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1104.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9%[2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41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21%[27] - 非利息净收入367.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27] - 利息净收入737.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2%[27]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0.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9%[105][112] - 公司2025年1-6月营业利润总额为505.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5%[115] - 公司2025年1-6月税前利润为505.58亿元人民币,所得税实际税负率为14.24%[114]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13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政府补助3.74亿元人民币[29] - 营业收入1104.58亿元,同比下降2.29%,归母净利润431.41亿元,同比增长0.21%[48]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4.58亿元同比下降2.29%[9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41亿元同比增长0.21%[96] - 公司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104.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9%[98] - 公司2025年1-6月营业收入总额为1104.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9%[1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成本收入比25.89%,同比上升0.48个百分点[27] - 业务及管理费284.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22%[107][109] - 减值损失301.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19%[110][111] - 贷款减值损失282.82亿元人民币,占减值损失总额93.89%[111] - 公司2025年1-6月所得税费用为71.97亿元人民币,其中免税收入贡献了57.81亿元人民币的税务抵扣[11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息差和收益 - 净息差1.75%,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27] - 净利差1.51%,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27] - 总资产收益率0.41%,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2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06%,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27] - 净息差1.75%,较上年下降7个基点,利息净收入737.55亿元,同比下降1.52%[48][49] - 公司贷款平均收益率3.60%,较上年同期下降43个基点[102] - 吸收存款平均成本率1.76%,较上年同期下降30个基点[102]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1.86%,较上年下降31个基点,同业存款付息率下降47个基点[47] - 存款付息率1.76%,较上年下降22个基点[47] 资产和负债规模变化 - 总资产达10,614,376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01%[30] - 贷款总额5,903,433百万元,同比增长2.91%,其中公司贷款增长6.60%至3,669,048百万元[30] - 存款总额5,869,830百万元,同比增长6.10%,定期存款增长10.10%至3,290,941百万元[30] - 公司资产总额达10.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47] - 客户贷款余额5.9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1%,绿色贷款、科技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15.61%、14.73%、11.83%[47] - 客户存款余额5.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0%,存款付息率1.76%,较上年下降22个基点[47] - 各项存款余额5.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0%[55] - 公司总资产达10.61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1.01%[117] - 公司贷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较上年末增长2.91%,增加1668.23亿元人民币[117] - 公司投资净额较上年末增长0.43%,增加150.36亿元人民币[117][123] - 公司拆出资金较上年末增长19.41%,增加730.97亿元人民币[130] - 客户存款余额5869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74.97亿元,增长6.10%[136][137] - 吸收存款占总负债比例从58.56%上升至61.36%,余额达59644.97亿元[135][139] - 定期存款占比56.07%,余额32909.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2%[139] - 公司资产总额106143.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95] - 公司总资产规模为10,300,412百万元人民币[200] 资产和负债结构变化 - 同业存放款项余额16636.6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599.08亿元,下降8.77%[140][141] - 拆入资金余额318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71.6亿元,下降5.11%[142][144]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余额3746.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27.9亿元,增长43.07%[145][146] - 应付债券余额10687.66亿元,占总负债比例从13.03%下降至10.99%[135] - 存放同业款项增长56.52%至167,661百万元[18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923,189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末935,027百万元,增加11,838百万元[189] - 其他债权投资从2024年末630,916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末649,419百万元,增加18,503百万元[189] - 应收利息余额从2024年末43,607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末42,022百万元,减少1,585百万元[193] - 表外项目中银行承兑汇票规模最大达929,363百万元(2025年6月末),较2024年末增加141,072百万元[197] - 持有金融债券面值合计504,870百万元,政策性银行债占比最高[184] - 公司持有前十大金融债券面值总额为22,023百万元,其中最高单笔面值为4,512百万元(年利率3.58%)[185] - 衍生金融工具名义价值合计13,526,619百万元,公允价值资产60,126百万元,负债51,991百万元[187] 资产质量指标 - 不良贷款率1.08%,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33] - 拨备覆盖率228.54%,较上年末下降9.24个百分点[33] -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30.46%,较上年末下降9.87个百分点[37] -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76.52%,较上年末下降8.17个百分点[37] - 不良贷款率1.08%,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8.54%[51] - 不良贷款余额634.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16亿元,不良率1.08%上升0.01个百分点[153] - 正常类贷款占比97.26%,余额57419.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6%[153] - 公司贷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5.74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5.90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从1.07%微升至1.08%[157][159] - 信用贷款不良率下降0.11个百分点至1.26%,占比上升1.14个百分点至27.68%[163] - 抵押贷款不良率上升0.09个百分点至1.10%,占比下降1.16个百分点至34.18%[163] - 个人贷款不良率下降0.13个百分点至1.22%,其中信用卡不良率下降0.36个百分点至3.28%[168] - 逾期贷款余额减少8.32亿元至903.98亿元,信用卡逾期大幅减少44.67亿元[174] - 贷款减值准备期末余额145,106百万元,当期计提28,282百万元[171] - 重组贷款余额增长至338.16亿元,占贷款总额比例升至0.57%[176] - 最大单一客户贷款余额147.43亿元,占资本净额1.34%[166] 资本充足性指标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4%(集团)/9.02%(银行),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21/0.23个百分点[34] - 流动性比例60.33%(本外币合计),较上年末下降5.37个百分点[36] 公司战略和业务体系 - 公司坚持"1234"战略体系以轻资产轻资本高效率为发展主线以商行加投行为抓手[8] - 公司持续提升结算型银行投资型银行交易型银行三项能力建设[8] - 公司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四个重点的战略作用[9] - 公司打造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布局科技普惠能源汽车园区五大新赛道[9][12] - 公司形成大投行FPA内容包括债券承销债券投资并购贷款银团贷款资本市场和权益投资等投行产品[9] - 公司科技金融实施"1+20+150"体系即总行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加20家重点分行加150家科技支行[9] - 公司构建涵盖信托基金期货金融租赁银行理财消费金融资管等现代综合金融服务体系[11] 投行业务表现 -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4334.13亿元,市场排名第二[57] - 境外债券承销规模32.17亿美元,位列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57] - 转型投行FPA达3.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5%[63] 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表现 - 零售AUM规模5.5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私行客户数增长9.40%[50][53] - 零售财富中间业务收入27.43亿元,同比增长13.45%[57][64] - 托管中间业务收入19.43亿元,同比增长9.98%[57][64] - 兴银理财、兴业基金、兴业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分别较上年末增长6.34%、23.20%、62.80%[57] - 银银平台财富销售保有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5.06%[72] 科技金融业务表现 - 科技金融客户数达34.4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07%[78] - 科技金融融资余额2.0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8%[78] -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3%,不良率0.97%[78] - 通过“技术流”模式累计审批金额4970.09亿元,投放金额2128.42亿元[80] - “绿色+科技”融资余额8867.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25%[78] 绿色金融业务表现 - 绿色金融客户数8.6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0.36%[83] - 绿色金融融资余额2.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1%[83] - 绿色贷款余额10756.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61%,不良率0.57%[83] - 绿色金融融资余额2.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1%,绿色贷款余额10756.26亿元,增长15.61%[53] 普惠金融业务表现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849.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2%[86] - 普惠小微贷款户数24.36万户[86] - 普惠金融线上线下优势产品余额超800亿元[87] - 兴业普惠平台注册用户50.0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0.20%[87] - 兴业普惠平台累计解决融资需求441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64%[87] - 涉农贷款余额5294.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1%[87] 零售业务表现 - 零售贷款整体不良率0.69%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0.54%下降0.06个百分点个人经营贷不良率0.86%上升0.06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不良率1.84%上升0.23个百分点[70] - 信用卡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7.5%不良贷款率3.28%逾期率5.57%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36和0.75个百分点[69] - 60周岁及以上客户1086.4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75%[89] - 60周岁及以上客户综合金融资产超1.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3%[89] - 手机银行有效客户6641.1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77%[93] - 手机银行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8.40%兴业管家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5.12%兴业生活注册用户数较上年末增长5.35%[72] - 钱大掌柜注册用户数同比增长4.23%兴业普惠注册用户数较上年末增长30.20%银银平台财富销售保有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5.06%[72] 区域和行业表现 - 13家重点区域分行贷款占比54.35%,较上年末提升0.95个百分点[57] - 全国区域重点行业实现贷款新增10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57] - 境外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48%至20.27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8.39%至18.16亿元人民币[115] - 珠三角及海西地区营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28.06%至32.49亿元人民币[115] - 制造业贷款余额从人民币7,597亿元增至8,464亿元,占比从13.24%升至14.34%,不良贷款率从0.72%上升至1.12%[156] - 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从人民币4,741亿元降至4,561亿元,占比从8.26%降至7.72%,不良贷款率从1.54%升至1.90%[156] - 个人贷款余额从人民币1.99万亿元降至1.96万亿元,占比从34.71%降至33.26%,不良贷款率从1.35%降至1.22%[157] - 长三角地区贷款余额从人民币1.35万亿元增至1.39万亿元,占比23.49%升至23.53%,不良贷款率从0.67%升至0.94%[159] - 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从人民币2,779亿元增至2,891亿元,不良贷款率从3.62%略降至3.54%[15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从人民币7,023亿元增至7,273亿元,不良贷款率从0.69%降至0.59%[156] - 西部地区贷款余额从人民币7,882亿元增至8,217亿元,不良贷款率从1.09%降至0.82%[159]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不良贷款率从0.78%大幅上升至2.23%[156]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不良贷款率从0.55%显著下降至0.17%[156] 风险管控表现 - 对公房地产新发生不良较上年同期减少46%[67][68] - 对公房地产融资余额7240.3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11.53亿元不良率4.05%较上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68]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754.4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89.01亿元不良余额35.2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57亿元不良率4.67%较上年末上升0.76个百分点[68] - 通过专项债置换累计压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敞口224亿元[68]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新发生不良[68] - 零售贷款风险管控不良率处于行业较好水平[70] 机构与人员分布 - 总行本部资产规模3,111,481百万元,员工5,642人,均为全系统最高[198] - 资金营运中心资产规模1,737,321百万元,员工仅173人,人均管理资产量最高[198] - 南京分行员工数4,018人为分行中最高,资产规模454,621百万元[199] - 上海分行资产规模737,972百万元,仅次于总行和资金营运中心[199] - 广州分行资产规模最高达467,595百万元人民币,占全行总资产4.5%[200] - 深圳分行资产规模369,648百万元人民币,占全行总资产3.6%[200] - 香港分行以243,037百万元人民币资产位列第三,占比2.4%[200] - 成都分行资产规模227,706百万元人民币,占比2.2%[200] - 西安分行资产145,730百万元人民币,占比1.4%[200] - 拉萨分行资产规模最低为8,305百万元人民币,仅占全行总资产0.08%[200] - 南宁分行资产87,392百万元人民币,重庆分行资产95,380百万元人民币[200] - 系统内轧差及汇总调整项为负值2,092,124百万元人民币[200] - 全行机构总数2,098个,员工总数62,746人[200] 宏观环境参考 - 公司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41] 公司治理与荣誉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未经审计但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审阅并出具审阅报告[3] - 公司按一级资本规模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位列第14位[14] - 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于2025年8月28日召开全体13名董事出席审议通过半年度报告[3] 现金流情况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779.51亿元,较上年同期净流出2884.4亿元改善[151]