员数量增至302人,同比增长18.9%[78]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6931.2万元,同比增长25.5%[78] - 公司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占比最高达51.66%[78] - 在研项目"AI+储能应用"预计总投资规模768万元,本期投入201万元[73] - 2025年大数据产品研发项目预算18,890,000元,已投入3,254,500.87元,完成率17.24%[74] - 2025年储能系统集成新技术预研项目预算53,750,600元,已投入24,474,140.10元,完成率45.53%[74] - 2025年海外储能系统产品开发项目预算23,667,120元,已投入3,096,353.49元,完成率13.08%[74] - 2025年国内储能系统产品开发项目预算5,895,000元,已投入4,613,608.55元,完成率78.26%[74] - 2025年储能用标准产品开发项目预算12,218,000元,已投入6,201,971.50元,完成率50.76%[74] - 2025年电力电子产品研发项目预算10,365,500元,已投入4,276,651.40元,完成率41.25%[75] - 2024年电池技术研发项目预算124,205,200元,已投入11,627,127.65元,累计投入26,485,249.48元[75] - 未来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中心项目预算63,941,000元,已投入29,604,653.71元,累计投入52,045,707.93元[75] - 构网型储能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项目预算19,930,000元,已投入76,148.39元,累计投入5,914,586.26元[75] - 研发项目总预算340,542,420元,总投入89,236,014.64元,累计总投入132,373,628.56元[76] 业务运营:知识产权与资质 - 公司累计获得授权知识产权500项,其中授权专利186项(发明专利83项,实用新型79项,外观设计24项),软件著作权228项[69]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知识产权66项,其中新增授权专利18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5项,外观设计5项)[69] - 报告期内新增软件著作权42项,累计软件著作权达228项[70]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获得数8项,累计发明专利达83项[70] - 公司被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7] - 公司部署符合ISO17025、CNAS及CMA标准的集团化数智LIMS系统[59] 市场地位与行业前景 - 公司2023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装机功率规模排名第二,能量规模排名第三[40]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中国大陆市场累计装机和签约项目规模总和排名第一[40] - 公司是国内已投运电站装机量排名第一的储能系统集成商[40] - 2023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装机功率规模排名第二[51] - 2023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装机能量规模排名第三[51] - 截至2024年7月累计装机和签约项目规模在中国大陆市场功率和容量均排名第一[51] - 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已投运电站装机量排名第一[51] - 2025年1-6月储能系统集采/框采中标标段数位列第一[51] - 2024年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GW/168GWh,较2023年底增长超130%[29] - 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约180GW,新增装机约90GW,同比增长98%[29]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将突破270GW,年均复合增长率超40%[29] - 中关村储能联盟预测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理想场景下突破130GW,保守场景116.3GW[30] - 2024-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复合增长率预计维持在20.2%-24.5%[30] 业务运营:生产与交付 - 已建成北京房山、广东珠海、甘肃酒泉、山西大同四大智能制造基地[55] - 从签约到并网的周期显著小于同业平均水平[55] 业务运营:海外拓展 - 海外业务覆盖欧洲、美洲、亚太、中东及非洲五大区域[5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海外合作项目包括与Repono共同推进1.4GWh电网级储能项目[45] - 公司计划向新加坡及亚太地区提供5000套充储一体机[45] 子公司表现 - 北京海博思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1-6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4,864.24万元,净利润4,939.58万元,占公司合并净利润的15.64%[104][105] - 海博思创(酒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1-6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1,575.81万元,净利润亏损5,029.72万元,占公司合并净利润的-15.92%[105][106] - 海博思创(珠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15,299.53万元,净利润1,102.18万元[105] - 北京海博思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资产875,938.51万元,净资产111,938.78万元[105] - 海博思创(酒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资产452,633.84万元,净资产4,129.75万元[105] - 海博思创(珠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资产341,117.77万元,净资产9,085.75万元[105] - 报告期内新设14家子公司,包括渭南峰储源新能源科技等,均未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107] - 报告期内注销上杭海科汇能科技有限公司,未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107]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 公司董事会决议未通过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5] - 公司确认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确认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公司确认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半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6] - 公司报告包含前瞻性陈述风险声明,涉及未来计划和发展战略但不构成对投资者的承诺[5] - 公司详细阐述了生产经营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位于"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3]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4] - 公司负责人张剑辉、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高书清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曾敏声明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4] - 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不适用[5] - 公司2025年3-4月监事会发生重大人员变动,更换监事会主席及3名监事[111][112][113]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未拟定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114] - 公司及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诚信状况良好[9] - 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和仲裁事项[7] - 公司报告期内无破产重整相关事项[6] - 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违法违规及处罚情况[8] - 公司无未按期偿还大额债务情形[9] - 公司无未履行承诺情形[9] - 公司无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诉讼事项[9] - 上年非标准审计意见涉及事项无变化[5] 股权激励与股份变动 - 公司总股本由期初133,297,611股增至180,092,492股,主要因科创板发行44,432,537股及股票期权行权2,362,344股[21] - 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行权股票数量为2,362,344股[115] - 行权后公司总股本由177,730,148股增至180,092,492股,增幅约1.33%[115] - 注销因离职激励对象持有的未行权股票期权共计1,376,988股[115] - 激励计划行权股票有36个月锁定期[194] - 公司明确不为激励对象提供任何财务资助[194] 关联方资金占用 - 报告期内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总额为93.35万元人民币[195][196][197] - 东博新能源科技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期初金额为68.07万元人民币[196] - 深圳明途新能源科技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期初金额为25.28万元人民币[197] - 关联方资金占用原因为担保费支付[196][197] - 所有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已在报告期内全额偿还[196][197] - 期末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为0元人民币[196][197]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电化学储能系统产品价格下降和毛利率下滑风险[82][83] - 海外储能系统业务毛利率相对较高,可部分抵消整体毛利率下滑[83]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34,631,641.86元[23]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净额为56,238,096.99元(含所得税影响13,440,123.83元及少数股东权益影响612,291.10元)[24] 股东与股份锁定承诺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股份限售承诺期限为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119] - 持有5%以上股东嘉兴海博股份限售期限为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119] - 持有5%以上股东银杏天使股份限售期限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119]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股份限售期限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119] - 其他股东股份限售期限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120] - 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其他承诺期限为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120] - 所有承诺事项均得到及时严格履行,无未完成情况[119][120]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自公司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发前股份[123][127] - 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23]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总数的25%[124] - 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24] - 锁定期满后减持需提前公告并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进行[126] - 减持价格不得低于发行价(除权除息后调整)[126] - 违规减持所得将归公司所有并承担相应责任[127] - 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对象行权后股份锁定期为36个月[122]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份锁定期至2024年7月30日[122] - 公司存在重大违法退市情形时控股股东不得减持股份[124] - 首发上市后六个月内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六个月[128] - 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股份的25%[128] - 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28] - 锁定期满后减持需确保公司控制权安排明确[129] - 公司触及退市标准时不得减持股份直至股票终止上市[129]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31]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131] - 通过集中竞价交易首次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公告[131] - 违规减持所得归公司所有[131] - 合伙企业持有首发前股份锁定期为三十六个月[132] - 自公司股票首发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直接或间接持有的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37][140][142]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减持时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139][141] - 通过集中竞价交易首次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
海博思创(688411)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